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步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運動器材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讓衝浪衝出機能哲學的VAST服飾
1
讓衝浪衝出機能哲學的VAST服飾
2
成為泳皇的必經蝶式Butterfly
3
用游泳減肥?把握正確原則便能看見效果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讓衝浪衝出機能哲學的VAST服飾

2017-07-06
配備館 水上運動 服裝

今年夏天可以玩什麼?可以悠閒也可以極限,不論是學生族群利用暑假或是上班族利用周休假期上山下海,可以考慮玩SUP立槳衝浪板、體驗寬版滑水、甚至是直衝海邊追浪!衝浪近年受到國人關注、世界的重視,就連東京奧運也將衝浪列入正式項目!持續支持各項休閒或極限運動的美國加州衝浪服飾品牌VAST這個夏天腳步也不停歇!七八月份將舉辦「衝浪露營日」、「FireWire浪板試衝日」,同時也參與「台灣盃國際滑水賽」,邀請大家一起感受海洋的美好!VAST近期更發表了最新服飾系列,主打使用全新開發的科技布料的「VAST Surf Tee」,甚至帶來了360一體成型無車縫技術,並加入大自然與關心環保議題元素,外型上也不斷推陳出新再進化,可以讓你在旅程中保持乾爽舒適,假期結束後又能陪伴著你繼續穿梭城市生活!

讓衝浪衝出機能哲學的VAST服飾

「VAST Surf Tee」全新開發科技布料令人耳目一新、「Lifestyle」結合大自然與環保議題

本季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VAST Surf Tee」,使用全新開發的科技布料Aqua Terra,除了有高效回彈力、不易變型,更加入抗UV科技、快乾、除菌、抗臭功能,兼具防磨與耐穿,充分滿足衝浪人的需求,更是各種戶外活動與日常穿搭的服飾。此外,適合各式活動的「Lifestyle系列」本季主打的印花與配色饒富生趣,其設計靈感取材自大自然結合有趣的環保議題,包含了稍縱即逝的日出、日落圖騰,提醒著我們珍惜生命中每一刻的「VAST FADE TEE」、邀請大家一起跨出舒適圈、一起探索世界的「LE VAST TEE」、象徵VAST品牌精神“Nature Always Wins”的「NATURE BOX TEE」要帶大家體悟大自然是最棒的嚮導,吸引著我們踏上海灘、進入山林,享受大自然的美麗與豐富。還有「ALL HAIL YOGI TEE」滿版衝浪人印花,充分傳遞衝浪時的快樂,更象徵著衝浪人獨特的人生哲學與處世態度。

VAST「Titanium鈦系列」Glitch款高機能衝浪褲運用360一體成型無車縫技術

最新的衝浪服飾科技獻禮  360一體成型無車縫技術

可能從來沒想過衣著賦予穿著者的意義?必須潮流又具有態度、功能性強可以帶著你翻山越嶺、乘風踏浪、展現自我風格!VAST今年五月才剛在美國結束一趟為期17天的衝浪旅行,這趟由洛杉磯出發,溫哥華結束的旅行結合了1個露營車聚、2個國家、3個州、4個浪人、5個絕佳浪點、6間廠商拜訪、7個帥氣衝浪店、13個城市!緊接著VAST就帶來最新的衝浪服飾科技獻禮,邀請大家一起準備接下來的旅程、走到哪就能衝到哪!包含了以太陽能板晶片為設計靈感的「Titanium鈦系列」Glitch款高機能衝浪褲,即運用360一體成型無車縫技術與抗菌快乾技術,兼顧舒適度與強韌度;有金色基調的縫線與細節設計展現個人品味的「Gold金屬系列」則為180無車縫技術與抗臭快乾材質;展現原始生命力的「Copper銅系列」具有180無車縫技術與快乾材質,並以撞色異材質拼接以及海浪的流線形狀稱頌大自然每個元素。各系列備有防水口袋與防滑矽膠條,能讓你這個夏天暢行無阻!

關於VAST​
Where Surfing Lives” 衝浪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馳騁於水上的競速感更是一種結合海洋文化的生活態度,VAST 以細膩的設計與創新的服飾科技演繹機能與lifestyle兼具的衝浪單品。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成為泳皇的必經蝶式Butterfly

2017-05-26
游泳水上運動知識庫訓練動作

蝶式,又稱海豚泳,是由蛙式演變而來的。游蝶式時俯臥在水面,兩臂划水到大腿後提出水面然後從空中前移,手臂在頭前入水完成一次划水循環,外形像蝴蝶,因而得名。為使游進更勻速,有人模仿海豚的波浪擊水動作,大大提高了游進速度,因此又被稱為「海豚泳」。
 
蝶泳的速度和仰泳差不多,慢於自由式,快於蛙式。蝶式需要很好的技巧和強健的肌肉,相比其他三種泳姿,對初學者來說最困難。但它對於肱二頭肌有一定的幫助,長期練習蝶式的選手,骨架會稍寬。

蝶式Butterfly

歷史起源

1924年-1933年期間,蛙式最大的革新是划水結束後兩臂由水中前移改為由空中前移,但仍採用蛙式的蹬夾動作,出現了蛙式的變形——蝶式。 1936年國際遊聯對蛙式規則作了補充,允許在蛙式比賽中採用蝶式技術,於是蝶式取代了蛙式,在1948年第十四屆奧運會200米蛙式比賽中,只有一人採用蛙式技術。
 
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200米比賽中,運動員全部採用蝶式技術。蝶式正式列為一個新的項目是在1952年,當時規則還允許蛙式可以採用水中潛水游進。由於潛泳阻力小,能充分發揮臂力,速度快,於是到1956年十六屆奧運會上幾乎所有的男子蛙式運動員都採用了長划水的潛水蛙式。
 
當時日本運動員古川以2分34秒7的成績創造200米世界新紀錄,第十六屆奧運會後,國際泳聯重新修定了規則,宣布取消潛水蛙式,只允許在出發和轉身後做一次划水和一次蹬水的潛水動作,而整個游程中禁止在正常水面下潛泳,於是水面蛙式又得到了恢復和新的發展。

蝶式彈腰觀念

大部份練習蝶式的人一開始就在練習蝶手跟蝶腳, 實際上蝶式要先練習的是身體擺動,也就是所謂的蝶式彈腰練習,但這個動作不是只有腰部擺動,實際上它是一個由肩膀胸部連接到腰部的動作,讓整個身體像是波浪式的擺動,這個動作熟練後在加上蝶腿與蝶手的練習,蝶式才能游的好。
 
蝶式彈腰的練習不是專門針對腰部做動作,實際上它是從肩膀到胸部再延伸到腰部的連續動作,這動作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沒辦法做好。

蝶式彈腰注意重點

  1. 肩膀(抬胸收腰)與臀部(壓胸彈腰)要出水面

©SwimOutlet.com

2. 壓胸彈腰時,手臂請靠近水面,避免往下造成潛水太深,擺動幅度太大
3.  整個波浪動作的震盪幅度越小,阻力就越小,但第1點還是要做到

蝶式腿部要領

蝶式打水時,兩腿自然併攏,腳跟稍微分開成內八字,當兩腿在前一划水週期向下打水結束後,兩腳處於最低點,膝關節伸直,臀部上抬至水面,髖關節屈成約160度。

然後兩腿伸直向上移動,髖關節逐漸展開,臀部下沉。當兩腿繼續向上時,大腿開始下壓,膝關節隨大腿下壓,動作自然彎曲,大腿繼續加速向下。隨著屈膝程度的增加,腳抬至接近水面時,臀部下降到最低點,膝關節彎曲成約110-130度角時,腳向上抬至最高點,並準確向下後方打水。

當腳向下打水時,踝關節放鬆,腳板繃直,然後和小腿隨大腿加速向後下方推水。雙腳繼續加速向下後方打水,動作尚未結束時,大腿又開始向上移動,當膝關節完全伸直時,向下打水的動作即結束。

蝶式腿的打水動作是由腰部發力,經過髖、膝、踝關節並與軀幹、脊柱動作相協調一致配合完成的。腳的運動方向是向下和向後,其向下的幅度大於向後的幅度。推向上抬起時,膝關節必須伸直,如果稍有彎曲,小腿的背面將產生很大的阻力。此外,向上抬腿時,不要過於用力,以便減少阻力,打腿的重點應放在向下打水動作上,腿向下打水的速度應比向上抬腿快約兩倍多。

實際腿部練習

兩腿自然伸直,兩腳腕向內轉成內「八」字形狀(目的是為了加大腳的打水截面積),以腰腹部為軸由腰帶動大腿、小腿,至腳背打水利用腰同時做上下打水的波浪動作,以推動身體前進。

蝶泳時雙腿同時上下踢動,膝蓋微彎曲,小腿向下打水約30~40公分,此時大小腿成伸直狀,而使臀部向上浮起,當雙腿向下打完水之後臀部下壓,膝蓋微彎曲。屈腿時要稍為放慢,向下打水時便要快而有力,利用腳板壓水。

1. 向下打水:膝關節屈曲,大小腿約曲成120度。
2. 向下打水結束時,兩腿向上自然伸直。

Tips
初學者練習打水時力求力量平均分配。

蝶式臂部要領

蝶式雙手之所有划水動作,均可參考自由式划水動作 ,兩種泳式的原理及技術是相若的,通常能游自由式的人,只需夠力就可以游蝶式,對於業餘自由式游泳者來說,學蝶式的最大困難,是腳力,是大腿四頭肌及臀部的彈力,彈力夠,一彈之下上半身便可以出水,雙手便可以在空中移臂,就可以呼吸,能呼吸就能游。

實際臂部練習

雙手入水:母指向下,雙手前伸。頭夾在手臂之下,雙手便可以向內靠攏,縮窄雙肩距離創造流線型。雙手完全入水之後,雙腳第一次向下踢水,踢水時雙手伸直並且用陰力向前伸。
 
向外推水:雙腳向下踢完水之後臀部會自動向上升高,業餘游泳者請注意,不要用力去抬高臀部,它是自然升高的。向外推水是沒有推進力的,切勿用力,雙手向外推的技術與蛙式相同。
 
向後抓水:雙手向後抓水時,雙腳并攏,全身伸直。圖中雙腳腳板是蹦直的,業餘游泳者不用管它,只需將雙腳板放鬆就可以了。抓水技術可以參加 自由式 ,是一樣的技術。 
 
向內抱水:手抱水至胸下方時第二次向下踢水,抱水及向下踢水的動力會將身體推向前及向上,頭部自然出水吸氣。業餘游泳者力度不夠,可以提前向下踢水,否則便很難呼吸了。
 
向後推水:雙手向後推水,雙腳井攏伸直,頭部在水面上,吸氣在此時進行。
雙手出水:雙手手掌朝外,斜向外推水,雙手出水之後,母指向下在空中向前移臂,雙手移至肩膀垂直向前的位置入水,入水位置與自由式相同。

蝶式手腳配合練習

蝶泳配合練習也是以腿部為主,正常配合比例2:1:1,打水2次,划水1次,換氣1次。但在初級練習時,可以多打水,少划水少換氣,每次打水穩定後,在划水換氣,保證每次動作都有完整的配合,避免手腳亂,顧腳不顧頭。

參考資料

1.  diarystore.com
2. swimoutlet.com

3.  游泳多多
4.  國立師範大學

5.  維基百科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用游泳減肥?把握正確原則便能看見效果

2017-05-15
瘦身攻略游泳水上運動知識庫觀念瘦身

夏天來臨,相信許多女孩們都想穿著美美的衣賞與陽光相伴,但到底該如何減肥呢?與其他運動相比,游泳不僅熱量消耗大,同時還能降低運動對關節的磨損。但是很多人在游泳訓練後很多卻沒有達到減肥的作用,甚至造成反效果,這是為什麼呢?
 
一般來說,游泳時水的阻力遠遠大於空氣,所以會消耗更多熱量,水的導熱性也大於空氣的24倍,水溫也比一般氣溫低,非常有力於散熱和消耗。之所以有些人游了泳卻沒有瘦身,關鍵則是因為運動量不足。

游泳減肥 ©celebmafia.com

首先要明白運動與能量消耗的機制;運動過程中,能量消耗分3個階段完成,分別是糖代謝、脂肪代謝、蛋白質代謝,減肥其實是透過脂肪消耗達到效果。游泳在開始時,處於無氧運動階段,能量消耗主要靠糖的無氧酵解,這一階段的運動很激烈,人呼吸短促,供氧不足,根本不會用到脂肪。

接著繼續運動下去,人體開始進入有氧運動階段。在隨後的1個小時裡,中等強度的運動狀態下,能量供應由糖的有氧代謝提供能量。所以如果要減肥,每次游泳時間應在40分鐘以上,才開始消耗脂肪。為了更徹底達到效果,以下幾點的注意事項,一定要銘記在心。

縮短距離,加快游泳速度

很多人游泳時如同欣賞風景般,慢慢的游呀游著,但這樣消耗的熱量遠遠不如快速短距離游消耗多。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很難在全程都快速游動,且這樣便很快就沒有力氣。建議採取間歇的訓練方式,以一段慢游一段快游的方式進行。此外,也可將游泳分段,在每一段結束後休息15秒到30秒,以不同趟數,比如一趟、兩趟、四趟的方式進行分段,藉此讓身體持續燃燒熱量,又可以避免運動過量對身體造成的運動傷害。

其實不只游泳,任何強度運動完後,都要一定要注意節食。所以游泳後除了要大量的補充水分和一定的蛋白質脂外,還要加入膳食纖維的攝入,因為膳食纖維本身熱量較低,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但卻又可以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此外,膳食纖維吸水後可膨脹80~100倍,有助於增強飽足感。 

膳食纖維主要存在於粗糧雜糧、水果蔬菜和菌藻類中,例如紅豆、豌豆、紅薯、芹菜、菠菜、捲心菜以及蘋果、香蕉等都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游泳後的一餐可以以蔬菜為主,配以主食和少量瘦肉。這樣既能補充營養,也能加強飲食控制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泳姿交叉訓練

雖然游泳是一種全身運動,但不同泳姿鍛煉身體部位的重點也有所不同。

蛙式:腿部力量。相較於其他泳姿,蛙式是以蹬夾方是前進,因而會用到大腿股四頭肌,加強腿部力量很有效。
自由式:臂部力量。游自由式時,上臂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用力較多,可以有效鍛煉臂部肌肉,同時對肩部肌肉力量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蝶式:胸部力量。游蝶式時,手臂向內划水,類似在做擴胸運動,對胸大肌、背擴肌、腹直肌用力較多,鍛煉效果也最好。
  
仰式:背部及核心力量。仰泳時,背擴肌以及肚子用力會較多,可以使背部肌肉得到舒展以及訓練腹部核心肌群的力量。此外,仰式需要提臀向後滑行,對臀部也是一種鍛煉。

若還無法熟練這些泳姿,建議可以多利用浮板、腳蛙、救生圈等水上工具,有了他們的輔助,能有助於消耗更多熱量,強化四肢肌肉。
 

人生有自己的目標是很好的事,但無論是想瘦身或是開始一項新的運動項目,凡事請以循序漸進為優先,累積經驗,抓取訣竅,這樣不僅能達到目的,也能在這個目的之中,往更遠大的理想前進,想游泳,想瘦身,現在就開始吧!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步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運動器材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