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三頭肌這個佔據上臂約三分之二的肌肉群,也是呈現臂圍最需要重視的肌肉群,也是許多健身者特別愛練的肌肉部位,它與肱二頭肌的訓練方向正好想反,主要是以伸直的動作來進行與肱二頭肌、肱橈肌和肱肌互相拮抗。在我們要開始訓練之前,要先知道肱三頭肌是由外側頭、長頭和內側頭這三個肌群所組合而成,其中,最特別的是長頭位於手臂的內側並連結到肩膀和背肌,負責將手臂移向身體也是肱三頭肌裡唯一的多關節肌。接下來,我們將介紹5個最常見的肱三頭肌訓練動作,大家可以依據自己的訓練方式或是較弱的肌群來進行組合搭配!
1.窄槓臥推
這是一種屬於肱三頭肌、肩膀與胸肌的複合式訓練動作,需要雙臂同時操作無法進行單側練習。
步驟:
1.臥躺於平板或史密斯機做臥推。
2.將手掌向後轉使得掌心朝上,兩手距離與鎖骨同寬。
3.緩慢將槓鈴降至胸肌位置後,再運用肱三頭肌的力量將槓鈴往上推。
雙手距離較寬能推起較重的重量,主要是因為胸大肌參與施力;而當雙手距離縮短時,肱三頭肌所承受的負荷就會增加,只要手腕關節不會感受到任何的不適,我們就可以嘗試將雙手距離再縮短。
2.雙槓撐體
這也是一種屬於肱三頭肌、肩膀與胸肌的複合式訓練動作,如需要進行單側訓練則可選擇專用機器。
步驟:
1.雙手以中立握姿(雙手拇指朝前)撐於平行的雙槓上。
2.雙腳於身體後方彎曲或交叉。
3.雙臂進行彎曲讓身體朝地面下降,接著再運用肱三頭肌的力量將身體向上抬起。
在這個訓練中我們的頭部位置極為重要,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頭部伸直眼睛微看向天花板,這樣才能確保身體的垂直,這樣就能更有效的徵召肱三頭肌並減少胸大肌的參與。如果,這個動作會讓你的雙手感受到刺痛,則可以收下巴靠近胸部位置來進行。另外,肱三頭肌訓練最重要的是手臂伸直而非彎曲,因此,身體下降不需要過低,只需要在頂點處時盡量伸直雙臂即可。
3.仰臥肱三頭肌伸展
這是屬於肱三頭肌的單關節訓練動作,除了可以使用槓鈴進行雙手操作之外,也可以運用啞鈴來進行單邊加強。
步驟:
1.仰臥於平板上,雙手持槓鈴、W槓或是啞鈴。
2.將器材在頭部上方舉高,手肘和小拇指朝向天花板。
3.開始進行肱三頭肌伸展動作時,將雙手朝臉部位置移動。
當做仰臥肱三頭肌伸展時,上臂應時時保持與地面差不多垂直的狀態,這樣才能有效的持續維持肱三頭肌的肌肉張力,同時,手肘稍微向後不要朝向天花板,力竭時可將手臂伸直幾秒來進行休息。
4.肱三頭肌屈伸
這是屬於肱三頭肌的單關節訓練動作,基本上運用單手單邊操作效果為最好。
步驟:
1.俯身朝前以中立握姿(拇指朝前)握住啞鈴,前臂與上臂呈90度彎曲。
2.上臂緊貼身體側邊並與地面呈平行。
3.接著,肱三頭肌出力收縮將前臂往後抬高並打直,維持收縮姿勢約1秒,再將前臂回復到起始位置。
在手臂伸直的肌肉收縮位置,盡量將停留的時間拉長,這也就是這個動作與其它肱三頭肌伸展訓練動做的不同之處,這樣拉長停留的時間就能產生最大的肌肉張力,請務必好好的使用這個訓練動作的特點。
5.肱三頭肌滑輪下拉
這是屬於肱三頭肌的單關節訓練動作,可以雙手或單手來進行訓練。
步驟:
1.將滑輪調高至最高位置,並掛上直立短槓或倒V型槓。
2.面向滑輪機以肱三頭肌出力,將握把往下壓讓肱三頭肌伸直。
3.伸直後請維持1秒的肌肉張力時間,接著在緩慢的回到起始位置。
滑輪機的訓練方式,主要是能讓手腕自由的活動而受到歡迎,在握把的使用方式可以採用正握(雙手拇指相對)或反握(拇指朝外),選擇讓肱三頭肌獲得最大的肌肉縮收。另外,若使用較粗的直槓,則更能發揮肱三頭肌的收縮力量並降低對手肘的壓力。
資料參考/menshealth
責任編輯/David
由於COVID-19新冠狀病毒(武漢肺炎)以及流感的大量流行,讓許多人開始重視免疫力這件事,同時,也有許多的研究報導指出持續的運動可以有效加強免疫能力,但根據聯新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表示,過度的運動反而降低免疫力。難道運動強度跟免疫功能有關連嗎?
發表在《運動免疫學評論》雜誌上一項關於運動與免疫系統功能之間聯繫的四十年研究分析上指出,大多數人發現中等強度的運動對免疫系統有益,但是激烈運動的效果一直存在爭議。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過度的訓練會抑制免疫系統,當訓練後數小時甚至數天感染風險實際上更高時,就會創造一個免疫空窗期。許多運動醫學研究都證實了這個論點,西元1990年,美國加州洛馬林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1項研究分析參加普通馬拉松(42.2 km)或是超級馬拉松(90 km)的選手,1,828人在參賽前,沒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比賽之後,236人於1週內出現呼吸道感染。
但巴斯大學衛生學系的詹姆士·特納(James Turner)博士和約翰·坎貝爾博士,在2018年進行一項研究的審查時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支持運動後免疫系統空窗期的這項理論。他們所得出的最新結論是,日常不良的飲食、心裡壓力、睡眠不足甚至是體育比賽的大聚會等重要因素,都可能是增加這些運動員們感染的風險,而不是因為他們自身的訓練或運動有關。
巴斯大學衛生學系的詹姆士·特納(James Turner)博士解釋說,我們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持續運動會直接被病毒感染的風險證據非常有限。在這些無論是COVID-19新冠狀病毒(武漢肺炎)或是流感等病毒,和我們所生活的調間之下,最重要的是你的身體暴露在危險與傳染之中,反而不是運動量與強度之間的問題。
坎貝爾博士也特別指出,人們不應該擔心運動會抑制他們的免疫系統,使他們患冠狀病毒的風險增加,在短期內的運動訓練可以幫助免疫系統發現並應對病原體,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經常運動訓練可以減緩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免疫系統變化,進而降低身體的感染風險。
他們都建議定期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步行、跑步或騎自行車,目的是每周達到150分鐘或是進行更長和更劇烈的訓練也不會有害,但是如果由於健康狀況或殘疾而導致運動能力受到限制,則建議有運動總比沒運動好;尤其進行阻力型運動對保持肌肉量有明顯的好處,也有助於免疫能力的加強。
同時,研究人員也特別強調運動時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的重要性,包括運動後徹底洗手,他們建議為了給身體最好的抵抗感染的機會,除了進行定期運動之外,還需要注意獲得的充足的睡眠量並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就能保持運動前後能量平衡的狀況。
資料參考/sciencedaily、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