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山難事件頻傳,我們可以做的是?
1
山難事件頻傳,我們可以做的是?
2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收兵 Oscar Pujol Munoz封王 世錦賽
3
柯銘堯 & 陳俊安:Skate in Taiwan 困境待解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山難事件頻傳,我們可以做的是?

2017-05-08
話題 戶外運動 運動配備 觀念 極限運動

近期台灣最熱門的話題,不外乎就是台灣情侶梁聖岳、劉宸君在喜馬拉雅山區失蹤47天後被尋獲,有許多報導指出,男子能在環境惡劣與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存活,真的是個奇蹟。

然而,山難事件一向也是新聞的焦點,它有別於日益頻繁又可悲的車禍或令人髮指的兇殺事件。從新聞報導的角度看山難事故的發生始末似如一部連載小說,有離奇失蹤但夜夜托夢者、有孤軍奮鬥茹素渡日而奇蹟獲救者、有慘遭黑熊精神虐待至今仍然無法人語者、有踢石作樂,殃及摯友而終生懺悔者…等撲朔迷離,異乎尋常的故事。人要出名實非難事,而山難扮演者只會令世人惋惜,家屬哀慟而已,你覺得呢?
 
其實只要有過登山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在深山中發生危急時,唯一能救你的不是奇蹟,而是專業知識。有登山超過30年登山專家表示:「凡事都有風險,即便你有在多年的經驗,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都不是我們能夠預測的。」
 
所以為此,我們也針對這個議題了解到知識的寶貴與重要性,請登山專家給出一些登山的基本常識。

山難事件頻傳,我們可以做的是?

風險問題關鍵在於準備不足遇上麻煩:墜崖、失溫、迷路、運動傷害、穿刺傷、動物、閃電、體力不支、獨自一人…等,這些也都是不可測的因素,所以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我們的準備足夠,其實當這些問題發生時,能解決的方式也更多、更快速。越野、登山就是要為自己的風險承擔負責,所以做好最大的準備,失誤就會減少很多。

登山必備物品

做足功課後,在上山前也別忘了以下東西,它們能幫忙你度過許多難關。

衣服、褲子、鞋、帽、領巾、風衣外套、護目鏡、腿套、綁腿、水袋、吸管、衛生紙、夾鏈袋、補給食物、頭燈、登山杖、哨子、繩索、健保卡、悠遊卡、零錢、手機、GPS(指北針) 、功能手錶、衛星電話、醫護包、緊急避難物。

登山必備用品 ©sofar.co.za

如何面對高山症

山上經常是,越容易發生危險,越不容易發生,越不容易發生,反而常常出事。許多登山客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卻因為高山症而打亂行程。
 
所以面對高山症,首先必須先對自己的身體有所了解,若還是不清楚,可以以上合歡山是做為測試;開車上去後,做一些重度的運動,並在那裡住上一晚,再測試看看自己是否會頭暈目眩、平衡不穩等狀況發生,若有此情況產生,再立即將高度往下降。這個過程中,若身體機能能全部恢復,那就是高山症的徵兆,如果下去後身體依然無法恢復,那則有可能是感冒。
 
另一點重要的是,假設這次沒有高原反應,不代表下次就沒有。因為每座山的高度不同,加上身體狀況也不同,沒有不代表不會發生,所以無論上哪一座山,隨身攜帶適合的藥物也很重要,像丹木斯、Nifedipine都是很好的選擇。從預防的角度來看,也是降低發生的可能性,因為若真發生高原反應,後果嚴重的話,致命的機率甚高。爬山是開心玩樂,建議在可以應付的狀況之下,再做這些事情。

防止失溫,才是最佳策略

山的狀況很多,怎麼發生的很難說,有時候突然下大雪,使得你動彈不得,等待的過程,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是聰明的選擇。
 
像山上失溫也是一大的危險,沒有水、沒有食物一個禮拜還不會有事,但如果在高原失溫的話,身處的環境溫度夠低、身體的熱量流失的速度夠快、暴露的時間夠久,就有可能導致失溫的危險。
 
《原來百岳離我們這麼近》的作者黃政豪曾在書中提到;失溫應以事先預防為主,登山前做好防寒準備,早期察覺並迅速給予適當處置,才是防止失溫的最佳策略。

該如何預防失溫呢?在衣著方面,應以理想的登山穿衣方法由內到外應為排汗衣、中層保暖層及防水排濕外套。一天以上的登山活動,更應該攜帶至少一套備用衣物,以塑膠袋或防水袋包好。另外,頭部也會流失大量體熱,所以必須攜帶頭巾或保暖帽。若是在冬天時節登山,四肢部位因為處於血管末端,離心臟最遠,也最容易感覺冰冷,因此也必須做好禦寒措施,防寒手套、毛襪等都是冬天登山必備的衣物。

食物方面則是在登山途中應隨時隨地補充能量,在行進間嘴裡含顆鹽糖或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在休息時則可吃麵包、混合堅果、葡萄乾等,這些都是補充熱量的好方法。另外,登山應攜帶保溫瓶裝溫熱開水,登山途中應飲用溫熱開水以增加身體的熱量。
 

登山前,清楚自己的能耐

登山沒有快速,只有循序漸漸,不只自己,與你同行的人也要了解你的狀況,才不至於在危急的時候拖累對方。
 
確認身體的方式很簡單;首先先測試背負能力,請隊友背負15-18公斤的裝備,前往陽明山的東西大縱走,確認對方身體的能力。因為體能是無法被替代的,所有的登山都要為自己做好準備,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風險的另一部分也是看清自己,你會知道大自然就在這裡。祂就像來到另一個新環境一樣,必須學會與祂們相處,所以爬山最大的勇氣不在於登頂,而是在於撤退。

登聖母峰是許多人一生的夢想,很多人上的去卻下不來,無法想像的惡劣氣候,被白雪覆蓋的冰封大地,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所以當要實現夢想前,如果只有自己,你可以義無反顧的登上,但當還有家人與其他責任時,這也正是我們學習著取捨的時候。
 

當有夢的時候,一定要勇敢跨出那一步,勇敢做自己,但在做這些事情之前,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將觀念整理清楚,多蒐集資訊,對自己有多一點的了解,能助你跨的更大步且獲得更多。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收兵 Oscar Pujol Munoz封王 世錦賽

2016-10-29
賽事戶外運動話題單車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收兵,UKYO車隊Oscar Pujol Munoz技高一籌,以3小時29分43秒92封王,抱走一百萬元獎金。「最強素人車手」范永奕總排第14拿下國內第一。世錦賽冠軍Emma Pooley封后,liv宜蘭縣陳姿吟奪國內第一。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28日從七星潭出發。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這項挑戰共有來自36國385位車手參加,天公作美賞了個萬里無雲的好天氣,不過這樣的天氣適合踏青,對參加登山王挑戰車友可就太熱了些,有幾位車手到終點後都出現高原反應,所幸並無大礙。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車手行經太魯閣大橋。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車手行經燕子口。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這項挑戰28日上午6時30分在花蓮七星潭開跑,放行後沒多久就陸續有車手發動攻勢,但多不成氣候,台灣小將楊秉祐還一度獨推好幾公里,美利達藍波隊馮俊凱出師不利,在新白楊爆胎,撐到碧綠神木退賽。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美利達藍波隊馮俊凱在新白楊爆胎。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終點前最後二公里戰況大洗盤,大多時間摯伏在三人領先集團末段的UKYO車隊Oscar Pujol Munoz,3小時29分43秒92脫穎而出,一百萬元獎金開心入袋。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UKYO車隊Oscar-Pujol-Munoz技高一籌,以3小時29分43秒92封王。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Oscar Pujol Munoz說:「這條天堂路難度真的很高,騎到最後感覺雙腿不是自己的,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賽段和這次挑戰的經驗。」戰術上,因為之前從未比過如此高海拔的賽段,不知會有什麼反應,他的策略是讓自己保持在第一集團。
 
「最後十公里剩三個人在前面,我們互相配合,配速控制得很好,最後我利用松雪樓前的下坡路段取得領先,拿到最後的冠軍。之前我在富士山比過,但武嶺真的有夠難的。」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UKYO車隊Oscar-Pujol-Munoz技高一籌,以3小時29分43秒92笑納一百萬獎金。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ATTAQUE E TEAM GUSTO澳洲籍Hindley Jai 3小時29分48秒70排第二,澳洲Benjamin Dyball以3小時30分01秒21排第三。
 
衛冕的「不死鳥」法國孟尼爾(Damien Monier)雖因摔傷肋骨無法參加,去年拿到總排名第五的隊友Thomas Lebas本屆更上層樓,以3小時30分23秒37排名第四,2012、2014台灣登山王總冠軍丹麥John Ebsen3小時30分52秒13第五。
 
環西登山王OMAR FRAILE以03:52:04.69排名33,優於去年的39名。對於自己明年能否在環西登山王三連霸,他笑說:「想當然是想囉,明年我會在南非訓練,希望能有更好的表現。」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總排名前六名。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國內車手方面,在台東東大附小任教的「最強素人車手」范永奕,以3小時37分35秒94排名14,也是國內第一,笑納10萬元獎金,同樣在昇揚 Arrgon18FTL車隊的隊友洪坤弘總排17,黃文忠24名,捷安特哥倫布隊俞辰憲 25名。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范永奕(前排中)和John-Ebsen(前排左)在上坡路段尬車。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范永奕表示,今天自己狀況其實不大好,在花蓮大橋就爆胎,感謝隊友把輪胎換給他,追了20幾分鐘,還好有追上主集團,本想運氣不好有打算放棄,後來發現領先集團中只剩自己一個台灣選手後就想拚拚看,可惜最後還是跟不上。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范永奕勇奪國內第一。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女子組由世錦賽冠軍Emma Pooley以4小時08分40秒14封后,2015日本公路錦標賽第四名Goda Yumiko以4小時32分11秒87排第二,liv宜蘭縣隊陳姿吟4小時38分07秒11排第三,也是國內第一,奧運國手黃亭茵4小時 39分57秒64排名第四。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女子組前三名Emma-Pooley(中)、陳姿吟(右二)和黃亭茵(左二)。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Emma Pooley表示,今天一開始都跟男子選手騎在一塊,因為第一次騎這樣的路線,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台灣登山王挑戰路線真的很困難,「但經過這次之後,我很想再來參加台灣登山王,也認為自己可以騎得更快。」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世錦賽冠軍Emma-Pooley封后。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姿吟表示,自己在45公里左右掉隊,只好跟著其他集團一起前進,完全按照自己的配速 ,騎到近70公里時快抽筋了,但還好沒抽,台北市立大學二年級的她表示,近半年練得比較勤,這場勝利讓她對自己更有信心。
 
去年以05:28:10.95在女子組排第14的陳姿吟,今年成績大躍進至4小時38分07秒11,一口氣進步近50分鐘,狀況好到不行,「大禹嶺後後面集團只差兩分鐘,好怕被追上。」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Liv宜蘭縣隊陳姿吟(前)女子組排名第三、國內第一。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被問到打敗奧運國手黃亭茵的心情,陳姿吟說:「我本來就是爬坡型的,學姐(黃亭茵)是衝刺型的,不能這樣比啦。」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黃亭茵在女子組排名第四、國內第二。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藝人劉至翰(左三)和馬國畢(右)頒發720敢鬥桑獎。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2016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亞錦賽下坡賽金牌江勝山首度挑戰便成功。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提供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柯銘堯 & 陳俊安:Skate in Taiwan 困境待解

2016-06-29
戶外運動人物誌極限運動滑板故事專訪

身為Nike旗下滑板選手之一的柯銘堯與陳俊安,在滑板界中可是相當著名的二位選手,更長期為台灣的滑板運動進行推廣以及教學,因為身為選手的關係,時常前往世界各地比賽,對於各個國家的滑板文化也更有體會,也從這些經驗中看見台灣滑板圈存在的一些困境以及契機。近些年滑板這項運動在台灣漸漸增加曝光度,越來越多人開始參與,但是滑板終究不是主流的運動,甚至合格運動場地都少之又少,可是當滑板人口的人口逐漸增加時,究竟會為這項運動帶來什麼樣的前景或是隱憂呢?這次透過與兩位選手的專訪,讓所有人對於滑板的世界可以有更深一層的認知,並且探討現在的滑板環境與未來。

柯銘堯&陳俊安

滑板發展的困境

在兩人參加過世界許多的比賽後,更發現台灣的滑板運動相對弱勢,比起許多國家,台灣相當欠缺完善的場地或是環境,就連滑板運動發展較晚的中國大陸,都比台灣有著更好的環境與風氣,導致在台灣許多想要接觸滑板的人,比較無法得到適合的教學觀念傳遞,以及場地的缺乏,造成許多的問題,像是在街頭上溜滑板被驅趕,或是造成一些安全性的問題。

同時,現在台灣的極限運動場地,多半是複合式的,就是同一個場地,可以讓滑板、直排輪以及特技單車同時使用,但是這樣的場地其實都不適合這三種運動單獨使用,這是目前相當可惜的一塊地方,不過隨著許多滑板人的努力,越來越多正式的滑板場地也開始出現。當這些基本的必備條件開始建立起來之後,對於滑板的觀念也會慢慢導正,只要培養好正確的基本觀念以及基本動作,以及在正確的場地練習,其實滑板是相當安全,更是一種展現自己的風格的運動。

滑板的推廣

近年來許多的滑板品牌與滑板店開始積極舉辦滑板的教學體驗營,主要教學無經驗的新手,雖然短期的活動教學無法教導太多高難度的動作,但是絕對可以建立起最重要的基本觀念以及動作,唯有熟練這些動作時與觀念時,才可以挑戰更加進階的動作,同時也可以藉由活動認識許多的滑板前輩,跟著這些人練習,無論對於技術的精進或是人際圈的拓展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活動串起許多滑板人之間的聯繫,讓新手更容易繼續在這項運動中發展,也會逐漸增加滑板人口,讓滑板運動更加的流行,這樣的活動對於滑板風氣的提升的確是一大助力。

現在的高中、大學也逐漸成立了滑板社團,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在教練的教學下,以及安全的環境開始練習,雖然擁有這樣社團的學校還不是很多,但是對於想學習滑板的學生來說,這是最好的入門學習環境。陳俊安提到,學校社團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可以帶動更加年輕人的風氣,未來甚至可以將這樣的風氣拓展到國中小,就像國外許多的學校已經開始將滑板運動視為學校的體育課項目之一,讓各年齡層的學子都可以體會不同類型運動的刺激。

如何開始滑板

現在許多人剛開始滑板,大多是因為現在潮流文化的興起,看著這些滑板手的打扮,或是在街頭溜版時率性的風格,讓許多年輕人開始對於這項運動產生興趣。的確,看到這些老手的行頭,似乎滑板不需要太多裝備,只要一塊板,舒適好看的衣服與鞋子,但是在這樣的外表之下,其有著很多的經驗累積,才能如此輕鬆地做出這些動作。

但是當開始接觸滑板時,恣意地直接上街頭滑板其實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有時候路面上的狀況,不僅會傷害到自己,更有可能傷害到他人。柯銘堯選手建議,對於新手在選購完後滑板後,基本的保護配備也都需要備齊,在一開始接觸時最好穿著完善的護具,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雖然護具對於部分動作會有影響,但是唯有做好保護,才是讓每項運動可以繼續下去的最基本的觀念。最後他們更鼓勵許多的滑板店家,在售出同時也能對於滑板新手做基本的教學,並且講述正確的運動觀念,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降低玩滑板時的風險以及達到更好的推廣機會。

撰文/Macario Pei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