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瑜伽
  • 訓練動作
  • 重量訓練
  • 跑步訓練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跑步
  • 運動器材
  • 瑜伽動作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肌群
  • 跑5K
  • 徒手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格鬥選手必練的抓握、拉扯與壓制肌力訓練
1
格鬥選手必練的抓握、拉扯與壓制肌力訓練
2
急所術亞洲師範 Daniel孔捷晧:用武術,活出精采人生
3
千年格鬥密技:急所術(Kyusho) 變成人人可學防身技巧
1
格鬥選手必練的抓握、拉扯與壓制肌力訓練
2
急所術亞洲師範 Daniel孔捷晧:用武術,活出精采人生
3
千年格鬥密技:急所術(Kyusho) 變成人人可學防身技巧
1
格鬥選手必練的抓握、拉扯與壓制肌力訓練
2
急所術亞洲師範 Daniel孔捷晧:用武術,活出精采人生
3
千年格鬥密技:急所術(Kyusho) 變成人人可學防身技巧

格鬥選手必練的抓握、拉扯與壓制肌力訓練

2017-05-31
知識庫 武術競技 訓練動作 上半身肌群 背部肌群 書摘

在進行格鬥比賽或練習時,當你需要進行拉扯、破壞平衡或者壓制對手,手臂力量的重要性僅次於背部。為了成功抓住對手並壓制,強化前臂與握力就顯得相當重要。

這是包含前臂屈肌與背肌群的複合運動,此動作需同時注意到收縮的部分,與穩定的部分。

為什麼格鬥者需要練這個動作

★ 在比賽中要將對手拉向自己以破壞他的平衡時,手臂與背部的肌力就相當重要。
★ 強化勒頸的力量。

雙手反握單槓 ( 小指相對)❶,握距略小於肩寬,用手臂與背部的力量將身體舉高❷。當下巴與槓同高為最高點,保持肌肉收縮 5 秒再下放身體。

引體向上

變化動作

 A  為了訓練到手臂不同位置的肌肉,還可以改用正握(拇指相對)以刺激肱橈肌,或對握(掌心相對)以刺激肱肌。

 B  當引體向上變得相對簡單時,則可以提高負重來增加難度。

引體向上變化動作

 C  當把對手拉向自己時,通常會抓住機會用膝蓋攻擊。因此在做引體向上訓練手臂時,也可以同時加進膝擊動作。

引體向上變化動作

優點
引體向上可以在短時間內訓練到上半身的肌群,而且需要的器材簡單。

缺點
如果沒有足夠的上肢肌力,在訓練初期很難完成引體向上動作。這時可將雙腳踩在板凳或地面來降低難度。

! ​風險
當以反握(小指相對)做引體向上時,不可將手臂完全打直,否則會增加肱二頭肌拉傷的風險。

這是結合肱三頭肌與背肌的複合運動。

為什麼格鬥者需要練這個動作

★ 使你有更強的力量將對手往下拉以破壞他的平衡,再以身體進行壓制。

運用滑輪機的滑索或拉桿,面對機器用肱三頭肌的力量往下拉❶❷。注意手肘與上臂要靠近身體兩側,拉動時也要保持兩手動作一致。

一般滑輪下拉是將握把停在下胸位置,而這裏是要停在接近頸部的高度,因此上臂會接近平行於地面,可以完整訓練到肱三頭肌。並用背肌與肱三頭肌以爆發力將滑索拉到大腿前。

★ 訣竅
將對手壓倒在地時,需善用自身的體重而非單純依賴肌肉力量。

重點提示
如果要以爆發力的形式來執行這個訓練動作,建議使用可調整重量的滑輪機,以免負荷過輕。

變化動作

你也可以用雙膝跪地的方式來做這項訓練,去模擬比賽時在地面角力的情況。

! ​注意
使用直徑較粗的拉桿或握把時,肱三頭肌能發揮更大的力量,而且也可以減低手肘的壓力。一般的拉桿直徑約為 2.5 公分,但比賽對手的手臂不可能這麼細,因此可以在拉桿套上硬泡棉來增加直徑。

優點
使用滑輪機對手肘的壓力較輕,比用槓鈴或啞鈴來得好。

缺點
當執行大重量時,很難讓腳穩穩踩在地面。若你也有此困難時,可以將一腳扣在較重的啞鈴下。

! ​風險
不要讓腰椎前凸拱背,同時小心拉桿和滑索不要刮到臉部。

★ 這是針對手腕屈肌的孤立運動,對前臂深層屈肌特別有效。

為什麼格鬥者需要練這個動作

這個動作可以幫助增進在各種狀況時的抓握能力。這項能力對格鬥者比對柔道選手更為重要,因為柔道過招時可以抓住對手的道服,但格鬥時唯一能抓的就是對手的手臂,但每個人的手臂圍度、型態不同,再加上會流汗,讓這項動作更難以執行。

雙手正握 ( 拇指相對),手臂打直懸吊在單槓上❶。雙手放在感覺最舒適的握距。稍微鬆開手指下降約 5 公分❷,再運用指力握回單槓,握緊保持收縮 5~10 秒,再開始下一次動作。

重點提示
即使已經無力再鬆開手指做動作時,一定還有力量能握住單槓保持懸吊至少 10 秒。

! 注意
高階格鬥者的抓握力,只比有做肌力訓練但未特別練手腕的人多出 8% 的力量。這樣的抓握力其實比很多籃球員還低。因此對格鬥者來說,前臂肌力其實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懸吊上拉是改善缺點最有效的訓練動作。

變化動作

 A  如果鬆開手指對你來說負荷太大,可以試著將一腳甚至雙腳都踩在地上或椅子上。

 B  當覺得雙手懸吊過於輕鬆時,可以嘗試以單手進行懸吊,另一隻手則用來穩定身體。

優點
這是用來增強抓握力的簡單動作。

缺點
不應猛然鬆開手指,以免造成手受傷。

! 風險
當接近力竭時,將雙腳靠近地面,以避免突然脫手墜落。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旗標出版,Frederic Delavier 與 Michael Gundill 著作《格鬥肌力訓練解剖聖經:動員全身爆發力出擊,培養僵持肌耐力克敵制勝》一書。

肌力訓練對格鬥或綜合武術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因為肌力訓練可以透過以下五種方式去增進你的運動效益:
1. 讓爆擊更有力量。
2. 增進肌耐力與對抗性。
3. 增加動作範圍 比如踢腿。
4. 可以成為有效的防禦手段去減少破綻。
5. 減少慢性運動傷害。重複性的強力出拳,會導致肌肉關節的原發性傷害,肌力訓練可避免不必要的創傷。

市面上有許多針對肌力訓練設計的器材與裝備,其實只要運用槓鈴及啞鈴的訓練動作便綽綽有餘。 由於槓鈴與啞鈴的便利性與訓練效益,本書會以這兩樣器材作為訓練課表的核心。

過去的格鬥技巧教學並不強調因材施教,而近期在自由搏擊最大的進展,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格鬥風格。

遵從這理念去設計你的肌力訓練課表,能夠避免盲目地遵循他人或冠軍選手的格鬥風格。人並非無堅不摧的剛體,要成為為一位頂尖鬥士,就必須正視生理上的條件,因此本書將告訴你發展出屬於自己格鬥風格的肌力訓練課表。


•旗標科技《格鬥肌力訓練解剖聖經》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急所術亞洲師範 Daniel孔捷晧:用武術,活出精采人生

2016-07-04
故事專訪武術競技人物誌

從3歲多開始跟著教武術的父母學習武術,Daniel從還沒開始識字,武術就先進入了他的靈魂與生命、並影響他一輩子,原本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在阿根廷以交授武術並過著安定的生活,應該是可以想像的未來生活樣貌,但在一次跆拳道比賽首次來到亞洲後,就啟動了他血液中對亞洲文化潛藏的熱烈因子,數年後,他動身來到數萬公里之外的台灣、推展武術。當時,他不認識這裡的任何一個人、甚至連一句中文也不會說,現在的他,中文流利度與腔調不但幾乎跟台灣人一樣,偶爾來幾句簡單的台語,也難不倒他。

急所術亞洲師範 Daniel孔捷晧

骨子裡的武術魂

由於父母在阿根廷都是武術的教練身分,因此從3歲起就在父母的教導下開始學習武術,Daniel笑稱自己應該是打從娘胎起,就全身充滿武術血液了吧,環境加上自己對武術從不間斷的熱情,讓他不但曾經獲得ITF (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 跆拳道世界冠軍殊榮外,也曾應邀參與過好萊塢電影、擔任過安東尼奧主演「蒙面俠蘇洛」的武術指導。

在整個武術學習過程中,其中ITF跆拳道可說是影響他最多、也是促成讓他踏上台灣的主要原因,ITF是一種比較偏向武術的跆拳道,除了防身、擒拿等各式中國武術動作外,它也因為保有一些古老的傳統武術精神在裡面,強調「術」的學習外,也包含「禮、義、廉、恥」等面向的品格的修行,這讓他深刻了解武術必須注重它的原始精神(First Point),武術不是拿來打架用的工具,而是一種內在強化自我信心,以及知所進退的一種修身、修心的武術,當更清楚瞭解擁有力量後、傷害別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就會讓自己的行為舉止更加謹慎,在Daniel也開始成為教練後,他也非常強調這些觀念一定要帶給學生,而不是只單純教授武術。

迷上亞洲文化,緣定台灣推展武術

雖然是西方人,但認為自小在父母的影響下,就過著亞洲人般的生活文化,像是在他們家就有脫鞋子再進門的習慣,再者,很多從武術轉化而來的生活禮儀,也早已深入他的生活舉止之中,因此當隨著ITF世界賽在韓國舉行時,第一次踏上亞洲土地的他,覺得一切都好新鮮、卻又有些熟悉,回到阿根廷後再也無法忘情,於是因緣際會當ITF總會需要人來亞洲推展時,他馬上跳出來呼應。「剛來台灣時,我一句中文都不會、也沒朋友,ITF總會也沒提供任何資源,甚至還得繳交費用給總會。但我深深相信,武術是很好的東西,它可以幫助很多人,我是在做一件好的事情,很多事情一定會越來越順利。」樂觀的心態、加上武術帶給他不怕挫折的精神,先在台灣上了一年的中文學校後,即刻開始籌備在台灣的ITF推展事務與教學,如今距他第一天踏上台灣已經9年過去,不但在這裡找到很多志同道合、一起合力推動的團隊成員,也順利讓直屬的武術道館拓展到4個,而全台灣更有60多個道館教室,也加入成為ITF跆拳道旗下會員,在這些教室裡也都能加入學習。

驚豔急所術(Kyusho),打造台灣為亞洲學習基地

除了ITF跆拳道之外,Daniel其實也廣泛學習不同的武術與技巧,其中急所術(Kyusho)則是在他來台灣之前就已經接觸到,它是一門非常特殊的防身技巧與知識,會說是技巧而非武術,其實是因為它是一種不需任何武術底子都能學習的一種防身密技,靠著擊打對手的穴點神經,就能讓對方陷入短暫昏迷、卻又不會讓對手造成傷害,而達到脫身逃離的目的。當15年前美國的創辦人Evan Pantazi大師到阿根廷推展急所術時,Daniel就被它神妙之處所深深吸引,並深入研究與學習,因此當他來到台灣,也將急所術教學帶進來,以台灣成為亞洲推展總部。如今在他所直接管理的Flash Sports武術運動館裡,除了推展ITF國際跆拳道外,也同時教授急所術、WAKO踢拳道等,教學場域不僅是台灣,他還得常常飛到亞洲各地去做教學推廣及帶隊比賽交流,奔波繁忙的生活,雖然疲累,但因為對武術的執著與喜好,不但讓每一趟的外出飛行都代表著推展的成長,也讓他廣結更多世界友誼、看見更多亞洲不同文化風采。

Horacio Daniel Obon孔捷晧/profile

阿根廷人,來台推展武術教學已經近10年,曾獲得ITF跆拳道世界冠軍與泛美洲踢拳道世界冠軍,目前為台灣Flash Sports武術運動館執行長,並同時擔任急所術亞洲代表師範、ITF國際跆拳道聯盟台灣分部總裁、WAKO世界踢拳道聯盟台灣分會總裁等職務。

撰文/周麗淑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千年格鬥密技:急所術(Kyusho) 變成人人可學防身技巧

2016-07-01
格鬥活動講座武術競技場館資訊

電影或武俠戲劇裡,常見以穴位方式攻擊對方,造成對手暈眩昏倒的場景,而現實中也確實有一種技巧,運用擊打或壓按對手身體的穴位神經,透過不同位置的神經,傳導到腦中造成身體對應影響,來使對手四肢癱軟或甚至昏厥的防身術---急所術(Kyusho)。2003年,由美國武術大師Evan Pantazi以日本Kyusho為本、所重新整理規劃,發展出一套既符合科學辯證、又簡單易學的系統方法,去除以往作為格鬥用途的部分,專攻於防禦對手攻擊及治療,急所術不需使用蠻力就能制服對手的神奇方式,不但讓所多人嘖嘖稱奇,近幾年Evan來台的大師講習營,更是場場爆滿、媒體報導不斷。

美國武術大師Evan Pantazi親自來台授課

敲開古老的秘傳技巧大門

急所術(Kyusho)字面上的意思為穴道,字源來自於日語,是一種透過按壓或擊打穴道而對人體造成影響的手法,類似中國古老的點穴,此一方式最早源自於數千年前的印度,後來傳到中國、再轉到日本,從治療到用於格鬥目的都有,日本古代的武士,就廣泛運用急所術來制伏對方,或是以刀械來擊殺對手特殊穴點部位,讓對手快速失血死亡。長年廣泛學習中國各大武術門派的Evan,在接觸到這種幾乎是不對外傳授的急所術後,發現它的神奇與優點,為了讓它更廣為傳布、成為現代人很棒的防身術,於是研究、整理歸納,形成一套無論任何人,都可快速學習的方式,尤其透過西方醫學辯證方式,將擊打為何能造成對手癱軟昏倒的原因,以身體肌肉解剖學及神經學來貫通,於是發現中國所謂的穴道,其實其位置上都布有各種神經,不同部位神經當被外部刺激後,會傳導至腦部,再由腦部傳達至相關對應器官或組織,造成類似胸悶、暈眩、或雙腳無力、暫時失去意識等反應,急所術亞洲代表師範-Daniel孔捷晧就說,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是有時我們在打掃時,忽然不小心被桌腳碰撞到手,整隻手就忽然間麻掉了;或是敲打左腳、右腳卻忽然間翹起來,用這樣子的小例子,就很容易來說明,神經受到刺激時,確實會瞬間對身體造成一些反應。

急所術運用擊打神經線的方式讓對手癱瘓

不是武術,而是一種防身知識與技巧

Daniel,強調Kyusho不是武術、而是一種技巧,更真切地來說是一種「知識」,會這樣來定義,是因為學習Kyusho不需有任何武術底子,它不是靠蠻力來達成,而是靠知識,所以學習Kyusho必須研讀肌肉解剖學及神經學兩種書,而對應的攻擊點按壓位置,則是參考中國傳統的穴道圖,但Daniel也強調,Kyusho不是去按壓或擊打穴道上的血管,這相當危險,而是其位置上的神經,因為有時神經會被肌肉所覆蓋,導致無法正確施壓,所以也必須去閱讀肌肉解剖學,清楚知道肌肉相關紋理位置,加上神經學知識後,記住每個穴位點的神經會造成甚麼影響,透過上課指導,就能學習如何掌握正確力道與方向,因為當面對危險時,機會往往只有瞬間,正確的一次性攻擊,讓對手失去攻擊能力後,雖然只有短短約10秒對手就會回復正常,但已經能替自己獲取足夠逃離危險的機會了。當然對手在被攻擊後,雖然10秒左右就會慢慢回復正常,但仍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身體感受到不舒服,因此學習Kyusho除了閱讀書籍、如何攻擊之外,第一堂課反而是要學習復甦術,復甦術可讓對手快速回復,並且回復後身體也不會產生不舒服的痛苦感受。

急所術亞洲代表師範 Daniel孔捷晧

從武術高手到零底子,人人都能學

Kyusho原本是一套不對外秘傳的技巧,自從變成一套人人都可以學習的課程後,也吸引相當多的武術老手加入學習行列,他們把Kyusho融合自身原本的武術,運用上可以更多多元。對於一般普羅大眾,更是適合來學,尤其警察、醫療第一線人員、或是較常有機率會碰到這些攻擊狀況的人,當他們學習後,就能避免掉一些突然的攻擊受傷事件,而且完全不會造成對手的身體任何傷,保衛過當導致的麻煩也會減少,也是一種法律上的自我保護方法。Daniel在9年前將Kyusho帶入台灣後,也在台北有了這套課程教授的固定場所,課程共分為常態課程及講習,講習是針對特需對象或場合,像是每年Evan來台的大師講習、警政軍人的講習課程、醫護人員講習課程、或是針對女性的短期課程等;常態課程則是循序漸進、將整套Kyusho學習完畢的課程,共分10級、4年上完,每個人可針對自己的需求來決定要上多久,不論年齡、男女、無論身高都能來上,但基本課程是一年、每個月上課一次2小時,會間隔這麼久,是因為必須預留時間,讓學員將每一次上課時的知識讀通、熟記,Kyusho之所以被稱為是知識,也是基於這個道理。Daniel也說,「原本秘傳40年不外傳的技巧,現在4年就能學完,已經算是很快了,當然學習是不可能4年就到達最好狀態,我已經學了15年了,透過教導、對打,很多新的經驗都是學習,我也鼓勵更多人來學,尤其這套技巧最需要的人其實是女生,但現在來學的人反而是男生最多。」

學員練習情形
學員練習情形
Evan Pantazi大師親自指導學員
Daniel師範對學員示範解說

急所術亞洲代表 Kyusho International Taiwan

tel (02) 8771-7081
add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260巷54號
FB 急所術 Kyusho International Asia
web http://www.kyusho.com.tw

撰文/周麗淑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 健身
  • 瑜伽
  • 訓練動作
  • 重量訓練
  • 跑步訓練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跑步
  • 運動器材
  • 瑜伽動作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肌群
  • 跑5K
  • 徒手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