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有許多的人都為了讓身材看起來很苗條,便會選擇穿上塑身衣褲、調整型內衣或者小一號的衣服,但這些穿衣方式很可能就在不知不覺中讓身體受寒了,舉例來說,當手指受傷時,若OK繃包紮得太緊,便會造成指尖變色發紫,所以當身體受到緊身衣物的壓迫時,類似的現像便會發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上。
 
                        然而,你是否穿著尺寸不合身的胸罩和緊繃的襯衫時,背部也會被胸罩勒出層層肥肉?還有是否脫掉衣服後,發現身上留下了內衣痕?當身體受到壓迫時,便容易造成血液循環變差、體寒或水腫等問題;尤其腰部(腹部)若被勒緊,就會讓腸道蠕動受阻,當腸內運化停滯進而導致便秘的發生。
改穿寬鬆的衣物讓身體好活動之外,能夠改善血液、促進淋巴循環,亦可期待養顏美容和瘦身效果;鞋子也是同樣道理,尺寸太小的鞋子會影響血液循環,萬事需要量力而為。另外,也提供4個在日常生活中就可溫暖腸道的好方法,讓你腸道順腸瘦身也更佳有效率!
方式1.選擇一個好的肚圍
「肚圍」是使用起來超簡單卻效果卓越的保暖神器,只需要穿戴在身上,便能讓身體由內而外溫暖起來。人人都說「禦寒先讓有脖子的部位溫暖起來」,而「腰脖子」即腰部也包含在內,溫暖好身體掌管消化、吸收食物以及排泄廢物的這幾個重要器官,便可更有效增強其作用。人體腹腔裡有很多血管,因肚圍升溫的血液輸送到了全身上下,血液循環變好,全身也就跟著暖活起來了。體溫升高,代謝增加,也讓脂肪更容易燃燒,進而變成瘦體質。
 
                        肚圍是確實可以讓身體溫暖起來的抗寒好物。一直以來,日本人就為了「不讓肚子著涼」,每天晚上都會為孩子穿上肚圍,現在亦稱作「West warmer」或「body warmer」款式時尚可愛,內衣專賣店和網路上都有在販售,盡可能不分季節,除了洗澡以外的時間都穿一件在身上;若執行起來較困難的話,也可只挑睡覺時穿著。
方式2.正確使用暖暖包
很多人都認為「暖暖包」是寒冷冬天的必備單品,但在炎炎夏日冷氣開太強的地方,肚圍再加上暖暖包也能作為輕便的保暖物品。使用上不僅升溫快速且更具長效保暖效果,十分地優秀。若想溫暖體內器官,還可隔著肚圍將暖暖包貼於腹部和腰部兩側,讓溫度傳遍全身也無需擔心低溫燙傷。
 
                        驅寒的穴道主要集中於肚臍下約6至7公分處,故可將暖暖包貼於此處,腰部則可貼在位於骨盆中央的薦骨上,會使身體慢慢暖活起來。薦骨上有八個穴道,通向薦脊髓伸展出來的神經與內臟連接著,因此藉由溫暖這個部位讓神經活絡,便可促進血液循環。此外,只要使用肚圍或暖暖包溫暖好腹部,子宮和卵巢跟著暖活起來,亦有助於緩解生理痛或月事不順預防罹患婦人病。
3.嘗試熱水袋暖肚
「湯婆(熱水袋)」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睡覺時擺在腳邊的一個物品,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很多用途。不妨可以嘗試在做些簡單運動時,使用湯婆從肚子開始按摩腰部或其他部位,全身馬上就會暖活起來。最近的熱水袋是越來越多樣化,亦有各式各樣的大小。除了倒入熱水使用的款式之外,還有可直接用微波爐加熱的款式等種類繁多。將40度至50度的熱水裝入500毫升的寶特瓶使用,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呢。
4.DIY熱式貼布
傳統「熱式貼布」再次受到了關注。沒有低溫燙傷的疑慮,可放在腹部上使用,讓身體由內而外溫暖起來。最推薦給各位的是「蒟蒻熱貼布」,蒟蒻一經加熱轉身就成了熱式貼布,蒟蒻本身的成分會吸附體內老廢物質和毒素,兼具良好的排毒效果。還有加熱後不易散熱的「熱鹽貼布」也十分推薦。此外,驅寒保暖效果超級好的「生薑」熱敷也值得一試,將生薑磨成泥狀後裝入袋中,放到一鍋冷水一起加熱,待稍微降溫後,將毛巾放入薑水鍋中沾溼、擰乾後,即可熱敷腹部。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石原新菜 著《整腸瘦身法:溫養腸道輕鬆瘦!》一書。
在中醫概念裡,腹部的漢字寫作「御中」,代表身體的正中心,人體腹腔裡有很多器官,同時亦有非常多的血管;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經腸道消化吸收後,會經由血液循環運送至全身,腸道進而從血液中獲取養分,意思也就是說,腸道功能越好,血液循環便越好,反之血液循環越好,腸道功能則越好;藉由從外部和內部雙管齊下來溫暖腸道,可以促進血液的流動,達到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也提升人體代謝功能的效果,為了能夠更有效地達到減重效果,首先必須要留意腸道的保暖。
■擁有溫暖的腸道,將可讓我們:
1.增強免疫力,養成不易生病的健康體質。
2.提升肌力,讓身體健康有活力。
3.幫助消除肥胖,打造易瘦體質。
4.同時溫暖子宮與卵巢,有效緩解女性生理不適。
5.腸道通暢,改善膚況擁有好氣色。
更多《整腸瘦身法》資訊
 
                          責任編輯/David
 
                      
                    端午節即將到來,對於因為疫情悶壞了的人們,無疑是個舒壓的大好時機!但你是不是擔心肉粽吃多了又缺乏運動,對腸胃造成負擔、體重又失守?趙函穎營養師指出,曾有個案每天三餐各吃 1 顆粽子,端午假期結束後血壓升高至 190、血糖也飆至 220,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導致無法呼吸而緊急送醫。趙函穎呼籲三高患者更應注意飲食搭配,並分享 3 大「粽」點:細嚼慢嚥、補充水份,以及搭配高 CP 值的蔬果,才能享用美食無負擔。
 
                        端午過節時,許多人習慣直接把粽子當主食,甚至可能一餐吃好幾顆。然而市面上的傳統肉粽大多是由炒過的糯米,搭配滷過的五花肉、香菇、栗子、蛋黃等,高油重鹹的烹調方式是造成高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以及高血壓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一不小心太放「粽」而吃過多,可能加重身體負擔。
天天甚至餐餐吃粽子,除了要當心三高問題,還可能產生消化不良、急性腸胃炎、胃食道逆流或脹氣等現象。趙函穎營養師也提醒,如果有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必須控制在每天 1 顆或每餐半顆粽子,並且一定要搭配高營養價值的蔬菜水果一起食用;而針對一般民眾,由於粽子含有高油、高澱粉,必須取代正餐中的白飯,因此每餐建議至多 1 顆粽子,且必須搭配兩份蔬菜和 1 份水果。
 
                        如何吃得安心、無負擔,且健康均衡?趙函穎提出3大「粽」點,分別是「細嚼慢嚥」、「補充水份」以及「搭配高營養價值的蔬果」。
1. 細嚼慢嚥:由於糯米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須細嚼慢嚥,每一口粽子至少要咬 20 下,促進消化酵素分泌,進而改善消化,且食物體積小也能減少腸胃負擔。
2. 補充水份:肉粽中的蛋白質、油脂與澱粉,都需要透過水份來協助代謝,因此建議粽子盡量選小顆的,並且在餐後多補充水份,以利代謝。
3. 搭配兩份高營養價值的蔬果:吃 1 顆粽子建議搭配兩份拳頭大的高營養價值蔬果,可以選擇富含維生素 C、膳食纖維與酵素的綠花椰菜、高麗菜、大番茄、奇異果與木瓜等。維生素 C 為天然抗氧化劑,可以結合身體的自由基,進而維持免疫機能、幫助緩解喉嚨痛或身體發熱等症狀,更能舒緩焦慮情緒、提升活力;膳食纖維幫助腸胃道蠕動,是優質的天然營養補充來源。
 
                        針對腸胃比較不好的人,特別建議在餐前先吃 1 顆奇異果再吃粽子,可幫助消化、緩解脹氣及分解蛋白質,還能幫助新陳代謝。
早上 10 點與下午 3 點是補充酵素的最好時機,建議可以在餐前、餐後或是兩餐之間攝取,若以午餐吃粽子為例,則可以在早上 10 點先吃 1 顆奇異果,中午 12 點再吃粽子與兩份蔬菜,下午 3 點補充 1 顆奇異果或 1 份木瓜。
資料來源/趙函穎營養師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