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步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運動器材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膝關節半月板撕裂傷 Meniscus Tear
1
膝關節半月板撕裂傷 Meniscus Tear
2
跑步步頻
跑步時常忽略的關鍵步頻 助提升跑步效率、降低受傷風險
3
小腿肌拉傷Calf Strain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膝關節半月板撕裂傷 Meniscus Tear

2016-11-23
知識庫 保健 運動生理 運動傷害 觀念 知識

膝關節半月板撕裂是體育運動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運動創傷,往往由於關節活動的不協調,如踢球時踢空、對腳,或跑動中被絆倒等膝關節扭傷時,導致半月板卡在股骨和脛骨間,引起撕裂。如果同時存在其它情況,如長期處於勞動、原來有過韌帶損傷、盤狀半月板等,則更容易引起撕裂。老年人由於半月板有退變老化,也很容易引起撕裂。而這些撕裂的引起甚至可以沒有明顯的外傷。

症狀

膝關節半月板為纖維軟骨組織,呈周緣厚,內緣薄的楔形,從平面上看為半月形,稱為半月板;其充填於股骨髁與脛骨髁之間,有增強膝關節穩定的作用。半月板結構和功能的特點決定了它是膝關節內最易損傷的組織之一。
 
半月板撕裂後,最常見的症狀是行走或運動時的疼痛,疼痛部位可以在關節的一側,或者後方,也可以是關節伸屈活動到某一位置上時出現。許多患者可出現上下蹲或行走時關節內「喀嗒喀嗒」的聲音,往往在比較固定的角度出現。有時還會出現關節突然卡住不能活動或關節突然無力的情況,影響了生活品質。更為嚴重的是,撕裂的半月板還會在關節活動中牽扯關節滑膜組織,磨損關節軟骨,造成極難治癒的慢性滑膜炎,並加速關節退變,使關節炎提早出現。因此,對半月板撕裂必須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所謂「交鎖現象」:即患者走路時,膝蓋忽然被卡住,膝關節置於某一體位時,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在交鎖的同時關節會有痠疼感。如將膝關節稍微屈伸活動,有時可發生響音,此後交鎖自解。交鎖現象可以反覆發作,且患者可自動作出,每次發作,膝關節位置必都在同一體位上。

如何治療

半月板破裂和髕股骨疼痛(跑者膝)常被混淆,所以如果你的膝蓋持續疼痛,就應該要去看醫生進行診斷。

非手術治療:如半月板軟骨只是輕微受創,膝部一般會隨著時日自行修復過來。受傷後立即施行冰敷或壓力治療,能有助控制腫脹,亦可加快康復速度。患者或需要讓膝部休養一段時間,醫生亦會因應臨床診斷和患者的痊癒進度,為他們安排物理治療。

手術治療 :保守療法並非一定有效。若患者膝部的痛楚有增無減,感到僵梗及活動「被鎖」等,意味著撕裂的範圍頗大,阻礙膝關節的活動時,便需要手術治理。遇此情況,醫生會使用內窺鏡進行手術,把撕裂的殘件切除,或進行修補,視乎撕裂的面積、位置和形態,以至傷患延治的時間而定。骨科醫生會與患者商討,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如何預防

要預防半月板軟骨撕裂和其他膝部創傷,運動前後必須進行足夠的伸展熱身活動,定時強化膝部與大腿肌肉,切勿突然提升運動或訓練的強度與密度。

在休息日/復原日時,避免做跑跳動作太多的運動,像是籃球、足球和網球。也不要做膝蓋負擔過大的動作,例如深蹲或弓箭步。

運動前後必須進行足夠的伸展熱身活動,才能防止運動傷害

參考資料
1.《完全跑步聖經》,天下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 orthoinfo-hkcos.org
3.  Dr.Nic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時常忽略的關鍵步頻 助提升跑步效率、降低受傷風險

2020-04-27
運動傷害運動生理觀念跑步訓練跑步知識庫

跑步的數據指標多樣,對於習慣配戴跑錶的跑者來說,除了配速之外最著重的多是心率,但其實還有其他數據對你的整體表現都相當重要,「步頻」就是其一。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步頻,無論對跑步表現、跑步效率、受傷風險和恢復能力都有正面影響,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通用 180 步頻,也不是每個人都該跨出大步。本文讓你了解為什麼要注意自己的步頻,以及如何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步頻。

跑步步頻
跑步時常忽略的關鍵步頻 助提升跑步效率、降低受傷風險

步頻是什麼?

在跑步中,步頻定義為每分鐘跨出的步伐總數,簡單來說,就是 60 秒內雙腳踩地面的次數。我們跑步的速度等於步頻乘以步幅,因此,如果想跑快一點有兩種選擇:一是增加步頻,二是增加步幅(腳跨出去的幅度加大),而兩者也決定了你的速度。 

速度=步頻×步幅

一般跑者的步頻多在 170-190 之間,而運動生理學家丹尼爾(Jack Daniels)博士曾觀察田徑場上精英選手後提出,長跑時步頻應在每分鐘 180 次以上。但每個人真的都通用這個數字嗎?優秀的跑者通常比初階跑者有較高的步頻,頂尖馬拉松運動員的步頻通常在 180 次以上,而多數跑步新手約在 156 到 164 之間,由此可見,步頻的多寡確實跟速度有關。

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步頻?

雖然步頻影響速度,但不是單靠加高步頻就能解決速度問題。步頻取決於你的跑齡、跑步能力和身體結構,例如較高的跑者自然會有較低的步頻。

不是每個跑者都要有相同步頻,一些跑者可能以增加步幅提升跑步經濟性(即跑步效率,概念是在固定速度下穩定跑步所消耗的攝氧量,攝氧量越少表示跑步經濟性越好);另一些跑者可能增加步頻達到同樣的跑步經濟性。相反地,當你透過提升速度、肌力和協調能力成為更好的跑者時,步頻可能就會悄悄地發生變化。

步頻取決於跑齡跑步能力和身體結構
步頻取決於你的跑齡、跑步能力和身體結構

檢視自己的步頻

要知道自己的步頻有很多種方法,最簡單是用碼表計時 1 分鐘、自己算步數;而現在跑錶風行,如果你手上有配戴,那麼直接看跑錶或連結 App 的螢幕顯示就相當清楚。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檢視自己的步頻呢?我們列出3大原因。

1. 避免過度跨步
過度跨步是跑者常會犯的嚴重錯誤。當步頻低、步幅過大,腳掌過度跨到膝蓋之前落地時,腳掌著地點容易落在腳跟,也會形成剪應力(Shear Stress),而剪應力是造成膝關節受傷的主因,也成為阻止你向前的力量。 為了避免傷害發生,可將腳掌著地位置更靠近身體重心(約落在臀部正下方),同時增加步頻;但就長遠來看,你應該解決的根本原因是增加腿部肌力。

2. 改善跑步速度
「多樣性」是改善的關鍵。你可以使用步頻當作訓練的指標,用高或低不同步頻來跑課表,使身體對各種運動刺激作出反應。隨著時間,你將發現肌力、協調性和速度都默默地提升不少。

3. 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
步頻可做為跑步的診斷工具。比方說,在長距離跑步中,你會感到疲累並影響跑步技巧,大多數情況下你不會注意到這些變化,因為身體會試圖維持同樣的配速。如果跑步時試著專注在步頻,將會發現當你開始疲倦時,步頻可能自動往下降,這表示你的跑姿無法維持夠長的時間,需要增加一些多樣性的訓練來改善。

腳的著地位置影響傷害風險
為了避免傷害,可將腳的著地位置更靠近身體重心、增加步頻

總結

總而言之,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更好的跑者,應該先增加訓練的多樣性來改善步頻,而不是盲目地改變步頻只為了達到預期數字。相反地,我們應該利用步頻來監測自己跑步的問題,只要聰明地使用,步頻將是一個強大且實用的監測工具。

資料來源/POLAR, 《跑者都該懂的跑步關鍵數據》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小腿肌拉傷Calf Strain

2016-11-23
運動恢復保健運動傷害運動生理知識庫

小腿肌拉傷是常見的運動傷害,通常發生於小腿後側的比目魚肌與腓腸肌。進行足球、籃球、跑步等需快速、用力收縮肌肉的運動前務必做足熱身運動,否則小腿肌肉易因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柔軟度不夠而受傷。
 
另一個造成肌肉拉傷的主要原因是脫水,跑步或其他強度加高的運動會使身體流失大量汗水,尤其是在夏天或氣候非常炎熱時,如果肌肉細胞無法得到充足水分和電解質,就會導致異常收縮、抽筋和拉傷。

症狀

小腿撕裂和拉傷的症狀,要視拉傷的嚴重程度而定。通常在小腿肌撕裂與拉傷的當下,運動員會聽到從小腿處傳來 「啪」的聲音,還有像是被尖銳物品刺了一下的感覺,伴隨而來的是患部腫脹及疼痛,進而導致行走困難。痛感在墊腳尖時會加倍。有時會有瘀青於拉傷的位置。

拉傷的程度可分為三級:

輕度:肌肉有一小部分的肌纖維撕裂,肌肉少量出血,在肌肉用力時或按壓患部時,才會引起疼痛,外觀並無特殊異常。
 
中度:肌肉有相當多的肌纖維斷裂,併發血腫現象,受傷肌肉其肌力減弱、功能性受到限制,外觀腫大。
 
重度:指肌肉的肌纖維全部斷裂,常發生於肌肉與肌腱的交合處。此時肌肉完全失去功能,患部大量內出血,斷裂的肌肉縮至兩端點處,但斷裂的部位會凹陷下去。

如何預防

1. 在運動之前,特別是在天氣寒冷的冬季,應該積極地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在熱身準備的時候,多做一些伸展小腿後群肌肉的動作,使小腿肌群預先適應劇烈的運動。
適當的暖身:主要活動肌群的靜態伸展,每個動作停留15秒,以增加肌肉的延展性,避免拉傷。

2. 平日裡,還需要加強大腿前、後肌群及小腿三頭肌的離心力量,避免跑在不平或太硬的地面。
3. 對於常發生小腿肌肉痙攣、疼痛的運動朋友,建議大家在運動時佩戴相關護具或貼紮。

如何治療

小腿肌肉拉傷後,首先傷者要找專業醫生處進行確診,了解實際的情況。隨後再由專業醫生給出治療建議。一般情況下,每天數次用冰塊冰敷受傷部位,每次15-20分鐘。如果肌肉傷勢較嚴重,可能需要3-4周復原,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級數情況,再進行一些加強小腿肌肉的力量復健訓練。

參考資料
1.《完全跑步聖經》,天下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 健康創富
3.  厚生健康園區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步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運動器材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