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百里長征 馮俊凱環阿曼第三站突圍有功
1
百里長征 馮俊凱環阿曼第三站突圍有功
2
adidas 2018 Sports Base棒球訓練課程登場  王柏融、李宗賢聯手開練
3
輕量化碳纖科技的極致表現 SCOTT發表2017全系列自行車款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百里長征 馮俊凱環阿曼第三站突圍有功

2017-02-17
話題 戶外運動 賽事 單車

環阿曼第三站,賽段全長162公里,一眾好手在進入最後的山頂終點前,將征服2.8公里的爬坡;而昨日選手們在賽中,飆出102公里的最高時速,已然為本屆環阿曼的強度,做了最好的詮釋。
 
本站一開始就有驚喜,台灣車手馮俊凱開賽後,組成一個6人突圍小組,隨即脫離主集團的掌控。其中,2015年日本公路冠軍窪木一茂,以及多次摘下愛爾蘭公路冠軍的麥特.布萊梅爾(Matt Brammeier)都在此列,他們在第一個小時,握有2分35秒的領先。
 
通過第一登山點,選手們在起伏前,會先通過一段平緩的路段,然而兔群的腳步並未趨緩,前線6員在補給點前,時速來到52公里,也讓手中的領先,一度擴大至4分鐘之譜;但中、後段出現的逆風,加上主集團追擊漸增的強度,削弱了他們的優勢,在比賽進行114公里後,阿凱所屬的突圍集團,仍握有2分50秒的領先。

賽前的馮俊凱屏氣凝神

然而,放眼山頂的勁旅,聯手紅衫所屬的BMC車隊,追擊的腳步愈發猛烈;終點前20公里,兔群僅剩下40秒的領先,最終大集團在終點前15公里處,瓦解阿凱所屬的領先集團,本日表現精彩的台灣好手,將和大團一起完成山頂終點的賽程。直到最後10公里,還是呈現一個大集團的態勢,一場可預見的龍爭虎鬥即將展開。
 
決戰坡頂,哥倫比亞登山好手阿雷東多(Julian Arredondo)率先發動進攻,進入最後一公里,由比利時小將勞倫斯·德普魯斯(Laurens De Plus)接棒,然而一番激戰下,最先破線奪下單站的,是來自Subweb車隊的安德森(Søren Kragh Andersen)。巴林美利達隊員們,同樣參與了這場戰局,隊員們將爬坡最出色的茨加布·格爾邁(Tsgabu Grmay)與喬瓦尼·維斯孔蒂(Giovanni Visconti)送上前線,維斯孔蒂在坡上發動進攻,而格爾邁是終點排名最佳的一員,名列第11位,經驗老道的維斯孔蒂也排行單站第20,季初的狀態相當不錯。

中國一哥王美銀表現漸入佳境

本站開賽便演出突圍的阿凱,賽後分享本日心得:「今天,就突圍啦,總共距離差不多140公里,最後20公里左右被追回來,雖然累,但是也是工作之一。」開季接連完成環澳賽與環杜拜兩戰,今天在阿曼成功脫離主集團掌控,阿凱歸功於經驗值的提升。除此之外,和新車隊合作這幾場比賽下來,跟著隊友卡位的技巧,比以往做得更好,有助於讓主將取得更輕鬆的位置,這,是我們看不見的成長。
 
成功完賽的美銀,表現看來漸入佳境,他賽後受訪時表示:「自己今天騎的感覺要比前兩個賽段好很多,聽從運動總監安排,幫助GC選手領騎和終點上坡占據有利位置,工作完就掉下主集團。每天身體狀態都在提升,總的來說還不錯。」新賽季才剛剛開始,我們將持續關注中國公路一哥,在巴林美利達的最新動態!

阿凱在結束本站突圍後奮力完賽

環阿曼第三站單站成績
 
茨加布·格爾邁(Tsgabu Grmay) 第11名
喬瓦尼·維斯孔蒂(Giovanni Visconti) 第20名
瓦萊里奧·阿尼奧利(Valerio Agnoli) 第55名
索尼·科爾布雷利(Sonny Colbrelli) 第59名
王美銀 第85名
馮俊凱 第122名
博魯特·博日奇(Borut Božič) 第135名
格雷加·博萊(Grega Bole) 第136名
 
環阿曼第三站總成績
 
茨加布·格爾邁(Tsgabu Grmay) 第13名
喬瓦尼·維斯孔蒂(Giovanni Visconti) 第22名
索尼·科爾布雷利(Sonny Colbrelli) 第40名
瓦萊里奧·阿尼奧利(Valerio Agnoli) 第68名
王美銀 第99名
格雷加·博萊(Grega Bole) 第134名
馮俊凱 第135名
博魯特·博日奇(Borut Božič) 第140名

集團當中的巴林美利達成員們

資訊、圖片提供:巴林美利達車隊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adidas 2018 Sports Base棒球訓練課程登場  王柏融、李宗賢聯手開練

2018-08-07
球類話題生活新聞戶外運動

台灣棒球好手王柏融與李宗賢聯手擔任客座教練,7月30日在台北101旁的adidas 101球場,現場示範並指導UBL大專院校棒球運動聯賽的年輕球員。今夏,位於台北101旁的adidas 101球場變身為「2018 Sports Base運動基地」,為跑步、籃球、棒球等各種項目的運動愛好者,打造體能訓練與專業技巧課程。繼日前楊俊瀚在adidas runners跑步課程中分享訓練心法,王柏融和李宗賢也接下教練棒,分別傳授重量訓練、強化下肢力量的重要。

adidas 2018 Sports Base棒球訓練課程登場 王柏融、李宗賢聯手開練

被稱為「新生代打擊王」的中職好手王柏融在adidas 2018 Sports Base棒球課程中,親自示範打擊姿勢,並公開平日體能訓練的菜單。「大王」王柏融強調揮棒時身體平衡的重要性,也談及年初赴美訓練,回台後特別加強核心肌群的訓練重度,希望藉此提升打擊的穩定性與爆發力。
 
王柏融近期維持不錯的打擊手感,日前刷新中職球員累積生涯500支安打的最快紀錄,王柏融表示:「為了提升打擊表現,我持續加強重訓,之前教練幫我微調打擊姿勢,我也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期待下半季再突破自我。」王柏融也勉勵年輕選手,加強體能訓練與提升棒球技巧都很重要,只要有毅力與決心,訓練成果會反映在場上的表現。

王柏融從赴美訓練回台後,特別加強核心肌群的訓練重度,藉此提升打擊的穩定性與爆發力

去年奪下「金手套」獎的「花賢」李宗賢傳授場上守備經驗,透過訓練用彈跳球模擬場上的不規則彈跳,能讓手眼協調能力更進階,提升場上守備表現。李宗賢提到,自己在體能訓練上首重強化下肢力量,在守備時可有效提升移位的速度與敏捷性。近期傷癒復出蓄勢待發,李宗賢表示,之前除了復健,也透過體能訓練強化肌肉力量,希望幫助自己在打擊或守備上建立更強的信心,也找到更好的節奏。
 
此外,王柏融與李宗賢也分享平日的體能訓練菜單,並與專業體能教練陳壹豪一起指導來自各校的學生。

李宗賢在體能訓練上首重強化下肢力量,提升守備時移位的速度和敏捷性

adidas每年皆於adidas101球場舉辦Sports Base專業訓練課程,幫助運動愛好者在各種運動領域發揮潛力。今年共推出籃球、跑步與棒球3項專業訓練課程,日前陸續邀請NBA球星James Harden,短跑健將楊俊瀚,以及棒球好手王柏融和李宗賢,將豐富的實戰經驗與體能訓練秘訣親授給台灣年輕運動員。
 
資料來源/adidas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輕量化碳纖科技的極致表現 SCOTT發表2017全系列自行車款

2016-09-21
活動新聞單車戶外運動配備館

來自美國的自行車知名品牌SCOTT,9月20日在台中大坑山區的心之芳庭戶外花園會館舉辦了SCOTT 2017新車發表會,現場匯聚了全台灣的SCOTT授權經銷商與國內各知名媒體等專業人士齊聚一堂,感受這家以輕量化碳纖科技聞名全球的自行車品牌所呈現的最新產品。

里約奧運雙金榮耀 + 男女雙料世界冠軍

在2016里約奧運會場上,剛於8月的世界錦標賽中生涯第5度奪得世界冠軍頭銜,來自瑞士的男子XC越野登山車選手Nino Schurter (尼諾‧修特),再度以SCOTT為他準備的最新款登山車應戰。

Nino從2008年北京奧運拿下銅牌後立下奪金志願,歷經四年前的2012倫敦奧運銀牌,為了這面夢寐以求的金牌,八年來的等待與嚴格訓練,終於在今年2016里約奧運在他的職業生涯正式鍍金,向世人展現這面得來不易的奧運金牌。而Nino在2016這兩場重要比賽中所使用的這台尚未公開的全新車款,就是SCOTT將在2017正式推出的重磅武器 -- 全新改款的New SPARK。

Nino Schurter以全新SCOTT SPARK車款出賽2016兩大賽事。

全新SPARK使用了當今最輕量與強韌的碳纖紗HMX-SL,密集使用特殊工具如FEA軟體協助訂製碳纖的疊層,專屬的EvoLap科技幫助我們在虛擬的產品上模擬不同的應力,並依此調整車架的結構,藉此我們建造出高科技的車架組,含後避震器僅重1750公克,是到目前為止世界最輕量的雙避震登山車架。

SCOTT表示:『讓New SPARK成為高性能車架組關鍵特點之一就是全新誕生的Turnnion後避震器座。這個設計讓我們能夠創造出市面上最短的後避震結構總成,這也是目前SCOTT家族史上最先進的車架結構!』全新SPARK將單轉點下擺式連桿,改成單轉點搖臂搭配Trunnion後避震器座,並且將後避震器上下反置,比較碩大的那一端朝下,讓大部分的重量落於車架較低處,藉此創造出數個優點,由於Trunnion後避震器座的寬距、下管、主轉點三者完美整合,讓SCOTT得以運用碳纖材料讓車體發揮最大的潛力。

同一時間,與世界冠軍Nino同屬SCOTT-Odlo車隊的22歲瑞典女子小將Jenny Rissveds (珍妮‧瑞絲凡斯),完全複製了師兄Nino的勝利模式,先是在世界錦標賽中跨組別直接挑戰精英組成功奪得XC世界冠軍,穿上彩虹衫,並在緊接著的里約奧運中一舉贏得金牌。兩人都同樣是使用了New SPARK,令這台尚未上市的新車,增添全球市場的狂熱與期待。

Nino Schurter與Jenny Rissveds在2016登山車世錦賽奪冠後穿上彩虹衫合影。
Nino Schurter在里約奧運再度以精湛技巧奪冠。 ©Pascal GUYOT/AFP
Nino Schurter所騎乘的新SPARK車款。
Jenny Rissveds出賽使用的SPARK車款。

賽道常勝軍空力公路車FOIL,極限量引進RIO EDITION塗裝

在2016年公路自行車賽三大賽與古典賽中出盡鋒頭的年度風雲車,當真非SCOTT旗下代表空氣力學科技的FOIL莫屬了。

目前使用SCOTT公路車作為戰駒的兩支World Tour職業一級車隊『ORICA-BikeExchange』和『IAM Cycling』在2016年賽季可說是風風光光,綜觀世界知名的三大賽:環義大利、環法國、環西班牙,這兩支車隊在今年共奪下10座單站冠軍,其中包括了哥倫比亞超新星Esteban Chaves (艾斯特班‧查維斯)分別站上環義總排名第2和環西總排名第3的頒獎台,以及英國小將Adam Yates在環法大賽中取得總排名第4的好成績,並贏得了最佳年輕選手的白衫榮耀。

Esteban Chaves以優異表現站上2016環義總排名第2。
雖然在2016環法賽遭遇充氣拱門摔落壓傷的意外,Adam Yates最終還是取得總排第四的佳績。 ©Cycling Weekly

但是在今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賽事新聞,就發生在俗稱『北方地獄』的春季古典賽之王Paris-Roubaix (巴黎-盧貝賽)上, ORICA-BikeExchange車隊中 37歲資深戰將Matthew Hayman (馬修‧哈曼)以黑馬之姿,一舉擊敗連續四屆衛冕的Tom Boonen,成為這場全球最困難石板路公路賽事的年度冠軍,而且,他所使用的戰駒,就是當時全新登場的空氣力學公路車--FOIL。

Matthew Hayman粉碎Tom Boonen在Paris-Roubaix五連霸美夢。

全世界都在好奇,為何一台空氣力學公路車,居然可以在石板路上有如此驚人的表現,並且在最後的衝刺賽段一舉得勝?

全新改版的FOIL是全球最輕量的空氣力學公路車之一,覽觀全車從車頭管到後勾爪,每一吋都經過精密的空氣力學計算,完美的導入剛性與舒適的元素,搭載了一雙低角度的後上叉,極細的管型讓騎乘感受變得更好,特別在嚴苛的環境下更加顯著,整體設計的空氣力學中管在垂直吸震性上比前代增加了86%,前叉的吸震性也提升了11%。

FOIL從頭至尾都具備了絕佳的空力外型,在低角度的側風來襲時所帶來的效能尤其明顯。降低的車架下管與頭管連結位置,搭配與車體整合設計的崁入式前叉,結構上的改變可以消除原有前叉肩蓋後方的落差,讓可能產生氣流停滯的阻力大幅減少,對應在後上叉與中管的銜接設計上也俱備相同的顯著優勢。

2017年度,SCOTT台灣總代理極鴻公司特別引進限定版FOIL RIO EDITION這款有著超炫塗裝外型的新車,SCOTT表示此款車架組將限量全球100台,台灣地區已確定可爭取到30台名額,想要珍藏擁有經典車款的朋友,可得把握機會了。

台灣鐵人三項頂尖選手鉄人J帥亦到場表達對於SCOTT單車的欣賞與熱愛,他手持的是三鐵車PLASMA車架。

SOLACE車系主打耐力長征的吸震科技

SOLACE車系主打吸震科技,訴求騎乘的最大舒適度。
CONTESSA SOLACE是專為女性打造的車款,車身塗裝極為搶眼,明快又不落俗套。
CONTESSA SOLACE白綠金色彩跳脫女性配色窠臼。

ADDICT車系主打輕量/攻擊

ADDICT車系主打輕量,包覆HMX碳纖紗等級的車架與前叉僅有1305g。
IAM Cycling的Jarlinson Pantano獲得2016環法賽Stage 15冠軍,他的座騎就是IAM專屬的ADDICT 20車款。

◎資訊與賽事、產品圖片提供:SCOTT台灣總代理:極鴻KARE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