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FLEXI-BAR:振動式的核心訓練
1
FLEXI-BAR:振動式的核心訓練
2
1000元動滋健身券18-20日開放登記   如何領? 如何用? 加碼促銷方案全看這
1000元動滋健身券18-20日開放登記 如何領? 如何用? 加碼促銷方案全看這
3
槓鈴與啞鈴到底哪個好?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FLEXI-BAR:振動式的核心訓練

2016-07-18
配備館 健身 運動器材 減脂

近年,健身運動的風潮在台火速展開,不論男女老少,越來越多人加入行列。然而健身的好處有很多,除了身體健康之外,瘦身是最多人想達到的目標之一,但是健身房的器材百百種,若沒有使用自己適合的方式或是專業的諮詢,即便練習了幾年,也不見得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且在這個變遷的時代,每個人的時間都很緊湊,於是快速有效便成了許多人的要求。然而想要好的效果勢必付出一定的努力和些許地的耐心。

FLEXI-BAR在歐美國家已有10年的歷史,是由德國物理治療師研發而成作物理治療用途,其後發現它對消脂有顯著功效。目前廣泛應用於歐美的健身房和物理治療,它是一支非常輕,重量低於1公斤的健身器材,但卻是一個功能極為強大的訓練工具。它不但輕巧, 易擺放更集合多功能、3D(多平面)、振動式(振盪)、減肥及訓練於一身。 透過兩端的震盪頻率刺激表層和深層的肌肉運動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用核心的力量驅動,使身體產生震動,而這個震動會反饋回來干擾身體的平衡。一般的健身器材只需要用核心來穩住,但是FLEXI-BAR則是除了核心外,還需要保持平衡。這樣的震盪效果能能募集身體內100%的肌肉(肌纖維),比較傳統的重量訓練45%令肌肉變得更結實健康。

FLEXI-BAR ©ebay.de

Flexi-Bar簡單用法

一根看似輕盈的棒子,其用法相當多元。雙手輕握中間黑色把柄放置胸前高度、手挽放鬆,配合簡易的肌力姿勢,例如:深蹲。想像自己的手正在前後拉動某項物體,雙手肘便可開始抖動。每個動作約做30秒,切勿超過1分鐘,否則很快就會沒力了,同時也會影響到後期的表現。

光是一個深蹲就可有多種不同方向的訓練,除了放置胸前之外,還有左右兩側的單手訓練。這個部分主要是訓練其中一邊的核心穩定度,略比胸前的動作難度更高些,初學者不需一下子就練到單邊動作,可先練習穩定上下以及中間的核心肌群,再進階至左右單邊即可。有別於傳統的單一肌肉訓練,FLEXI-BAR能刺激(振盪)全身的肌肉,增強全身體的核心或隨意肌令身體更協調靈活。此外,在訓練之中,便能立即自身感受到FLEXI-BAR 的刺激,持續訓練更會對肩、頸、腰、背痛有明顯的幫助,於短時間內迅速爆汗。

穩定上下以及中間的核心肌群
深蹲,想像自己在拉某個物體,雙肘前後移動 ©onmeda.de
左右兩側的單手訓練 ©onmeda.de

FLEXI-BAR的特點:

  1. 有趣易學
  2. 重量低於1kg (460克)
  3. 減少練習時間
  4. 有助瘦身、減重:20分鐘的有效訓練 = 平常的60分鐘的熱量消耗,實測40分鐘的的訓練可有440卡的燃燒,並且對於關節衝擊程度為低
  5. 振動穿過身體的頻率為4.6赫茲,讓身體核心自動啟動,結合功能性訓練,提昇深前線的筋膜共振,核心向下延伸到內縮大肌,向上背部延展與肩旋轉肌群訓練
  6. 康復與精英運動員培訓的理想工具
  7. 改善核心力量,協調性和穩定性
  8. 提高運動員的表現水平
  9. 幫助受傷後復原
  10. 改善腰背痛、肌肉不平衡、關節不穩定、不良姿態、骨質疏鬆症等必不可缺少的工具
  11. 適用於體育訓練、團體健身、私教、皮拉提斯、瑜伽、老人、小孩等等

振動穿過身體的頻率為4.6赫茲
還可與其他健身器材結合訓練,效果更佳
從頭到腳,每個部位的核心皆不放過

拍攝場地提供:Force Fitnes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00元動滋健身券18-20日開放登記 如何領? 如何用? 加碼促銷方案全看這

2022-07-12
健身新聞生活話題

進入暑假運動旺季,教育部體育署加碼推出 30 萬份 1,000 元動滋健身券(以下簡稱健身券),以協助 4-5 月受「3 劑令」影響的健身場館業者。這次採先登記後抽籤,只要曾在 110 年 9-10 月間於振興五倍券共通平台完成勾選「動滋券」參與過抽籤,不論是否中籤,皆可於 111 年 7 月 18 日上午 10 時至 20 日 24 時上動滋網 (500.gov.tw) 登記,若登記人數超出 30 萬名,體育署將在 7 月 22 日上午 10 時抽籤,並於動滋網開放查詢抽籤結果,中籤民眾將可於 7 月 25 日至 8 月 31 日領取健身券至健身場館使用。

1000元動滋健身券18-20日開放登記   如何領? 如何用? 加碼促銷方案全看這
1000元動滋健身券18-20日開放登記 如何領? 如何用? 加碼促銷方案全看這

體育署表示,因防疫考量,今年 4 月 22 日起要求民眾須完成 COVID-19 疫苗第三劑接種才能前往健身房運動,至 5 月 27 日增列「如尚未完成接種 3 劑疫苗者,運動時應全程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安全距離」配套措施始放寬禁令。推出健身券主要目的是協助受 3 劑令影響的健身場館業者,因此,健身券適用範圍限定只能到受 3 劑令影響的健身場館使用。

如何登記、領取抵用健身券?

只要曾在 110 年 9 月 22 日至 10 月 29 日曾於振興五倍券共通平台完成勾選「動滋券」抽籤者,可於7 月 18 日上午 10 時至 20 日 24 時至動滋網登記身分證號或外來人口統一證號參與抽籤。如果不確定去年是否曾在振興五倍券平台完成「動滋券」參與抽籤,可上動滋網輸入身分證字號或統一證號即可查詢。若登記人數超過 30 萬名,預定於 7 月 22 日上午 10 時在體育署公開辦理電腦隨機抽籤,中籤民眾將收到簡訊及 email 通知,當天下午 3 時起亦可上動滋網查詢中籤結果。

領券及抵用時間在 7 月 25 日上午 10 時至 8 月 31 日 24 時止。健身券是採用電子錢包,沒有發行實體券。領取方式請上動滋網點選「領取動滋健身券」,填入登記時填寫的身分證字號或 統一證號、手機號碼及出生月日,該手機號碼會收到簡訊驗證碼通知,經輸入驗證碼確認無誤,即可獲取二維碼 (QR Code), 您可以截圖或列印,於臨櫃消費時使用。

如果家人中籤想轉讓給你使用,經家人同意後可以使用。只要在現場消費時出示健身券 QR Code 外,店員會詢問中籤者或由消費者自行輸入中籤者身分證號或統一證號末四碼,即可抵用。

動滋健身券登記、抽籤及領用時間
動滋健身券登記、抽籤及領用時間
登記及抵用方式
登記及抵用方式

World Gym 等多家健身館加碼促銷方案

配合健身券措施,健身場館業者也推出加碼促銷方案,目前已有 AlldaySports、Anytime Fitness、True Yoga、World Gym、成吉思汗健身俱樂部及永和、泰山、宜蘭國民運動中心健身房等多家業者,相關優惠活動請見以下,或即將公告於動滋網。

健身券合作業者加碼方案
健身券合作業者加碼方案,備註:1. 健身券於 111/8/31 抵用截止 2.相關優惠資訊以各業者實際公告為主

還沒用動滋券? 最晚抵用至 8/31

此外,體育署再次提醒,動滋券(含 200 元動滋加碼券)抵用期限至 8 月 31 日止,中籤者請及早至動滋網公告的「做運動」、「看比賽」合作店家進行消費抵用,相關資訊可上動滋網查詢,或電洽客服專線 (02)7752-3658。

各項動滋券使用說明
各項動滋券使用說明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署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槓鈴與啞鈴到底哪個好?

2018-06-07
話題重量訓練觀念運動器材健身

有開始在做重量訓練的你一定對於槓鈴與啞鈴都不陌生,但你有想過這兩個器材的差異性哪?同樣的訓練要用槓鈴還是啞鈴強度較強呢?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會把這兩個器材的優缺點作比較,讓你了解自己適合啞鈴還是槓鈴。

你有想過這兩個器材的差異性哪?同樣的訓練要用槓鈴還是啞鈴強度較強呢? ©Muscle & Fitness

大家都知道啞鈴和槓鈴是重量訓練最基本的兩種器材,我們也都把它們的訓練方式稱為自由重量(Free Weights)。啞鈴是由一個短槓搭配上兩端的重量,主要是設計為單手握法;而槓鈴是由一個長槓搭配兩端的槓片重量組成,主要設計給雙手訓練使用。啞鈴和槓鈴這兩個器材,也就像你所知道的可以進行許多的訓練動作,例如:肱二頭肌彎舉或三角肌肩推,用啞鈴和槓鈴都能執行這項訓練,但哪個訓練比較好呢?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個的差異性。
 

啞鈴訓練的好處

1.可讓手臂獨立訓練
用啞鈴訓練是有幫助的,因為它允許你手臂能作獨立訓練,例如:我們常見的慣用邊的肌肉都會比較強壯,相對來說肌力也會比較好。當你在使用啞鈴作訓練動作時,這種兩邊不平衡的狀態就會變的十分明顯,這時你會發現肌力較弱的手臂可能已經開始不穩,甚至於已經單邊力竭,這時後使用啞鈴可以幫助糾正力量不平衡外,還可以獨立訓練肌力較弱的單邊肌肉,例如:你的胸部左側比右側大,你就可以使用單臂臥推來糾正這種肌肉不平衡的情形。
 
2.提供更大的運動範圍
雖然啞鈴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運動範圍,但要注意的是當啞鈴放的越低(例如臥推)的時後,對於肩關節上所施予的扭距(壓力)就會越大,這對於肌力較弱的肩膀關節是有危險性的。

用啞鈴訓練是有幫助的,因為它允許你手臂能作獨立訓練。

3.加強身體核心的穩定
使用啞鈴訓練能有助於穩定肌肉並改善肌肉協調性,因為,你必須要控制兩個獨立的手臂動作,而不是同時用雙臂控制,這會使得啞鈴訓練在執行時,多了一些更複雜的身體穩定性。換句話說,你的肌肉將不得不做更多的工作,來保持身體及訓練肌群的穩定。
 
4.可選擇單臂或交替訓練
因為你正在使用兩個獨立的工具作訓練,所以有機會可進行交替訓練動作,例如:交替臥推,一隻手臂按壓啞鈴,而另一隻手則放下啞鈴或單臂動作,例如:一隻手臂進行所有的重複訓練操作。
 
這對於許多運動員來說,交替式練習和單臂式練習提供了一種更具體的運動特性訓練方式,因為許多運動項目都涉及單臂運動,例如:棒球投手、排球以及羽球等等,不是運用兩隻手臂同時移動的運動項目,都能用啞鈴來特別加強單邊肌力。

啞鈴訓練的缺點

1.無法提供大重量
任何一位經驗豐富的舉重運動員都可以告訴你,沒有什麼可以比槓鈴臥推來的更重的重量,儘管用啞鈴下降的角度比槓鈴要大,但啞鈴卻無法提供槓鈴這樣的大重量來做訓練,例如:你啞鈴可以單手握推20公斤,那麼你槓鈴很有可能可以臥推起50公斤的訓練量。
 
2.許多動作與啞鈴不相關
許多運動如奧運會舉重,蹲舉和舉重都與啞鈴不相關。雖然你當然可以用啞鈴做這些動作的變化,但它們一般不會那麼有效。一些練習只需要一定的爆發力,這是啞鈴無法達到的
 
3.不是進步的最佳器材
根據一些統計數據證明,當你使用槓鈴進行同樣的練習時,大多數人的力量會增強20%,因此,大多數的人也會發現,用槓鈴而不是啞鈴進行訓練是比較容易,這樣的結果可以預料的,因為,槓鈴讓你可以舉起更重的重量,因為你不必擔心身體需要更多的穩定性,加上你實際上是用兩隻手來舉起一個重量,而不是單手舉起。

根據一些統計數據證明,當你使用槓鈴進行同樣的練習時,大多數人的力量會增強20%。

槓鈴訓練的好處

1.可以加重重量
正因為如此,在你使用啞鈴訓練之前應該要先做槓鈴訓練,因為,槓鈴可以讓你更快速的使用更大的重量,它不會讓你明顯感覺到雙邊肌力的差異性,這時後你就可以把重量強度往上提升,這也是啞鈴所無法作到的雙邊訓練模式,因此,槓鈴可以讓你短時間的進步增加較多。
 
2.脊椎的負荷相同
當你在使用槓鈴訓練的時後,因為是使用雙手握住一根槓子來施力,這時後身體的平衡力量會比使用啞鈴少很多,所以,對於脊椎的壓力就會比較平均。

槓鈴可以讓你更快速的使用更大的重量,它不會讓你明顯感覺到雙邊肌力的差異性。

槓鈴訓練的缺點

1.不自然的運動模式
用槓鈴的時後你可以感覺出手有種綁在一起的感覺,這樣也會造成一些運動角度與軌跡的限制,跟機械式器材有點類似,這容易迫使你的肩膀和手肘透過一種不自然的模式來做訓練,換句話說,你的雙手不能朝任何方向旋轉,這樣就會迫使你的手肘和肩膀作補償,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之下,很可能你的關節會獲得疼痛或傷害。
 
2.讓穩定肌群參與較少
因為槓鈴屬於雙手臂一起運動的訓練器材,對於雙邊對稱肌力的差異性較不明顯,所以,身體就比較不需要太多的核心穩定肌群來做參與集協調。

3.無法提供大運動範圍
槓鈴無法提供較大的運動角度與下降範圍,例如:臥推的時後,啞鈴可以將角度與下降範圍擴大,讓肌肉的拉伸獲得更大更好的範圍,而槓鈴只能下降到胸前就停止。
 
4.不太適合手腕運動
有許多的健美者都有發現,在手腕上的訓練啞鈴可以比槓鈴有更多的角度來做調整,他們可以稍微內彎或是外旋手腕來做練習。

資料參考/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