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運動受傷後就該這樣吃!5類必吃的食物請收藏
1
運動受傷後就該這樣吃!5類必吃的食物請收藏
2
英國男子自創「雞塊瑜伽」,增加飽足感且緩解身心
3
運動不該抱持吃到飽的心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受傷後就該這樣吃!5類必吃的食物請收藏

2016-11-28
知識庫 飲食 運動營養 營養補給 運動恢復

大多數的運動員在他們的生涯職業中,至少一定會有一次因為訓練或是比賽受傷,有些人還甚至超過2次以上,連一般的健身者也沒有例外。無論是肌腱傷害或是肌肉拉傷或是骨頭受損,我們人體都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回復到健康的狀況,但是在幫助人體受傷恢復的同時,不單單只要靠休息來恢復,搭配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以下由美國知名營養學家和健身專家 Liz Applegate 博士列出幾類食物讓透過運動受傷的的人可以攝取並快速修復受傷的身體。

運動受傷後的正確飲食觀念

 1  碳水化合物

透過健身追求體態而受傷時,請別因為正在受傷沒時間運動而減少卡路里的攝取,如果不補充卡路里就會造成人體延緩修復過程,即使你沒有在運動、或是減少活動量,身體的代謝在受傷後還是會繼續進行,這是因為身體必須要燃燒卡路里來產生新的組織細胞去重建受傷的肌肉和肌腱。

人體最少在每隔五個小時就要進食,適當的進食維持人體能量,不僅可以控制體重還可以加速受傷的部位修復。

碳水化合物 ©goqii.com

 2  蛋白質

在人體的肌肉受傷時,總是希望能夠盡快消除疼痛以及盡快恢復,這時候建議積極攝取蛋白質,因為蛋白中含有構成肌肉的「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等胺基酸,這些氨基酸有助修復已受損的肌肉組織,同時也要攝取能提高蛋白質代謝的維生素B6,在肌肉受傷期間,建議在每餐中加入優質的蛋白。

最好的蛋白質攝取來源有:雞蛋、雞肉、瘦牛肉、豬肉、海鮮和豆類食品以及低脂乳製品,每日食用的量要控制在60到90公克即可。

蛋白質

 3  OMEGA-3S

OMEGA-3S的脂肪對於維持人體關節和心臟健康是相當有益處的,在因為運動受傷的時候攝取OMEGA-3S,它們也會抑制肌肉發炎的症狀。根據美國知名學家所研究的資料顯示,飲食中攝取愈多omega-3s,可以減少肌肉萎縮的發生以及增加關節的潤滑度。

在肌肉受傷期間,每週至少吃兩份富含omega-3s的海鮮,像是鮭魚、酪梨,也可以把含有亞麻籽的食物,像是堅果或橄欖油加入食物裡。

OMEGA-3S ©medicalnewstoday.com

 4  維生素D

維生素D在人體骨骼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重建壓力性或經常性骨折都需要透過維生素D來修復,當人體只要曝曬在太陽底下就會自動合成維生素D,但是在寒冷的冬天裡因為陽光很少露臉,所以自然合成的維生素D就會減少,因此並需透過飲食攝取來增加維生素D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受傷期間請多多攝取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像是鮭魚和以及牛奶、優格(最好是無糖),並且記得每天須補充1,000到2,000IU的維他命D,才能有助於受傷的骨骼修復以及重建。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 ©wellnesscafe.hu

 5  槲皮素 

槲皮素(quercetin) 是植物黃酮類的一種維生素,也是非常強效的抗氧化劑,它大多數存在於許多蔬菜跟水果裡面,像是蘋果、洋蔥、藍莓,另外有研究也顯示固定攝取含有槲皮素的食物有助於減少肌肉傷害後所造成的發炎狀況。

在人體受傷期間,把富含槲皮素的藍梅或是草莓加入煮好的燕麥裡或是優格裡、把蘋果當點心或在晚餐裡加入洋蔥等方法都相當健康有效。

槲皮素 ©liveinternet.ru

攝取正確的食物才能助於我們減少身體的恢復期並加速修復,讓人體達到理想狀態。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英國男子自創「雞塊瑜伽」,增加飽足感且緩解身心

2017-08-01
話題伸展趣味飲食瑜伽

瑜伽一種能平衡身心、雕塑身型以及保持身體健康的運動,但在做瑜伽時,你是否會覺得缺少某些東西呢?凱文·庫格爾(Kevin Kugle)是一位曾在喜馬拉雅山下麥當勞打工的一名店員,他表示自己第一次吃到雞塊時,覺得這種食物讓他充滿感動並且由內而外的散發出一種幸福感,於是他一個念頭將瑜伽與雞塊結合,開始邊做瑜伽邊吃雞塊,希望能透過吃來增加飽足感並且緩解焦慮。

英國男子自創「雞塊瑜伽」,增加飽足感並緩解身心 ©thoughtrot.com

在2017年時,因為有啤酒瑜伽以及山羊瑜伽的風潮,於是庫格爾也想創新另一種不同的瑜伽運動方式,他將他最愛的雞塊與瑜伽結合並打算在英國帶刮起一陣風潮。

庫格爾:「在我人生第一次吃下雞塊時,內心充滿無比的感動,世界上怎麼有這麼好吃的食物,如果沒有它我就不會存在在這世界上,到我長大後,我為了要吃雞塊於是我到了麥當勞開始工作,雞塊不僅僅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食物,它還能療癒人心並且有助於減輕日常生活中的壓力,雖然愛很偉大,但雞塊更偉大!」

從影片中得知,庫格爾是如此瘋狂熱愛雞塊這項食物,他將此雞塊課程的費用訂為一小時15塊英鎊(約台幣600元),課程包含一份麥當勞雞塊和一張瑜伽墊,有如果雞塊需要沾醬費用另計,之後就可以在倫敦的草地上跟一群人拿著雞塊,一邊練習哈達瑜珈的招式,邊享受在做拜日式時可以將雞塊塞進嘴巴的幸福感。

其中有一名學員表示,自己完全不懂瑜伽到底是什麼,因為有雞塊才前來練習。則另一名學員表示自己已經吃素9年,但在接觸雞塊瑜伽後覺得這一切非常不一樣,是非常神聖的一種運動。

©facebook/Goubtube

雞塊讓學員們認為是一種非常神聖的食物。

©©facebook/Goubtube

當然,這段影片最後被發現是一段惡作劇的影片,只是要為了諷刺之前刮起的啤酒瑜伽以及山羊瑜伽的風潮,許多網友表示,如果真的將雞塊與瑜伽結合,邊做拜日式邊吃雞塊是多麽荒唐的一件事!

資源提供/women‘s health、yoga dork、popsugar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Ivan Hsu
Ivan Hsu

運動不該抱持吃到飽的心態

2017-01-19
飲食運動部落Ivan Hsu專欄觀念

運動訓練對於身體是一種壓力,而面對壓力後,身體必須有一段的時間來恢復以及適應,如此才能達到訓練的效果。

正如同吃東西一樣,食物的消化、分解、吸收、代謝都是有一定所需要的時間以及量的極限,短時間內一次塞入太多的食物,除了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之外,嚴重時可能造成身體的不適必須就醫。

但是有許多人在面對運動訓練時,卻會抱著一種“吃到飽”的心態,就是強度愈強、重量愈重、身體愈操效果會愈好;上一堂運動課如果沒有痠痛個三五天、沒有喘到幾乎無法順暢呼吸、心跳沒有飆到十分鐘也無法恢復安靜心跳率的情形,就是沒有運動到。

事實上,吃到飽不見的能真正獲得身體需要的營養,可能反而造成身體的負擔及傷害;同樣的,操到爆不見得能讓身體獲得訓練的效果,可能反而過度使用而引起運動傷害。 人體是個有機體而不是機器,因此訓練上投入與產出的比例不可能像機器一樣呈現線性的發展,任何肌肉的耐受度及發展速度都有其臨界點。

因此在從事運動時,盡量避免抱著“吃到飽”的心態把身體操到爆,而是帶著吃的精緻、營養、七八分飽就好的心情,把訓練的內容挑整到重點式、精準而適當的動作模式、可輝府及適應的強度及時間就好,如此不單能增加訓練的品質,更能預防受傷發生的機率。

運動不該抱持吃到飽的心態 ©anymanfitness.com

關於徐蔚人 ( Ivan Hsu )中國文化大學
- 運動教練研究所 碩士
- 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 兼任講師
 
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NSCA
-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CSCS
- 私人教練CPT
 
英國跑酷運動機構 Parkour Generations
- 跑酷體適能訓練師 PFS
 
中華民國合氣道推廣協進會
- 合氣道三段
 
美國TRX懸吊訓練系統
- 指導員
 
澳洲有氧體適能協會FISAF
- 健身指導員

/ 關於Ivan Hsu /
Ivan Hsu

經歷

中國文化大學 運動教練研究 碩士

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NSCA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CSCS

私人教練CPT 英國跑酷運動機構 Parkour Generations

中華民國合氣道推廣協進會 合氣道三段

美國TRX懸吊訓練系統 指導員

澳洲有氧體適能協會FISAF 健身指導員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