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看證據破除流言:咖啡單獨喝會刺激血糖震盪?
1
看證據破除流言:咖啡單獨喝會刺激血糖震盪?
2
減重必看!吃對澱粉助甩肉
3
減少碳水化合物,消除凸肚!
楊承樺
楊承樺

看證據破除流言:咖啡單獨喝會刺激血糖震盪?

2017-06-13
運動部落 飲食 專欄 觀念

這陣子很多朋友都傳了一個影片來問營養師說:「營養師,咖啡真的單獨喝會影響到血糖的變化嗎?喝咖啡等於吃糖會震盪血糖?(黑人問號臉⋯⋯)」

單獨喝咖啡會影響到血糖的變化? ©PIXABAY

由於已經不堪其擾,因此我花一點時間(結果是好幾個小時⋯⋯)去找了3篇實證資料,結果發現:對於單次攝取咖啡因,確實使得血中脂肪酸濃度提高,但並沒有看到血糖及胰島素有明顯變化出現。

下圖是一個實驗 (引用文獻1.) 結果,是以10名台灣健康男性成人,在要進行重訓前1小時,分別攝取:
1.咖啡因(CAF)、
2.碳水化合物+咖啡因(CHO+CAF)、
3.碳水化合物(CHO)、
4.喝水安慰劑 (CON)。
實驗分4次進行,每次實驗間隔為7天。
咖啡因劑量:6mg/每公斤體重。
碳水化合物劑量:1g/每公斤體重。

血糖濃度與咖啡影響實驗比較結果。 楊承樺/提供

在還沒攝取前、攝取60分鐘後準備重訓前、重訓結束後第 0、15、30 分鐘進行抽血。
抽血檢驗結果表明:單獨攝取咖啡因時,在運動前1小時這段時間內並沒有血糖或胰島素發生明顯改變。
這個結果也在另外兩篇研究 (引用文獻2、3) 看到相同樣的情況,無論是肥胖或正常體位、年輕女性或年長女性。
其中一篇還觀察到攝取後3個小時,也都沒有明顯改變。

本圖為引用文獻2的實驗結果。 楊承樺/提供

拿了國內外3篇人體實驗來檢視,都呈現對於一般正常人,咖啡單獨喝不會使血糖或胰島素升高結果。(證據說話,結案!)

所以⋯⋯
不要再聽沒有根據的網路流傳影片之詞了。

有問題,請記得找真正的專業人士,而不是人云亦云跟著傳。有很多眉眉角角是藏在專業人士才可能幫你發現的細節裡面,而不是因為多了某物質所以一定是這個某物質造成某種結果,這樣是一種很有問題的表淺解讀。

參考資料

1. 吳柏翰,(2006)。咖啡因與碳水化合物攝取對阻力運動後能量代謝與同化性荷爾蒙之影響。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位論文,1-100。
2. Acheson, K. J., Zahorska-Markiewicz, B., Pittet, P., Anantharaman, K., & Jéquier, E. (1980). Caffeine and coffee: their influence on metabolic rate and substrate utilization in normal weight and obese individual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33(5), 989-997.
3. Arciero, P. J., Bougopoulos, C. L., Nindl, B. C., & Benowitz, N. L. (2000). Influence of age on the thermic response to caffeine in women. Metabolism, 49(1), 101-107.

關於楊承樺現任-豐禾健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總營養師

經歷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暨保健生技學系
國家營養師高等考試 通過 
台北市營養師公會  會員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  會員
台灣運動營養學會 會員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 會員
中華民國營養師全國聯合會 會員
IPTFA 國際康體專才培訓學院 營養學講師
台灣運動營養專業課程認證
楊氏診所、統一陽光、運動營養家 顧問營養師
運動聚落、Joii Sports、運動筆記、華人健康網等專欄作家營養師
中華金鷹拳總會、嘉義縣武術會、嘉義縣體育會國武術競技委員會 顧問營養師
游泳、網球、競技體操、女子五人制足球國家隊選手以及職業選手之運動營養師。
國內數名長跑、鐵人三項、桌球、羽球、田徑、射箭菁英組選手之運動營養師
多家健身房及健身教練特約運動營養師。

各大電視節目、新聞、健康媒體平台之採訪營養師
曾任 陸軍步兵學校軍官連本部連伙食委員、完美主義美妍館、楊氏生物科技 營養師

個人粉絲頁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 關於楊承樺 /
楊承樺

現任

豐禾健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總營養師

經歷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暨保健生技學系

台北市營養師公會 會員

台灣運動營養學會 會員

IPTFA 國際康體專才培訓學院 營養學講師

FB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分享文章
營養師天團

減重必看!吃對澱粉助甩肉

2017-09-15
瘦身攻略運動部落專欄飲食方式飲食瘦身

首先,我們必須有這樣的背景知識:人體的三大營養素來源是醣類、蛋白質、和脂肪,每種營養素在體內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三大營養素在維持人體正常的機能與代謝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

減重必看!吃對澱粉助甩肉

還在迷信減重不吃澱粉嗎?

很多人在減重時,第一個念頭想到的就是拒吃澱粉,於是就會立刻採取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策略來達到減重的目的,為什麼呢?
 
一般情況,當我們吃進澱粉,經過消化吸收後,血糖的攀升會刺激胰臟分泌出相對應的胰島素,進一步平衡我們體內的血糖。因此,當吃進過多的澱粉時,血液中高濃度的胰島素會使身體的生化反應走向合成狀況,就會促進體內脂肪合成,產生令減重者厭惡的脂肪組織;反之,很多人就會誤解為:如果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就可以減少體內脂肪的合成,想藉此達到減重目的。
 
但是,以蛋白質和脂質為主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主要是以增加原態食物,例如,全穀根莖類、未加工豆類、蔬菜等,以及減少加工食品,取代精緻過的澱粉,例如,白米、麵、蛋糕、餅乾、糕餅類,並非網路上謠傳的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想了解原態澱粉,請參考:打破減肥迷思!「澱澱」吃才會瘦)

減重不吃澱粉,小心體重不減反增

當你在減重期間,若是完全沒進食碳水化合物或是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以提供每日身體所需,又精算卡路里導致熱量攝取也不足,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答案是,你的體內提供能量的肝醣產量可能會不夠,如果沒有足夠的能量提供人體所需,進一步你的身體可能會分解肌肉內的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這絕對是最不樂見的,因為肌肉本身可以提高體內的基礎代謝率,一旦肌肉流失基礎代謝率也會跟著降低,不僅造成減重上的困難,更容易因為不節制、不克制飲食而瞬間復胖。
       
台灣人傳統就是以米食為主,澱粉類可說是主要的能量來源,如果平常飲食刻意減少澱粉,除了上述提到可能會導致肌肉組織流失之外,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精神不濟、鬱鬱寡歡的情況。
 
而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同時,飲食中則會相對提高蛋白質與脂肪的攝取,此時若食材的品質與份量不對,反而可能造成體脂肪增加或是血脂肪增加的風險。

澱粉類可說是主要的能量來源,如果平常飲食刻意減少澱粉,除了上述提到可能會導致肌肉組織流失之外,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精神不濟、鬱鬱寡歡的情況

另外,若有糖尿病或低血糖的患者,如果都沒進食澱粉類的食物,可能會導致血糖過低,嚴重者甚至可能會暈厥,要特別注意。

 

最後營養師要叮嚀各位在減重時,每個人每日的澱粉攝取量,依據每個人不同的飲食型態、工作狀態、身體狀況及疾病背景等都有所不同,建議請教專業營養師來進行分配,切勿自己亂調整,以免走向溜溜球效應。

撰文/新營養食代團隊營養師  程明偉

《運動星球》徵稿,針對運動產業、訓練教學、應用資訊、健康話題等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專業人士來稿共同交流。投稿請寄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文長至少800字,圖片請標註來源,並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由編輯潤飾,標題及圖片如需修改將事先與您連絡討論。

關於營養師天團營養師天團
新養食代是一群懂食安的營養師及食安專才,專為您健康把關,提供創新營養服務,是您的健康智囊團。

 

/ 關於營養師天團 /
營養師天團

營養師天團新養食代是一群懂食安的營養師及食安專才,專為您健康把關,提供創新營養服務,是您的健康智囊團。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減少碳水化合物,消除凸肚!

2017-04-24
飲食方式保健減脂瘦身飲食知識庫書摘

肥胖率上升是目前全世界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
尤其亞洲人不僅以米飯為主食,零食的攝取量更是多,
約有68%的能量來源是碳水化合物,
也就是說,碳水化合物是造成現代人腹部肥胖的主要成因。
而想要消除凸肚,重點就在適量攝取消化吸收速度較慢的碳水化合物。
也就是,食用低GL的食物!

凸肚會引發各種疾病

凸肚會引發各種疾病

代謝症候群
腹部肥胖不只是種疾病,還是其他疾病的判斷標準,如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為新陳代謝障礙的慢性疾病,前兆是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多種生活習慣病同時發生。當五項診斷指標中有三項以上符合,就可判定罹患代謝症候群。若代謝症候群患者有腹部肥胖的情況,也會增加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放任不管的話,會衍生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併發症,甚至死亡,相當地危險。

糖尿病
人體攝取碳水化合物後,血糖會升高,此時調節血糖的胰島素會增加分泌量以降低血糖。若身體經常處於高血糖、高胰島素的循環中,不僅會增加胰臟負擔,還會發展成腹部肥胖,到後來胰島素對身體就起不了作用(胰島素阻抗),最後便演變成血糖調節失衡的糖尿病。

高血壓
內臟脂肪、腹部贅肉的累積,會促使體內控制血管收縮的物質增加,而血管一收縮,血壓就會不正常地升高。此外,控制食慾和維持血管彈性的荷爾蒙分泌量減少,血壓也跟著上升,換句話說,內臟脂肪是高血壓的成因之一。

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
沒被身體消耗掉的多餘碳水化合物會變成中性脂肪,影響碳水化合物和脂質的正常代謝。高濃度的脂質和糖分會讓血液變黏稠,並隨著血液在身體各處引發動脈硬化等血管疾病。尤其腹部肥胖會造成血脂異常、脂肪肝等疾病,甚至會惡化成心腦血管疾病,威脅生命安全。

高脂血症和動脈硬化
中性脂肪若囤積在體內,膽固醇就會上升,甚至引發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的成因是血液裡含有過多的中性脂肪或膽固醇,增加血液黏稠度,持續損害血管,引發初期的動脈硬化。

GL是什麼?

上述的GI(升糖指數)值,指的是該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速度,以及其提升的血糖值。GI值越低,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速度越慢,有助於控制食慾和減重。但是,GI值並未考慮到吃的量,很難實際應用,而GL值是將GI值和一次吃的量一併考慮,更適合用來調整飲食。舉例來說:西瓜是含糖量很高的食物,但它的水分也很多,吃一兩片就很有飽足感,所以西瓜的GI值雖高,GL值卻很低。如果說GI是某食物會提升的血糖值,那GL就是考慮實際攝取量後計算出的數值,是用更實際的方式計算食物對血糖造成的影響。

西瓜的GI值和GL值
西瓜的GI值72,屬於高血糖風險的食物。
但因為西瓜的水分高,即糖的密度較低,100g的含糖量為6g,以公式計算後,對血糖的影響(GL值)只有4。

西瓜 ©Organic Facts

低GL健康食的標準(1日平均)

現代人每日平均攝取量 180GL

GL標準值(1日平均)

知識便利貼|關於eGL
本書食譜的GL值為估計值,簡寫為eGL。GL值原是實際進食後,透過實驗測量血糖變化量得到的結果,但本書所標示的數值是利用臨床實驗開發出的GL公式(專利申請中)計算出的估計值,故標示為eGL。eGL的值越大,血糖會上升越多。

高GL飲食=凸肚!

◎高GL的食物,就是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會快速被消化吸收的食物。
◎促使體內血糖飆升。
◎為降低血糖,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碳水化合物迅速被組織吸收,血糖下降後又開始覺得餓。
◎過多的糖分流入身體組織,多餘的就變成中性脂肪。
◎中性脂肪和體內吸收的其他脂肪堆積在一起,造成內臟脂肪型肥胖,也就是凸肚。
◎儲存在體內的中性脂肪,分解成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游離脂肪酸製造出更多的中性脂肪,造成慢性腹部肥胖。
◎持續攝取高GL值食物,肚子上的贅肉就越來越多。

低GL飲食=健康!

 ✔  低GL的食物,即碳水化合物含量低、較慢被消化吸收的食物。
 ✔  血糖不會飆升,身體也不必被迫分泌過量的胰島素。
 ✔  持續維持飽足感。
 ✔  身體不會分泌過多的胰島素,就不會因急性低血糖產生飢餓感。
 ✔  適量的葡萄糖被輸送到肌肉組織,完全轉化為能量消耗掉,維持標準體重。
 ✔  避免過多的能量轉變為脂肪在儲存體內,預防生活習慣病,保持健康。

©Reader's Digest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三采文化出版,南基善著作《專瘦凸肚的低GL健康食:不復胖、不痛苦 靠吃就能瘦的神奇減肥法》一書。

你的凸肚肚怎麼來的?
第一本低GL瘦身飲食專書!
不復胖、不痛苦,靠吃就能瘦的神奇減肥法
體驗10天,穩定瘦下3公斤!

營養學權威、健康飲食雜誌聯手製作
科學化的營養分析+實用的健康飲食概念

★95道吃飽又能瘦肚子的最強食譜★
★14天低GL瘦肚計畫表★
★111種常用食材GL估算值快速查詢★


別再執著於GI與熱量,GL才是變瘦的關鍵
聰明選擇食物,健康吃對分量!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