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健身
  • 下腹訓練
1
下腹訓練
2
Louise Green
Louise Green談每個人如何成為運動員
3
關於樂齡族群的運動訓練大小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下腹訓練

2016-12-22
健身 動學堂 核心肌群 腹部肌群 核心訓練 訓練動作 徒手訓練 健身菜單

腹肌對男人來說,是一個性感的象徵,擁有六塊肌、人魚線,往往都是眾人眼中的焦點,以下針對人體的下腹部核心來做訓練,每一組訓練為20下,做3組,每組訓練中間休息時間為10秒。

 1  捲腹抬腿

STEP 1 準備動作
採躺姿,將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雙腳打直微微的抬起。

STEP 2 正式動作
用腹部力量將雙腿彎曲呈90度。

 

 

 2  仰躺踢腿

STEP 1 準備動作
身體採躺的姿勢 ,雙手放在身體兩邊,雙腳及上半身微離地面預備。

STEP 2 正式動作
利用核心的力量將雙腳互相上下,如打水姿勢,左右上下交踢。

 

 

 3  剪刀式踢腿

STEP 1 準備動作
身體採躺的姿勢 ,雙手放在臀部後面,雙腳及上半身微離地面預備。

STEP 2 正式動作
利用核心的力量將雙腳左右互相交叉。

 

 

 4  仰臥抬腿

STEP 1 準備動作
躺在在瑜珈墊上,雙手放在身體兩側地面,雙腳打直併攏。
STEP 2 正式動作
穩定身體,利用核心力量,將雙腿打直抬離地面。

 

 

 5  抬腿畫圈

STEP 1 準備動作
躺在瑜珈墊上,雙手放在身體兩側地面,雙腳打直併攏。

STEP 2 正式動作
利用核心力量,將雙腿抬起後,開始順時鐘畫圈。

 

 

 6  定格抬腿

STEP 1 準備動作
躺在瑜珈墊上,雙手放在身體兩側地面,雙腳打直併攏。

STEP 2 正式動作
利用核心力量,將雙腿抬起停留30秒。

 

 

場地提供:Train For Life ── TFL 淬煉體能訓練中心

關於Nathan教練UNDER ARMOUR簽約教練團
TFL淬煉體能訓練中心教練團
FISAF FI 體適能指導教練
TRX STC 懸吊阻力訓練教練
TRX RIP Trainer 彈力棍阻力訓練教練
ViPR instructor 阻力筒訓練教練
DVRT 動態多變阻力訓練教練
SPINNING 飛輪體適能一星教練
REHAB Trainer Essential 基礎復健訓練師
REHAB FX 功能訓練傷害修復研習
BLACKROLL-MRC肌筋膜滾筒放鬆研習
SMC美式基礎運動按摩研習
FLEXI-BAR 震動棍訓練研習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Louise Green談每個人如何成為運動員

2020-03-05
話題運動心理故事健身人物誌

六塊腹肌沒錯,但我們大多數人永遠不會(也不會)永遠看起來像這樣,就像基於健康為假設的承諾,這使充滿雕像身材的健身巿場受到一些人不同的程度的質疑或者不受歡迎。

因此,讓我們重新設計運動吧!不是將其作為改變身體的工具,而是將其視為享受運動,或是實現登玉山、吉力馬扎羅山夢的旅程。為達到這種目標,肯定需要身體所有的能力。在本文中,我們藉由露易絲·格林(Louise Green)的經驗來看健身的可行性。

Louise Green
露易絲·格林(Louise Green),美國知名的健身教練,運動員和品牌顧問,致力於改變健身行業有關身體尺寸和標準的描述。她是健身計劃Body Exchange的創始人,也是《Big Fit Girl: Embrace the Body You Have》的作者。, @vairdy.com/louise-green-big-fit-girl/

露易絲·格林(Louise Green)是美國知名的健身教練、運動員和品牌顧問,多年來致力於改變健身行業有關身體尺寸和標準的描述。她是健身計劃 Body Exchange 的創始人,也是《Big Fit Girl: Embrace the Body You Have》的作者。她說:「當我們談論日常運動員時,任何適合出現並從事這項工作的人都是運動員。」

並非所有的健身專業人士都認為健身只是將身體練成雕塑品或者減成最小尺寸的方法之一;對許多健身教練而言,健身是一種以善良的精神促進彼此和自己生活及健康的方式。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尊重人的身體,也要尊重人的心理。

露易絲·格林(Louise Green)專門為較大身形的人進行訓練,這些人過去或長期受到飲食影響,並且是「在體育課(社團)上被放棄」的族群。如果你在體育館裡感到不受歡迎,或者老是找不到運動服廣告參考的服裝,那麼她希望每種身形的人都能被別人看到。

在大約 15 年前,健身一直是 Green 的減肥工具。直到 Green 當時遇到了一位跑步教練,她的體態看起來跟 Green 差不多,這讓 Green 很是驚訝,尤其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興盛之前,Green 並沒有看到健身宣傳的多樣性,因為雜誌上肯定不曾刊載。

Big_Fit_Girl
Big Fit Girl: Embrace the Body You Have一書在美加地區受到媒體及讀者的重視 @bookg.google.com

Green 和她的教練一起訓練的12個星期中,教練從未提及卡路里消耗,從未提及比基尼的季節,也從未談論過將我們的身體從這種尺寸變成另一個尺寸。她的訓練主要是深挖運動的能力,並讓每個學員呈現自己最好的表現。Green 從沒碰過這種方法,這位教練還從字面上改變了 Green 的生活。她告訴 Green「健身」遠不只是美學。

試問,一個反反覆覆仰賴飲食控制,服膺減脂飲食的朋友,一旦與健身界主流的飲食文化分手,你的生活將如何改變?Green 卻表示,當她開始運動,後來放棄了飲食文化的那種追求,她的信心建立了,自尊心也就建立了。「我經歷了我一生從未有過的自由,因為我的精神不再被『如果我吃這個,如果我在那裡跑步,我可以吃那個』所佔據,我認為這就是我從事這個職業的真正原因,讓被外表所包裹的人們重新了解自己的價值,當然還空出了更多有意義的時間。」

不少學員因我所謂的健身創傷而來找我。他們被認為過去不愛運動的人,要不是有個不可不為的動機,是不會強迫自己進入健身房這樣的環境。「哦,我認為我的活動己經足夠了」,「我不需要這些動作還是過的好好的」,正由於現代人的生活己經不需要動手動腳,所以不少人無法追求並維持基本的健身水平?這個現象對於一個健身專業人士是感到很奇怪的。Green表示,「我們的社會有很多環境的設計,剝奪了人們以自然的方式與運動保持積極關係。」

全民運動
每個人都有合適的運動,運動也會讓你找到更多運動樂趣

那麼,體形一旦超過了某個尺碼,是否要針對身體鍛煉進行調整? Green 說:「是的,要讓訓練能持續,就要考慮到源於從心理,他們的姿勢到他們實際身體活動的種種。」因此,Green 在訓練學員時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從詞彙表中刪除「不能」。例如,當健身教練用腳趾支撐著身體做棒式時,這是假設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示範。然後教練們一般會說,「如果你無法做到這個動作,你可以使用更簡單的方法。」

取而代之的是,Green 利用一個板凳或枱子放置手肘,腳趾仍然踩在地上,用抬高身體做的棒式取代在平面地上進行。「那個高架版本其實是個練習。」然後,她會說:「如果你覺得身體太高了,腳沒有力量支持,你可以屈膝用膝蓋代替腳趾。一旦你想做一些變化,再用腳趾撐地。」因此,學員練習的架構變的平易近人,循序漸進,也更加積極。

典型的訓練方法可能會讓人疏遠,因此對完成不了的學員這樣的公開示範,他們一旦不得不移動到修改的位置時,心裡已經具有不良的健身經驗,感覺像是個局外人,那麼教練的典型姿勢加強了他們不合適運動的擔心。

露易絲·格林(Louise Green)喜歡的一句名言

有時候,會看到教練為學員安排重量訓練,在他們的身上加上 10 公斤。「我認為許多健身專業人士不了解,那個人已經比教練的體重多了 50 公斤,而教練又增加了 10 公斤的重量。接著,大體型的學員被與其他人區分開來,然後他們的身上仍有相當沉重的負擔,這種方法正在觸動一種消極的經驗。」Green 表示,不論是弱雞或是瘦腹肌,做為專業的健身人士都不能讓開始想運動的人感到害怕。

人們現在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在家裡鍛煉身體。但是,如果人們確實想去健身房,他們有權了解訓練自己的人。學員們要問:「你能給我一些對我而言安全且易於進行的訓練嗎?」

最後,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開始健身,Green 的 5 個理由是不分身材都值得參考的:

一、健身使我成為了一個看到健康的人。

二、運動讓我有成就感,並重建我的自信心。

三、健身也讓我有了新的身份並發現了目標。

四、健身給我一個健康的出路,以便應對任何身體上的挑戰和不好的情緒。

五、運動教會了我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編輯/Josephine

分享文章
幫客教練
幫客教練

關於樂齡族群的運動訓練大小事

2018-10-01
運動部落訓練動作下半身肌群上半身肌群高齡專欄健身

長壽的秘訣,自古至今是人類一直在追求,很幸運的我們在這科技及醫學發達的年代。話雖如此,如何擁有身體的主控權,在於健康的身體,而關鍵之一就是“運動”!適度的運動訓練能維持好的體態並維持健康,世上沒有一種藥物或食品可以提供那麼多益處。

適度的運動訓練能維持好的體態並維持健康。

大家都知道運動的重要性,但一週的運動量要多少?運動強度要多少?每次運動的時間要多長?可以做哪些運動...等?卻不是很了解!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與美國心臟協會(AHA)為65歲以上健康的人以及50-64歲的慢性疾病患者制定了運動指南,這些處方可分為有氧/耐力運動(建議搭配心率偵測器使用)、肌力訓練和靈活性訓練,甚至是平衡訓練。

中等或是劇烈的有氧/耐力運動

 1  原則:
每次運動提高心率至少維持十分鐘(提高心率的方式,視各項運動類型而不同),而運動類型最好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或是在一週內,多樣的運動項目做替換,務必注意以不受傷為優先。
 2  時間:
中等強度的有氧/耐力運動每次至少需達到30分鐘(如無法一次達成30分鐘,可分為10或15分為一個單位),如體能狀況允許也可至60分鐘最佳,每週總時數須達75~300分鐘。
劇烈的有氧/耐力運動每次至少需達到20-50分鐘,如體能狀況允許也可至50分鐘最佳,每週總時數須達60~150分鐘。
 3  次數:
中等有氧/耐力運動每週建議五個運動天,劇烈有氧/耐力運動每週建議三個運動天。
 4  強度:
中等強度(仍可以正常對話、出汗、呼吸較急促),如果以0~10分評分(0為休息,10為喘不過來),約為5~6分。
劇烈強度(無法正常對話、爆汗、呼吸急促),如果以0~10分評分(0為休息,10為喘不過來),約為7~8分。
 5  類型:
快走、慢跑、快跑、橢圓訓練機、騎自行車、游泳、跳舞...等,步行為最容易進行的運動,但如果您有關節及骨骼上的問題,建議由專業醫師診斷後再進行適合的運動。

中等或是劇烈的有氧/耐力運動。

每週二至三天的肌力訓練

 1  原則:
訓練前務必要做些熱身運動、使用重量器材或輔具前,知道如何操作。在個人能夠負荷之範圍內,逐漸增加負責荷。訓練過程不要閉氣原則上,施力時吐氣,返回原來位置時吸氣。訓練需兼顧大小肌群,使其均衡發展。訓練時,需有人陪同。不過度訓練,循序漸進以免造成傷害。
 2  次數:
每週建議二~三個運動天。
 3  強度:
每次鍛鍊4~5種動作,每種4~5組,每組8~15下為主。
 4  類型:
機械式、徒手訓練、啞鈴、槓鈴、藥球、壺鈴以及彈力帶等。

每週二至三天的肌力訓練!

靈活性與平衡訓練

 1  原則:
安全不受傷為優先第一,除了認識傷害的來源盡可能排除傷害的可能性外,還需要控制無法排除傷害的條件及杜絕額外的傷害。
 2  次數:
每週建議二~三個伸展天,每個動作30~45秒重複3~4次,每次/天伸展10~15分鐘。
 3  強度:
自身可承受之範圍並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4  類型:
靜態伸展、動態伸展、蹲馬步、單腳支撐或前進後退。

靈活性與平衡訓練。

總結

以上所列之運動訓練建議,僅供參考,樂齡族群需特別注意個人身體狀況,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諮詢醫師及體適能教練的意見後再進行運動訓練,並於日常作息規律、飲食均衡、保持愉快的心情,循序漸進,定能達到不錯的成效,別讓年齡成為健康的藉口。

關於幫客教練(Bunker)經歷
.現任肌力與體能教練、跑步教練
.體適能訓練規劃、運動健身課程講師
.長照計畫與樂齡族群體適能執行機構之合作夥伴
.Resistance Training Specialist (RTS) 國際阻力訓練認證專家
.PoseMethod姿勢跑法國際認證教練
.Boot Camp  Level 1 國際認證教練
.職業運動員、藝人及演員指定體適能教練
獎項紀錄
.012國際ITU鐵人三項洲際杯賽-福州站 分齡組第三名
.國內鐵人三項賽51.5km、113Km 分齡組前十名
.2014荷蘭古道越野賽8.2Km 總排第五名

fb  Iron Bunker鋼鐵幫客

/ 關於幫客教練 /
幫客教練

經歷

現任肌力與體能教練、跑步教練

體適能訓練規劃、運動健身課程講師

長照計畫與樂齡族群體適能執行機構之合作夥伴

Resistance Training Specialist (RTS) 國際阻力訓練認證專家

PoseMethod姿勢跑法國際認證教練

Boot Camp Level 1 國際認證教練

職業運動員、藝人及演員指定體適能教練

FB Iron Bunker鋼鐵幫客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