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什麼是 CrossFit 區塊飲食?
1
什麼是 CrossFit 區塊飲食?
2
12種素食運動員常見的營養缺乏 一般人也該注意!
3
膠原蛋白與肌肉關係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什麼是 CrossFit 區塊飲食?

2017-05-23
知識庫 飲食 飲食方式 營養補給 CrossFit

什麼是CrossFit區塊飲食(ZONE DIET)?CrossFit區塊飲食的理念是要傳遞給大家:「在一餐的飲食中,要攝取蛋白質以及蔬菜、堅果和種子和一些水果,少量的攝取澱粉和拒絕糖,保持這樣的定量攝取,就能獲得足夠的營養,並可以支持身體的訓練而不會儲存變成脂肪。」,而區塊飲食實際上是強調我們每日三餐必須攝取到完整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而不是忽略其中一項,因為均衡的飲食可以促使我們增進運動表現、加快恢復速度、增肌減脂,並且讓身體狀況更加活躍。

以下由CrossFit Loga的Verna教練來讓大家更了解什麼是區塊飲食。

CrossFit 區塊飲食強調,一日三餐都要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

以CrossFit金字塔來讓大家更了解為什麼必須要攝取足夠的營養。在金字塔最基底的是「營養」,因為沒有充足的營養,就無法獲取更多能量以及更多的訓練。是否曾經聽過一句耳熟能詳的名言“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人如其食,指飲食可反映一個人健康狀況與生活環境,已區塊飲食來說,正確的飲食方式將決定了你的身體外型、訓練表現及身體感受,大多數的CrossFit運動員不僅認真訓練外也採取CrossFit的區塊飲食法來配合,攝取均衡的營養物質能夠讓我們體內的荷爾蒙處於平衡點,促使我們身體達到更理想的健康狀態。

CrossFit 金字塔:最底層是營養,第二層是有氧能力,第三層體操能力,第四層舉重能力,第五個運動專項,如果沒有攝取足夠的營養,就會讓金字塔失衡,並且無法支撐這些訓練。

健康飲食一直是人人倡導的觀念,但是,我們真的吃對了嗎?所謂的區塊飲食,是強調每一餐都要均衡攝取到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不僅是有在特別從事CrossFit的練習者要攝取,一般人也應為效仿,而一的營養比例為:

蛋白質:佔一餐30%的卡路里攝入,絕大數是來自瘦肉,來源:雞蛋、雞肉、魚。
碳水化合物:佔一餐40%的卡路里攝入,絕大部分是低升糖指數,來源:蔬菜、穀類。
脂肪:佔一餐30%的卡路里攝入 ,應該源自於天然食物,來源:堅果、種子。

CrossFit區塊飲食的營養成分比例。 ©woodwardcrossfit.com

CrossFit的區塊飲食法採用了「食物單位」的概念簡化測量的過程,就是把食物想成一塊立方體,而一塊立方體的營養約:7g蛋白質、9g碳水化合物、3g脂肪,如果是四塊立方體,就是:28g蛋白質、36g碳水化合物、12g脂肪,接著我們利用對照表找出自己一天所需的塊數,假設你每餐需吃到四塊立方體,只要再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單位圖表中各找選出四倍量的某種食物,每一餐都必須包含等量食物單位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

但是,要如何知道自己一天要攝取多少立方體呢?以下這張圖表,採用體型以及有在運動的男女體型來區分,可以讓我們更知道要如何攝取才能達到一天的營養。

©library.crossfit.com

但是,對現在許多外食族來說,要隨時秤斤論兩的控制飲食非常不容易,但是,想達成CrossFit區塊飲食法的營養,可以採用簡單的手掌大小來達到均衡飲食。像是和手掌大小一樣的肉塊,就等於四塊立方體的蛋白質,四塊立方體的碳水化合物等於1/2吐司、1/4貝果、1/2蘋果,四塊立方體脂肪等於6g橄欖油、腰果3顆。

一塊像手掌大的肉塊就等於一塊立方體的蛋白質營養。 ©precisionnutrition.com

以下由Verna教練為大家設計了三道區塊飲食的食譜,建議一般人或是有運動習慣的人都可以食用,每一道都是含有四塊立方體的營養,則都符合30%的蛋白質、40%碳水化合物、30%脂肪比例,如只要攝取兩塊立方體,再將食材減半製作即可。

材料:墨西哥餅皮一片、火腿兩片、起司兩片、10顆堅果、雞蛋兩顆、一顆蘋果。

步驟1:瓦斯爐開小火,將墨西哥餅皮放在鍋裡,正反面烤,烤到適當的膨脹度就可以移開,同時可將火腿放置在鍋內煎。

步驟2:火腿變色後即可取出,再將鍋裡加一點油後,將蛋在碗打散後放置在鍋裡煎熟。

步驟3:將煎好的火腿、蛋鋪在餅皮上,再將起司放上去後將餅皮對折,同時再將蘋果切塊

步驟4:再將切塊的蘋果、堅果、捲餅在在盤子上就即可食用。

材料:一塊150g雞肉、一條切塊小黃瓜、兩條切塊的杏鮑菇、1/8切塊南瓜、兩顆切塊大蕃茄、150g生菜。

步驟1:在鍋裡加熱少許的油後,將雞肉放進鍋裡煎熟,同時也將切好的南瓜放進電鍋蒸,水約200毫升。

步驟2:將雞肉煎熟後,再利用雞肉在鍋裡出的油煎切好的小黃瓜、杏鮑菇、番茄,等變色後即可拿起。

步驟3:最後將煎好的雞肉、小黃瓜、杏鮑菇、南瓜放置在盤內就即可食用。

材料:100g白飯、80克細切洋蔥、50克切塊香菇、1顆雞蛋、100g切塊鯛魚、ㄧ碗大量生菜。

步驟1:加點油在鍋內,先將鯛魚放置在鍋內煎,到兩面都呈白色後,再將切塊洋蔥、香菇、生菜放置在內。

步驟2:將蛋打散在碗裡後,倒入鍋內,並加上一湯匙的醬油。

步驟3:將做好的鯛魚丼放置在飯上就即可食用。

以上所提供的食譜,不僅做法輕鬆、又不會消耗太多時間,還可以達到一日所需的營養,如果在家時不妨可以嘗試做做看。

關於Verna教練CrossFit LOGA 教練
運動專項
  -飲食與營養 CrossFit
專業證照與經歷
  -CrossFit level 1 認證
  -ACE-CPT 美國運動委員會 私人教練認證
  -AFAA 美國有氧體適能協會 WT重量訓練
  -CrossCore RBT 國際懸吊式訓練系統認證教練
  -澳洲S.S.I 特殊族群認證教練
  -M.E.T 動作效益 認證教練
  -女性曲線雕塑訓練認證
  -CrossFit LOGA 團體課程/一對一教練
  -輕適能運動空間南京店 團體老師/私人教練

分享文章
曾怡鈞
曾怡鈞

12種素食運動員常見的營養缺乏 一般人也該注意!

2019-06-26
曾怡鈞營養師運動營養營養補給飲食方式飲食運動部落

許多運動員會採用素食的生活方式,這可以是健康且不影響運動成績的個人選擇。然而素食者因為食物種類的來源有限,加上長期運動導致的生理狀態需求,必須更加意識到選擇的食物需能夠維持熱量需求、滿足訓練和恢復的需要,及支援適當的免疫功能。此外,需特別注意是否會有營養缺乏的問題,尤其是純素食者。那麼有哪些營養問題是常見會發生在素食運動員身上的呢?

12種素食運動員常見的營養缺乏 一般人也該注意!

1. 能量攝取不足

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含有大量的纖維,因此佔據了龐大的胃容積,並可能導致無意中減少了總能量攝入。提早感到飽足的現象會增加能源供應不足的風險,能量不足的後果非常嚴重,免疫力可能會受損,進而導致疾病或使得訓練和比賽提早疲累,也可能使得體重減輕,並導致肌肉量減少、肌力下降、運動能力降低和缺乏令人滿意的訓練適應。

素食飲食也會使需要攝入高熱量的運動員難以達到目標,增加攝取食物的頻率以及增加高熱量食物如堅果、種子和油脂類可能有助於確保達到熱量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監測體重波動和調整飲食可以使飲食適合個人的能量和營養需求,故而素食運動員應定期監測身體狀況和身體組成,以確保飲食足以滿足能量需求。

有些運動員可能會以吃素作為限制能量攝入的手段,來達到理想的體格,而這似乎在女性運動員中更為普遍。嚴格的熱量限制可能會影響運動表現、生殖健康和骨骼健康。運動員的能量需求應根據運動強度、體重和運動模式來進行調整,以確保符合個人的特定需求。所以若運動員需要控制卡路里,或試圖達到過度的減重目標,應該尋求一個值得信賴的專業人士的幫助,以避免相關危害。

增加能量攝取的飲食改善訣竅
.用真正的水果或蔬菜做成冰沙或飲品
.用橄榄油或菜籽油炒蔬菜
.在榖物或沙拉中加入堅果、乾果或酪梨
.每天吃6到8頓餐(增加三餐中間的小點心)

2. 營養素攝取不足

素食者常見攝取不足的營養素包含:熱量、蛋白質、脂肪、ω-3脂肪酸、鐵、鈣、鋅、碘、維生素B12、維生素D、肌酸、肌肽。依據攝取食物種類的限制,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也略有不同,見下表一。如果有需要的話,應在飲食中加以監測這些營養素並補充。

依照衛生福利部《素食飲食指南》的建議,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並在同一類食物中經常變換,儘量選擇不過度加工的食物,才能得到均衡的營養。一個素食者的食物組成應均衡包含穀類、豆類、蔬菜、水果、堅果種子類,如下圖所示。

不同飲食型態素食者易產生的營養問題比較

依照衛生福利部《素食飲食指南》的建議,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並在同一類食物中經常變換,儘量選擇不過度加工的食物,才能得到均衡的營養。一個素食者的食物組成應均衡包含穀類、豆類、蔬菜、水果、堅果種子類,如下圖所示。

素食者的均衡飲食餐盤

各類食物所能提供的營養素如下圖所示。

素食食物來源所提供的營養素

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中,如肌酸、肌肽、維生素B12、鋅、鐵及鈣,因為自然界中較廣泛存在於動物性食品當中,故素食者容易缺乏;此外受植物性飲食中纖維、草酸、植酸影響,如鐵、鋅、鈣等金屬元素容易有吸收不良情形發生。以下列舉較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素食者應更留意多攝取這些食物,或使用補充劑以補充礦物質、維生素不足。

3. 蛋白質

人體無法儲存蛋白質,攝入多餘的醣類可以轉化為肝醣儲存、攝入多餘的脂質可以脂肪形式儲存,然而多餘的蛋白質卻無法儲存起來,因此每日蛋白質攝入必需足夠(運動員約0.8-1.7g / kg /天)。蛋白質在肌肉修復和肌肉適應過程佔有重要角色,適當的膳食蛋白質攝入量有助於製造新的肌肉蛋白質,紅血球和其他細胞。

蛋白質由大約20種不同的胺基酸組合而成,這些胺基酸中有8種被分類為必需胺基酸,因為人體不能製造必須由飲食中攝取。動物蛋白質含有完整的必需胺基酸,但是大多數植物蛋白質缺少其中的兩至三種,再考慮到植物蛋白質的消化率似乎明顯低於動物產品,所以食用植物蛋白大約需要比食用動物蛋白多10%的蛋白質。因此,對於素食運動員的蛋白質建議量大約是1.4-2 克/公斤/天(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減重時建議量可能高達1.8 g-2.7克/公斤/天),並最好多攝取不同種類的植物蛋白來源。

低脂乳製品、雞蛋和黃豆是良好的素食蛋白質來源,在人體內的吸收利用率不比肉類遜色。此外,毛豆、黑豆、紅豆、綠豆、米豆、白鳳豆、花豆與鷹嘴豆等豆類、米、穀類和杏仁果、花生、瓜子、開心果、芝麻等堅果種子類也能夠提供大量的蛋白質。過去營養界倡導利用胺基酸互補法截長補短,將這些不完全蛋白質混合在一起攝取,截長補短盡可能的確保攝取到足夠的胺基酸以維持人體氮平衡,但現在互補法不再被認為是必要的,將富含蛋白質的穀物、豆類、堅果和種子等食物都納入純素飲食中,以確保所有必須胺基酸都存在,並且含有充足的支鏈胺基酸(BCAA)來觸發肌肉蛋白質合成以支持從訓練中恢復和肌肉適應,是目前建議的做法。

一般建議在運動後攝取20-25克的蛋白質來幫助肌肉適應,為了從植物性食物中獲得大約25克蛋白質,你可以吃:

.200克豆腐
.2杯煮熟的豆子
.2杯煮熟的扁豆
.130克混合堅果
.5湯匙花生醬
.3杯豆漿
.3杯煮熟的藜麥

在藉由全食物獲得足夠的蛋白質攝入量有困難或不方便時,補充植物蛋白補充劑可能對純素運動員有益。最近開始出現一些研究數據表示,以植物蛋白作為阻力訓練計畫的一部分來促進肌肉肥大時,其對身體組成與運動表現的影響與乳清蛋白類似,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米蛋白、豌豆蛋白、大麻蛋白或是混合蛋白等的餐後肌肉蛋白質合成效率。

4. ω−3脂肪酸

素食運動員可能也有低脂肪攝入的風險(必需脂肪酸尤其重要),建議每天攝取0.5-1.5克/公斤/天(或每日攝入熱量的30%)。研究表明,低脂加上節食可能會對男性的睾固酮濃度產生負面影響,而睪固酮濃度與運動員需要最大化合成代謝和適應阻力訓練有關。

ω-3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對於正常生長發育很重要,並影響心血管健康、炎症和慢性疾病,並可能提高運動誘發的支氣管收縮(EIB)和免疫力。ω-3脂肪酸也可能增加一氧化氮的產生,以及改善心臟速率的可變性。

ω-3脂肪酸大多存在於深海魚類,因此素食者攝取到更少的ω-3脂肪酸,並且血清中的ω-3脂肪酸濃度也較低。適量攝取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來補足所需顯得更加必要,例如堅果類、核桃、亞麻籽、南瓜籽、奇亞籽、芥花油、亞麻仁籽油、雞蛋黃油、海藻油、大豆油、橄欖油、沙棘果油、菜籽油、車前葉藍薊油、南美印加果油、大麻籽油、奇芽籽油等。

富含ω-3脂肪酸的食材如核桃、芥花油、亞麻仁籽油等是以α-次亞麻油酸(ALA)形式存在,約8%可以轉換為EPA、約0.5%可以轉換為DHA。研究已證明補充ALA可增加血液中的EPA濃度,但似乎不會影響DHA狀態。微藻油富含DHA(和EPA),可能是素食主義者和素食者的有用補充品。微藻油補充劑已被證明可以提高血液中的EPA和DHA水平。然而,有關素食主義者的DHA補充劑的建議目前並未出現在文獻中,建議多採用富含ALA的全食物來源,如亞麻種子、核桃和奇亞籽。撰寫本文時,缺乏研究詳細說明如何優化素食主義者的ω-3脂肪酸攝取,但針對一般運動員的EPA和DHA的攝取比例建議為2:1,每日建議1-2克。為了達到 500 ~ 1000 毫克/天的DHA劑量,這相當於1-2克的微藻油,或者在大多數商業產品中為2-4個膠囊,或是10-15公克的亞麻仁籽油。

過量的ω-6脂肪酸會干擾ω-3脂肪酸對健康的益處,因為他們爭奪相同的限速酶,限制ω-6脂肪酸可能有助於減少促發炎反應,因此飲食中應減少攝取大豆油、葵花油、玉米油、紅花油和花生油。

5. 鐵

過去研究發現台灣素食者的鐵攝取量其實足夠,無論吃素與否,男性貧血的問題都不嚴重,但女性由於在月經期間的血液損失就比較會有貧血問題。所以在經期後、生長迅速的時期〈例如青春期〉,以及在前往高海拔低區進行訓練或比賽之前,必須確保飲食中含有足夠的鐵,避免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會使得紅血球細胞(RBCs)或血紅蛋白減少,導致疲勞的症狀,例如虛弱、氣短、運動耐力降低。即使只是缺鐵但無出現貧血症狀也會減少運動持續能力,並增加運動期間能量消耗和使得女性肌肉組織減少、削弱耐力運動適應能力。

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鐵的每日攝取量男性成人為10毫克、女性成人為15毫克。但由於純素飲食中鐵的主要來源是非血紅素形式,這種非血紅素鐵生物可利用性低於動物產品中發現的血紅素鐵。由於上述的生物利用度的問題,非血紅素鐵可與其他有助於鐵吸收的食物相結合一起吃來增加吸收率,例如維他命C,所以含鐵的早餐麥片可以搭配柳橙汁(含維生素C),多利用隨餐攝取富維生素C的水果包含草莓、奇異果、柳丁、橘子等,也能幫助鐵質吸收。故建議於三餐用餐,不論餐前、餐中、餐後同時攝食水果,且每日攝取應達2份以上,並選擇當地當季的盛產水果。

純素飲食通常含有鐵的膳食抑製劑,如多酚單寧(咖啡、茶和可可中含有)和肌醇六磷酸鹽(全穀類和豆類中含有),它們會減少膳食中吸收的鐵量。因此,素食運動員應該通過增加攝取全食物中富含鐵的來源,並減少含茶、咖啡和可可等含抑製劑食物的攝取量,同時食用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增強吸收,以及如果可口的話,將浸泡、發芽和/或發酵的食物包含在他們的飲食中。用鐵容器烹煮也是補鐵的撇步,例如使用鑄鐵鍋;愈酸和煮愈久也會增加鐵釋出,然而煮愈久也愈可能破壞食物養分。

富含鐵的食物來源:豆類、穀類、堅果、種子、強化食品、綠色蔬菜。例如:紫菜、髮菜、裙帶菜、海帶、芝麻、金針、黑豆、紅豆、腐竹、皇帝豆、蓮子、花生、梅乾菜、南瓜子、猴頭菇、姬松茸、黑木耳、香菇、花菇、竹笙、莧菜、山東大蔥、香樁、甜豌豆莢、菠菜、紫色花椰菜、甘薯葉、空心菜、小白菜、稜角絲瓜、胡瓜、豌豆苗、玉米筍、茼蒿、芥藍、韭菜。

堅果、種子等食物富含鐵質

6. 鈣

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鈣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成人為1,000毫克、女性成人為800毫克;13-18歲的青少年,男性為1,200毫克、女性為1,000毫克。充足的鈣對於凝血、神經傳導、肌肉刺激、維生素D代謝和維持骨骼結構是必需的。素食者比葷食者攝取更少的鈣,由於鈣攝入量較低,素食主義者有更高的骨折風險。當鈣的攝入量低,對於處於骨骼發育生長期的的兒童及少年更不利於長高。鈣對純素運動員的重要性包含維持負重運動期間骨骼健康,以及在出汗過程中鈣的損失會增加;而在限制熱量、停經和女運動員的某些階段,鈣的需求也可能會加劇。

純素運動員應該攝入足量的豆類,豆類食品因加工方法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營養素含量,如豆干及傳統豆腐,其鈣含量較其他豆類食品多,而黃豆、豆腐皮、豆漿、盒裝嫩豆腐等製品其鈣含量少。故建議每日至少攝取一份以上鈣含量較多的豆類食品,以增加鈣的攝取量。

花椰菜、白菜和羽衣甘藍鈣含量特別高,但綠色蔬菜如菠菜、芝麻菜含有草酸鹽,草酸鹽、纖維質會限制鈣和維生素B₂的吸收。因此,素食主義者在設計含鈣豐富的食物時應選擇草酸含量較低的植物來源。鈣強化食品也廣泛使用,例如鈣強化大豆、堅果植物奶和果汁等能提供易吸收形式的營養素,其他富含鈣的食物還有乳製品、黑芝麻、紅莧菜、海帶、麥粉、綠豆芽、芥藍菜、香樁、油菜花、山粉圓、蓮子、金針花、木耳、紫菜、芹菜莖、油菜、香菇等。若是可能,盡量確保飲食中包含乳製品或多攝取鈣強化食品。如果純素飲食不能達到足夠的鈣攝取,那麼補充劑也可能是必需的。

當足夠的維生素D存在時,鈣從食物中吸收的比例增加,故素食者應注意曬太陽的重要性,每日曬20分鐘太陽能活化維生素D。

7. 鋅

鋅是參與DNA穩定和基因表達有關代謝過程中金屬酵素的組成部分,並且在細胞生長、修復和蛋白質代謝中很重要。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鋅的足夠攝取量男性成人為15毫克/天、女性成人為12毫克/天。鋅缺乏的臨床症狀有生長遲鈍、男性的性腺發育不全、食慾不振、嗜睡、傷口癒合不良、感染機會增加及味覺和嗅覺的障礙等。

類似於鐵,鋅在植物性食物中廣泛存在,但也不易被吸收,當攝取高量的鈣、維生素D、植酸和膳食纖維時,會阻礙鋅的吸收。鋅在植物中常見來源有豆類、全穀類、堅果和種子類,其中也包含了富含植酸鹽的食物來源。但是,加工程序可以減少植酸鹽,麵包膨化能激活植酸酶,分解植酸;浸泡、發酵、發芽的堅果和穀物均可降低植酸濃度並增加營養素的生物利用度。鋅的生物利用度似乎會隨著膳食中的蛋白質攝取增加,並被葉酸、鐵、鈣、銅和鎂的補充劑所抑制,但可能不會受這些營養素的全食物營養來源的影響,由於前述生物利用度的問題,鋅補充劑不應與上述礦物質的補充形式同時攝取,因此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配方可能不足以彌補鋅的缺乏,而應另外攝取單方補充劑。

素食者應該食用富含鋅的食物,例如南瓜子、黃豆、黑豆等豆類,花生、糙米、小米、蘿蔔、大白菜、茄子和堅果以及其他穀類,並且如前所述,尋求採用改善礦物質吸收的處理方法,如浸泡和發酵。倘若食物中的來源無法充足,則再考慮使用補充劑。

8. 碘(過多或缺乏)

碘是身體和精神生長和發育所需的必需微量元素,並在甲狀腺功能和代謝中發揮重要作用。過高或過低的碘的攝取量可導致甲狀腺功能障礙。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對碘的建議攝取量為140微克/天,然而某些素食主義者已顯示攝取過量的碘(來自海藻),食物中的碘含量會受到土壤碘含量(農作物)、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耕作方法、種植季節以及減鈉鹽(含碘)所影響。

在十字花科蔬菜例如包心菜、花椰菜和大頭菜中發現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會降低碘的利用率,如果大量食用,可能會對甲狀腺功能產生不利影響。然而,烹飪這種食物似乎會破壞存在的許多化合物,使得這種效應不太可能。但如果可能的話,大量攝取生菜的素食者應該考慮限制十字花科的食物原料,避免碘攝取不足,引起甲狀腺疾病。

9. 維生素B12

乳製品也同樣富含維生素B12,因此一般蛋奶素者不會有缺乏的疑慮。維生素B12不足可導致紅血球細胞形態改變,並導致血液學和神經症狀,例如巨球性貧血或不可逆的神經損傷。來自英國EPIC-Oxford團隊的研究數據顯示,大約50%純素受試者有維生素B12缺乏。純素者則可多食用強化維生素B12的穀類食品、強化營養酵母、補充劑。衛福部素食飲食指標中建議,全素者可多利用「藻類」來獲取維生素B群,例如1日3份蔬菜,其中1份就記得要取自藻類(如:海帶、紫菜),一份乾紫菜 (約10 公克,3 張海苔壽司皮)可獲得6 微克維生素B12,即攝取約1 張海苔壽司皮就可獲得一天所需的維生素B12。

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維生素B12 每日攝取量為2.4 微克,而一些文獻則指出素食者要再多攝取6微克/天。僅靠口服補充劑和強化食品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維生素B12,如果懷疑有維生素B12缺乏,純素食者可能需要由醫生監測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在醫生指示下接受皮下或肌內注射, 對於一些純素運動員來說,仔細監測維生素B12狀態可能是必要的。

.發酵食品或菇類雖含有較高量的維生素B12類似物,但反而會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和新陳代謝,不建議使用當作維生素B12的來源。

10. 維生素D

維生素D是皮膚中產生的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對鈣的吸收和骨骼健康至關重要,並且在許多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維生素D每日攝取量為5 微克,而美國國家醫學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制定的飲食參考攝取量,建議維生素D 的平均攝取量為400國際單位(IU)/天,建議攝取量則是600國際單位(IU)/天;而英國衛生署則建議每天攝取400 IU(10μg/day)。

近幾年有許多關於運動員與維生素D的研究結果顯示,當運動員如果有維生素D缺乏時,改善維生素D的狀態可能改善運動表現。對運動員而言,維生素D缺乏會不利地影響肌肉力量和氧氣消耗,補充維生素D可能通過其在鈣代謝和骨骼肌功能中的作用來防止過度訓練的損傷。

若要通過改善維生素D攝取來制定治療策略,有效的維生素D劑量需要參考個人的血漿維生素D濃度現況,當血漿中 25(OH)D 濃度小於20ng/ml,定義為維他命D缺乏 。而運動員的血中25(OH)D濃度目標應該是達到30-40ng/ml,最佳值可能介於40-70ng/ml。文獻指出補充維生素D4000-5000 IU/day以及維生素K1和K2 50-100μg/day可以改善運動恢復,使運動員能夠更頻繁地訓練。關於使用較高劑量的維生素D是否會導致毒性還沒有相關數據證明,但是IOM的制定的上限攝取量(UL)為4,000/天,而美國內分泌學會建議的維他命D上限攝取量 (UL)則是每日一萬單位。一般認為當血液中25(OH)D 值>150ng/ml(並出現高鈣血症狀)表示維生素D中毒,但是約莫要吃到每天10萬單位才會導致高血鈣,在前述的範圍裡,要造成高血鈣的可能性其實很低。

鈣化醇(維生素D2)是素食者的維生素D來源,但是生物可利用率較動物來源衍生的鈣三醇(維生素D3)低,然而,最近,來自地衣的鈣化醇已經出現商業產品,為素食主義者提供了更多的補充選擇,這種補充劑生物利用率似乎與動物源性產品類似,劑量為200-1000國際單位/每份。

素食者除進行適度的體能活動外,為避免維生素D 缺乏,每天還需要日曬20 分鐘,體內才能產生充足的維生素D,可幫助鈣的吸收與骨鈣沉積。因植物性食物維生素D 來源有限,皮膚照射陽光是最容易獲取維生素D 的方式,但若為慢性自體免疫引起的紅斑性狼瘡疾病者,或白化症等對光照敏感者,則不適合過度日曬,以避免疾病之惡化。

蔬菜中的菇類如:香菇、杏鮑菇、鮑魚菇、喜來菇、珊瑚菇等,在栽培過程能形成維生素D,因此建議素食者每日至少選擇一份深色蔬菜外,也應包含各種菇類與藻類,維生素D也可以在強化食品中找到。

蔬菜中的菇類在栽培過程中能形成維生素D

11. 肌酸

肌酸是由精胺酸、甘胺酸(glycine)及甲硫胺酸(methionine)三種胺基酸所合成的物質,蔬菜不含肌酸,所以素食者通常肌肉肌酸含量低。肌酸在體內可與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互相轉換,補充肌酸主要在提高ATP-PC系統的能量,因此對需要爆發力的運動項目之運動員較有幫助,可以改善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能力,增加去脂體重、增加II型肌纖維面積、幫助肌肉肥大和提升最大強度,補充肌酸還可能導致血容量增加、增加肝醣貯存、改善通氣閾值並減少次大運動時的氧氣消耗。

有效達到肌肉內肌酸飽和度,常見補充方式是先採用肌酸負荷法每天服用20g/day -1,維持3-7天,然後以3-5g/day的劑量維持。然而,在4週的時間內服用較低劑量的3-5g/day也可以在長時間內達到肌酸飽和。其他的建議,例如使用1g肌酸每30分鐘補充一次,一天超過20次的攝入,也是段時間內達到最大飽和度的手段。肌酸、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共同攝入可能通過胰島素的幫助能夠使肌肉中的肌酸儲存,對於決定補充肌酸的純素運動員來說,合成肌酸的粉末形式是素食友善的成分(但須小心產品的包裝可能含有牛明膠)。

12. β-丙胺酸(beta-alanine)

β-丙胺酸是一種胺基酸,可用來生成肌肽(一種雙胜肽,由β-丙胺酸和組胺酸組成),β-丙胺酸的補充能增加肌肉肌肽濃度。肌肽是肌肉的重要緩衝劑和抗氧化劑,它能夠緩衝因為高強度運動而產生的酸性離子(H+),使得運動不至於因為氫離子而導致的疲勞停止。肌肽通過緩衝多餘的氫離子、清除自由基、螯合過渡金屬等方式改善高強度運動表現和降低對於疲勞和耗竭的主觀感受、延長運動時間,可能有益於重複的衝刺與爆發力。

2-4週、4-6g/day的β-丙胺酸使用可以改善運動時間大於60秒的運動表現,在有氧運動中,減輕肌肉疲勞和提高高強度運動時間也已得到證實。牛磺酸和β-丙胺酸共享傳輸機制,這表示補充β-丙胺酸理論上可能會抑制牛磺酸的攝取,牛磺酸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參與人體許多重要的生理過程,包括膽酸結合、心血管功能、神經傳遞和使血糖正常發揮作用等。牛磺酸的食物來源為海鮮、肉類和乳製品,因此素食者也會攝取到較少的牛磺酸,如果補充β-丙胺酸確實會導致人體中牛磺酸的減少,那麼素食主義者可能由於飲食中的缺乏而更容易有牛磺酸缺乏。但是,是否補充β-丙胺酸會減少人體中牛磺酸濃度尚未被證實,目前認為在建議劑量範圍內使用β-丙胺酸是安全的。

備註:這些資訊僅供參考,它們不能替代營養師給出的適當醫學診斷或飲食建議 。本說明僅供成年人使用,本文在發佈時內容儘可能確保為最新證據,但不排除未來更進一步的證據可能推翻目前的結論。

參考文獻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素食飲食指南手冊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素食飲食指標手冊

Rogerson, D. (2017). Vegan diets: practical advice for athletes and exercisers.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14(1), 36.

Thomas, D. T., Erdman, K. A., & Burke, L. M. (2016). Position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Dietitians of Canada,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Nutrition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116(3), 501-528.

/ 關於曾怡鈞 /
曾怡鈞

現職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營養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專技高考營養師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學士
.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
.台灣運動發展促進會運動營養諮詢顧問
.教育部體育署各項計畫及增能研習運動營養講師
 .運動傷害防護學會、運動物理治療學會及各單項運動協會教練講習講師

部落格 曾怡鈞運動營養師

FB 運動營養知多少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膠原蛋白與肌肉關係

2017-05-02
觀念重量訓練運動營養飲食知識庫

一般來說,膠原蛋白並不是肌肉組織主要的組成物質,但卻與肌肉生長又有著密切關係,因為膠原蛋白的功效與作用在肌肉生長方面都有明顯的表現,對於生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補充膠原蛋白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以及肌肉生長,而對於想保持體形以及塑造結實健美肌肉的人來說,也是非常需要補充膠原蛋白來維持。

膠原蛋白與肌肉關係 ©draxe.com

膠原蛋白是一種細胞外蛋白質,是人體內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占全身總蛋白質的30%以上,在人體皮膚成分中,有70%是由膠原蛋白所組成,隨著年齡的增長,膠原蛋白也會逐漸的流失。膠原蛋白富含人體需要的甘氨酸、脯氨酸、羥脯氨酸等胺基酸,它是細胞外基質中最重要的組成部份, 一個成年人的身體內約有3公斤膠原蛋白,主要存在於人體皮膚、骨骼、眼睛、牙齒、肌肉、內臟等部位,其功能是維持皮膚和組織器官的形態和結構,也是修復各損傷組織的重要原料物質,像是運動後的肌肉拉傷,都可透過膠原蛋白來修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透過食物來攝取膠原蛋白,像是豬蹄、花膠、銀耳、雞爪、豆腐等,但由於熱量的關係,所以現在人會食用膠原蛋白粉或錠來取代這些來攝取。

總而言之,膠原蛋白是維持身體正常活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同時也是使身體保持年輕、抗老化的物質,另外,膠原蛋白還可以預防疾病並且改善體質,對美容和健康都很有幫助。

在國外有一項有趣的研究,就是請了幾位老年人開始進行阻力訓練,再讓其中幾位在訓練過後開始補充膠原蛋白,經過三個月的時間下來,從實驗研究出,有食用膠原蛋白的老年人,他們的肌肉量都比沒食用的那組明顯提升許多,而且連脂肪減少的幅度也非常明顯,從這項實驗中得到的結論是,在運動過後,肌肉會快速的攝取氨基酸來修補,因為膠原蛋白中所含氮的比例很高,而它具有刺激肌肉生長的作用,除此之外,從這項研究中還發現,膠原蛋白可以降低膝蓋、關節的疼痛,所以也可藉此提升這些老年人在進行阻力訓練時的表現。

老年人進行阻力訓練後服用膠原蛋白,對增肌效果有明顯的提升。 ©vivomaissaudavel.com.br

膠原蛋白除了可以維持皮膚以及維持肌肉彈性以及增加肌肉量,還可以有利於血管的健康,由於膠原蛋白在結締組織與彈性蛋白及多糖蛋白相互交織形成的網狀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口可以有效的保持血管壁彈性,從中防止血管出現破裂、栓塞等危險情況發生。

當年過25歲後,膠原蛋白就會開始流失,到35歲以後會更加明顯並且無法再支撐肌膚組織結構,使得肌膚漸漸喪失緊緻、出現皺紋,連身體的肌群也會開始老化、萎縮, 所以,膠原蛋白不僅對一般人來說非常重要,對想要維持肌肉線條的人來說更不可或缺,但是,除了補適當的充之外,還要從生活中維持良好習慣,才能減緩體內膠原蛋白流失。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