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漫談超馬──2016東吳24小時觀賽後記之基本觀念與認知
1
漫談超馬──2016東吳24小時觀賽後記之基本觀念與認知
2
以動態跑步療法對抗憂鬱症與情緒低落
3
夜跑良伴 Night Runner 270°鞋燈
陳瑞龍

漫談超馬──2016東吳24小時觀賽後記之基本觀念與認知

2016-12-17
運動部落 跑步 專欄 馬拉松 翁志成

行為是思想的外延。一個優秀的選手在場上的卓越表現,絕不只是賽場上臨場的表現,應該可以說是內在思想總和與長時以來準備所呈現的實踐與結果,而這個準備除了包含身體條件的鍛鍊、對賽事的認知與了解(其中可能發生的種種現象和應對之策)、對自身的了解、更也包含了心志與企圖心(永遠記住目標)。選手的茁壯(心志、企圖心、認知、自身了解、平時訓練與賽前調整、配速策略與補給計畫),是要從過去的所建立的基礎和經歷、現在的現況、選手的特質去調整精進,也就是說成長茁壯是經過一次次磨練長大,絕不是一蹴可幾、天上掉下來的。

超馬賽,對於選手身體和心理都是極大的挑戰,選手的企圖心更是致勝關鍵。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配速這件事

從數學來說Y軸速度、X軸時間,兩者所成面積即是距離,若要畫到最大化的面積,則是以最理想速度(註1)從頭跑到尾,畢竟人不是機器,但是越趨近這個概念越是趨近面積最大化,換句話說就是將體力最佳化的平均分配。若只粗略以前後各12小時區分兩段,此間結果會有無數多組合呈現。對於選手而言,在賽事中去了解自身可以用什麼速度至少維持多少小時,在這樣的對自己清楚了解狀況下,發展出適合自己的配速策略(註2)。此觀點也是對配速這事有更深入與細膩的了解與認知。

陳瑞龍提供

(註1)最理想速度是從選手多次測試中找到的。過(越)快速度造成體力衰竭、過(越)慢雖可保持體力(註A),卻都是離理想的數學模式越遠、無法將面積最大化。 

(註2)不論是12/12、8/8/8、6/6/6/6、4/4/4/4/4/4、12/6/6、9/3/6/6(以 24小時賽設定配速/或里程的分段時間/小時)、在這裡有無數的組合,或是以良好的跑感(聽身體的聲音)也好,要在預想最終成績區塊/設定目標(註B)(200、220、240、260KM 都好)中找到適合的速度。至少不會發生開賽時一個馬拉松花不到3小時;賽前目標240KM,開賽外圈不到2分鐘就跑完一圈,這些都是與理想數學模式背道而馳的現象。以這次單盈241KM實際經驗來說,開賽速度11+Kph就已足夠;過去關家良一13次260KM以上傑出又穩定的表現,開賽速度也是12Kph就足夠。以241KM和關家260KM而言都是相對於其他選手(或自己)更貼近理想中的數學模式。

(註A) 林俊良選手在最終約2+個小時,以約12+KPH 速度奔跑著,就是開賽速度過於保守、是沒有將體力平均分配的典型,期待未來在此精心思量,必有相當成長空間。 

(註B)預想最終成績區塊/適合具冒險犯難特質選手以理想的速度在場上自由發展,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成績表現。若設定了目標,往往也會被所設目標限制住了,也就是心理障礙。設定目標/適合性格嚴密謹慎特質選手,按部就班達成目標。

林俊良在2016東吳超馬 運動星球/楊仁渤攝影

補給這件事

目的是維持身體條件穩定、能量充沛,讓選手速度穩定。

1.康庭瑞醫師在第8 小時體重掉1.7公斤,速度也掉一些,待補給補回來後速度也跟著回穩。從這個現象來看,補給、體重和速度穩定有著密切關係。單盈全程只有0.3公斤體重變化,所以體力充沛可以支持速度穩定的跑下去。以上兩位都是補給頻率很高(有時每圈補、2圈補、3圈補最多不超過4圈/東吳操場每圈400M)、每次量都只有一點點,這樣才會有穩定的速度表現。換個角度思考,量少頻率高也減少消化系統負荷、體內各項指數起伏過大,降低造成身體出現各種狀況。與補給間距時間長、大口喝水大口吃補給模式而言相對穩定。

2.與補給員賽前溝通補給計畫與原則、執行細節等,都是減少時間耽誤、增進流暢。

3.為趕走瞌睡蟲、保持精力旺盛,提神飲料、咖啡在賽前一個月必須戒斷,才能夠在賽場當日發揮奇效。

4.水腫是24小時賽選手常見的現象,水腫現象發生原因可能是水分喝太多、或是電解質不足造成細胞將水分排出以求細胞平衡,從這裡檢視究竟是偏屬哪個原因。電解質補充到底夠不夠,要從實像來看有沒有不足到出狀況程度。至於未來在賽事中需不需要按時補充或稍稍調整,從這次補充電解作法為基礎考慮是否調整。

單盈在2016東吳超馬贏得總冠軍 運動星球/楊仁渤攝影

練跑這件事

2015年初上的24小時賽場的康庭瑞醫師,此前平日僅維持每月不到200公里的跑量,賽前一個月提升到約400公里跑量, 2016年6月以前保持200~300公里、7~10月保持450公里上下、11月只有200+公里跑量,分別有214及231公里與練習量不成比例的好成績,打破了跑量越多,會有越好的表現的迷思。倘若在耐力基礎能夠再下多一些功夫,可以預見仍會有更進一步亮眼成績表現。由此觀來,選手在奠基及茁壯階段仍應在肌耐力多下工夫;當選手基礎已經茁壯到相當程度,應該在平日練跑及賽前調整過程中,參考高手模式或找到屬於自己適合的模式。歸納看法與建議原則,平時還需要持續的跑、是避免已經茁壯的肌耐力流失外,長距離練跑(80KM上下)仍不可捨棄,速度練習頻率不可以太頻繁,而且長距離與長距離、長距離與速度練跑之間也不可以太過接近;參加其他任何賽事也只把它當成最重要目標賽事的練習。然而賽前3個月的調整,仍然要精心思量,也不一定要循關家模式增量許多,但卻也不是完全不準備。至於發展屬於自己的模式是好事,因為只有自己才了解自身的即時狀況,才能做適當的調整、靈活運用,也才是能夠發揮極致重要的基石之一。

康廷瑞在2016東吳超馬獲得男子組第三名佳績 運動星球/楊仁渤攝影

有關心理穩定這件事

外在的讚美與評論都是會造成分心的干擾、影響平日專注準與發揮極致的絆腳石。我們都是凡人,對於外在的干擾,內心是無法完全不受波動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與避免干擾,以維持心理狀態的穩定。

心志這事, 2015年環法的第14天跑經南法Mont Ventoux(標高1912M風禿山,是歐洲非常知名自行車界聖山),瑞士的Christain前13天單站通常只是第5~8位到達終點(甚或更差),但是在這天卻是英勇無比的奪下單站第一(也得到主辦單位贈送紅點紀念衫)。事後我問其原委,在他小時候就聽環法自行車賽其中一站就是經過這裡,當站的冠軍封為該屆登山王、贈紅點衫。種下Christain以此山為榮的目標。他用很強烈的語氣和有力肢體動作告訴我 ”Beacause I WANT、I WANT、I WANT”,這句話也是在約第28天我受傷以後,他常常激勵我的話。也就是說~~~心裡有多想要~~~。這是偉大心志的表現,瑞龍親眼所見、也親身經歷,對此 ”I WANT”深信不疑 !

中國趙紫玉在2016東吳超馬獲得男子組第一名佳績 運動星球/楊仁渤攝影

極致(目標)這件事 

思想細膩的人、可以深入人生;思想粗造的人行為接近荒唐 ! 極致這件事也是思想細膩、深入人生的一種形式展現。藝術家精妙絕倫、耀眼奪目作品,必然蘊含了偉大心志、堅定信念與決心、生命態度、哲學觀點、豐富思想與情感、深刻認知、靈巧思維、細膩心思、精妙技巧、獨特性格等實踐的加乘綜合表現。跑步亦然,只是用不同形式展現罷了 !

真正的本領要在實幹中才能得到,書上學來的,還要看天地萬物變化,隨時而轉,隨機應變,才有用啊!至於怎麼變化、怎麼轉、怎麼應變,必定需要了解其中精隨與奧妙,才不致亂變、亂轉一通。又至於甚麼是精隨、奧妙,不是文字、言語可以說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上所陳述僅能勾勒出雛形、輪廓,真正的精隨與奧妙還需要細細領略、在一次次的磨練中體悟。至於能不能夠領悟、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要看跑者自己的用心了。不同特質的跑者自然需在不同之處下功夫。

以上不是絕對的模式、數據、觀點與看法,僅供參考。

馬來西亞腦麻跑者曾志龍堅持完賽,運動精神令人動容。 運動星球/楊仁渤攝影

關於陳瑞龍台灣超馬勇者。2013年參加中華民國超馬協會舉辦的環台超級馬拉松,雖因公無法全程參與,卻開啟連日長距離超級馬拉松之路。2014年自己規劃20天跑步環島、2015年完成43天跑步環法2800公里、2016年完成自己規劃和好友一行三人,38天從廈門跑到北京2300公里壯舉。

/ 關於陳瑞龍 /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以動態跑步療法對抗憂鬱症與情緒低落

2018-01-23
知識庫觀念書摘跑步

如果你正在遭受憂鬱症之苦,或者你的朋友有憂鬱症的困擾,也許你可以試試不太一樣的療癒方式:動態跑步療法(Dynamic Running Therapy,簡稱DRT)。DRT特別適用於那些覺得卡住了、或被折磨、或是有情緒低落、焦慮、壓力或憂鬱的人。這是因為加入DRT元素的運動將「體現」或進行一種讓你能夠排除障礙的過程。研究顯示步行與跑步能夠有效舒緩上述種種症狀。

許多人在面對痛苦與挑戰時,都會產生無助感。因此你可能出現的症狀通常包括壓力累積、睡眠困難、煩躁、孤獨等等,症狀多到說不完。DRT可以帶給你賦權感(sense of empowerment)、積極性與成就感以療癒這些症狀,讓你有更多的空間可以深入處理。

現在就先來了解何謂憂鬱症與情緒低落,以及DRT可以如何處理它們。

「憂鬱症」已經成為廣泛症狀的通稱,其中某些症狀也被列於本章節之中。憂鬱症究竟會如何演變仍然是一個謎。對某些人來說,這些症狀或許可歸咎於某種化學失衡、創傷事件、生產或藥物濫用。而另外有些人也許是因為孩提時期的創傷、孤獨、飲食或負面行為模式的結果。任何這些原因都會讓你有一種無力感或動彈不得的感覺。我曾經與許多患有憂鬱症的人一起工作,而我相信即使你沒有遭受過憂鬱症之苦,但在你的生活圈裡至少會認識一位有這種煩惱的人。這是一種不斷增長的流行病——英國國民保健署認為全英國有百分之十的人會在生活中的某個時期經歷憂鬱之苦。我懷疑實際的數字會比百分之十更高。

憂鬱症會以許多方式來顯現——或許是某件你無法接受卻一直揮之不去的事情;或許是一個會導致你的幸福感和健康下滑的生活重大改變,例如裁員、離婚或喪親。甚至在許多時候,你的不開心似乎是毫無來由的。憂鬱症會在任何環境、任何時候打擊任何人。

以動態跑步療法對抗憂鬱症與情緒低落 ©Verywell

 
 
自由,不是沒有承擔,而是能去選擇並承擔對我最好的。——保羅.科爾賀 PAULO COELHO,《查希爾》THE ZAHIR​

認識憂鬱症與情緒低落

憂鬱症會影響各行各業的人,甚至包括那些看似成功且「擁有一切」的人。這裡有一些你可能已經知道會讓你憂鬱或處於情緒低落的跡象和症狀:

• 疲勞和能量流失
• 揮之不去的悲傷
• 失去自信和自尊
• 難以專注
• 無法享受一般覺得愉悅或有趣的事情
• 總是感到焦慮
• 迴避人群,有時候甚至迴避你親友
• 感到無助和絕望
• 睡眠問題——比平時還難以入睡或是比平時早起
• 非常強烈的內疚或卑微感
• 覺得難以適應職場、大學、學校的生活
• 食慾不振
• 喪失性慾或有其他性方面的問題
• 身體疼痛不適
• 有自殺和死亡的念頭
• 自殘

如果你符合上述四個項目以上,你或許應該向你的醫生諮詢DRT是否能適用於你。如果你患有嚴重或臨床性的憂鬱症,DRT 也許並不適合你。

憂鬱症的常見病源

生活事件
你在生活中的重大變化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憂鬱症,例如裁員、關係的破滅或在某些方面的濫用。

失去
在許多時候我們都會面臨失去之苦,例如失去某個我們所愛的人;失去你的工作或是搬家。這或許也可歸咎於年齡增長、你的孩子離家獨自生活,或是歸咎於某些原因而失去某部份的自我。

憤怒
有些人將憂鬱症稱為「被冰凍的憤怒」。對於其他人而言,憤怒可以是一種比不被表現出來的悲傷更為安全的情緒表現。

僵化思維
當某些思維或思維方式變得僵化或停滯時,它可能導致頑固和憂鬱。

童年經歷
如果你經歷過童年創傷如虐待、被忽視,或是你沒有被教導如何面對生活的困境,這或許會使長大成人的你在處理問題時,顯得特別地棘手,而此將使你患上憂鬱症。羞恥、內疚和憤怒都可能是導致憂鬱的原因之一。

酒精及藥物濫用
雖然這些物質可能可以暫時緩解你的症狀,但也可能會長期擴大對你的影響,這也會是一個潛在的問題。

自虐
殘酷且持續的內在批判是一種常見的憂鬱病源。它可以破壞每一刻、每一個關係和每一個幸福的機會。這通常來自於完美主義、不安全或被過度苛刻教養的人們身上,它會摧毀我們所有好的一面。

不明原因
不是所有的憂鬱症都有明顯的病源。有時候就會無來由地心生憂鬱,這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更為棘手。我們通常會尋找一個能將我們正在經歷的痛苦合理化的理由。如果我們無法找到這個理由,伴隨憂鬱而來的將會是羞愧與迷惑。

DRT 如何處理憂鬱與情緒低落

動態跑步療法會透過身心靈來解決憂鬱症。這種雙管齊下的方法會解決那些通常伴隨憂鬱而來的無力感和徒勞感。這會給你一個機會去付諸更多行動,而不僅僅是談論它或等待時間淡忘它—— DRT 會給你一個積極的方式去克服它。

透過表露自我與持續前進,你就能體現自己改變的決心。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運動與改善情緒之間有密切關係。根據二○○六年荷蘭針對19,288 名雙胞胎及其家庭的研究,那些有在運動的人會比較「不焦慮、不沮喪、不神經質,並且更善於社交、更外向」。

在這段旅程中,你將開始探索你的內心世界。藉由變得愈來愈熟習自己的思維、感覺、情緒和見解,你將會更瞭解你在這世上所展現的模樣,並且使你做出自覺真正想要的改變。經由DRT 和那些提問的過程,你將更能理解自己的沮喪,並使你對自己有嶄新不同的看法,藉以幫助你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改變,以及接受你力不能及的事情。

這個過程是基於我們作為人類想要發展並維持自我健康的天生本能。就如同植物一樣,我們會自然地向光生長。另一種看待於此的方法是:我們並非試圖獲得自己所缺乏的東西; 而是去意識到我們內部既已存在的東西。這是一種貼近生活的好方法——如果我們提供自己良好的環境,我們便會像植物一樣成長茁壯。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必須著眼於生活上的抉擇以及我們照顧自己的方式。現在是你該開始照顧自己的時候嗎?定時運動、吃得健康、為自己安排時間、志工服務、參與課程學習、散步或是任何積極正面的活動皆有助於營造一種使我們痊癒的環境。

當你沮喪時所感受到的痛苦會持續給你機會去改善你的正念實踐。當你每次感到憂鬱時,這正是一個再次留意身體和感覺的機會,並使你再次意識到想法和感覺總是飄忽不定、來來去去。當然,這在一開始並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萬事起頭難,你需要時間去掌握。就像肌肉需要伸展一樣。但隨著過程的實踐,你將會看見一個適合你用於面對那些艱難時刻的選擇——瞭解想法或感覺來去不定的真面貌,並隨它去吧。

©ShutterStock

保持追蹤:心情日記與紀錄

心情日記可以幫助你瞭解憂鬱會在何時對你產生什麼影響。藉由追蹤你的心情,你便能看見什麼事情對你會有最壞的影響,以及其在一整天裡發生的次數。藉此通常便能顯示你的情緒模式,你能從中學習如何適應這些時刻或狀況,並在你準備好的時候做出因應的改變。你可以在書局購買日記本或是在網路上下載。或者你也可以製作屬於自己的日記本。

當你想要嘗試記錄時,試著不去設定某個固定的時間,例如早上的第一件事或晚上的最後一件事,而是單純地記錄你的感覺或想法。如果你不願意,你也不需要去解讀它們。重要的是當它們發生在你身上,或是從你心裡產生,你都要將它們記錄下來。試著去誠實面對你的經歷。你將發現把它們付諸於文字能使你獲得解放,比悶在心裡要好得多了。記錄也會在你的DRT 旅程中給予一種陪伴的感覺。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晨星出版,William Pullen 
威廉‧普倫著作《動態跑步療法:透過跑步與心靈對話 療癒低潮邁向健康人生》一書。

我們都知道慢跑可以讓人放鬆、重整思緒甚至振奮精神,而動態跑步療法(DRT)將進一步釋放運動所帶來的療癒力,解決焦慮、憂鬱、選擇困難等低潮情緒,協助我們克服生活的煎熬與困境,並調整生理及心理的狀況。

這不是一本指導你如何跑步才正確的書,而是藉由動態跑步療法,「告別絕望與壓力的一帖藥方」。──VOGUE雜誌


•更多晨星出版《動態跑步療法》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夜跑良伴 Night Runner 270°鞋燈

2016-05-24
路跑NIKE鞋子跑步配備館

下班了,來去跑步吧!

你是一個夜跑族,並且喜歡跑在比較自然的路線如公園、河堤單車道或山徑嗎?是不是覺得夜跑還要帶個手電筒或頭燈之類的照明設備很麻煩?你的解決方案來了!

Night Runner 270°是專為夜跑族而誕生的產品,概念就像一個單車的車燈一樣便利。正在申請專利的雙邊「翼式」設計特點,以一排150流明的LED前燈提供跑者的前方270度的可見度以及兩個朝後的紅色尾燈,並設計為即插即用的方式。只要插入鞋帶內即可上路跑步,為您提供黑暗路線的方便照明與安全。

可充電的設計讓此產品維持長時間的使用能力,每次充飽電可以使用4-8小時,每個僅1.5盎司(43公克)的重量讓您步履毫無負擔。至少30公尺以內都能被清楚看到,保護您的人身安全。當然,防水是此產品的必備條件。

心動了嗎?你可以以美金59.95(台幣1,947)元加上海外平郵運費9.95買到一組。

©nightrunner270.com
©nightrunner270.com
©nightrunner270.com
©nightrunner270.com
©nightrunner270.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