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膝蓋和髖部關節炎 Knee And Hip Arthritis
1
膝蓋和髖部關節炎 Knee And Hip Arthritis
2
Home趴怎麼玩?
3
馬拉松比賽前的「肝醣超補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膝蓋和髖部關節炎 Knee And Hip Arthritis

2016-11-23
知識庫 運動生理 保健 運動傷害 觀念

膝蓋和髖部關節炎就是意旨軟骨耗損。最常見的關節炎是骨關節炎,是一種退化性的疾病,起因於軟骨逐漸磨損,使關節內的骨頭露出越來越多。

症狀

患者第一次發現疼痛通常是在使用髖關節後,例如長時間跑步、健行或是走路之後。患者通常感到疼痛漸漸的出現,位置在鼠蹊部以及大腿外側,早上起床時會感到髖關節處僵硬,但活動一陣子後又會減緩,但長時間活動後又開始不舒服。當問題漸漸惡化後,疼痛可能會傳導到大腿前側以及膝蓋,也不只在運動後疼痛,嚴重時甚至連睡覺以及休息時也會疼痛。患者也會發現蹲下動作產生困難,例如無法綁鞋帶、穿襪子,更嚴重時則無法上下樓梯,或是走路一跛一跛,需要拐杖才能行走。

如何治療

針對引起疼痛的原因,正確的治療髖關節疼痛 。在一般情況下,治療方式可包括:

‧ 服用藥物,以減輕疼痛和炎症:但要避免持續或過度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品,否則可能導致腎臟損傷、胃潰瘍等其他健康問題
‧ 局部注射類固醇藥物,這樣可以減少炎症。
‧ 物理治療或運動治療:跑步前後塗抹1-tdc之 脂肪酸乳膏,能幫助止痛
‧ 如果你有嚴重的髖關節炎,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可能會建議手術更換髖關節。

參考資料
1.《完全跑步聖經》,天下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 hnl.com
3.  vghtc.gov.tw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Home趴怎麼玩?

2017-07-10
趣味親子運動兒童體適能保健話題

遊戲除了是激發孩子注意力與鍛鍊其身體能力的好方式,同時也能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其觀察力與判斷力的好途徑。孩子需要遊戲的同伴,若家中環境許可,不妨多邀請孩子的同學或好友多多來家中遊玩,除了培養感情,也可以就近照顧孩子,以免孩子們在外玩樂容易滋生意外。

這裡介紹幾種適合幾位小朋友共同參與的團體遊戲,可在家長指導之下進行,家長應循循善誘,除了維持遊戲規則與公正性、也可以讓孩子不至於因為小摩擦而引起衝突哭鬧,破壞了好心情。

家中小孩多,可以遊戲的方式訓練其社交與肢體協調能力。 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1  我是大山洞

一位小朋友將身體模擬成山洞,讓其他小朋友陸續通過,此動作可以幫助孩子伸展雙腿、踝關節。

步驟1:首先,將小孩的雙手放在小板凳上,雙腳腳掌貼在地面。
步驟2:讓孩子的屁股向上翹高,身體呈現倒v型,在訓練的過程中,雙腿越後面,越有拉筋的效果。

此遊戲可以發展成為競賽,看哪個小朋友可以將身體撐最久,或是讓最多人次通過就算贏,家長可以提供一點小獎品以資鼓勵。

「我是大山洞」遊戲 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2  團體躲避球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小孩的敏捷度與協調性。人多時注意不要讓孩子因為要閃躲球而衝撞受傷或引起衝突。

步驟1:首先,劃分客廳一個方形區域作為球場,準備小顆紙球或是小皮球,再準備繩子或膠帶貼在場地的中間,將其一分為二。
步驟2:將孩子分成兩隊,分站在兩邊,兩隊派出代表以猜拳決定誰為進攻隊伍,防守隊員則盡量閃躲不要被球打到。

團體躲避球 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3  號碼踩踩樂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的敏捷度、聽覺注意力、心肺耐力。人多時注意不要讓孩子因為要搶踩號碼牌而衝撞受傷或引起衝突。

步驟1:家長準備1-40不等的號碼牌,以站立時清晰易辨識為準,進行前將之平均散佈於地板上。遊戲可分組進行,每組3人左右,避免人數太多搶踩同一張號碼牌時容易衝撞。
步驟2:由家長發號施令,準備的小朋友站在場外,家長說出一個數字之後,小朋友就要上前踩到那個號碼。連續三次都失敗的小朋友即遭淘汰,遊戲最後還留在場上的小朋友即為獲勝者。

號碼踩踩樂 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4  客廳障礙賽

可以將家中客廳規劃出一條環形的障礙路線,以沙發、小茶几、板凳等等當作其中幾個關卡,讓小朋友以攀爬或跳躍的方式通過這些關卡,率先回到終點即可得分。家長設計關卡時需注意避免讓小孩碰撞受傷,因此若有較危險的邊角,可以用緩衝材料包覆起來。

客廳障礙賽示意圖:①平衡木 ②穿越茶几山洞 ③翻滾床墊 ④小跑步繞過立錐 ⑤單、雙腳跳入圈圈 資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學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

還記得您小時候都和兒時玩伴們玩哪些團體遊戲嗎?若家中周邊有適合的空地,家長也可以讓小朋友們進行這些遊戲,除了活動空間更大更不受拘束,還能讓小朋友活動到更多身體部位,讓體適能的目的更容易達成!

 A  老鷹抓小雞

老鷹抓小雞是一個每個人小時後應該都玩過的遊戲,不但緊張刺激又好玩,是一個老少咸宜而且廣受歡迎的團體遊戲。此遊戲可訓練小朋友的臨場反應與敏捷性,並可增進小朋友的互助合作意識。

步驟1:先猜拳決定誰要當老鷹、誰要當母雞。
步驟2:擔任老鷹和母雞者面對面站立,其餘成員當小雞躲到母雞背後,互相以扶助前者腰部的方式連動,以左右移動的方式躲避老鷹的攻擊。第一位被老鷹抓到的人就是下一任的老鷹,而第二位被抓者就當母雞。所有小雞都被抓到之後,遊戲結束重新開始。

[註] 本遊戲所需空間較大,若家中客廳空間不足,可以移至社區中庭或樓頂陽台等空地進行。

老鷹抓小雞 ©百度百科

 B  跳房子

跳房子是一種世界性的兒童遊戲,據說羅馬時代遺留下來的鑲嵌地面上就曾經發現類似跳房子的圖案。這是身為爸爸媽媽的我們當年最愛玩的戶外遊戲之一,尤其以女孩子最愛玩。只要在家門口的空地,或是沒車的路旁,找顆小石頭,就能畫個房子,玩上半天了。

玩法:孩子們用一隻沙包(或者一隻小玩偶)作為遊戲的輔助物,先把沙包扔到指定的地點,然後以單腳一次跳一格、雙格串連則以雙腳各站一格的方式移動,把沙包拾回來便大功告成。

材料及制作:在開闊地上用粉筆或磚塊畫上格子即可,造型可隨意,格中可寫上數字作為排列順序之用。若在客廳進行則可以用膠帶貼出造型和數字。

玩法及規則:人數不限,形式有兩人輪換跳、幾個人輪流跳、多人分成兩組輪換跳等。

跳房子 ©新浪家居

以上就是幾個簡單又有趣的小朋友團體體適能遊戲,您可以參考我們所提供的一些玩法,或者也可以設計您喜愛的遊戲方式,只要有個活動空間,隨時隨地都可以變成全家的遊樂園!

責任編輯、攝影/Oliver Wu

分享文章

馬拉松比賽前的「肝醣超補法」

2016-09-12
營養補給全馬訓練運動補給馬拉松跑步運動生理知識庫

又到了跑馬的好季節。您是跑馬新手或是不常跑全馬的跑者嗎?建議您來試試這個實用的「肝醣超補法」:

馬拉松比賽前的「肝醣超補法」讓你迅速儲備能量。

馬拉松賽前的「肝醣超補法」

在全馬賽開始時讓你的肝醣儲備量達到最大,這一點相當關鍵。這是因為在跑馬拉松過程中,你從體內的肝醣儲備中所取得的肝醣量其實可能會不足以拿來完賽。所以在跑馬拉松時,身體解決部分不足的方法就是動用脂肪作為燃料的來源(對精英跑者來說,供應量約占能量需求的百分之十;對跑比較慢的跑者來說,則升高至將近百分之五十),然後有一部分就是用你攝取食物而來的肝醣供應量(如下說明)。

在賽前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儲備量,就是所謂的「肝醣超補法」。雖然講到「肝醣超補法」通常會讓人聯想到在馬拉松賽的前一天晚上吃義大利麵的傳統餐會,但這項流程應該在比賽的前三天開始進行。如果你的比賽是在星期天,那麼在星期五和星期六的午餐與晚餐就應該食用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的餐點。重點應該在於有正向幫助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但千萬別把自己吃到很撐,或者過量到要比賽了還覺得肚子很脹。進行肝醣超補法時,你應該也需要飲用足量的水分。少了水分,人體的肝醣存量就無法充足。

©Youtube/Kara Corey Fit Life

賽前的飲食

留意比賽之前──或者更確切的說法是在特別艱苦的鍛鍊之前的飲食很重要。在比賽當中強力的使勁,再加上伴隨競爭情勢而來的精神緊張,都會讓胃很不舒服。現在大部分的路跑賽,像是全馬賽幾乎都是在早上舉行,這一點會讓跑步前的飲食計畫來得容易一些:假設你在比賽的前一晚吃了一頓不錯的晚餐,那麼比賽當天的早上就不需要吃太多。你在賽前吃的早餐其實並不會對你的運動表現有幫助,但同樣必須看重的是不能空腹去比賽。我通常會簡單吃一點,像是喝一杯果汁,再吃兩片淋了蜂蜜的土司,配一杯茶。不過必須在比賽的前三小時食用完畢。如果當天很熱,賽前的前一天飲用足夠的水就相當重要(或許差不多要到 2~3 公升),比賽當天早上還要再補充一次。到最後不太會有喝太多水的問題,如果真的喝太多,頂多就是排泄掉而已。

比賽中的飲水

你從馬拉松開跑時就隨身帶著的小包裡,應該要有一份碳水化合物的運動飲料。在全馬賽開跑的前兩個小時,一直到前三十分鐘之間,我習慣會喝幾小口這類的飲料(在開賽前半個鐘頭就不喝,是讓自己有時間可以排泄掉多餘的水分)。然後通常在開始的前五鐘再做最後一次的補給,分量大概是 50 毫升左右。透過這樣的方式,確保我的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的儲備量在開跑時是充足的。

跑馬拉松的過程中,在路線沿途各個能量站定時補充水分,這一點很重要。我在整個比賽中會以每 5 公里補充 100 毫升至 150 毫升的水分為目標。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喝的碳水化合物飲料是以每 100 毫升約 10 克的比例去調配出來的。但不管你是喝水,還是市售的某種運動飲料,都要切記一項原則:「少量多次」。別等到口渴了才補充水分,而且如果真的到口渴的地步,這也是你已經嚴重脫水的前兆。此外,如果你參加的馬拉松賽是在相對比較低溫的天氣下舉行,也別被天氣騙了。當然,這種天氣需要補充的水分不需要像在大熱天那麼多,可是跑這麼遠的路還是會流失掉很多水分。在跑步當中補充水分,是保證讓你有更多機會撐到最後的一種方法。

✸作者註:少部分的精英馬拉松跑者已經不會在比賽前使用肝醣超補法了。他們有的人是從開始到比賽前一直吃很多,已經在貯備肝醣了;或者有的人在定期的艱苦訓練過程中,已經學會如何在耗盡肝醣存量之後適時的補給能量,所以對自己信心十足。不過,肝醣超補法的練習(也就是我在這裡所建議的)在第一次跑馬拉松的人和非精英跑者圈當中仍然很普遍。

©Runner's World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臉譜出版,理察‧內魯卡著作:《馬拉松,該怎麼練:從新手到頂尖跑者,傳奇名將為所有人打造的馬拉松訓練全書》一書。馬拉松不只是跑步,更是一門挑戰自我身心極限的藝術。或許和你一起比賽的有三萬人,但真正的競逐是在自己和距離之間。就讓英國知名田徑、馬拉松名將理察‧內魯卡(Richard Nerurkar)帶領你進入充滿挑戰的馬拉松世界吧!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