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山難事件頻傳,我們可以做的是?
1
山難事件頻傳,我們可以做的是?
2
騎車妨礙男性性功能?研究結果可能出人意表!
3
美父騎單車奔馳2235公里,只為聽亡女心跳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山難事件頻傳,我們可以做的是?

2017-05-08
話題 戶外運動 運動配備 觀念 極限運動

近期台灣最熱門的話題,不外乎就是台灣情侶梁聖岳、劉宸君在喜馬拉雅山區失蹤47天後被尋獲,有許多報導指出,男子能在環境惡劣與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存活,真的是個奇蹟。

然而,山難事件一向也是新聞的焦點,它有別於日益頻繁又可悲的車禍或令人髮指的兇殺事件。從新聞報導的角度看山難事故的發生始末似如一部連載小說,有離奇失蹤但夜夜托夢者、有孤軍奮鬥茹素渡日而奇蹟獲救者、有慘遭黑熊精神虐待至今仍然無法人語者、有踢石作樂,殃及摯友而終生懺悔者…等撲朔迷離,異乎尋常的故事。人要出名實非難事,而山難扮演者只會令世人惋惜,家屬哀慟而已,你覺得呢?
 
其實只要有過登山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在深山中發生危急時,唯一能救你的不是奇蹟,而是專業知識。有登山超過30年登山專家表示:「凡事都有風險,即便你有在多年的經驗,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都不是我們能夠預測的。」
 
所以為此,我們也針對這個議題了解到知識的寶貴與重要性,請登山專家給出一些登山的基本常識。

山難事件頻傳,我們可以做的是?

風險問題關鍵在於準備不足遇上麻煩:墜崖、失溫、迷路、運動傷害、穿刺傷、動物、閃電、體力不支、獨自一人…等,這些也都是不可測的因素,所以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我們的準備足夠,其實當這些問題發生時,能解決的方式也更多、更快速。越野、登山就是要為自己的風險承擔負責,所以做好最大的準備,失誤就會減少很多。

登山必備物品

做足功課後,在上山前也別忘了以下東西,它們能幫忙你度過許多難關。

衣服、褲子、鞋、帽、領巾、風衣外套、護目鏡、腿套、綁腿、水袋、吸管、衛生紙、夾鏈袋、補給食物、頭燈、登山杖、哨子、繩索、健保卡、悠遊卡、零錢、手機、GPS(指北針) 、功能手錶、衛星電話、醫護包、緊急避難物。

登山必備用品 ©sofar.co.za

如何面對高山症

山上經常是,越容易發生危險,越不容易發生,越不容易發生,反而常常出事。許多登山客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卻因為高山症而打亂行程。
 
所以面對高山症,首先必須先對自己的身體有所了解,若還是不清楚,可以以上合歡山是做為測試;開車上去後,做一些重度的運動,並在那裡住上一晚,再測試看看自己是否會頭暈目眩、平衡不穩等狀況發生,若有此情況產生,再立即將高度往下降。這個過程中,若身體機能能全部恢復,那就是高山症的徵兆,如果下去後身體依然無法恢復,那則有可能是感冒。
 
另一點重要的是,假設這次沒有高原反應,不代表下次就沒有。因為每座山的高度不同,加上身體狀況也不同,沒有不代表不會發生,所以無論上哪一座山,隨身攜帶適合的藥物也很重要,像丹木斯、Nifedipine都是很好的選擇。從預防的角度來看,也是降低發生的可能性,因為若真發生高原反應,後果嚴重的話,致命的機率甚高。爬山是開心玩樂,建議在可以應付的狀況之下,再做這些事情。

防止失溫,才是最佳策略

山的狀況很多,怎麼發生的很難說,有時候突然下大雪,使得你動彈不得,等待的過程,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是聰明的選擇。
 
像山上失溫也是一大的危險,沒有水、沒有食物一個禮拜還不會有事,但如果在高原失溫的話,身處的環境溫度夠低、身體的熱量流失的速度夠快、暴露的時間夠久,就有可能導致失溫的危險。
 
《原來百岳離我們這麼近》的作者黃政豪曾在書中提到;失溫應以事先預防為主,登山前做好防寒準備,早期察覺並迅速給予適當處置,才是防止失溫的最佳策略。

該如何預防失溫呢?在衣著方面,應以理想的登山穿衣方法由內到外應為排汗衣、中層保暖層及防水排濕外套。一天以上的登山活動,更應該攜帶至少一套備用衣物,以塑膠袋或防水袋包好。另外,頭部也會流失大量體熱,所以必須攜帶頭巾或保暖帽。若是在冬天時節登山,四肢部位因為處於血管末端,離心臟最遠,也最容易感覺冰冷,因此也必須做好禦寒措施,防寒手套、毛襪等都是冬天登山必備的衣物。

食物方面則是在登山途中應隨時隨地補充能量,在行進間嘴裡含顆鹽糖或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在休息時則可吃麵包、混合堅果、葡萄乾等,這些都是補充熱量的好方法。另外,登山應攜帶保溫瓶裝溫熱開水,登山途中應飲用溫熱開水以增加身體的熱量。
 

登山前,清楚自己的能耐

登山沒有快速,只有循序漸漸,不只自己,與你同行的人也要了解你的狀況,才不至於在危急的時候拖累對方。
 
確認身體的方式很簡單;首先先測試背負能力,請隊友背負15-18公斤的裝備,前往陽明山的東西大縱走,確認對方身體的能力。因為體能是無法被替代的,所有的登山都要為自己做好準備,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風險的另一部分也是看清自己,你會知道大自然就在這裡。祂就像來到另一個新環境一樣,必須學會與祂們相處,所以爬山最大的勇氣不在於登頂,而是在於撤退。

登聖母峰是許多人一生的夢想,很多人上的去卻下不來,無法想像的惡劣氣候,被白雪覆蓋的冰封大地,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所以當要實現夢想前,如果只有自己,你可以義無反顧的登上,但當還有家人與其他責任時,這也正是我們學習著取捨的時候。
 

當有夢的時候,一定要勇敢跨出那一步,勇敢做自己,但在做這些事情之前,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將觀念整理清楚,多蒐集資訊,對自己有多一點的了解,能助你跨的更大步且獲得更多。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騎車妨礙男性性功能?研究結果可能出人意表!

2018-03-20
觀念單車戶外運動話題

騎自行車是一項很好的心肺耐力運動,但有人則會擔心長期的高溫和壓迫摩擦會影響男性下體健康,因而影響性功能。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雖然的確有人因為事故不慎撞傷下體,造成「蛋蛋的哀傷」,不過,根據美國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騎車不但不會妨礙性功能,反而還有可能促進其表現!

騎車妨礙男性性功能?研究表明:可能相反 ©ShutterStock

《Journal of Urology》2018年3月刊登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的一份研究發表,該研究募集了2,774位自行車騎士、539位游泳者級789位跑者成為受試者,並以問卷的方式評估受試者的性生活及泌尿健康相關功能。根據統計結果顯示,雖然部分自行車騎士更容易出現尿道狹窄的狀況,然而,被歸類為高強度運動者的族群(每日騎超過25英里/40公里),反而具有較佳的勃起功能。

該研究也提到一份麻州男性高齡化研究中,中強度自行車騎士(每天少於3小時)、高強度騎士(每天騎車超過3小時)與非自行車騎士之間,勃起功能障礙在這三個族群間並沒有顯著差異。該研究還提到Schwarzer等人日前所做的一個研究,該研究讓受試者坐在不同坐墊、與騎乘不同長度的時間之後,對於陰莖血液中氧氣的濃度做測試,研究結果發現,雖然騎乘時略有差異,但停止騎車經過10分鐘之後,上述變異組的受試者陰部血氧濃度幾乎相同,因此該研究推論,坐墊對於陰部施加的壓力只是暫時的。

該研究也針對自行車騎士在騎行時採取抽車姿勢(以站立的方式騎車)對於會陰部麻木狀況的影響做了調查。研究發現,騎乘時採取抽車姿勢超過20%者,會陰部麻木狀況有明顯降低;該研究另外一份調查也表明,手把高度高於坐墊時,對於坐墊與恥骨之間神經血管的擠壓狀況也有明顯降低。

採取站立式騎姿有助減緩會陰部麻木狀況。 ©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Journal of Urology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父騎單車奔馳2235公里,只為聽亡女心跳

2017-06-26
故事單車戶外運動話題

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有名男子名叫比爾·康納(Bill Conner),他騎單車奔馳了約2235公里,穿越多個州分,趕著在當地父親節為自己獻上最感動的禮物,在前幾年,他的女兒早前不幸辭世,而心臟捐贈予一名男子,因此康納長途跋涉與受惠者見面,全為再聽一次女兒的心跳聲。

比爾·康納(Bill Conner) ©Tony Loconsole

根據外媒報導,20歲女兒艾比(Abbey),5個月前在墨西哥度假時,因為在泳池中溺水而導致腦部創傷,最終搶救後仍無法成功,於是就離開了世間,在艾比離世後,家人代其捐出她體內的4個器官,包括心臟在內,包括心臟在內,其中認領這些器官的人從20-60歲都有。

康納是一名自行車愛好者,他以艾比名義,從威斯康辛一路騎到艾比過世的佛羅里達醫院,再與接納艾比心臟的男子傑克(Loumonth Jack )見面,這一段遙遠的路程長達2253公里。傑克從小就有心臟病,有次還因為發作在學校暈倒,直到到醫院檢查時,醫生告知再這樣下去,可能僅剩下10幾天的壽命,在焦頭爛爾時,突然奇蹟降臨,他迎接了艾比的心臟拯救了自己,傑克表示,我無法還給艾比什麼,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的愛獻給她的家人。

在兩人見面時,傑克拉出了一個聽診器給康納聽,首次聽到了女兒的心跳的康納止不住眼淚並與傑克互相擁抱,這一幕讓在場所有人感到非常溫馨。

©bbc.com

康納激動地說:「我感覺到她還活著!我的女兒和傑克一起好好活在世界上,那心跳就是他沒錯!」。雖然愛比雖然不幸逝世,但卻用另一種方式遺愛人間。

康納的女兒艾比 ©havadiskibris.com

現在的康納依然繼續千里長途單車活動,並且呼籲公眾在眾籌網捐款,支持宣揚器官捐贈的機構,這個努力不懈的精神,非常值得效仿。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