•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飲食不忌口高血脂上身怎麼辦?醫建議吃「3種好油」保護心血管降低膽固醇
1
飲食不忌口高血脂上身怎麼辦?醫建議吃「3種好油」保護心血管降低膽固醇
2
醫警告:肌少型肥胖讓死亡風險暴增1.8倍!這2關鍵判斷你中了沒
3
處理跑步黑指甲的正確4步驟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飲食不忌口高血脂上身怎麼辦?醫建議吃「3種好油」保護心血管降低膽固醇

2024-10-02
話題 保健 觀念

飲食不忌口,小心高血脂上身恐致命!33歲朱先生是一名工程師,高壓工作讓他常大吃大喝,最近一次健檢報告卻發現血脂異常,至醫院新陳代謝科求診後,醫師建議他嘗試增加運動時間以及飲食調整,血脂數值逐漸改善,但仍未達到標準;後續配合藥物治療後,其血脂異常值才得以緩解。

飲食不忌口,小心高血脂上身恐致命!

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盧翰生表示,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20歲以上國人三高自知率為:高血壓68%、高血糖66%、高血脂23%,高血脂儼然已成為現代人重要的健康問題,其中高血脂的問題來自膽固醇。

高血脂膽固醇測3種

盧翰生說明,膽固醇是體內的一種脂質,主要由肝臟所製造;透過飲食也能攝取到膽固醇,通常身體需要一定份量的膽固醇才能維持正常的機能,但過多的膽固醇也會造成健康危機。

除了總膽固醇以外,還會檢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三酸甘油脂(TG):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容易附著於血管壁,造成血管阻塞以及硬化。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是好膽固醇,負責將膽固醇帶離血管,是血管的清道夫。

三酸甘油脂:提供人體的熱量,過少會導致疲勞及虛弱;過多會導致肥胖和心血管風險增加。

高血脂血管變窄,小心中風、心臟病

「當血脂過多時,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血管嚴重狹窄時,有機會形成血栓,導致血管阻塞、組織缺氧。」盧翰生指出,若發生在腦部血管,則會導致中風;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則會導致缺血性心臟病。此外,腎臟病及周邊血關阻塞等疾病,也跟高血脂息息相關。

他提醒,控制血脂可以透過改善危險因子來達到預防以及治療的結果。包含戒菸、少飲酒、規律運動、保持理想體重、攝取正確的飲食。其中,足夠的蔬果、全穀類、堅果、豆類、海鮮、瘦肉,選擇低脂飲食、少炸物,油類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非熱帶植物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欖油)更佳。

依據不同的情境,每個人有不同的控制目標,若是飲食和運動沒辦法得到足夠的改善,盧翰生建議,可諮詢專業醫師,使用藥物輔助。高血脂的危害不容小覷,建議定期進行血脂檢查,了解自身狀況,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以守護健康。

延伸閱讀:

做2分鐘就能燃脂!風靡歐美「運動零食」5好處:別再喊沒時間運動

日本爆紅!懶人「超慢跑」3秘訣大公開!在家就能跑「每天●●分鐘」速燃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血脂過高怎麼辦?如何降低膽固醇?醫建議吃「3種好油」保護心血管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醫警告:肌少型肥胖讓死亡風險暴增1.8倍!這2關鍵判斷你中了沒

2025-11-12
新知觀念保健話題

隨著年紀增長,長者的肌肉質量與功能會逐漸下降,容易出現肌少症。如果同時伴隨脂肪過多,就會形成「肌少型肥胖」,其健康風險比單純肥胖或單純肌少症更高。對銀髮族而言,目前尚無特效藥可治療,因此預防與改善必須依靠飲食與運動並行,才能有效提升身體功能與生活品質。 瘦老人才會有肌少症?

「肌少症」是造成老年失能的主要原因,特徵為肌肉質量、力量與功能下降,而非以體重或體型來診斷。董氏基金會提醒,若未及早預防,肌少症可能導致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失去自理能力與增加死亡風險。

只有瘦老人才會有肌少症?事實上,即使外表看起來不瘦或偏肉的人,也可能罹患肌少症。原因在於隨著年齡增長,即使體重不變,身體組成仍會改變。一般來說,肌肉量自50歲起逐漸減少,而脂肪量則持續增加至約70歲,脂肪往往掩蓋了肌肉不足的問題,若忽視預防可能發展為肌少症。

肌少型肥胖風險更高

根據法國克萊蒙奧弗涅大學2024年刊登在《美國醫學會網絡開放期刊》(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針對5888名45歲以上成年人追蹤10年,分析發現:

握力正常,但體脂過高、肌肉量過低:死亡風險上升57%

握力不足,但體組成正常:死亡風險上升115%

握力不足,且體脂過高、肌肉量過低:死亡風險上升184%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指出,肌少症與肥胖各自都會影響健康,而當兩者同時存在時,彼此效應會相互加乘,形成「肌少型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詹鼎正表示,肌少型肥胖的危險性遠高於單純肥胖或單純肌少症,因為它結合「肌肉不足」與「脂肪過多」的風險,不僅增加四肢無力、跌倒、骨折等風險,還與血脂異常、胰島素阻抗及骨關節炎相關,嚴重時恐導致失能。

肌少型肥胖判斷2關鍵

肌少型肥胖該如何判斷?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指出,為了及早發現肌肉流失,判斷是否有肌少症非常重要,其中,小腿圍是評估肌肉量的簡易方法,而肌少型肥胖的判斷則包含2個面向:

肥胖:BMI≥27,或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肌少:肌肉量不足,可藉由專業儀器檢測;或以小腿圍作為簡易評估。

許惠玉表示,民眾若BMI過高,體脂肪會干擾實際肌肉量的判讀,故測得的小腿圍結果需進行扣減。參考2021年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BMI≥30者測得的小腿圍結果應扣減7公分,再與標準比較。

此外,日常生活中的警訊也不能忽略,例如打不開瓶蓋、扭毛巾費力,或肌少症風險自我檢測(SARC-F)問卷總分≥4分。若有異常,建議尋求專業醫療評估。

預防從飲食運動開始

許惠玉指出,對銀髮族而言,預防及改善肌少型肥胖目前並無特效藥,必須透過飲食與運動並行,在減少體脂肪的同時,維持甚至增加肌肉量。

蛋白質攝取充足:建議銀髮族應在適當的熱量下,每餐攝取1個手掌心大小的優質蛋白質(如豆製品、魚、雞蛋、雞肉),並每日補充1.5~2杯乳品。若已有肌少症或是BMI過高,建議在專業指導下進行減重,以免減脂同時流失更多肌肉。

肌力與有氧並重:根據《自然內分泌學評論》(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的研究指出,肌力運動能提升肌肉功能與蛋白質合成,同時減少脂肪組織;若結合有氧運動,效果更佳。

肌力運動:每週≧2次,每次20~60分鐘,如重量訓練、深蹲、彈力帶運動等。

有氧運動: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可分次進行,如快走、游泳、健行、有氧舞蹈等。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李志恒教授呼籲,肥胖不代表沒有肌少症,反而要小心肌少型肥胖的風險,唯有及早開始注意飲食、維持肌力,才能有效降低肌少型肥胖風險,延緩老化過程,守護健康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不是蛋白質!醫揭「預防肌少症」關鍵營養:這樣吃才能阻止肌肉流失

有圖解》每天只要伸展5分鐘!教你7招「椅子瑜珈」能預防肌少症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肌少型肥胖」危害健康更大!教你2招自我檢測:量小腿圍就能判斷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處理跑步黑指甲的正確4步驟

2017-09-01
觀念保健跑步知識庫

腳指甲剝落是馬拉松跑者最常遇到的問題,健康腳踝運動員指南的作者,也是足球學家的Brian Fullem說:「通常,我們會將責任歸咎於穿到不合適的鞋子和者訓練過量。」
 
這是為什麼呢?Brian表示:「你的腳趾和鞋底之間不斷的摩擦恐會傷害你的指甲,甚至引起血水與水泡,強迫你的指甲從皮膚剝落。」(在跑步前,可以盡量將指甲減短以助於在長距跑之中避免這些困擾)

處理跑步黑指甲的正確4步驟

 STEP  1 按壓

向受傷的部位施壓,直到出血消退,Asheville Moore Foot and Ankle踝關節專家的足病醫師Meredith Leigh Ward建議:使用抗生素和ok蹦進行輔助治療。在洗澡的時候,你可以先讓傷口露出,直到結束後,將傷口按乾,在貼上OK蹦即可。
如果超級疼痛的話,當塗上抗生素和OK蹦後,可以讓雙腳在溫水中浸泡10分鐘,有助於減輕疼痛。

 STEP  2 包紮

Ward說:「通常,在反覆的微創傷之後,指甲可能會脫落,但不會有任何出血現象或開放性的皮膚損傷,所以,OK蹦和抗生素都是很好的選擇,也增加對皮膚的一個額外保護層,以防止感染。」

如果有水泡,需要戳破嗎?Brian Fullem建議可以使用酒精消毒針頭後,將水泡直接戳破即可。此外,也可以穿五指襪,和在容易起水泡的腳趾間以OK蹦包起來,記得別包太緊,否則會壓迫到指甲。

©healthandrunning.com

 STEP  3 耐心的照顧

當指甲被翻起時,請不要拉它或者重複觸摸它,因為這樣做會導致不必要的疼痛和額外的傷害。

相反,在跑步前,可以盡量將指甲減短,這樣就不會與襪子和鞋子有太多接觸。此外,也不要用其他不明的膠帶將指甲黏起來,它並不會因為被黏起來後而與皮膚接和。

此外,對於這個指甲,你也必須要有耐心的去照顧它。Ward說:「每一個指甲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生長週期需6-9個月。大約六週後,你會看到一個新的指甲正在成長。」

 STEP  4 有感染務必就醫

如果你發現到疼痛的增加,例如腳趾變色、腫脹,或者不斷有不明液體排出,請務必前往專業診所諮詢醫師,因為這些都是感染的跡象。

Brian Fullem說:「指甲非常接近我們腳趾的骨頭,如果感染開始於指甲周圍的皮膚,它可以很容易朝向骨頭蔓延,如果不治療,會導致嚴重的感染。」

©doctorshealthpress.com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一雙慢跑鞋》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