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後肌位於小腿肚內側,脛後肌肌腱則是位於足踝內側的其中一條肌腱,它沿著脛骨遠端的後面走向腳底,它支撐了腳的骨頭,包括舟狀骨、骰骨、內中外的楔形骨、跟骨,最後附著在第二、三、四的蹠骨上,脛後肌還有負責支撐腳的足弓有穩定腳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走路、跑步、墊腳尖、開車時、騎腳踏車等,都需要用到它。
當脛後肌的肌腱功能發生障礙時,它出現的典型症狀就是在行走或跑步時,足踝內側在內踝骨後緣沿著後脛肌腱循行路線部位會產生疼痛與壓痛,更嚴重時造成後脛肌肌腱無力失去支撐的功能,就會有足外翻的現象即內旋足,足弓會因不同程度的擠壓可以完全消失變成扁平,走路時著力點變成在內側,外觀像扁平足所以也有被診斷為成人的後天扁平足,足底筋膜就位於這些肌腱的下面,肌腱無力和足型外翻都是增加足底筋膜的拉扯,長期下來筋膜附著在跟骨的支點就會因此疼痛,若生活或運動習慣並無改變接踵而來的就是足底筋膜也發炎了,此時患者就會有寸步難行的情況。
一般來說,訓練脛後肌的方式有伸展或是和一些非負重的彈力帶訓練到有負重的訓練,像是雙腳墊腳尖、單腳墊腳尖、墊腳尖走一段路,最後進階到最重要的階段,也就是脛後肌的離心收縮訓練,在每次訓練之後都必須要做脛後肌的伸展和按摩放鬆,如果本身還有嚴重的足弓問題的話,建議穿著合適的鞋墊來支撐足弓,這樣不但可以加速治療的效果,也可以縮短治療的時間。
但是,如果有先天性扁平足的人也比較容易出現脛後肌肌腱障礙,但腳底痛大部分是發生在高年齡的人,極少數會發生在兒童或中小學生身上,因這是和組織退化同時合併長期不恰當的使用或負重有關。
所以如果常常過度的行走或跑步給予腳無法承受的重量,最後韌帶鬆了支撐力減少了使腳的骨頭排列結構鬆動,這種現象直接增加了脛後肌肌腱的支撐負擔,漸漸的產生發炎反應而形成肌腱炎,肌腱重複的發炎就變得無力加速退化。
有許多人在吃完飯之後都會產生疲倦想睡的感覺,一般我們知道的答案都是「身體為了消化食物,都將血液集中流向腸胃等消化器官,因此,造成腦部缺乏氧氣造成昏昏欲睡的感覺」,這樣的答案與說法似乎頗具說服力,但其實會產生這樣的問題跟我們吃進去的東西有很大的關連性,這篇我們將討論進食之後會感覺疲倦想睡的原因以及如何預防這個問題。
進食之後為何會想睡?有研究說跟血清素有關!然而,什麼是血清素(Serotonin)?血清素又被稱做血清張力素也可稱做5-羥色胺和血清胺簡稱為5-HT,被普遍認為是幸福和快樂感覺的貢獻者,然而,血清素在我們的大腦內的總含量大約為2%,有超過9成都位於黏膜腸嗜鉻細胞和肌間神經叢,參與腸蠕動的調節,與腸黏膜進入血液的5-HT主要被血小板攝取(8%-9%的位於血小板中),剩餘部分在中樞神經的血清素能神經元中合成,其中它具有各種功能,這些包括調節心情,食慾和睡眠;血清素還具有一些認知功能包括記憶和學習,在突觸處調節5-羥色胺被認為是幾類抗抑鬱藥藥物的主要作用。
因此,有些研究人員認為,當一個人透過進食之後會感受到疲倦的狀態,就是因為身體產生更多的血清素所造成的現象。尤其是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會比一般的食物要容易造成疲倦,這是因為許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都含有一種叫色胺酸(Tryptophan)的胺基酸,這是一種人體不能合成的必要胺基酸之一,因此,我們必需由食物中攝取它;而色胺酸的明顯結構式特徵是,它含有吲哚官能團也是血清素(5-HT)的前體,而碳水化合物會引起胰島素釋放,胰島素反過來刺激的大的中性支鏈胺酸(BCAA)的攝取,但不是色胺酸(芳族胺酸)進入肌肉,在血流中增加色胺酸在(BCAA)的比例,由此產生增加色胺酸比率,降低在大型中性胺酸傳送的競爭(其傳輸兩者(BCAA)和芳族胺酸),從而導致吸收更多的色胺酸穿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一旦在腦脊液在中縫核色胺酸通過正常酶途徑轉化為血清素,所得的血清素是由松果體進一步代謝成褪黑素。所以,才會有研究表示,進食之後容易引起疲倦與嗜睡的問題,最主要可能是吃進大量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混和食物,間接增加能促進大腦睡眠的退黑激素。
吃完飯之後感受到疲倦想睡覺,這個問題對於一般人來說如果沒有太大的影響,那就不如好好的去睡一覺補充體能,但如果你是需要在危險情況下工作的人,例如工具機台操作人員或是開車的駕駛者,吃完飯想睡覺造成注意力與反應無法集中的狀況,反而,是提升危險的可能性。
在2017年的「模擬夜班時間進食造成嗜睡與胃部不適」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要防止進食之後就想睡覺的人,必需要注意以下這4點建議才能防止飯後所產生的疲倦感與嗜睡狀態。
1.盡量少量多餐:
可以每隔幾個小時吃進一些食物或是小點心,避免一次就吃進大量的餐點造成疲倦感,少量多餐可以維持能量的平衡也能讓整體的精神更加充沛。
2.充足的睡眠時間:
如果你在晚上有獲得充分的且良好的睡眠品質及時間,在午餐過後身體會出現疲憊與嗜睡的症狀就會相對的減少許多,但不見得會完全消除。
3.適度的運動:
進行輕度的運動例如飯後散散步這類的活動,也可以讓你的身體減緩皮老的感覺,尤其是中午吃過飯之後,去戶外走走更能增進腦部的精神狀態,讓下午的體力更好。
4.午餐後曬太陽:
根據2015年這項研究調查,休息時間充足的受測者透過午睡或陽光照射這兩組研究,對進食後改變任務轉換性能的影響性有何改變,研究結果為午餐過後透過陽光的照攝,可以改善腦部認知的能力,
有許多的人在進食之後都會感覺到疲倦愛睡的現象,這是由於你的餐點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所造成,在大多數的情況之下,吃完飯之後會產生這樣的狀況是屬於自然現象,但如果你的狀況會妨礙你日常的生活造成危險性,哪你就必需要改變進食的內容與份量,如果你嘗試這樣的調整還無法改變飯後疲倦與嗜睡的症狀,請立即連絡醫生進行檢查與調整。
資料參考/NCBI、medicalnewstoday
責任編輯/David
蜂鳴式呼吸法Bhramari pranayama的名字取自黑色印度蜜蜂Bhramari。 蜂鳴式呼吸法可以立即鎮定心緒,它是最好的呼吸練習之一,用來釋放躁動,沮喪或焦慮,並在很大程度上擺脫憤怒。 這種簡單的技術,它可以在任何地方練習,不論在工作或家庭中減輕壓力的即時選擇。這種調息中的呼氣類似於蜜蜂的典型嗡嗡聲,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它如此命名,所以又命名為蜜蜂呼吸法,它使用的技巧與勝利呼吸法類似,但手勢不同。蜂鳴式呼吸法還有助於強化呼吸系統,在季節交替時有很大的幫助。
蜜蜂呼吸法好處
資料來源/The Art Of Living、《慢慢做到位的深層瑜伽》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