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馬拉松訓練,還是健身訓練,只要有定期運動的習慣,都可以提高你的耐力,同時也是增強運動能力的基礎。而對於跑者來說,最好的鍛煉則是長跑。長跑的主要優點是訓練更好的耐力,更強的肌肉和結締組織,提高跑步經濟性和燃脂效率。由於兩者皆是有氧的挑戰,所以無論你是針對5K還是馬拉松,以長遠的目標來說,都是有價值的。雖然穩定的長跑訓練是最簡單和最有效的耐力訓練之一,不過除了這個方式之外,還有一些不同的變化方式,也能提供不同的耐力基礎建立,以下的幾種不同的長跑訓練方式,可以依著自己的需要作為參考及訓練方式,能助你在跑步人生中更上一層樓。
為什麼要這樣做:加強體力,肌肉和結締組織,提高跑步的經濟和燃脂效率。
做法:長跑之間的差異很大,根據比賽目標(他們是馬拉松訓練的關鍵),進行每週一次的長跑練習,並以能夠對話的速度完成的(你在跑的過程中能夠說出完整的句子),並持續練習至少一個小時,這也是初學者建立基礎的一個很好的起點。
為什麼這樣做:跑步教練皮特·菲菲辛格(Pete Pfitzinger)表示:想要讓肌肉適應強度,一週的訓練量至少維持3到4天的中長跑練習。
做法:中長跑是指在一個規律的配速之下,在激烈的跑步之後,身體可以恢復身體75-85%的能量,有點類似恢復跑的概念,在過程中,以能夠對話的速度完成(你在跑的過程中能夠說出完整的句子),同時還能提高恢復的效率。
為什麼這樣做:一日兩次的訓練,可以達到有氧訓練刺激,尤其在第二次跑步期間,可以訓練不同的肌肉,它不會像一次性的跑步一樣,可能因為時間過長而超出體能的負荷。
做法:在激烈的跑步之後,一日兩次跑的訓練也可替代上述的中長跑。所以假設星期二完成強度跑步後,星期三的訓練可以分成早晚;例如:目標8英哩,那可將其分成早晚各四英哩練習。
為什麼這樣做:打破長跑的單調性。
做法:以非常保守的速度跑20分鐘,然後開始逐漸加速,但比馬拉松的目標速度慢約1分鐘。在跑60分鐘之後,每隔一英里的前20-60秒,再跑的比馬拉松的速度多快1分鐘。
為什麼這樣做:速度訓練有助於你在馬拉松的過程之中能夠表現更穩固,所以在長跑之中插入一兩次此種訓練法,是有好處的。
做法:以舒服的節奏速度跑步三至四英里,休息過後。然後,再次以同樣的速度跑步三到四英里,同樣的方式做5組。
為什麼這樣做:幫助你練習跑馬拉松的配速。
做法: 以馬拉松的目標速度跑步12-15英里。這種長跑方式對於速度比馬拉松賽跑速度更慢的馬拉松運動員來說非常棒。對於已經以馬拉松賽跑速度跑步的慢跑者,建議以穩定的速度做此練習的配速。
為什麼這樣做:加強腿部和精神力量,並建立心血管耐力。
做法:紐西蘭教練亞瑟·萊迪亞德(Arthur Lydiard),他在跑步基礎訓練中做了一次 22英里的越野路線。若要模擬他的方式,可以找到一個15-20英里的循環路線,從平坦的路線開始至少5英里,接著才慢慢開始是有起伏的路段,然後逐漸下坡回到平坦的路線。
為什麼會這樣做:可以改善身體脂肪基礎代謝的能力。
做法:如果是第一次嘗試的跑者,可以在基礎訓練中嘗試一次或兩次。在尚未食用早餐前,可先跑步90分鐘,期間,只要帶著水或運動飲料即可。
亞太地區最大鐵人三項Challenge Taiwan,在24、25兩日賽事圓滿落幕!這屆共有6000位選手一同參與,連西班牙外媒都來電確認數字並給予讚嘆。Challenge Family亞太區執行長羅威士Jovi表示:「感謝所有家人回到鐵人的家鄉,台東,Challenge Taiwan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們享受且珍惜著一年一度的大團聚,各位鐵人就是我們的家人,歡迎回家。」
主播夏嘉璐也是鐵人愛好者,她第一次擔任視障陪跑員就是在CT鐵人113公里賽上,這次搭配的視障選手是路跑好手-洪國展。面對第一次合作,夏嘉璐表示:「每一次練習都覺得在視障跑者身上學到很多,陪跑是完全嶄新的課題,兩個人彼此的步伐及頻率必須一致,彼此互相信任,互相配合!非常開心能有這次機會。」本次搭配的隊友為姜育安、洪國展,以及另一名陪跑員姜義村,完賽成績為6:54:54。夏嘉璐本次賽會中參加51.5公里的賽事,也順利以3小時52分成績順利完賽,鐵人主播稱號實至名歸。
素有「最強士官長」之稱的王金晴一直活躍在台灣各大賽事中,在這次Challenge Taiwan也抱持著挑戰自己最佳成績的心情參加226公里項目。面對王者鐵人一哥謝昇諺在一開賽游泳及自行車賽段的強勢表現,士官長表現得不疾不徐,照著自己的步驟穩定前進,從開賽游泳段落後,直到自行車賽段,漸漸展露出壓迫的氣勢,最後在路跑賽段一舉追過謝昇諺抵達終點,完賽成績為9:19:35,拿下冠軍。謝昇諺雖然沒能守住優勢,仍以穩定配速堅持到終點,完賽時間為9:27:44贏得第二名。「我的生活就是運動」226女子組冠軍李宜芳表示,她平日維持著有質量且規律的訓練,以12:07:15的成績完成比賽。
低調三鐵王者吳冠融、鐵人奶爸楊志祥、半馬百傑林群馨三位昔日實力堅強的國手組合,在本次賽事中代表著Waypoint初次挑戰226公里的超級鐵人賽。在游泳賽段中,吳冠融以58:02成績首先上岸,並且在自行車賽段中穩定領先其他兩帥,但是保持規律訓練的鐵人奶爸楊志祥表現一樣不俗,一路追趕在吳冠融後面,並且在路跑賽段一舉贏過吳冠融,最後兩人分別以10:26:30跟10:28:23完成比賽。第三帥林群馨面對初226表現亮眼,以11:18:03的成績抵達終點。
素來都參加51.5公里項目的張家豪,在Challenge Taiwan挑戰113公里個人項目。游泳賽段由王威凱以25分成績領先,快速進入轉換區,直到自行車賽段,都還維持著三分鐘差距的優勢,但是張家豪在最後的路跑賽段,以4分內的優異速度超車,21公里僅花1小時23分,並以4:22:22成績獲得113公里項目第一。
25日的天氣有別於24日的不穩定,適宜的溫度及濕度更適合選手發揮實力。松山家商鐵人隊的邱柏升率先以2:22:24抵達終點,奪得M16的冠軍,在頒獎典禮時表示,即使平日教練的訓練很嚴苛,他還是很感謝教練的栽培。才剛摘下普悠瑪51.5公里后冠的黃于嫣以2:23:55成績登上女子組冠軍,體格越見精實的于嫣分享,只有把身體訓練的結實了才有足夠能量應付比賽。「菁英選手的訓練永無盡頭」,鐵人老闆謝漢霖則以2:16:43的成績奪得男子組第一名。
Challenge Taiwan賽事中,最為特色的是推廣鐵人就是家庭運動的概念,因此不少選手都是舉家前來參加。在今年的25.75青少年組、小鐵人、小小鐵人有高達共1100位小選手參賽,多位小選手們從開賽時,就表現出專業選手的氣勢,以標準的姿勢躍入水中,進行角逐。25.75公里(半鐵)項目的選手,競爭相當的激烈,第一名戴立喆以1:11:56的成績率先抵達終點,巾幗不讓鬚眉,陳均妤以1:12:56一分之差的成績獲總成績第二名、女子組第一名的好成績。最多家長一同參與的小鐵人、小小鐵人項目,在一早就擠爆活水湖,看見小鐵人在比賽,有些家長比小鐵人更緊張跟激動。本次賽事因為活水湖水位不足的關係,小小鐵人游泳項目本來為踏浪,更改為跑步200公尺,Push Bike 1.2公里,最後跑步800公尺。現場氣氛歡樂又帶刺激,相信對於家長跟小朋友而言都是難忘的體驗。
今年Challenge Taiwan參賽選手來自各個領域的佼佼者。知名女登山家詹喬愉Trifish首次挑戰自己未曾嘗試過的三鐵運動,就是看看自己在不同的運動領域裡的極限在哪裡。知名馬拉松好手光頭神童李翰暄也是第一次挑戰鐵人賽事。體育主播侯以理更是每年挑戰Challenge Taiwan賽事測驗自己的體能。
2022年的Challenge Taiwan即將邁入具象徵意義的第十年,Challenge Taiwan工作團隊致力於將歡樂跟家庭元素融入專業的鐵人三項比賽,讓所有來參加的選手們都能夠享受比賽,愛上Challenge Taiwan。Challenge Taiwan 亞太錦標賽將提升規格、追求更高品質,邀請愛運動的鐵人家人們,一同於明年4月23、24日回家團聚!
資料來源/Waypoint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