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身為運動員的你,如何面對壓力?
1
身為運動員的你,如何面對壓力?
2
脊椎運動
除了瑜伽 這4種脊椎運動助你緩解痠痛、加強肌力
3
專家:肌力訓練讓免疫細胞保持活力,配合攝取蛋白質能打造超強防護

身為運動員的你,如何面對壓力?

2017-05-02
話題 保健 觀念 書摘

面對壓力

漫長的一週進入尾聲,你總算完成報告,收攏過去幾天支持你走下去的幾頁筆記紙後,你將紙張揉成一團,背部往椅背一靠,將紙團丟向辦公室另一頭的廢紙簍。
得分!你恭喜自己投出這完美的一球。只要沒人在一旁看,誰都是贏家。
這時同事傑克臉上掛著狡猾笑容走了進來:「我用一英鎊賭你沒辦法再投進一次。」
「那有什麼問題,」賭注很小,你自信滿滿,紙團投得進,於是你瞄準目標……
「喂,等一等,臭屁仙,」傑克打斷他:「加點碼才有意思。」
傑克步上走道,叫來整層樓所有同事下注,還告訴他們這筆錢很好賺—因為你絕不可能投中二十呎外的目標。沒多久你的辦公室人滿為患,集中賭金的罐子也滿了一半,但還沒結束。
剛變成賭注登記商的傑克到處散播消息,消息很快就傳遍全公司,沒多久情況就失控:你的辦公室塞滿人,大家擠在走道上,推擠著窗,賭注正快速雄厚地累積著。
「我用五鎊賭,」某人大喊。「我出十鎊,」另一人說。現在你已經無法退賽,只好默吞下每筆賭注就連公司執行長都來參一腳拿五十鎊賭你投不進。眾人吱喳,氣氛緊繃,賭金超過一千英鎊時,傑克停收賭金,然後像溫布頓網球場上的裁判般喝斥:「請安靜。」室內陷入一陣沈默,所有眼睛都轉向你這投將定勝負。你拾起紙團 — 手掌間的紙團感覺既陌生又怪異 — 這時你揉得更緊,思考要怎麼 投出這完美一球,要是不成功會什麼下場。一千英鎊耶!你的手心發冷胸口緊繃,心臟狂跳不已。你同事的眼光鑿穿,這一球就是關鍵:像你在萊德杯奪冠的推桿,搶到進入世界盃決賽的最後一次罰球。這是你在辦公室發光熱好機會,你口乾舌燥,腸胃打結,手往後延伸。我之前是怎麼投進去的?你手臂往前一擲,丟出紙團時,也試著在腦中想像它投進廢簍的畫面。紙團已經不你手上,全辦公室的人都倒抽一口氣,望著紙團飛越半空⋯⋯

單項運動的選手們比較容易遇到壓力問題。

定義壓力

對於壓力,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對某些人來說,工作時向新客戶報告是壓力;對其他人來說,經營自己公司時會產生壓力。對不少人而言,壓力是漫長工作後,下班回家還要當好爸爸好媽媽,更別說很多人都清楚賺錢糊口的壓力。當然壓力不只來自大家都有同感的客觀情況,第一次跟人見面時可能也會有壓力,不論對方是新同事還是伴侶的朋友圈;甚至可能是為了無聊小事緊張的情況,像自己的生日派對開始前等待大家抵達的時候;跑馬拉松或在自己認為重要的活動中執行任務時,承受的壓力可能也不小,不管是五人足球錦標賽也好,當地舉辦的比賽也罷,甚至只是把紙團丟進廢紙簍,壓力都可能造成個人傷害。

雖然壓力對每個人意義不同,影響我們的方式也很不同,我們仍看得出壓力對自己和他人產生的效果。承受壓力的人幾乎都會透露出症狀,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善於處理或隱藏壓力症狀,但還是看得出蛛絲馬跡,就算不在自己的社交圈,觀看體育活動、電影和電視節目時也看得出來。不論是努力把一顆看似簡單的黑球推進球袋,贏得世界撞球錦標賽的球員也好,或螢光幕上試著拆除炸彈的英雄也罷,壓力造成的傷害我們都再熟悉不過,這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也會感覺到壓力,只是舞台規模較小,情況也沒那麼危急,體育和戲劇放大了我們從親身經驗得知的緊繃壓力。

既然壓力的意義見仁見智,我們要從哪裡下手定義壓力,讓大家清楚壓力為何物?你可能覺得辭典不錯,但辭典的定義太多,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也無法講中壓力來臨時我們都能感受到的核心要害。我們應該要把重點指向核心,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壓力產生的後果,以及壓力會怎麼阻礙我們。為何有些人在關鍵時刻能表現出眾,而說數人則明顯被壓力壓地一蹶不振?

焦慮、心跳加速、流汗、肩頸緊繃、頭痛、腸胃打結和噁心想吐,這些都是壓力體現在身體的症狀,對心理造成的影響也很明顯:我們的信心、專注力、記憶力、情緒控管、決策能力、觀看角度、保持狀態的能力,在壓力上門時可能讓我們屈服妥協,做不到平時能輕鬆駕馭的簡單任務。

頂尖運動員也跟我們一樣有同樣情況,專業運動更常見到「表現焦慮」和「失足」等表達。當然他們會用我在這本書描述的方法學習,比一般人更懂處理壓力帶來的反應—經常在成千上萬人面前表現,他們已經知道該怎麼應付。但看過比賽罰球的人都知道,任誰都無法對壓力免疫—就算是最頂尖的運動員也無法倖免。

壓力終究會壓垮人,有誰敢誠實說自己不曾緊張到搞砸考試、面試、社交活動或工作?做這些事時,不論是為了工作、社交或只為生存,壓力都會形成阻礙,挑戰我們的決策力。所以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簡單明瞭地定義壓力,明白壓力本身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壓力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壓力:有意無意干擾人集中精神,專注某行為的現象,導致技術退化,表現力降低等情況。
所以在你把紙團丟進辦公室廢紙簍時,壓力的源頭有:a)輸掉一大筆錢(結果攸關你口袋裡的一千多英鎊)b)要在一大群人面前秀一手,其中不少還是你不認識的人   c)也就是要臨危不亂在公司執行長面前表現好的壓力。

面對這麼一大群人,這時就算你先前在無人觀看的狀況下成功也沒用,因為你不曾在這種情況下實際操作演練,你也缺乏達到成功的意識,更沒有先前學過這種技巧,一次就得搞定。

壓力哲學

若要用一句話形容我的指導哲學,我會說是:「重新點燃年輕時的學習力,打造『無極限』思維」。

不管你是世界第一的高爾夫選手,或是蠟燭兩頭燒的急診室護士,還是最佳橄欖球射門員,抑或大公司成千上萬員工之一,你永遠都有進步空間。就算表現已經到達極限,永遠都可以更好,學習享受和擁戴進步的挑戰,為自己的進展喝彩。

菁英運動完美提煉出我們對壓力的想法和偏見,除了高朋滿座的體育場,幾百萬名守在電視機前的觀眾,你還能在哪裡看見球員進行罰球,藉此贏得每四年舉辦一次的錦標賽,而這一顆罰球便攸關這名球員和整支隊伍唯一的獲勝機會?

體育世界的限度很寬,結果卻是非黑即白:不是贏家就是輸家。只有在體育活動中,我們才能集體公開目睹壓力到最極限的效果。這些運動選手可能是世界第一,但執行十二碼球、三英呎推桿、輕鬆入袋時還是可能搞砸,或在緊要關頭雙發失誤。醫務人員、士兵、消防員、警官等人承受極大壓力,他們所做的決定確實攸關生死,並非真如比爾.辛克利(Bill Shankly)有句著名的足球名言所說:他們高風險又讓人屏息的英雄行為不在大眾眼皮下發生,沒有觀眾會批評他們是否妥善應對壓力。一樣,投資銀行家、律師和證券經紀人這種風險較低的高壓行業,也不太需要在電視攝影機的注視下完成任務,不過當然有的人也想知道這些事關起門後都是怎麼發生的。

而在體育界,壓力的運用和結果一目瞭然,最容易讓人清楚研究理解這種現象。體育是讓人看見壓力會如何折磨身心的一扇大門,帶我們看見最擅長應對駕馭壓力的英雄是怎麼獲得個人與團隊榮耀。

我在超過二十年的體育生涯中,有幸認識許多了不起的教練與球員,並且跟他們學習,我合作過的對象包括國際橄欖球選手強尼.威金森(Jonny Wilkinson)和強尼.塞克斯頓(Johnny Sexton)、高球巨星路克.唐諾德(Luke Donald)和派洛.哈靈頓(Padraig Harrington),以及數支菁英球隊,包括英格蘭橄欖球隊、英格蘭與愛爾蘭雄獅隊(British and Irish Lions)、以及澳洲足球隊伯斯西岸老鷹隊(West Coast Eagles)。我也跟名氣不高的球員合作過,但他們同樣樂於接受挑戰,用自己的方式和極限改進自我。協助他們成長也讓我很有成就感,正是在體育界,尤其是高爾夫球上,我自己的進步也不少,從中重新對學習和掌握任何新技能的憂慮和壓力產生同理心。

然而體育不過是個跳板,之前我在布里斯托三大內都市綜合制中學當過好幾年老師。回想那段期間,我能很確定的說正是這段教學經驗,讓我培養出深厚的指導基礎。我很感謝這往往遭人忽視的行業中,還有一群支持鼓勵我成長的同事。

我也承受過體育界外的生活帶來的壓力,也從兩者身上學到不少,我在體育界的學業幫助我瞭解工作外的生活壓力,反之亦然。我尋求進步,驅策自己一邊進行全職工作,一邊完成羅浮堡大學的博士學位,這個經驗很棒,但帶給我的答案卻比問題少,現在我有更好的問題要問。

壓力法則

壓力法則是我經過多年教學、研究和指導後演化的結果,也是我從高爾夫、橄欖球、曲棍球、足球、柔道、馬球、澳洲足球等眾多體育項目及人生賜予的寶貴經驗中學到、改良和自創的。我親眼見過極度壓力產生的結局,也致力與正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人合作,協助他們面對壓力。

壓力法則不是快速簡易、關鍵式的解決方法,而是一種面向多元的哲學,但主要課題可以簡單運用,短期內就能看見成效,要是你全心全力落實,長期下來的成果更豐沃。你會看見進展,更能夠應對壓力,在壓力下拿出出色表現。

壓力法則包括八大互相交錯的主線,每一條都有屬於自己的章節:
焦慮—面對壓力時,焦慮是很多問題的來源,這些表面徵兆都能夠掌握,藉此表現出色。
語言—所有主線的命脈,語言的力量和影響力不容小覷。
管理學習—要怎麼在壓力下有效學習,增進技能。
下意識與有意識的平衡—腦中的資訊該如何達到平衡。
行為—有效練習的力量。
環境—壓力灌頂時,要怎麼管理期待和情境。
感覺罷工—在高壓襲擊時,我們的大腦和身體會怎麼反應,該怎麼延後效果。
面對壓力,正向思考—讓壓力法則完整的最後一個要素。

以上這八大主線相互交錯,彼此之間沒有清楚的分界,而是相容:七條交錯的線圍繞著語言這條共同的繩索。

這本書要檢視的不只是練習的重要性,還有不同類型的練習可以幫我們在充滿壓力的環境做足準備,並解釋要怎麼學習技能,壓力攀升時最有效的做法有哪些。書中也提供不同技巧幫助你建立信心,打造具生產力的想法,打倒人生關鍵時刻佔據我們的心魔。另外本書也會解釋身體與心智處理壓力的力量,除了體育界,我還會帶你瞭解英國皇家海軍、海豚訓練師、戰鬥機飛行員、滑板運動員、汽車銷售員和廣告業界,看我們是否能從中學到東西。

我希望能幫助所有想在高壓環境中進步的人,我想說的是不管你是誰,你還有更多潛能,我並沒有所有問題的解答,我也相信想法必須不設限,要不斷學習,努力讓自己進步—但我也準備好跟大家分享我在壓力爆表的情境下,身為老師、學生,與業界一級人士的教導學習經驗。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出版,戴夫‧亞雷德著作:《不被壓力綁架:駕馭壓力黃金8法則,在關鍵時刻不失常,表現出眾!》一書。如果你沒壓力,根本不可能成功!所以,別讓壓力成為你的敵人!善用壓力,讓你表現「無極限」!

★你一定遇到這些讓你無法發揮實力的狀況——
    .明明練習時沒有問題,上臺表現卻差強人意。
    .與同事共事工作無礙,當在主管面前卻手忙腳亂。
    .漫長工作後,下班回家後還要當好爸爸好媽媽。
    .報告前,焦慮、心跳加速、流汗、肩頸緊繃、頭痛、噁心想吐……
 
平時能輕鬆駕馭的任務,在壓力上門時,很容易讓我們失去水準,一蹶不振,
無論男女老幼,誰都無法對壓力免疫,就連頂尖運動員也不例外。

指導過世界冠軍球隊、運動菁英的金牌教練戴夫.亞雷德博士(Dr Dave Alred MBE)提出
駕馭壓力黃金八法則,讓你精準管理壓力──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除了瑜伽 這4種脊椎運動助你緩解痠痛、加強肌力

2020-07-24
書摘肌肉痠痛觀念皮拉提斯瑜伽保健知識庫

在日常中保持良好的肌力和肌耐力,對促進健康、預防傷害與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幫助。有良好的脊柱體態,才可發揮最大骨架平衡功能,並透過肌肉系統提升血液循環和代謝。那麼你知道除了健身,哪些運動可以訓練脊椎周邊細小而深層的肌肉群嗎?下文分析 4 種脊椎運動,幫你找出哪個最適合你訓練脊骨間的肌力和肌耐力。

脊椎運動
除了瑜伽 這4種脊椎運動助你緩解痠痛、加強肌力

肌力與肌耐力對脊椎的重要性

肌力:肌肉對抗某種阻力所發出的力量,一般是指肌肉在一次收縮時能產生的最大力量。
肌耐力:肌肉維持使用某種肌力時,能持續用力的時間或反覆次數。

當脊骨間的肌群肌力和肌耐力衰退,背部肌群無法全天支撐上身重量和前傾角度,導致脊柱側彎、肌肉張力失衡,容易造成肌肉疲勞、脊骨空間緊縮而壓迫到神經,日常痠痛與神經緊張的負能量將接踵而至。

多裂肌肌群在脊骨間扮演重要的繩索角色,如果沒有好的肌力和肌耐力,如何支撐脊椎骨縫隙的空間、執行脊柱的靈巧日常動作呢?因此,提升脊柱肌肉群的肌肉適能非常重要!

脊椎運動的比較

人們常見的各家體姿訓練派別都非常重視脊椎運動,包括iSEM(脊椎多裂肌群)、瑜伽(靈修通體)、太極(丹田與下盤)、皮拉提斯(腹部核心)都相當積極推廣,可見龍骨對人體的重要性。以下彙整多裂肌運動與各家運動,以利大家在學習過程中,能依據自身體況找到合適的運動模式。

瑜伽-下犬式
瑜伽-下犬式

瑜伽

原理:透過一系列肢體屈伸、扭轉開闔,並配合冥想調息,使身體、意識、心靈統合。 謙卑的運動練習引領修習者過著具整合性、活力、有意義的生活,進而求得身心靈的平衡發展、淨化身心,達到一種中庸的生活方式。

加強:
1. 矯正不正常的腺體以控制各種情緒,使身體正常發展。
2. 使身體富彈性。 
3. 平衡身心靈。
4. 去除心靈中粗鈍的思想。
5. 使心靈準備好,接受更精細更高層次的靈修

效果:
1. 減少炎症,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改善慢性疾病相關的症狀,如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2. 增進精神健康和情緒管理,減少抑鬱、壓力和焦慮。

工具:1. 瑜伽墊 2. 瑜伽球 3. 瑜伽柱 4. 瑜伽磚 5. 彈力帶 6. 健身球

皮拉提斯
皮拉提斯 ©bruce mars on Unsplash

皮拉提斯

原理:來自德國的 Joseph Pilates(1880-1967)融合東西方養生法,發展出一套肌力、伸展與協調性運動,至今已八十餘年歷史。

「皮拉提斯運動」核心精髓包含呼吸、專注、控制、核心、精確、動作流暢等 6 個元素,是以鍛鍊身體核心為主的低衝擊性有氧運動,透過意志,配合呼吸引導肢體動作訓練核心肌群,具運動傷害的復健與預防、調整不良姿勢、訓練肌力與柔軟度、增強平衡與協調能力、加強身體核心的控制、減輕肩頸腰背痛問題、幫助集中注意力、舒緩壓力、雕塑修長緊實的體型等功能。

加強:
1. 均勻地強化各部位肌群及中心軸的動力。
2. 在身體排列結構組織下,用心體會每塊肌肉的延展、收縮與控制。
3. 加強人體核心肌群的力量。
4. 改善或增加人體的協調、柔韌、平衡能力。

效果: 
1. 強化核心力量、整合身體骨骼。
2. 使小腹平坦、雕塑身材、減少贅肉。
3. 恢復身體能量和穩定性。

工具:1. 彈力帶 2. 彈力繩 3. 彈力球 4. 彈力環 5. 穩定椅 6. 弧形板 7. 梯桶

太極
太極 ©Monica Leonardi on Unsplash

太極

原理:太極拳學是動靜、虛實、開合、吞吐、剛柔、攻守、奇正、上下、內外、左右、進退、陰陽矛盾的辯證學說,是一種「全身運動」和「交替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強調身心放鬆。

「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髮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傳統運動中,太極拳即符合現代「均衡性運動」的觀念。

加強:
1. 提升肢體柔軟度 2. 加強身線的延展並強化關節的靈活度 3. 下盤操練,端正身架,可加強肌肉協調、強化神經系統整合 4. 促進身體機能的新陳代謝 5. 加強肌耐力,同時提高伸展性、身體的覺察力與平衡感

效果: 
1. 促進健康體能。
2. 改善心血管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
3. 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進而維持血管功能正常、血流順暢。
4. 促進心肺功能、肌耐力、柔軟度及平衡性等健康體能要素。

工具:1. 太極球 2. 太極扇 3. 太極劍 4. 太極棍

iSEM 多裂肌脊椎運動
iSEM 多裂肌脊椎運動

iSEM 多裂肌脊椎運動

原理:脊椎深層多裂肌群的訓練。多裂肌長度兒童約 0.5 公分,成人約 2 公分,從神經學路徑與脊椎骨空間切入,訓練應有的深層肌肉力量和柔軟度,支撐全身中央體線位置。

透過脊椎中央線與身體力學指導,讓脊椎各關節與下肢關節能巧妙搭配;利用雙手的槓桿平衡原理,讓脊椎省力,保持平衡;透過多裂肌肌群的肌耐力與肌力訓練,強化力量,活絡脊椎各關節間的微血管,活化神經傳遞。

加強:
1. 加強多裂肌肌力與肌耐力。
2. 增加脊椎多裂肌延展性。
3. 強化脊椎樞紐穩定度。
4. 強化脊椎與下肢骨的平衡。
5. 訓練每個椎骨連接點的靈活度。
6. 呼吸系統擴張訓練。
7. 深層按摩消化系統。
8. 增強循環代謝。

效果: 
1. 維持身體對稱性。
2. 增加脊椎的空間與多裂肌韌性,減少神經被脊椎骨壓迫而產生的疼痛。
3. 頸椎訓練活化腦神經與免疫系統。
4. 胸椎訓練增加血路循環以及肺擴氧量。
5. 腰椎訓練減少下背痛與刺激消化系統蠕動。
6. 尾椎訓練保持下肢平衡感,減少膝蓋與踝關節問題

工具:1. 脊椎運動墊 2. 脊椎挺立帶 3. 骨盆穩定墊 4. 芳香

資訊

• 本文摘自墨刻出版,楊琦琳著作《多裂肌脊椎保健運動》一書。

本書特色

.全球第一本多裂肌訓練專書、台灣自創運動
.針對4大族群12種常見問題提出專屬訓練招式
.36招圖文並茂step by step教學
.從自我檢測​→知識背景建立→多裂肌運動動作教學→分族群下運動指導籤,一步步完整建構多裂肌運動知識版圖

想遠離「痠痛人生」,針對脊椎深層多裂肌的訓練,正是連在居家都能隨時隨地進行的解決之道。多裂肌是沿著脊椎最深層的肌肉,兒童0.5公分,成人2公分,這些小肌肉有如穩定脊椎的鋼索,從頸椎到尾椎連結著每一個椎骨。透過多裂肌群肌耐力和肌力訓練,可活絡脊椎各關節的微血管、活化神經傳遞;藉著隨時隨地都能做的方便和普及性,多裂肌運動能改善全家大小因為姿勢不良造成的不適,遠離日常痠痛困擾。

更多《多裂肌脊椎保健運動》資訊 請點此

多裂肌脊椎保健運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肌力訓練讓免疫細胞保持活力,配合攝取蛋白質能打造超強防護

2020-03-03
知識庫觀念保健健身

我們人體幾乎每個器官都會衰老,而免疫細胞更是如此。免疫系統在青春期發育最快,在25歲左右達到頂峰,直到40歲之後慢慢下降,為了要延緩免疫系統衰退,除了靠飲食、睡眠等方式來維持免疫細胞的青春之外,其實肌力訓練更是關鍵。

專家:肌力訓練讓免疫細胞保持活力,配合攝取蛋白質能打造超強防護

肌肉可以調節免疫細胞

一個全身肌肉跟一個全身都是脂肪的人相比,正常觀念判斷,一定會下意識的認為全身都是肌肉的人才是健康的,其實這是正確的。其實肌肉不僅是身材曲線好看外,更是提升免疫細胞的原因之一。研究專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讓肥胖的老鼠跑跑步機做肌力訓練,在經過24小時後發現IL-15(介白素)的濃度上升了兩倍。而「介白素」正是影響免疫系統的關鍵。其中老人常見的肌少症除了飲食、運動外,其實和免疫系統變差也有關連。過去也有研究指出肌力較差的老人住院感染,肺炎的機率較高,顯現肌力對於免疫力還是很大的影響性。

肌力訓練可以把廢物老化細胞代謝

另外一個讓肌肉可以增加免疫力的原因,是肌力訓練可以把老舊的細胞代謝掉,同時也可以把老舊的免疫細胞汰換成新的免疫細胞。根據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郭家驊表示,免疫細胞在人體其實老化的速度很快,以淋巴球為例,出生不到一個星期就老死了一半了;而免疫細胞中,老、中、青的比例,會直接影響到人體免疫功能與健康,但運動已經證明會讓免疫細胞群體偏向年輕。在血液可同時觀察到剛出生的年輕細胞,和快死亡的衰老細胞,而這些細胞要新陳代謝,需要靠吞噬型免疫細胞來幫忙清除人體老細胞;但這些吞噬型免疫細胞,有些壽命只有2~3天,因此,多一點大強度的運動挑戰,能讓免疫細胞保持最佳狀態。不過雖然強度高一點、效果較好,但郭家驊還是建議,以自己能承受運動強度的8~9成就好,可能的話讓運動持續時間長一點。

補充適當蛋白質能助細胞再生

此外,郭家驊教授也提醒,細胞死掉後需要快速大量細胞再生的材料,此時身體如能立即獲得足夠的養份,比較不會產生後面的疲勞、縮短免疫空窗期。那對於常運動的人,什麼時候才是營養補充對好的時機?其實可以在運動前、中或是運動後半小時內,補充容易吸收的雞精、氨基酸、乳清蛋白、水解黃豆蛋白,但是補充量其實並不需要太多。運動造成汰舊換新的當下,如果身體沒有足夠的氨基酸,細胞再生無法迅速進行。 如今全球被新病毒侵襲,做好外在保護的同時,也得讓自己內在維持良好身體機能。

但是,增強免疫力並不是立刻就見效,要擁有良好飲食、正常作息、心情愉悅是最好的辦法,同時也別忘了規律運動的重要性。平常也可以多做規律深呼吸,促使血液含氧量增加,保持免疫系統於最佳狀況。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Science Direct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