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蘇炳添再破10秒大關 尤金鑽石聯賽百米9秒92摘銀
1
蘇炳添再破10秒大關 尤金鑽石聯賽百米9秒92摘銀
2
「台灣最速男」楊俊瀚加入Team adidas
3
合適的音樂可幫助你在艱苦的訓練中快速恢復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蘇炳添再破10秒大關 尤金鑽石聯賽百米9秒92摘銀

2017-05-28
話題 跑步 新聞

中國閃電蘇炳添再創新猷!13日甫於尤金鑽石聯賽上海站百米賽以10秒09奪冠的他,昨(27)日在美國尤金海沃德田徑場 (HAYWARD FIELD) 所舉辦的賽事中,又再度以跑出9秒92的佳績獲得亞軍,還擊敗美國短跑名將加特林 (Justin Gatlin) 與加國名將德·格拉斯 (Andre De Grasse)!雖然昨天的比賽是在超風速的情況下進行,無法被認定為正式成績,不過能在這個經典賽事的主場獲得第二名,也算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蘇炳添 ©Nike資料照片

蘇炳添個人最佳成績9秒99,就是兩年前在同一賽事場地所締造,更是黃種人首次跑進10秒大關,意義非凡。當時,世界各大媒體都以顯著篇幅報導,並預測他是唯一有機會挑戰閃電柏特 (Usain Bolt) 的亞洲人。這次再度回到此賽場,雖然現場為順風2.4米/秒,超過每秒2米的合格順風最大極限,以致於無法被認可為破紀錄的成績,不過能夠再度進入10秒大關,顯然蘇炳添的未來還是很有可為。

據新浪體育報導,27日的比賽,蘇炳添被分在第一道,旁邊分別是兩位美國名將羅傑斯和加特林,而被看作未來百米王者最佳候選人的加拿大德·格拉斯在第四道。比賽鳴槍起跑,蘇炳添起步非常好,到50米時還在第一位。加特林和德·格拉斯明顯今天狀況不佳,一直被蘇炳添甩在身後。進入後半程爭奪,靠另一側的美國選手貝克 (Ronnie Baker) 殺了出來,而他最後的衝刺速度驚人,超過了蘇炳添。但蘇炳添的後半程速度同樣不差,沒有再讓任何人追上他,最終以第二位之姿衝過終點!

比賽結束,貝克以9秒86奪冠,蘇炳添以9秒92獲得亞軍,英國選手烏賈 (Chijindu Ujah) 以9秒95獲得第三,德·格拉斯以9秒96獲得第四,加特林僅以9秒97獲得第五。

2017尤金鑽石聯賽尤金站男子百米決賽結果。 ©IAAF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灣最速男」楊俊瀚加入Team adidas

2018-05-03
跑步話題新聞ADIDAS

台灣百米紀錄保持人,也是在台北世大運奪下短跑金牌的楊俊瀚,正式加入adidas陣容,為Team adidas再添強力新血。「臺灣最速男」楊俊瀚不斷在田徑賽場上跑出亮眼成績,加入陣容後,將用實力展現adidas「由我創造」品牌精神。

「台灣最速男」楊俊瀚加入Team adidas

楊俊瀚於2017年亞洲田徑錦標賽勇奪男子200公尺金牌,同年的台北世大運田徑場上,他在準決賽刷新台灣100公尺紀錄,並在決賽衝出10秒22佳績摘下金牌,成為我國在世大運史上首面男子短跑獎牌。
 
創造歷史、振奮全台無數觀眾的楊俊瀚,今年初在雅加達亞運田徑測試賽又抱回200公尺金牌;甫結束的全大運他仍保持水準,在100公尺奪冠,順利拿下三連霸,更在200公尺一舉改寫自己保持的全國記錄,最後成功抱走100公尺、200公尺、4X100公尺接力賽等三面金牌。

楊俊瀚不斷在田徑賽場上衝出亮眼成績

賽道上的楊俊瀚從未停歇、不曾受限,即使背負眾人的目光與期待,他仍不滿足於過去創下的成績,持續專注挑戰自我極限。5月25、26日即將在台北舉辦台灣國際田徑公開賽,八月則有亞運登場,楊俊瀚近期積極備戰,準備穩站亞洲之巔。
 
Team adidas運動員以自身故事鼓舞許多人勇敢迎接挑戰,國人熟知的包括NBA籃球明星林書豪、美國職棒大聯盟球星陳偉殷、台灣網球一哥盧彥勳,以及台灣棒壇好手王柏融,還有國際體壇上籃球、棒球、足球、網球等多位頂尖世界級選手。adidas今(3日)正式宣布短跑健將楊俊瀚加入Team adidas,為堅強陣容再添熱血生力軍。

楊俊瀚近期積極備戰,迎接5月25、26的台灣國際田徑公開賽及8月亞運

資料來源/adidas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合適的音樂可幫助你在艱苦的訓練中快速恢復

2018-01-26
知識庫生活跑步

如果你是在跑步時有習慣聽音樂的跑者,那麼,當你在整理播放列表的時候可能會有許多想法。有許多研究支持,合適的音樂可以幫助你穩定節奏,或者讓你跑得更快更容易。

但是跑完之後怎麼辦?根據倫敦布魯內爾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聽合適的音樂後鍛鍊可以幫助你從跑步中獲得最大的好處。特別是跑步後20到30分鐘緩慢、安靜的音樂可以讓產生身體的變化,這代表說你可以恢復得更快。此外,同樣的音樂可以讓你更清楚地記得跑步,也表示你會想要隨著音樂一直不斷的跑步。

聆聽緩慢音樂有助加速降低皮質醇

在這項研究中,有42名大學生(21名女性,21名男性)共進行了3次讓人精疲力盡的自行車運動。他們透過簡單的輕鬆旋轉結束鍛鍊(研究人員稱之為主動恢復),然後在舒適的椅子上坐了30分鐘(被動恢復)。三次訓練的不同之處在於,每個學生在被動恢復的半小時內都要聽短而快的歌曲(每分鐘大約130個節拍),或者更長更慢的歌曲(每分鐘70個節拍),抑或是根本沒有音樂。皮質醇是一種因壓力而釋放的激素,以及他們整體的情緒狀態。因此,在30分鐘後,研究人員測量了學生的皮質醇水平。
 
結果發現:當學生聽快節奏音樂時,皮質醇水平在活躍的恢復過程中增加最多,但當他們聽慢音樂時,他們的皮質醇水平恢復得最快。兩者在恢復方面都是令人滿意的結果。短期內,在輕鬆的身體冷卻過程中,高皮質醇水平會使葡萄糖進入大腦,增強肌肉的抗炎活性,加速修復。
 
但是一般人不想讓皮質醇水平在鍛鍊後持續太久,因為當身體在維持戰鬥或跑步模式時會受到影響。 (如果你在比賽或艱苦訓練後的幾個小時裡感到有點累,你就會知道這種感覺)相反,一旦冷靜下來,你想要的會是讓身體壓力管理系統盡快恢復正常,以便真正的恢復。這就是為什麼菁英選手對運動後的營養、伸展等都很講究。根據這項新的研究,在身體冷卻後半小時聽緩慢、鎮靜的音樂也可以加速恢復,因為音樂似乎會比其他情況下更快地降低皮質醇水平。

支持這一想法的研究發現,學生們聽到緩慢的音樂時會感到平靜,情緒不會激動。也就是說,他們在更放鬆的情緒狀態下,若伴隨著安靜的音樂能與較低的皮質醇水平相匹配

Costas Karageorghis博士的音樂推薦清單

倫敦布魯內爾大學Costas Karageorghis博士鑑於本研究和其他研究的結果,出了一個訓練結束後的播放列表,在身體冷卻的時間裡,開始播放中節奏的音樂(每分鐘115到90次),接著再慢慢轉換到慢節奏的音樂區間,這樣的轉換可以幫助你從忙碌的情緒中漸漸趨於平靜。 Karageorghis博士是全球音樂和運動交叉領域的研究者,他表示:「如果你在運動的過程中播放慢一點的歌曲,對跑步的收穫更大。」在15分鐘後的被動恢復的後期階段,緩慢、鎮靜的音樂與快速、刺激的音樂條件之間會有顯著的差異。

音樂選擇盡量以慢而長的旋律為主

如果你想建立自己的放鬆恢復播放清單,Karageorghis根據被動恢復的部分作了以下建議:
 
1. 音樂的本應該是中性或放鬆的。
2. 音樂應該用Karageorghis所謂的舒緩、溫暖的樂器,比如弦樂,雙簧管、小號或柔和的鋼琴樂。
3. 考慮像是冥想音樂類的自然旋律。
4. 考慮尋找時間更長的歌曲,例如:10分鐘或更長時間,以減少區間轉換的震盪。
5. 避免節奏複雜的音樂;如嘻哈。

如果你有自己習慣的音樂種類,Karageorghis有更具體的建議。
他說:「音樂應該以有限數量的音高為基礎,以規則的脈動和重複的音調模式為特點。」恢復音樂的例子包括巴洛克音樂作曲家Antonio Lucio Vivaldi、George Frideric Handel和Bach(巴哈)。若想要較貼近現代的音樂,Karageorghis推薦Enya或Enigma等藝術家的音樂。

請記住,這項研究是針對人們騎自行車到期到筋疲力盡。因此若要以跑步時測的話,最相似的跑步類型是比賽、間歇訓練和節奏跑。在做任何鍛鍊時;包括熱身和冷卻時間,可以考慮使用這些音樂循環的模式。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ACSM Journals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