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飽的減肥減不了肥」,若吃不到基礎代謝率,還真的愈減愈肥。說減醣飲食是最人性化的減肥法也不為過,因為減醣飲食能吃得飽、入門門檻低、可滿足口腹之慾,也適合外食族;而減醣飲食不只能吃飽,食物選項也多、執行方法簡單,還能避免吃過多精緻澱粉造成身體不適。就讓我們來認識最棒的減肥好朋友-減醣。
精緻澱粉過多的飲食方式,導致胰臟為了平衡血糖不斷分泌胰島素,讓身體產生過多胰島素,又使得身體的血糖過低,造成低血糖,在生理現象上就是肚子餓、精神恍惚,想吃更多糖份,長期下來,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造成吃進去的食物都傾向合成反應,脂肪就更難分解了,即便你吃更少,也不易瘦。
知道精緻澱粉、糖分攝取過多導致的問題,你或許想,那減醣有什麼優點?不吃碳水化合物,生活還過得了嗎?事實上,減醣飲食跟平常的飲食差不了多少,卻可以讓你吃飽、吃想吃的食物,門檻也低,很適合外食族!以下是減醣飲食的好處﹕
1. 減醣吃得飽
減肥減脂最重要的就是飽足感,很多減肥法其實都在飽足感這點下功夫,例如某些飲品提倡含有某種纖維讓你飽足感十足,飯前多喝水也是增加飽足感。減醣飲食因為相對地減少醣類,多了蛋白質及油脂的攝取額度,飽足感十足!
2. 減醣滿足口腹之慾
提到減肥就讓人想到自律,感覺很多食物不能吃、不能碰。減醣飲食的好處就是什麼食物幾乎都可以吃,因為澱粉攝取量下降並非代表完全禁止,下降的熱量缺口剛好用蛋白質及油脂補齊,意味著你的肉類不只限於雞胸肉,還能吃雞腿肉、牛肉等食物,所以說幾乎什麼都可以吃。
3. 減醣適合外食族
外食族最常遇到高油高醣類食物,只要跟店家要求少油一點,澱粉吃一半,加點一份肉類,就能簡單達成減醣飲食。若你不用減醣,而是用水煮餐減肥,外面的餐廳及小吃攤,根本很難達成你的需求。
4. 新手也能入門減醣
減醣飲食適合每個人,原則上只要澱粉吃得比平常少就是減醣。以營養師的立場會推薦將醣類攝取從總熱量的55%降到20-40%,達成了就是減醣,所以並不困難,執行上可一餐不碰澱粉或只有一餐吃澱粉,非常簡單,新手好入門。
減醣飲食其實比想像中簡單,千萬不要想得太複雜。尤其是剛入門的朋友,請不要太嚴苛,一步一步來。
觀念﹕控制總熱量,降低碳水化合物
所有食物幾乎都含熱量,只有少數熱量極低,構成熱量的主要三大營養素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減脂一定要先控制熱量,因此首先降低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相對地提升其他營養素,否則只是在採取極低熱量的方式減脂,沒有意義。含醣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水果類、奶類,其他的食物種類不含碳水化合物或者少,依照這三類常見食物做筆記,盡量避開或三餐選一餐吃。而其他可吃的種類包括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油脂與堅果類。
示範一下我的減醣飲食怎麼操作。減醣最適合搭配間歇性斷食,我通常會搭配16:8或18:6的輕斷食,一天約6-8小時為進食時間,其他時間斷食,因為我不愛一直進食,也愛吃大份量餐,所以通常吃兩餐,用起輕斷食法特別適合,達成率也高。只要控制熱量、營養素,進食時間內不管吃幾餐都可。
我通常在下午一點吃第一餐,晚上九點前吃完第二餐,食物選項就依前面的原則實行,降低碳水化合物,將額度分配給豆魚蛋肉類、蔬菜類、堅果與油脂類。實際參考我的執行範例,你會發現達成減醣很簡單,降低平常吃的澱粉量,多吃比平常多1.5倍的蛋白質,注意蔬菜種類,澱粉最後吃,就能輕鬆達成。
•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張家祥(Ricky)著《體脂狂降20%!減醣外食快瘦攻略》一書。
本書特色
更多《體脂狂降20%!減醣外食快瘦攻略》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維生素D能促進鈣質的吸收,並且可以調節血中鈣和磷的比例,以確保骨骼、牙齒健康,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和骨骼肌肉的發育、肌肉的收縮,對於運動員得爆發力和速度都有重大關係。如果缺乏維生素D時,可能發生疲勞性骨折的機率比較高,也較容易經攣、肌肉無力症狀,而且在運動中的表現也會較不佳以及不持久,甚或增加受傷機率。如果是一般人缺乏維生素D,不僅會有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嚴重時,也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指出發現,如果給予身體維生素D濃度低的人口服補充,可以增加他們的肌肉力量,這可能是因為快肌的肌肉纖維大小增加的關係,還有另一項研究發現,讓運動員每天補充5000IU的維生素D,時間為八周,結果發現他們的十公尺衝刺與垂直跳躍能力有顯著的進步,此外,也有研究發現維生素D濃度如果降低,與耐力型選手的發炎指數上昇有顯著的關係,這也表示維生素D或許與某些運動傷害有關。
然而我們都以為曬太陽,就能增加維生素D在身體的濃度,但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即使是在戶外跑步的運動員中,也有42%的人血液中所含的維生素D濃度不足,其餘11%的人血液維生素D濃度缺乏。從其他研究中也顯示,如果以室內運動為主的運動員,血液中的維生素D濃度不足的比例可能比戶外運動來的更高。根據美國內分泌學會目前的建議,若維生素D濃度小於20ng/ml,則定義為維生素D不足,若介於21-29ng/ml,則定義為維生素D缺乏,如為30ng/ml以上,則定義為維生素D充足。
一般成人攝取量建議為:每日維生素D的攝取量建議每天200IU至600IU。但對於只是輕度缺乏想要改善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不足的人,可先從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來源多補充,以下3種食物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不僅天然,對身體也較為健康。
天然在湖水裡的每一百公克的鮭魚約含有八百IU(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但在市場買到的鮭魚,因為人工飼養長大,所以含量每一百公克只剩下一百國際單位,但對許多食物種類來說,鮭魚也算是含維生素D較高的食物來源。
如想要從較天然的食物中攝取維生素D,牛奶非常適合。一杯牛奶約含125IU的維生素D,同時也是每個人鈣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一顆雞蛋中的蛋黃約含有40IU的維生素D,所以吃兩個雞蛋可以為每日攝入量提供80IU,此時也能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又有飽足感且肉量低,對於減重的人來說也相當適合。
總而言之,對於疲勞性骨折或是筋肉損傷的案例,不只是高強度的競技型運動員才會發生,即是是跑者也會發生疲勞性骨折。如想要成為更傑出的運動員,如何預防疲勞性骨折是基本課題,可從調整自己的運動營養並追蹤檢測血液維生素D濃度來下手補充。
資料來源/Fitness Magazine、joiiup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