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5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沖繩馬拉松:跑者的夢幻天堂
1
沖繩馬拉松:跑者的夢幻天堂
2
UNDER ARMOUR 零重力 HOVR 跑鞋科技大揭密 智慧晶片連結MapMyRun 開啟跑步全
3
第121屆波士頓馬拉松──這一面得來不易的獨角獸獎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沖繩馬拉松:跑者的夢幻天堂

2016-12-06
話題 跑步 賽事 馬拉松

日本沖繩也被稱為東方夏威夷,是日本人首選的夢幻之島,全年溫暖如春的沖繩由160座美麗的大小島嶼所組成,清澈透明的海水與豐富的自然景觀,除了是許多電影電視劇拍攝的外景,更是各國好手一決高下的運動天堂唷!

沖繩馬拉松Okinawa Marathon ©okinawatravelinfo.com

同時,這是一場歡樂無比的比賽,一路上,熱情民眾加油不斷,當地居民都會上街為選手加油及表演,並且為選手親手製作梅子與沖繩麵!跑道上的你,有吃不完的糖果餅乾,水和運動飲料充足,黑糖、橘子、香蕉、養樂多、飯糰、蕎麥麵、冰棒、壽司……幾十種美食,補給一如既往的豐盛,全程不需要你再自帶。
 
儘管,它不及世界六大馬之一的東京馬有名,但沖繩馬拉松絕對亮點十足,並且一度被列為日本三大馬拉松。

©pacaf.af.mil

1-7.3公里(關門時間1小時23分鐘)

前幾公里都是在主幹道上進行,,地勢總的來說比較平坦,比較適合起步熱身。路上景觀一般,即使靠近海的那一段也看不到海景,5公里左右有個轉角可以看到一小段。 7公里多一點的地方有一個長下坡。

7.3-11.9公里(關門時間2小時)

8公里起有一些小坡度,不過很緩。 11公里處開始出現了一個長上坡,大概800公尺左右。

28.8-31.5公里(關門時間4小時45分)

這一段全程經過嘉手納美軍沖繩基地,從2號門進,5號門出,也是整場比賽最大的亮點。據說美軍基地,當地居民和旅遊者平時是不允許出入的。裡面隨處可見帥氣的美國大兵和金發碧眼的隨軍家屬為我們加油。

美軍基地的賽段雖然沒有樹陰,但是綠草如茵非常漂亮,相信所有跑過這裡的選手都會精神一振吧。

沖繩馬拉松最大賽是亮點:美軍基地 ©stripes.com
©stripes.com

40.2公里-終點(關門時間6小時15分)

40公里後有一個超長的陡下坡,大約是在500公尺內下降60公尺左右。最後2公里左右回到了沖繩線的主要道路,跑進運動公園右手邊便是體育場。

©Youtube_echen59

 報名  

比賽項目: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迷你馬拉松 (10K)
參加資格:不論國籍,正式申請而具有號碼通知書的16歲以上(於2001年2月19日以前出生者。大會當天16歲的人)、身體健康者。
(不得代理參加。因為代理參賽的人不能使用傷害保險,所以請注意。)
人數限制:全馬13000人、迷你馬2500人
報名時間:每年的8月到12月,若額滿將提前結束報名。
 

 路線 

賽前運動公園周圍會有部分交通管制,從北門進入,車輛無法入內,只有官方的接駁車可以開進運動公園。整個公園有四座廁所(不含體育館和體育場內),官方也增設了一批移動廁所,還有一些供男士使用的小便池,有頂無門,也可以利用。有需要的選手建議早點排隊。
 
此外,公園裡還有熱騰騰的早餐攤位,空腹前來的可以坐下來吃一點,當然建議進食和起跑時間還是要間隔2個小時左右比較好。
 
主辦單位按照報名成績、歷年參賽成績、報名時間順序等將選手號開頭編為A-G,比賽出發也按此順序在公園主要道路設置7個區。全馬9點鳴槍,10k晚40分鐘出發,半馬則是10點出發,每個區域也沒有進行特意的分隔想要早點出發的也可以盡量往前走點。

賽前每隔幾分鐘就會有廣播用日、中、英三種語言提醒選手:距離開賽還有多少時間,要做好準備等等。
 

2017沖繩馬拉松相關資訊
date 2017.02.19 (日)
start time/place 
馬拉松:9:00(日本標準時間)|
沖繩縣綜合運動公園
半程馬拉松:10:00(日本標準時間)|沖繩縣綜合運動公園
迷你馬拉松:09:40(日本標準時間)|沖繩縣綜合運動公園

fee/closing time
全程馬拉松:6000日元|限時6小時15分
半程馬拉松:4000日元|限時3小時0分
迷你馬拉松:3700日元|限時1小時20分

沖繩馬EXPO  2017.02.18 (六) 10:00~20:00


其他相關資訊請上官網查詢:http://okinawa-marathon.com/eng/index.html

[附錄] 有提供沖繩馬拉松相關行程的台灣旅行社如下:
東南旅遊網

雄獅旅遊
福泰旅遊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UNDER ARMOUR 零重力 HOVR 跑鞋科技大揭密 智慧晶片連結MapMyRun 開啟跑步全

2018-02-07
鞋子UNDER ARMOUR跑步話題

當三鐵碰上百米跨欄,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台灣體壇有名的兩位好手今齊聚一堂,一位是曾經挑戰鐵人的神級殿堂“KONA鐵人三項”的台灣首位職業鐵人-謝昇諺,另一位則是連續奪下全運會田徑百公尺跨欄三連霸摘金的百欄女神-謝喜恩,兩人合體現身參加UNDER ARMOUR舉辦的「HOVR試跑會」,大方分享HOVR跑鞋穿著體驗,同時搭檔成為UA領跑講師率領大家挑戰零重力路跑,感受革新中底技術HOVR跑鞋出色的零重力緩震魅力。

鐵人運動的難度在於歷時極長,需維繫全身肌肉能量平衡,才能在各項目都有高水準演出;而跨欄運動則挑戰短時間內集中精神,在跑步與跨欄間有效將動能轉換位能。兩項運動比賽時間一長一短,但同樣高度要求對自身能量轉換的掌握,而兩位頂尖運動員出色的運動表現,源自他們不斷挑戰自我的堅毅態度,充分傳遞此回UNDER ARMOUR發表全新中底技術HOVR跑鞋想傳達的“對抗地心引力”品牌精神!

鐵人一哥 謝昇諺與百欄女神 謝喜恩,兩位頂尖運動員出色的運動表現,源自他們不斷挑戰自我的堅毅態度,充分傳遞UA全新中底技術HOVR“對抗地心引力”品牌精神!

鐵人一哥謝昇諺:「這雙新跑鞋讓我第一次穿上就能跑得更遠也更快!」

一直以來,鐵人三項被視為「挑戰體能極限」的運動,比賽時須面對地形以及環境的多變,因此如何讓自己在每次比賽中以省力的技巧搭配良好的裝備絕對是需要重視的環節。謝昇諺在進行三鐵挑戰時,除了訓練自己的全身各個肌群適應轉換與協調合作外,更特別注意使用的運動裝備能為自己的運動表現帶來甚麼樣的幫助。鐵人的比賽時間非常長,如何有效“減少雙腳的疲勞”是其中決勝關鍵。在實際體驗HOVR創新中底科技後,謝昇諺以自身經驗向大家分享:「我特別注重鞋款的緩震及反應性。以往在長跑過程中,下肢肌肉會開始疲勞衰退,但HOVR中底技術提供的動能回彈和緩衝效果,分擔了肌肉耗費的力量,完成訓練後也沒有出現下肢關節的疼痛感。以前第一次穿新鞋不建議跑太遠的距離或太快的速度,但HOVR完全顛覆了我對新跑鞋的觀念!」緊接著將於3月3日出賽紐西蘭Iron賽事的謝昇諺甚至表示:「我正慎重考慮攜帶HOVR系列鞋款出國比賽,因為它實在是帶給我太意想不到的優異表現了!」

台灣鐵人一哥 謝昇諺表示:「第一次穿上HOVR便非常順利地進行了31公里的長跑訓練,HOVR完全顛覆我對新跑鞋的觀念!」

百欄女神謝喜恩:「HOVR超強的中底科技絕對是我訓練期間的秘密武器!」

國一本來專攻女壘,國二轉練田徑女子五項,爾後才轉換跑道專注於跨欄項目的謝喜恩,也跟謝昇諺一樣在不同運動項目間有豐富的轉換經驗。大小戰役佳績不斷的喜恩,對於短時間內讓大腿與小腿肌群適應跑步與彈跳交叉轉換,還須注重起步與落腳的水平速度究竟如何在肌肉轉換時節省更多的時間來加快速度也更有掌握度。即將於8月挑戰亞運的謝喜恩於分享會現場不吝公開傳授跨欄密技,她表示:「田徑項目中前腳掌的運動部分非常大,長跑後前腳掌會感覺很酸、很不舒服,但穿上HOVR之後明顯感受腳掌承受的力量變小,我特別喜歡前腳尖往上翹的設計,墊起腳尖會特別省力。HOVR鞋底的製作舒服且很有彈性,我試跑了好幾回發現鞋底幾乎沒什麼塌陷與磨損,相信HOVR超強的中底科技絕對是我訓練期間的秘密武器!」Under Armour在中底科技的全新突破,不僅保留自家跑鞋輕量、透氣的特性,更在設計鞋款時重視中底內與外的發泡泡棉材質相互輝映,確保鞋款擁有靈敏反應及能帶給跑者極致的動能回饋體驗!

即將於8月挑戰亞運的台灣跨欄好手 謝喜恩,大方分享HOVR零重力中底科技是她訓練期間的秘密武器。

HOVR中底崁入晶片連結MapMyRun應用程式 獨家推行「Jump Test」疲勞程度測試!

掌握個人訓練計劃關鍵數據專業利器!此回Under Armour搭載著獨家「零重力感」中底科技「HOVR」,旗下兩雙鞋款「HOVR Phantom」及「HOVR Sonic」皆配備UA Record Sensor™技術內置晶片,能與UA跑步軟體MapMyRun連結,掌握步幅、節奏、距離及跑鞋壽命等詳細數據。跑者無需再添購其他穿戴裝置,在跑步時即能進行偵測,且毋需為鞋款充電,直接透過鞋款即能回傳至個人手機其數據並進行運動表現分析!

HOVR中底技術內置晶片,不須將手機帶出門也能直接透過鞋款立即回傳至手機進行運動表現數據分析!

目前MapMyRun擁有2.25億註冊用戶的全球最大健身社群,提供跑者個人訓練計劃,更獨家推出「Jump Test-疲勞程度測試」功能,藉由測量反覆跳躍時的滯空時間來監測訓練負荷,了解跑者是否趨向高度、中度或低度疲勞。針對不同跑者建議最適合的運動強度,透過追蹤跑者的恢復和適應訓練,能幫助跑者快速制定運動強度計畫,以及何時有能力進行更大的訓練強度。鐵人謝昇諺以及百欄女神-謝喜恩已親身實際體驗MapMyRun以及「Jump Test」疲勞程度測試功能,一致表示使用方法簡單,能快速連結手機,對於自我訓練期間能更精準掌握自我表現!「HOVR Phantom」及「HOVR Sonic」鞋款已於2月1日全面上市,全新技術將幫助跑者一起對抗地心引力,挑戰自我慣性,開啟跑步全新體驗!

鐵人一哥 謝昇諺擔綱一日教練,率領跑步愛好者們不畏風雨體驗UA HOVR全新中底科技跑鞋,展現We Will精神。

資訊、圖片提供/Under Armour Taiwan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許立杰
許立杰

第121屆波士頓馬拉松──這一面得來不易的獨角獸獎牌

2017-04-23
波士頓馬拉松六大馬馬拉松運動部落跑步許立杰專欄心得分享

前言

我是 Jay,今年 28 歲,在加州矽谷科技公司任職軟體工程師。

國中唸私立學校、高中大學都唸第一志願,小時候有點書呆子的形象,最常聽到的形容詞是「很會讀書」。我常苦笑說:「是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跟大多數人一樣,父母對我的期待就是把書讀好、找份好工作。由於讀升學班家教又嚴,從小下課就是去補習班,「練習田徑」這樣子的想法,不曾出現在我的生涯規劃中。

第一次規律的跑步是成功嶺的三千公尺測驗,下部隊後最快曾跑過 12 分 13 秒的成績,在當時營裡算很不錯了。退伍後延續了跑步的習慣,從十公里及半馬開始,近五年完成了 23 場半馬、15 場全馬、也參加過平均海拔 2500 公尺的高山 80 公里超級馬拉松賽。

我是上班族跑者,2017 年波馬完賽成績: 3 小時 05 分 04 秒。

工作時間是標準的一週五天、朝九晚六。由於早晨是最少干擾的時間,每天的課表盡量都在一早就完成。公事私事可能會影響我的下班時間,但沒有人能阻止我起床 (笑)。 跟很多需要加班、輪班、照顧家庭的跑者相比,我的生活單純地很幸福。

每天清晨六點多,天色矇矇亮時醒來。刷個牙、換件衣服套上鞋子就出門。距離步道只有六分鐘的跑步距離,住在這裡是我刻意選的。

一三五是輕鬆跑,週二間歇、週四配速、週六長跑。因應訓練或比賽,週六通常需起得更早,鬧鐘四五點就響是稀鬆平常的事。禮拜天若沒有比賽,就可以偷懶睡晚一點。自然醒之後跑個十公里當恢復,然後去農夫市集買菜。這樣的日子,一轉眼也過了兩年。

跑馬經歷

兩年前初嚐全馬破四滋味,對波士頓馬拉松有點憧憬,不過距離波馬合格標準 (18~34 歲男性: 3 小時 05 分) 仍有 35 分鐘差距,近乎於夢想的距離。作為一個沒有田徑底子、只能靠空閒時間訓練的上班族跑者,我很好奇自己能跑到什麼程度。

於是我在 2015 年中開始研究訓練方式、依照課表進行系統性訓練。雖然沒有教練的指導,不過幸虧現今科學化、系統性訓練已是顯學,而閉門造車的時代早已過去。有心訓練的跑者,不再需要土法煉鋼,也能少走很多冤枉路。經由閱讀、嘗試、並跟周遭的跑友討論,我開始了飛躍性的成長。

七個月後,我的全馬成績進步了整整 40 分鐘,完成波士頓馬拉松合格並把自己送進破三大門。又過了一年在同一場比賽,成功扣關 2 小時 45 分。

從 3 小時 39 分的入門跑者到 2 小時 44 分,僅僅是兩年內發生的事。

2014.12.07 加州國際馬拉松 3:39:05
2015.12.06 加州國際馬拉松 2:59:09, PR
2016 05.29 加州M2B馬拉松 2:48:59, PR
2016.10.09 芝加哥馬拉松 2:57:24
2016.12:04 加州國際馬拉松 2:44:37, PR

周末的長距離訓練

去年底回台灣短暫休息兩週,順道安排參加台北馬拉松,賽前中後有很多朋友來跟我打招呼。有的是路跑版上認識的,有的則是看過我在運動筆記、或 don1don 上寫的文章。好笑的是,有位跑者在起跑了五分鐘後,緩緩靠過來和我聊天。

「咦,你是不是那個...」 「嗯,我就是。」

他伸出了右手、我遲疑了一秒,最後以彆扭的角度握了兩下,甫以尷尬的微笑。(OS: 哪有人跑步中會握手的?) 幸好當時比賽才剛開始,我們都沒有出手汗,但我倒是冒了不少冷汗。

彼時我剛下飛機 24 小時、且受到台灣相對濕熱天氣影響,身體狀況其實很差。花了三小時又八分鐘回到終點,狼狽地只想趕緊找個陰影坐著。不料卻被另外一個跑友認出來,沒緩過氣又是一陣寒喧。

「咦,你是不是那個...」 「嗯,我就是。」 「可以跟你合照嗎?」 「好呀,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不准說我是什麼名人。我就是個跑者,跟你們沒有不同。」 「好。」

笑嘻嘻又喘吁吁地拍了照,這下我終於能找個地方坐下了。

這些互動雖然意外、尷尬、卻也驚喜。原來我的故事,真正地激勵了一些人。

平時我人在美國,文章分享在網路上即使獲得好的迴響、點擊數再高,那些「感動」依舊離我很遠。有時候我也會不小心點錯讚、或者被吸睛的標題給騙了點擊。但當這些人活生生地走到你面前,說:「我是看了你的文章,才開始挑戰波馬」、或是「還好你初馬很慢,讓我覺得自己也很有希望!」,當下的震撼真讓我渾身雞皮疙瘩。

透過跑步和分享而與許多人產生連結,是我萬萬沒有料到的。在中研院工作的博士後、拿超馬當長跑練習不小心下總一的工程師、在動物診所的獸醫師、在高雄任教的數學老師,和晚餐總是吃豬腳配啤酒的熱血配速員等等,我們絲毫不相似,卻因跑步而密不可分。

2016.12 台北馬拉松

十六週訓練計畫

結束了在台灣的休息,十二月底返回加州之後,針對波馬我幫自己定了 16 週的訓練表。內容參照 Hansons Marathon Method 這本書,分為 2 週基礎期 (Basic)、4 週速度訓練 (Speed)、6 週強度訓練 (Strength)、2 週巔峰調整 (Peak)、2 週賽前調整 (Tapering)。

Hansons 訓練法對我的好處首先是有效、次者是簡單。每週三個 workout - 間歇、配速、耐力長跑。久而久之身體很能習慣,成績也能堆疊上去。

不過這期計畫一開始並不順利。速度本來就是我的弱項,進入速度訓練期明顯覺得跟不上課表。加上各種小傷小病不斷,16 週內曾有腳背 (instep), 右膝 (knee), 阿肌里斯腱 (Achilles tendon) 等各部位不適。對於傷痛我總是特別謹慎,一察覺不對勁就寧願減量或跳過訓練,因此課表的完成率在前期大概只有七到八成。

到了課表的第 12 週,預訂 Modesto 半馬測試賽最後只跑出了 1:18:47 的成績,距離高標 1:17:00、低標 1:18:00 都有不小的差距。回憶起去年在芝加哥馬拉松,訓練不足卻雄心勃勃追求 sub 245, 最後鎩羽而歸的經驗。這次波馬對我來說,首重目標還是跑出個人最佳!

於是我隨後調整了訓練的配速,在賽前 4 週把原訂的馬拉松配速, 從每英哩 6:05 降到 6:10*. 這 5 秒的差距雖小,卻使我不再以 sub 240 為目標,心態上放鬆了很多。最後四週的訓練達成率也穩定地提高了。

*大約是從每公里 3:47 降至 3:50

馬拉松配速訓練,時常是自己一個人。
Modesto Half Marathon 1:18:47 完賽。不算特別滿意。
刻意減重到 63 公斤以下。對月跑量 400 公里以上的跑者而言,減重真的滿辛苦的。
流血破盤價,不能再低了! :(

上面是我的 16 週訓練計畫。

從去年 12 月 26 號開始至今年 4 月 16 號,綜觀十六週的訓練,共跑了 926 英哩 (1500 公里),大概是 35 場馬拉松。

針對目標配速的訓練一直是要點之一。在 Hansons 的書裡也提到,雖然所有訓練都是重要的,但如果真的要挑一個最重要的,莫過於是配速跑。我在訓練的後期大量增加配速跑的比重,目的就是在各種條件下,讓身體習慣每英哩 6:10 的速度。

最後以這個配速,我總計跑了 187 英哩 (300 公里) - 大約是 7 場馬拉松的距離。所以你也可以說,這場馬拉松我已經整整「預習」了 7 次。

至此,我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努力了。

16 週訓練圖:輕鬆跑(綠)、間歇跑(黃)、配速跑(紅)、長跑(深藍)、休息日(淺藍)

波馬到底有什麼了不起

2017 年春天,我終於有資格站在波士頓馬拉松的門前。多數的跑者都有過這個夢,要來這個歷史悠久、匯聚了世界最激情跑者的殿堂看上一眼。波馬從 1897 年,迄今已經不間斷地舉辦了 120 年。在麻薩諸塞州,四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愛國者日 (Patriot’s Day) 同時又被稱作馬拉松星期一 (Marathon Monday). 俗語說在這個傳統節日,麻州居民有三件重要的事要做:

 
 
要嘛看紅襪隊比賽 ,不然就去跑一場馬拉松。如果都不行,那至少得看一場馬拉松 。

由此可見,波馬對波士頓居民,絕對不僅是一場城市馬拉松。而對來自 100 個不同國家的跑者而言,波馬也不僅是一場馬拉松而已。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波馬,是因為 2013 年的波馬爆炸案,我也是其一。當時我仍在卡內基美隆大學唸書,對於這個慘劇充滿了同情與難過。事件過後的一個月,我站在匹茲堡馬拉松的起跑線前,手上戴著 #RunforBoston 的紀念手環,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場馬拉松。

今年波馬,我的第十五場馬拉松。帶著一點緬懷和致敬的情緒,我決定再次戴上這個手環。

二月份波士頓馬拉松的終點線仍覆蓋著春雪。 圖片來源:波士頓馬拉松官網
2013 匹茲堡馬拉松賽前,我戴著寫有 Run For Boston 的手環。當時是波馬爆炸案後一個月。

數饅頭的日子

確定要參加今年的波馬之後,心裡的期待是無法抑制的。有點像是要去演唱會,看從小到大的偶像,但情緒又有點不同。因為在這場演唱會,你也會被邀請上台,也會是主角之一!從賽前一個月起,每天一起床就想看波士頓運動委員會 (Boston Athletic Association) 是不是寄發了什麼新資訊,看看 adidas 有沒有什麼新商品,研究網路上的影片、賽道分析。當然,天天查氣象也是必須的。

好像嫌緊張情緒還不夠似的,B.A.A. 官網還很有心地幫你提供倒數。

每天上官網看看倒數,看看能不能過快一點。 圖片來源:波士頓馬拉松官網

三月中 B.A.A. 開始寄發跑者手冊,裡頭有報到資訊、旅遊要點、賽事地圖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則是記載了跑者號碼跟報名時間的跑者護照 (Runner Passport)。

波馬的號碼分配、除了菁英選手和特殊保留的號碼*,大致上是按報名成績編排的。也就是說,原則上號碼越小的跑者,就跑得越快!

30000 多名跑者依成績分佈共有 4 個 Wave, 而每一個 Wave 中又有 8 個 Corral, 每一個 Corral 則有 1000 名左右的跑者。這次我以 2:44:37 報名成績,拿到編號 #694. 出發排序為 Wave 1 / Corral 1, 站位將在隊伍的最前面,在 10:00 am 緊臨男子邀請選手出發。今年波馬依舊眾星雲集,美國長跑三大將 - Galen Rupp, Jered Ward, Meb Keflezighi 都名列其中,這三位正是 2016 年里約奧運的美國國家隊!

*特殊保留:有一些特殊意義的號碼會被作為特殊用途。例如今年的 #261 保留給了第一位正式參加波馬的女性跑者 Kathrine Switzer - 她在 50 年前參加了第 71 屆的波士頓馬拉松,那是個普遍認為「女生身體太虛弱,無法完成馬拉松」的時代。她以四個多小時的優異成績完成了波士頓馬拉松,從此改變了人們對女性跑馬拉松的看法。

而那年,她的號碼布正是 #261。

五十年前波馬 Race director 正試圖將 #261 Kathrine 趕出賽道。
賽前一個月收到了跑者護照 (Runner Passport)。
跑者護照內頁記載了跑者資訊。
官方的號碼分佈,每年都會不同。Wave 4 出發時間會慢 Wave 1 一小時以上。
明年 (2018) 的合格時間
波馬賽事地圖。Mile 13 跟 21 是最著名的景點。

賽事路線分析

波馬是場準備 100 分,但你可能只能跑出 90 分、甚至 80 分的比賽。考量海拔,波馬雖是總體下坡的路線,但上下坡交錯加上賽道狹小,在這裡要跑出最佳成績是很挑戰的事。

著名的景點有 Mile 13 的 Wellesley College Scream Tunnel (衛斯理尖叫隧道),以及從 Mile 16 開始的 Newton Hills (牛頓四大坡). 這一段高低起伏的小坡,將一路蔓延到 Mile 21 的 Heartbreak Hill (碎心坡)。

衛斯理尖叫隧道一向是波馬的高潮。衛斯理女子學院的學生,會在當日來到賽道旁邊,為跑者群聚打氣,並且送上祝福的香吻。身為一個正值青壯年的男性,當初看到這個消息自是心癢難耐。不可諱言,這個「景點」在我挑戰 BQ 的過程中,推了我一大把。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在 BQ 之後、蒞臨波城之前我結婚了。雖然新婚太太嘴上說無所謂,但誰也無法保證她不會暗中埋伏在 Mile 13。

為了確保回終點不被打斷腿、回家不用跪主機板,今年波馬勢必只能望唇興嘆。不對,以後的每一年也都會是望唇興嘆!(這一段是特別寫給太太看的)

告別了衛斯理尖叫隧道尖叫隧道,後面就是比賽真正開始的時候了。從 Mile 16 開始的 Newton Hills (牛頓四大坡),以及最後的碎心坡。

碎心坡是一段在 Mile 20 與 Mile 21 之間 (32 公里與 34公里之間),蔓延 0.4 英哩 (600 公尺) 的上坡,臨近 Boston College. 儘管總爬升僅有 27 公尺,不過由於此時跑者甫經 Mile 20 (32 公里) 的撞牆期,加上前面牛頓四大坡的磨練。碎心坡此時在跑者眼中,儼然就是面高牆。

在 1936 年,前任冠軍 John A. "Johnny" Kelley 在碎心坡底追上了當年的主要競爭者 Ellison "Tarzan" Brown 並在經過時,輕輕地拍了 Brown 的背。沒想到這一拍反而激起了 Brown 反攻的怒火,立刻又超前 Kelley 並一路領先到終點。Kelly 痛失冠軍,而「碎心坡」也因此得名。

八十年過去了,碎心坡仍舊是波馬跑者最頭痛的經典關卡。

熱情的衛斯理女子學院學生向跑者獻上祝福之吻。 ©2014KevinMorris
碎心坡底 Johnny Kelley 的雕像。 ©Flickr/Mr. Ducke

賽前一日

週日一早前往 Expo 取物。搭乘地鐵從 Copley Square Station 出站,映入眼簾的是雄偉的波士頓公共圖書館 (Boston Public Library )。

順著圖書館潔白的大牆往右看,出現在 Boylston Street 那一端,藍黃相間、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儼然就是波士頓馬拉松的終點線。當下,我心跳彷彿漏了一拍。

廣場上擠滿了各地來的跑者,說著我聽不懂的語言。但你可以清楚地聽出每個人心裡的悸動:他們飛快地說著話、在藍黃色的拱門下來回奔跑、甚至圍著一個圓唱歌。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生難得的機會,而他們這輩子也許只會來這一次。

延著 Boylston Street 往西走大約 10 分鐘就會來到 Expo. 我也在這裡拿到了 #694 的號碼布。

城市裡都是過節的氣氛。
初見終點線
從觀眾席上看終點線
藍黃相間的拱門
墨西哥裔的跑者圍著圈唱著國歌。
加州台灣選手 (以及邱安妮律師)

第 121 屆波士頓馬拉松

雖然比賽要等到 10:00 才起跑,不過還是得一早搭乘接駁車前往 Hopkinton 的選手村。我大概在 06:30 左右上了車,07:30 左右抵達。選手村裡就是幾個巨大無比的白色帳篷搭建在草地上,裡面有無數的貝果、香蕉、運動飲料、咖啡供跑者食用。

走在選手村裡,彷彿就是一場大型盛宴。走到哪都有官方攝影師為你拍照,耳邊響起振奮人心的搖滾樂。一位主持人站在高台上這麼說著:

 
 
每個來到波士頓馬拉松的人,身後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你們都靠自己的努力來到了這裡!

09:05 跟著第一波的跑者離開了選手村,還要走一英里到起點。期間你會被要求檢查號碼布不下十次,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每個人都站在自己所屬的分區。在進 Corral 前上了最後一次廁所,然後不斷不斷地往前走,直到來到隊伍的最前面。

Wave 1, Corral 1.

在這一區裡的都是報名成績在 2 小時 45 分鐘以下的選手。放眼望去 8 成都是 18 ~ 39 歲的男性,再來是 40 多歲的。女生跑者在這一區裡,我只看到了兩個。每個 Corral 最多只有一千人,在我站的位置,前面 15 公尺左右就是起跑線。

當下緊張的感覺其實已經煙飛雲散,滿腦子只想著要怎麼跑。天空是萬里無雲的大晴天,氣溫比預報的 20 度還高,未起跑就已經把保暖的衣物脫掉,但額頭還是微微滲出汗水。

突然間,左側通道一陣騷動,菁英選手出場了。

領頭的是肯亞及伊索比亞的選手 (抱歉我認識不足,無法一一指認),然後是 2014 年的波馬冠軍 Meb Keflezighi. 高齡 41 歲的 Meb 無疑是全場最受歡迎的人物,他也在賽前宣布這將是他最後一年參加波士頓馬拉松。壓根忘了自己也是參賽選手,我忘情地擠到出場通道旁,幸運地拍到了 Meb 厚實的手掌,他臉上掛著招牌的微笑。

在 Meb 之後是現齡 30 歲的 Galen Rupp*, 可說是現役美國馬拉松選手的第一把交椅。他在去年里約馬拉松奪下銅牌。與 Meb 相反他刻意低著頭,不與任何觀眾作眼神接觸。這是他的第一場波馬,肯定很想要一鳴驚人。

隔了兩三位,看到了大迫傑*選手。大迫傑成名得很早,卻在氣勢正旺時選擇離開日本,加入美國 Oregon Project 訓練基地。他有半馬 1 小時 1 分鐘的驚人成績,即將在今年的波士頓馬拉松初馬登板。他戴著一頂低調的白色帽子,身高 170 公分,體重 53 公斤的他即使在瘦削的馬拉松跑者中,都顯得特別不顯眼。我大喊了一聲 Osako! 他向我這看了一眼,神情完全不顯得緊張。

比賽的情緒在此時被炒到最高,然後就在美國國歌之後,兩架 F-15 戰鬥機從空中轟隆隆劃過。主持人開玩笑說「他們會是今天最快通過終點線的!」

還沒回過神來,槍響開賽

高水準的比賽我已經參加了不少,但這種陣容還真是第一次。等到我過起跑線,前面已經有好幾百個人,擠得兩線道的鄉間小路水洩不通,那畫面跟跨年人潮真的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大家腳下踩著全馬 2 小時 45 分的配速。

兩旁的觀眾扯著嗓子叫囂,道路旁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滿了加油群眾。我此時還不知道,這個場景會足足蔓延 26.2 英哩,完全不會有縫隙。

Mile 1 跑出了 6:31/mi 的配速,在大下坡之下顯得很保守。不過一看心率已經是接近馬拉松心跳的數字,我當下就知道今天不會 PR 了。對,我準備了四個月、跑了超過 1500 公里、減了三公斤、做足了準備終於來到夢想之地。

而在比賽開始六分半鐘,就放棄 PR 了。

前四英哩的下坡並不是一馬平川,而是帶點高低起伏的小丘陵地形。太陽把我手臂曬得鮮紅、心跳撲通撲通地跳,突然小腿一陣冰涼,才發現汗水早已浸透了帽沿,滴到了小腿。我知道這可能已經超過我該有的努力程度,卻詫異地發現距離理想配速 6:05/mi 居然足足慢了 30 秒!**

腦袋一陣混亂,想著過去四個月來的努力,甚至是過去兩年來的努力都可能化為烏有。我是那麼地想要跑一場波士頓馬拉松...

等等

烈日底下,家家戶戶攜家帶眷在門口幫跑者加油;前前後後都是身材精瘦的的跑者,腳下踏著難以想像的速度;義工伸長了手遞水跟運動飲料,每個動作都像訓練了上百次一樣精確。

這個場景、這個畫面,不就是我夢想中的,跑一場波士頓馬拉松?

在第一個水站我前所未有地慢了下來,接過了義工手上的運動飲料,一飲而盡。隨後又接了第二杯水,摘了帽子,從臉上澆了下去。

水帶來的冰涼感幫助我恢復了理智。對我來說,成績本來就是次要的,重點是在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什麼。速度一口氣降到 6:40/mi, 大概是全馬 2 小時 55 分的配速,說什麼我都要好好享受這場比賽。

全力比賽的時候,你是很難享受過程的。你心中盤算的是心跳、配速、即將來的坡,而對周遭環境近乎全然漠視。那些群眾和加油標語,在眼中就像一閃而過的幻燈片,只留下模模糊糊的印象。不過當調整為比較輕鬆的配速,一切都不一樣了。

你開始會注意到一些小事情,像是路旁的小朋友一個個伸長了手,不過卻沒有跑者有心思去擊掌。我緩緩靠了過去,向站在前排的小女孩點了頭,她伸出了手掌輕輕拍了一下。小女孩興奮地向朋友炫耀,而她的爸爸在我經過時,向我喊了一聲「謝謝!你真好!」

這個舉動引起了後面的小朋友們效法,一個個站得老高。我一不做二不休,即使偏離了賽道,還是一路擊掌過去,引起了陣陣的歡呼。

我想起了開賽前自己跟 Meb 擊掌的畫面。剛剛 Meb 經過的時候,有機會跟他們擊掌嗎?還是我們這些跑者在小朋友的眼中,其實就是像 Meb 在我們心中那樣的存在?

來到 12 英哩 - 衛斯理尖叫隧道,是少數賽道中有陰影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恰巧,身後剛好起了一陣涼風。衛斯理的女孩們高舉著 Kiss Me 的牌子,可能是我身處稍快位置的關係,真正停下來親吻的跑者大概 20 人之中才有 1 個。我腳下未停,一路擊掌而過。雖然沒有得到女學生們的「祝福」,但她們的加油真的讓人覺得青春無限,心情舒暢。

不一會過了半馬距離,計時器顯示 1 小時 28 分,身體感覺仍十分不錯。

13 至 15 英哩是稍微平坦的路線,心中想著有機會跑出 2 小時 55 分,於是稍微加了一點速。這時候道路逐漸寬闊,已經沒有剛開賽的擁擠感。然而烈日卻沒有放過跑者的意思,氣溫一路攀高,我從每站喝一杯水、淋一杯水,到後來喝一杯水、淋兩杯水已經是標準配備。有時後淋到全身衣褲都濕漉漉的,但三兩分鐘又被曬乾。

在這一段我也追上了幾位從台灣來、起跑比較有企圖心的跑者,他們的速度也掉了不少。看來即使對台灣跑者來說,這樣的天氣還是太炎熱了。經過時說了句加油,然後在 16 英哩進入了最大的挑戰,牛頓四大坡。

牛頓四大坡即使輕鬆跑也不是鬧著玩的。我收起了跟觀眾互動的心態,一步一步地埋頭苦幹。此時心跳雖然還在控制之中,不過大腿內側的肌肉緩緩地跳著,感覺就快抽筋了。以 7:10/mi 的配速攻上了最難的傷心坡,接下來就是一路向下了。

加速吧!

...才剛有了這樣的念頭,大腿抽筋了。

每跑一步都覺得疼痛,遑論是在下坡加速了。在 22 英哩跑出了 7:42/mi, 然後是 8:09/mi, 8:18/mi. 我清楚知道自己沒有受傷,但是真的沒有任何辦法跑快。電解質飲料已經喝不下了,沿途的能量膠補給也沒少,但是抽筋了就是抽筋了。

兩個跑團的隊友從我左邊切過,看到我在這裡詫異了一下,隨後試圖要撿我上車。我重新燃起鬥志跟了 500 公尺,但還是抵不過雙腿的疼痛,不得已看著他們的背影逐漸遠去。

Mile 25 進入了市區,說好的市區遮蔽根本沒有出現。略硬的石板路對雙腳的負擔越來越大,我的表情就跟跑姿一樣扭曲。

轉過了最後一個轉角,回到 Boylston 大路上。終點線前的觀眾,不分你我地為跑者最後衝刺助威。

我咬牙忍耐著跑,說什麼都不能在這裡倒下。

遠遠地...看到終點拱門了...

遠遠地...看到兩旁插滿了各國的國旗...

遠遠地...看到了台灣的國旗...看到了台灣來的加油團...

五十公尺、十公尺、三公尺.....我好想趕快完成比賽,但又好捨不得波馬就這麼結束了。

顫顫巍巍地過了終點,然後不由自主的抱住了臉。

我好好喘了一口氣,然後轉過身來,向賽道、向志工、向觀眾、向跑者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雙腳依然止不住地發抖,差點就要跪倒在地上。

醫護人員一擁而上,問我感覺怎樣。我比了一個拇指 “I am okay.”

“Two thumbs up?” 我給了她兩支拇指。她終於願意放我走了。

經過了醫療區,看到了志工老奶奶手上拿著獨角獸獎牌。我走到她的面前,腰彎得好低好低。

 
 
恭喜你,你現在是個波士頓馬拉松跑者了。

Official Time: 3:05:04
1st half: 1:28:19
2nd half 1:36:45
Overall: 2044 / 27221

註:
*Galen Rupp 最後以 2:09:58 奪下了波馬的第二名。而初馬的大迫傑僅以 30 秒之差拿下第三,這是日本人在波馬歷年第三好的成績。
**後來我才知道,今年波士頓馬拉松賽事溫度一度達到攝氏 25 度,是十年來的第二高溫。一共有過 1200 名選手尋求醫療協助,而參賽者的完賽時間平均比報名成績慢了 23 分鐘。

---

Hopkinton 起跑線 - It all starts here.
剛抵達選手村的我
與隊友的合照。後面的大帳篷就是休息區。
菁英組起跑。左一為 Rupp,左二為 Meb。
賽事開始時,賽道上水洩不通。
進入牛頓四大坡。
傷心坡頂。看到認識的夥伴不禁笑了出來。
牛頓四大坡附近
Rupp 跑經傷心坡。
Boston College 的艷陽。
CITGO 附近的石板路是抽筋最嚴重的時候。
轉角前的上坡,表情十分掙扎。畫面左方是台灣選手趙哥。
跑姿已變形,堅持著最後一口氣。
台灣加油團拍到的終點前衝刺。
終於過線了。
我在畫面的右下方,雙手摀著臉。
親吻得來不易的獨角獸獎牌。
終於可以坐下了!喔對,我有戴手環喔!
隔天在 adidas 官方店繡上了完賽成績。雖然距離賽前目標很遠,但跑好跑壞都是自己的。
我們毫不相似,卻因跑步密不可分。Boston runners in TD Garden.

後記

跑步對每個人的定義不同。能夠喜歡跑步很好,能夠想跑就跑更是一種福氣。馬拉松對我來說是自我實現的過程,而在鍛鍊和比賽之中我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及滿足。

不過,每個人客觀條件不同。也許家庭因素、也許工作很忙沒有時間、或者最直接的,你就是覺得鍛鍊馬拉松不有趣、很辛苦,那都無妨。只要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那你就是最快樂的人。記住,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跑你就跑。Marathon is not for everyone.

感謝所有在背後支持我的人,特別是家人。也感謝每個願意看文章的你。

希望我的文章,不管對正在馬拉松這條路上堅持著、或者是在人生這條路上打拼的人來說,能帶來一點激勵效果,那我就很開心了。

當然,如果你對馬拉松懷抱著夢想,那我也鼓勵你努力取得資格,然後來波士頓看看。你一定不會失望的。

#Sub3Jay at #BostonMarathon2017 下台一鞠躬

關於許立杰相信「多數人的努力程度,談不上拼天分」,而不斷在馬拉松路上前進的跑者。初半馬是 2012 年陽明山越野半馬,同一年還爬過台北一〇一,在 2017 年完成第一次波士頓馬拉松。目前居住在加州,與擁有同樣夢想的人一起努力著。

/ 關於許立杰 /
許立杰

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 Jay的跑步筆記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5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