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50歲以上族群應警覺!醫師警告,多發性骨髓瘤嚴重影響骨頭與腎臟健康
1
50歲以上族群應警覺!醫師警告,多發性骨髓瘤嚴重影響骨頭與腎臟健康
2
睡不著是小事?  美國研究ADHD界女王提醒你小心這症狀
睡不著是小事? 美國研究ADHD界女王提醒你小心這症狀
3
不要再囤泡麵了!適合居家防疫的10種減脂食材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50歲以上族群應警覺!醫師警告,多發性骨髓瘤嚴重影響骨頭與腎臟健康

2025-04-10
話題 保健 健康 新知 觀念

52歲白先生右側臀部疼痛長達6個月,無法久坐,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經血液腫瘤科醫師釐清,原因為「多發性骨髓瘤」引發的骨頭侵蝕,經標靶藥物與自體幹細胞移植後控制病情。醫師提醒,長期骨頭疼痛治療不佳的人,要懷疑可能是惡性腫瘤疾病引起骨頭轉移的症狀,需進一步檢查。

白先生以為工作勞累才導致臀部疼痛,只去做復健和民俗整復,痛到無法忍受才到醫院就醫,做電腦斷層檢查影像發現坐骨骨頭被侵蝕的病灶,轉診到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

經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黃冠博抽血檢驗,多項腫瘤指數都是正常,懷疑白先生疾病不單純,進一步做血液蛋白質免疫電泳分析,發現血清中的單株球蛋白濃度異常升高,再經由骨髓切片檢查,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造成的骨骼病變與「單株丙型免疫球蛋白血症」。

多發性骨髓瘤會侵蝕骨頭

黃冠博表示,人體免疫系統中淋巴系列細胞,部分會分化成「漿細胞」。漿細胞功能是製造分泌各種免疫球蛋白,即產生對抗外來病毒或細菌的抗體。但多發性骨髓瘤會導致漿細胞腫瘤在骨髓中異常增生,造成貧血,癌細胞容易侵蝕破壞骨頭位置,同時過多的單株輕鏈球蛋白,可能造成腎臟功能惡化。

黃冠博說明,好發於老年族群,特別是50~60歲以上之年長者,且發病率與年齡增長成正比,建議此族群定期接受健檢。雖然多發性骨髓瘤是不易根治的血液疾病,但若能注意生活方式,亦能和癌症共存。

白先生罹病後接受第1雙線標靶藥物、免疫調節藥物及類固醇合併治療,並收集自體周邊血造血幹細胞,前年6月做自體幹細胞移植,定期回診追蹤控制病情。白先生表示雖然之前有定期健康檢查,但近年因工作太過於忙碌,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現在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

恐致貧血、腎功能惡化

黃冠博指出,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症狀表現很多元,包含高血鈣、腎功能惡化、貧血和蝕骨病變,因為症狀徵象常與其他內、外科疾病相似,臨床醫師診斷其實並不容易,需要多種血液檢驗、影像醫學和骨髓檢查,來確定疾病範圍和嚴重程度。

黃冠博提醒,若有類似骨髓瘤常見症狀,如不明原因骨頭疼疼痛、出血,並且在經評估治療後仍遲遲未改善,或是找不到原因甚至惡化,就要有所警覺,尋求進一步的檢查來診斷,才能對症下藥。

延伸閱讀:

胸部腫脹、刺痛,會是乳癌警訊嗎?你一定要知道的「乳房痛」真相

為什麼不餓「肚子卻咕嚕叫」?醫揭5類「腸鳴原因」小心大腸癌警訊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屁股痛無法久坐⋯竟是「多發性骨髓瘤」侵蝕骨頭!醫:嚴重腎功能惡化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睡不著是小事? 美國研究ADHD界女王提醒你小心這症狀

2025-03-11
書摘知識庫觀念睡眠保健

睡眠障礙在 ADHD 患者中非常普遍。普遍程度大概是,如果你有 ADHD,那你很可能就有睡眠障礙。新書《與注意力不足過動大腦和解!ADHD 生活終極指南》作者 Jessica McCabe,在書中指出被大家忽視的 ADHD 症狀,即睡眠障礙。她指出醫師從未深入研究過她的睡眠習慣,但他們應該這麼做,因為睡眠問題在 ADHD 患者中非常普遍,甚至曾經列為診斷標準之一。

睡不著是小事?  美國研究ADHD界女王提醒你小心這症狀
睡不著是小事? 美國研究ADHD界女王提醒你小心這症狀

常與 ADHD 並存的睡眠障礙症狀

根據 2019 年出版的《睡眠與 ADHD:評估與治療實證指南》(Sleep and ADHD: An Evidence- Based Guide to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第一版,73% 的兒童和青少年以及 80% 的 ADHD 成人都曾經歷睡眠障礙。

以下這些睡眠障礙症狀常與 ADHD 並存:

•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這種睡眠障礙主要特徵為打鼾和睡眠期間呼吸暫停,成年人中更為常見,但在 ADHD 兒童中也會發生。
• 不寧腿症候群:這會導致一種強烈且難以抵抗的衝動想動一動下肢,特別是在坐著或躺著的時候。與 ADHD 相關的過動症不同,不寧腿主要發生在夜間,且常隨年齡增長而加劇。
• 週期性肢體抽動症:你知道在入睡時腿突然踢動或手臂突然揮動的情況 嗎?這是一種疾病。至少,當這種情況每 20 到40 秒發生一次,並持續時間長到足以干擾睡眠時,這就是一種疾病。*
• 夢遊和夜驚:夢遊和夜驚發生在清醒和睡著之間的界線模糊時,小孩第一次發生時通常是父母察覺到的。
• 失眠:這你應該聽過。失眠發生在你想睡但無法入睡時,無論是因為難以入睡還是無法持續睡眠。失眠也是診斷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一種慢性睡眠紊亂)的標準之一。
• 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這種症候群發生在你的生理時鐘延遲兩小時或更長時間時。例如,你可能自然地想從凌晨 3 點睡到中午。
• 白天嗜睡:顧名思義,如果你在朋友家看電影時打瞌睡,或因無法保持清醒而錯過了輪班工作,這並不代表著你是個不好的朋友或懶惰的員工,這可能是某些問題的徵兆。

*備註:這與「入睡抽動」不同,入睡抽動是入睡時整個身體的突然動作。這通常不會干擾睡眠。

白天嗜睡等睡眠障礙症狀常與 ADHD 並存
白天嗜睡等睡眠障礙症狀常與 ADHD 並存

目前的研究顯示,較嚴重的 ADHD 症狀與較嚴重的睡眠障礙症狀有關(反之亦然)。某些 ADHD 類型的患者更容易出現睡眠障礙。例如,白天嗜睡與不專注主顯型 ADHD 有強烈的關聯,而不寧腿症候群則與過動/衝動主顯型 ADHD 更相關。對於那些具有綜合表現型 ADHD 的人來說,我們同時罹患這兩種症狀的風險更高。

ADHD 更容易錯過睡眠

大家犧牲睡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讀研究所、照顧嬰兒或趕書稿期限。然而,ADHD 患者更可能經常因以下原因而熬夜:

我們還不累
那些有 ADHD 的人往往是傾向於夜晚時型,即我們自然入睡的時間比一般人晚。這種時型的人分泌褪黑激素(睡眠荷爾蒙)的時間比較晚,他們的就寢時間也跟著延後。ADHD 及睡眠研究專家史蒂芬・貝克醫師(Dr. Stephen Becker)表示,這在青少年時期尤為嚴重,因為此時他們的時型本來就比較晚且需要更多的睡眠。

時型(名詞)

根據你的生理時鐘,你的身體自然習慣傾向於在一天中的某些時間保 持清醒/警覺或感到睏倦/想睡。

我們還沒做完事
由於我們難以集中注意力,作業、家務和日常睡前事務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成。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得熬夜處理忘記完成的事情,在最後一刻臨時抱佛腳,或在交件前一晚趕報告。而因為時間管理、動機,以及專注力方面導致的各種困境,ADHD 患者又常常得犧牲他們的睡眠時間補救。

我們受到太多刺激(或刺激不足)
刺激性藥物和咖啡因通常用來治療ADHD(或是自我藥療,在使用咖啡因的情況下)。這些藥物跟咖啡因可以讓我們保持清醒,然而,對於某些 ADHD 患者來說,刺激物有相反的效果。許多醫師指出,一些患者在服藥後更容易入睡,而藥效消失後反而更可能睡不著。刺激不足的大腦可能會思緒萬千,容易與床伴起爭執,或是會跳下床再吃一個睡前點心。

我們會報復性熬夜
報復性熬夜是指在晚上熬夜玩電動、和朋友聊天,或探索維基兔子洞。你知道的,就是做一些我們在醒著的時候沒有時間做的事情。

ADHD 的人往往是傾向於夜晚時型
ADHD 的人往往是傾向於夜晚時型,即自然入睡的時間比一般人晚

睡覺時間?那是什麼?
研究發現,睡眠作息不規律會更容易造成睡眠不足,而缺乏穩定日常作息與睡眠時間不規律有關。由於 ADHD 的大腦往往難以遵守固定作息,因此理所當然,我們很難每晚在同一時間入睡。但是,有時候,我們缺乏固定作息可能是因為我們難以入睡。畢竟,當你知道自己會盯著天花板 3 個小時睡不著,為什麼還要在固定時間上床睡覺呢?

上床睡覺很無聊
對於 ADHD 的大腦來說,無聊是痛苦的,而睡覺可能會很無聊,尤其是當我們本來在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要轉換到無聊的睡前常規事務時。當我們終於上床時,我們經常會做一些讓自己分心的活動來處理無聊帶來的不適,但這些活動並不利於良好的睡眠。(對呀,有藍光,怎麼了嗎?)

我們需要睡眠

不睡覺在某些圈子裡可能會成為一種驕傲,甚至可以拿來炫耀。大學時代與其他神經多樣性大腦* 一起生活時,經常聽到這些話:「等我死了再睡」、「半途而廢的人才會睡覺」、「哼,我不需要睡覺,弱者才會需要睡眠」。

*備註:指一組具有不同大腦類型的人,包括那些神經典型的人。

當睡眠通常不是一個選擇時,不睡覺會變成一種個人特質、一種生活方式,你會去迎合它。不幸的是,這樣逞強還是不能改變我們需要睡眠的事實。

要維持大腦功能,自我保健的方式包括健康飲食和運動,然而,充足的睡 眠無疑是最重要的。放棄睡眠的代價是影響我們的能量水平、警覺性、認知能 力和情緒調節。睡眠不足會使我們的 ADHD 症狀惡化。對患有 ADHD 兒童的研究發現,即使正常睡眠時間減少僅 30 分鐘,也足以影響他們的日間功能和行為。

睡眠不足會影響許多同樣受 ADHD 症狀影響的執行功能:
• 注意力調節
• 回憶和工作記憶
• 處理速度
• 反應抑制

雖然我們會忍不住告訴自己可以在週末補眠,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睡眠不是一個額外的任務。人類需要持續穩定的睡眠,ADHD 患者也不例外。我們可能更難睡好,而且如果沒睡好,我們承受的後果會更嚴重。

 

資訊

• 文章摘自墨刻出版-莫克文化《與注意力不足過動大腦和解!ADHD生活終極指南》一書。

一本誠實、友善、自我揭露的ADHD生活實用指南
★Amazon書店4.8星高評、分類排行第二名
★《紐約時報》暢銷How-to書第8名★
★已授英、美、丹、荷等8國版權★
「研究ADHD界的女王」以過來人身分溫暖陪伴,和你一起接納自己、適應生活、度過困境、勇敢向前。

全書各章固定分為 4 部分,你可依照目的,快速找出需要的內容與工具!
1.開頭故事:最平實、幽默而溫暖的文字,描述作者從小到大與 ADHD 症狀相關的生活經歷。
2.學到什麼:開頭故事中對作者最有幫助、以及在 ADHD 社群中常產生共鳴的資訊。
3.工具箱:每一工具箱有 4-5 個經科學實證的策略(工具),每一工具提供數種使用方式,這都是在 ADHD 社群中被實踐有效的具體方式。
4.結尾軼事:作者經歷多年學習後,對該主題看法的轉變,提醒讀者看待任何議題都不應有單一方式。

 • 更多《與注意力不足過動大腦和解!ADHD生活終極指南》資訊 請點此

 

ADHD生活終極指南
分享文章
孫語霙
孫語霙

不要再囤泡麵了!適合居家防疫的10種減脂食材

2020-04-09
觀念保健專欄飲食運動部落

前幾天我發布了一張逛賣場的照片在粉絲專頁,說明我看到的「奇景」,各種口味的泡麵通通被一掃而空,讓我不禁思考:「泡麵算是加工程度頗高的食品,幾乎沒有任何營養素,加上麵體經過油炸,整體熱量非常高,如果抗疫期間天天都吃泡麵,恐怕對於免疫力沒什麼幫助,更有可能會胖一大圈呢!」。

不要再囤泡麵了!適合居家防疫的10種減脂食材

隔了幾天,我再度到賣場採購,發現很多能夠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的食材根本沒有人搶,這些食材具有高度營養價值、又耐保存,烹調得宜,還能順便在防疫期間達到減脂的效果呢。

適合防疫的9種減脂食材

南瓜

南瓜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可延緩血糖上升,餐食中可將南瓜取代米食為主食,相同的體積,南瓜熱量較低,1碗南瓜約等於1/2碗飯的熱量。此外,南瓜含有豐富β胡蘿蔔素,可維持皮膚、消化道、呼吸道、眼睛與生殖泌尿系統表面的結構,避免病毒入侵。

花椰菜

花椰菜屬於蔬菜類,體積大,熱量低,具有良好的飽足感;此外,花椰菜含有超級抗氧化植化素「蘿蔔硫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等多種細胞保護的效果,防疫期間,建議每星期吃5份十字花科蔬菜。

大蒜

大蒜中「楊梅素」的含量相當高,「楊梅素」是降血糖非常重要的植物化學物質;大蒜中最為人所知的「蒜素」屬於有機硫化物,他被稱作「天然抗生素」,能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增加免疫細胞殺死外來壞菌的功力。

柳橙

柳橙中富含果膠,能加速食物通過消化道,幫助脂肪、膽固醇由糞便排除出去,此外,柳橙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維持黏膜的完整性,減輕呼吸道黏膜組織受損程度。

豆魚蛋肉

豆魚蛋肉類食物含有豐富蛋白質,蛋白質除了是肌肉合成重要的原料,也是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份,能夠維持人體的免疫機能,蛋白質吃不夠或是品質不佳,容易造成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

糙米

全穀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在體內扮演輔酶的腳色,可幫助能量代謝、造血、解毒及抗體的合成。

優酪乳

腸道健康與體重控制、免疫功能、防禦能力息息相關,人體有超過70%的免疫球蛋白A是由腸道製造,其可與病毒及病原菌結合,抑制細菌及病毒附著於腸道上的細胞時人體造成傷害。

堅果

堅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E是體內最重要的抗氧化劑,可保護脂肪酸及脂蛋白避免被氧化、清除自由基,可維持細胞膜的完整及穩定性、預防低密度膽固醇(LDL)阻塞血管。

薑黃

天然薑黃素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夠降低體內總膽固醇(LDL),提高好的膽固醇(HDL),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薑黃素可以直接捕捉自由基,幫助人體對抗病毒感染,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

蛤蜊

蛤蜊屬於低脂蛋白質,同時也含有豐富的鋅。鋅具有多項重要生理功能,是合成蛋白質和DNA、RNA的輔因子,再分裂旺盛的組織(如:腸黏膜上皮細胞)不可或缺的元素,參與許多酵素的活性,也有增強免疫力、保護身體抵禦疾病的功能。

以上十種食材,都是在台灣賣場普遍可以買到的食材,在居家防疫的日子裡,活動量很容易降低,用新鮮食材取代泡麵和零食,對於免疫力和體態維持都會有良好的幫助。

資料來源/【減脂】不要再囤泡麵了!適合防疫的10種減脂食材

責任編輯/妞妞

/ 關於孫語霙 /
孫語霙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營養學系(雙學士) 

證照

醫事專門技術人員高等考試 營養師

保健食品工程師

體重管理營養師

CTSSN運動營養專業認證

粉絲專頁:營養師愛碎念-孫語霙營養師

部落格:孫語霙營養師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