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步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華麗飛魚菲爾普斯奪19金的秘密武器
1
華麗飛魚菲爾普斯奪19金的秘密武器
2
久坐辦公族、泳者必學! 3個簡單訓練打開胸椎與肩關節
3
2015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 ── 全台首創夜龍舟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華麗飛魚菲爾普斯奪19金的秘密武器

2016-08-09
話題 水上運動 里約奧運 奧運 游泳

在以主力第二棒身份拿下了男子4乘100自接力冠軍之後,美國泳壇名將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已經獲得了奧運會第19塊金牌,早就是奧運會金牌王和獎牌王的他,又在自己18金2銀2銅的紀錄上增加了燦爛的一筆。

從2000年雪梨首次參加奧運會,到2004年雅典一人獨取6金,2008年北京完成8金偉業,倫敦再收4金,5次出戰奧運,如今已經年過31歲,菲爾普斯依然能夠在里約奧運斬獲金牌。

究竟是什麼,讓這位泳壇巨星可以保持如此長的巔峰?

沒錯!就是拔罐,據說如今中醫拔罐在美國游泳隊非常流行,菲爾普斯更是特別喜愛,以前他就曾曬出過拔罐的照片,而在昨天的4X100自接力比賽中,我們更是能夠清楚的看到,菲魚肩膀上和背上拔罐的留下的印記。

©businessinsider.com
©businessinsider.com
©businessinsider.com

奧運女泳將考格琳(Natalie Coughlin)也喜歡拔罐。

拔罐的好處

拔罐是中國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的治療方法,它與針刺、艾灸一樣,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物理療法。

如今,它之所以受到外國運動員的青睞,是與其特有的保健效果密不可分的。拔罐療法在中國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與積澱,已經具有鮮明的特色和確切的療效,具有操作簡便,療效顯著、經濟實用、安全等特點。隨著醫學界對非藥物療法的重視,罐療日益受到人們的推崇。

中醫學認為其主要有平調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活血止痛、調和臟腑、托毒排膿等作用。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久坐辦公族、泳者必學! 3個簡單訓練打開胸椎與肩關節

2019-07-19
伸展游泳訓練動作保健水上運動知識庫

你在舉手、伸懶腰或是游泳划手時曾覺得「關節卡卡」嗎﹖身體上各個關節活動度對任何運動、日常活動都相當重要,而每一項運動最關聯的部位不同,例如跑者相當需要訓練髖關節,而自由式泳者的胸椎關節與肩關節就非常重要。然而現在多數人長期久坐、滑手機,關節活動度都不夠,讓我們在家做些簡單訓練,打開胸椎和肩關節吧!

久坐辦公族、泳者必學! 3個簡單訓練打開胸椎與肩關節

訓練目的

每次游泳訓練前都要進行這兩個關節的活動度訓練。有次跟好朋友山姆伯伯談到胸椎關節與肩關節活動度的問題,他提出的觀念非常棒,對自由式來說尤其重要,他說:「肩膀活動度需要先有胸椎的旋轉能力,而胸椎旋轉的活動度又涉及胸椎伸展的能力,所以如果胸椎伸展的活動幅度卡住了,那你的胸椎旋轉與肩關節活動度也會跟著一起受限。而改善胸椎伸展能力的最佳訓練動作是『貓牛式』。」

訓練時機

活動度的訓練在按摩之後進行效果最佳,最好趁著軟組織放鬆完後,緊接著進行特定關節的活動度訓練。

訓練方式

在進行下列活動度訓練時,動作要慢,而且不要用力、不要憋氣,也不要主動用力吸氣或吐氣,要感覺空氣是透過屈曲與伸展的動作「被動地」在身體內進出。下面每個動作都持續30秒。

動作貓牛式呼吸
反覆下面兩個姿勢,重複30秒。
姿勢1:雙手先支撐在肩膀正下方,膝蓋支撐於臀部正下方,抬頭、挺 胸、翹屁股的同時被動吸氣,肚臍往地面的方向推出,此時肩胛骨會收攏 夾緊。
姿勢2:拱背縮腹,用手撐地把背向上推出,肩胛骨就會打開。 

貓牛式

蟹式呼吸
反覆下面兩個姿勢,重複30秒。
姿勢1:仰姿,雙手支撐在肩膀正下方,屈膝使腳跟離臀部約兩個腳掌的距離。
姿勢2:把肚臍往天上頂,挺胸收攏肩胛骨的同時吸氣,使大腿、腹部與胸部形成一直線。

蟹式呼吸

靠牆四足跪抱頭抬肘訓練
靠牆的目的為了確保旋轉胸椎時,支撐邊的肩膀和臀 部不跟著轉動。反覆下面兩個姿勢,重複30秒。
姿勢1:先採取四足跪姿,支撐邊貼牆,活動邊的手掌抱頭。
姿勢2:在全身其他部分都不動的情況下,盡量抬高手肘。

靠牆四足跪抱頭抬肘

(另有胸椎關節旋轉活動度訓練、肩關節活動度訓練動作,詳見本書。)

書籍資訊

◎ 以上文章摘自臉譜出版,徐國峰著作《自由式的科學化訓練:從動作原理、技術練習到訓練課表,教你如何降低水阻、建立水感、增加推進力,游得輕鬆又快速》一書。

本書特色

華文世界第一本結合技術理論+水感與專項力量訓練法+泳力表
與個人化泳速區間+自主訓練課表的自由式科學化訓練專書 

● 專門寫給已會游泳且熱中訓練,想游得更好更快的泳者及三鐵愛好者。
● 本書結合理論與訓練法,通透每個動作背後的原理,讓訓練更有邏輯、更加聚焦,練就優美的泳技。 
● 透過FINA泳分與歷年來世界紀錄的研究,創建泳力表及個人化泳速區間,檢測實力展開最適合自己的自主訓練。 
● 設計400公尺自由式訓練課表,拍攝128支由專業選手與教練示範的水感與專項力量訓練影片,藉由線上線下完整學習。

 ◎ 更多臉譜出版《自由式的科學化訓練》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5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 ── 全台首創夜龍舟

2016-05-27
賽事新聞水上運動話題

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龍舟盛事在臺南。據考證,在300多年前,早已經在安平運河舉行一年一度的龍舟競渡活動。而今,平日的安平港水色瀲灩、平靜無波、靜謐美麗,但到了端午時分則散發著夏夜嘉年華的熱鬧氣氛。2015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在6月16至6月20日於安平運河盛大舉行,延續歷史文化,今年的開幕典禮由祭江、請水神儀式展開序幕,並由賴清德市長完全仿照傳統古禮的龍舟點睛儀式,祈求龍舟賽事平安、順利。

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臺南賽事選擇在傍晚時開始(下午三點到十點),氣溫較為涼爽,此方式深獲在地市民的支持,也讓其他縣市相繼仿效。為了提供國際化形象,臺南特別重視國際選手的參與,今年參賽的隊伍之中外國隊伍就有15隊之多,包括來自東南亞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大陸,甚至遠至自南美洲、中南美洲、非洲在臺南求學、工作的朋友共襄盛舉。今年總計吸引183隊、4,278多名國內外龍舟選手及教練齊聚府城展開競渡。

龍舟競渡俗稱「扒龍船」。為了加深端午龍舟的文化奠基,臺南市近幾年推出「娃娃慶端午」的教育活動,目的是讓學齡前的孩子開始接觸龍舟相關活動。6月5號開始即在安平國中安平館安排了一系列結合靜態與動態的闖關遊戲,撒下民俗教育的種子,也促進親子間的同歡回憶。今年的開幕儀式由安平國小國樂隊,乘坐充滿現代感的「藝術行船」做為殿後船,跟隨市長後方前進。夜晚龍舟以LED燈裝飾,強調低碳、環保、永續;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為安平運河帶來不一樣的面貌。

2015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 全台首創夜龍舟

運河大橋上兩側的祈福古旗隨風颯颯,活動期間交通管制、封街措施,目的是為了讓民眾有安全舒適的環境可以欣賞龍舟競賽。本次最吸睛的在地特色是推廣臺南在地美食,行人徒步區設置了地方小吃攤位,此外臺南區各地農產品推廣單位也帶著獨具風味特色的產品亮相,有吃、有逛、有學習、有體驗,純正的臺南人文精神一覽無遺。活動場地空曠,鄰近毫無遮蔽物,選手們聚集在指定的位置準備、休息也是特色之一。水面上競爭激烈,水面下相互打氣,運動場上的敵對氣氛瞬間融化成地方交陪的融洽氣氛,令人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已經參加了16年的「成大企業管理協進會龍舟隊」是一群聚集中小企業,各行各業的領導者,因為熱愛運動而組成的社團。創會會長徐瑞宗說:「我們志在參加不在得獎啦,大家都喜歡運動,划龍舟是凝聚會員的感情,一年一度的大事」。而僅參加四年但已具備冠軍相的「遠東科技大學」是一群運動休閒管理系的大學生組成,為了鼓勵學生提高參賽的興趣及技術,帶領老師劉宇倫說:「孩子每天都訓練,一週下水三次」。看著兩組年齡、經歷不同,幾乎是兩代之間的差距,但龍舟大事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安平港運河岸邊,我們似乎跌進了一個穿越時空、古今中外、笑談風聲、志昂氣滿的超現實歷史現場。

本次決賽成績公開男子組冠軍為遠東科大,第二名金城國際青商會夜間龍B,第三名舒邁運動專賣店。工商團體組冠軍為金城國際青年商會夜間龍B,第二名成大企協A隊,第三名台南二中文教基金會。最有趣的是,眾多參賽選手服上贊助商皆為當地特色小吃店,這也是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為人津津樂道的有趣話題。

撰文/佳佳玖
攝影/陳冠綸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步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