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成為泳皇的必經蝶式Butterfly
1
成為泳皇的必經蝶式Butterfly
2
鐵人如何挑好泳鏡? 三鐵教練讚Speedo鐵人泳鏡給足安全感
3
讓游泳者最放鬆身心的仰式Backstroke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成為泳皇的必經蝶式Butterfly

2017-05-26
知識庫 水上運動 游泳 訓練動作

蝶式,又稱海豚泳,是由蛙式演變而來的。游蝶式時俯臥在水面,兩臂划水到大腿後提出水面然後從空中前移,手臂在頭前入水完成一次划水循環,外形像蝴蝶,因而得名。為使游進更勻速,有人模仿海豚的波浪擊水動作,大大提高了游進速度,因此又被稱為「海豚泳」。
 
蝶泳的速度和仰泳差不多,慢於自由式,快於蛙式。蝶式需要很好的技巧和強健的肌肉,相比其他三種泳姿,對初學者來說最困難。但它對於肱二頭肌有一定的幫助,長期練習蝶式的選手,骨架會稍寬。

蝶式Butterfly

歷史起源

1924年-1933年期間,蛙式最大的革新是划水結束後兩臂由水中前移改為由空中前移,但仍採用蛙式的蹬夾動作,出現了蛙式的變形——蝶式。 1936年國際遊聯對蛙式規則作了補充,允許在蛙式比賽中採用蝶式技術,於是蝶式取代了蛙式,在1948年第十四屆奧運會200米蛙式比賽中,只有一人採用蛙式技術。
 
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200米比賽中,運動員全部採用蝶式技術。蝶式正式列為一個新的項目是在1952年,當時規則還允許蛙式可以採用水中潛水游進。由於潛泳阻力小,能充分發揮臂力,速度快,於是到1956年十六屆奧運會上幾乎所有的男子蛙式運動員都採用了長划水的潛水蛙式。
 
當時日本運動員古川以2分34秒7的成績創造200米世界新紀錄,第十六屆奧運會後,國際泳聯重新修定了規則,宣布取消潛水蛙式,只允許在出發和轉身後做一次划水和一次蹬水的潛水動作,而整個游程中禁止在正常水面下潛泳,於是水面蛙式又得到了恢復和新的發展。

蝶式彈腰觀念

大部份練習蝶式的人一開始就在練習蝶手跟蝶腳, 實際上蝶式要先練習的是身體擺動,也就是所謂的蝶式彈腰練習,但這個動作不是只有腰部擺動,實際上它是一個由肩膀胸部連接到腰部的動作,讓整個身體像是波浪式的擺動,這個動作熟練後在加上蝶腿與蝶手的練習,蝶式才能游的好。
 
蝶式彈腰的練習不是專門針對腰部做動作,實際上它是從肩膀到胸部再延伸到腰部的連續動作,這動作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沒辦法做好。

蝶式彈腰注意重點

  1. 肩膀(抬胸收腰)與臀部(壓胸彈腰)要出水面

©SwimOutlet.com

2. 壓胸彈腰時,手臂請靠近水面,避免往下造成潛水太深,擺動幅度太大
3.  整個波浪動作的震盪幅度越小,阻力就越小,但第1點還是要做到

蝶式腿部要領

蝶式打水時,兩腿自然併攏,腳跟稍微分開成內八字,當兩腿在前一划水週期向下打水結束後,兩腳處於最低點,膝關節伸直,臀部上抬至水面,髖關節屈成約160度。

然後兩腿伸直向上移動,髖關節逐漸展開,臀部下沉。當兩腿繼續向上時,大腿開始下壓,膝關節隨大腿下壓,動作自然彎曲,大腿繼續加速向下。隨著屈膝程度的增加,腳抬至接近水面時,臀部下降到最低點,膝關節彎曲成約110-130度角時,腳向上抬至最高點,並準確向下後方打水。

當腳向下打水時,踝關節放鬆,腳板繃直,然後和小腿隨大腿加速向後下方推水。雙腳繼續加速向下後方打水,動作尚未結束時,大腿又開始向上移動,當膝關節完全伸直時,向下打水的動作即結束。

蝶式腿的打水動作是由腰部發力,經過髖、膝、踝關節並與軀幹、脊柱動作相協調一致配合完成的。腳的運動方向是向下和向後,其向下的幅度大於向後的幅度。推向上抬起時,膝關節必須伸直,如果稍有彎曲,小腿的背面將產生很大的阻力。此外,向上抬腿時,不要過於用力,以便減少阻力,打腿的重點應放在向下打水動作上,腿向下打水的速度應比向上抬腿快約兩倍多。

實際腿部練習

兩腿自然伸直,兩腳腕向內轉成內「八」字形狀(目的是為了加大腳的打水截面積),以腰腹部為軸由腰帶動大腿、小腿,至腳背打水利用腰同時做上下打水的波浪動作,以推動身體前進。

蝶泳時雙腿同時上下踢動,膝蓋微彎曲,小腿向下打水約30~40公分,此時大小腿成伸直狀,而使臀部向上浮起,當雙腿向下打完水之後臀部下壓,膝蓋微彎曲。屈腿時要稍為放慢,向下打水時便要快而有力,利用腳板壓水。

1. 向下打水:膝關節屈曲,大小腿約曲成120度。
2. 向下打水結束時,兩腿向上自然伸直。

Tips
初學者練習打水時力求力量平均分配。

蝶式臂部要領

蝶式雙手之所有划水動作,均可參考自由式划水動作 ,兩種泳式的原理及技術是相若的,通常能游自由式的人,只需夠力就可以游蝶式,對於業餘自由式游泳者來說,學蝶式的最大困難,是腳力,是大腿四頭肌及臀部的彈力,彈力夠,一彈之下上半身便可以出水,雙手便可以在空中移臂,就可以呼吸,能呼吸就能游。

實際臂部練習

雙手入水:母指向下,雙手前伸。頭夾在手臂之下,雙手便可以向內靠攏,縮窄雙肩距離創造流線型。雙手完全入水之後,雙腳第一次向下踢水,踢水時雙手伸直並且用陰力向前伸。
 
向外推水:雙腳向下踢完水之後臀部會自動向上升高,業餘游泳者請注意,不要用力去抬高臀部,它是自然升高的。向外推水是沒有推進力的,切勿用力,雙手向外推的技術與蛙式相同。
 
向後抓水:雙手向後抓水時,雙腳并攏,全身伸直。圖中雙腳腳板是蹦直的,業餘游泳者不用管它,只需將雙腳板放鬆就可以了。抓水技術可以參加 自由式 ,是一樣的技術。 
 
向內抱水:手抱水至胸下方時第二次向下踢水,抱水及向下踢水的動力會將身體推向前及向上,頭部自然出水吸氣。業餘游泳者力度不夠,可以提前向下踢水,否則便很難呼吸了。
 
向後推水:雙手向後推水,雙腳井攏伸直,頭部在水面上,吸氣在此時進行。
雙手出水:雙手手掌朝外,斜向外推水,雙手出水之後,母指向下在空中向前移臂,雙手移至肩膀垂直向前的位置入水,入水位置與自由式相同。

蝶式手腳配合練習

蝶泳配合練習也是以腿部為主,正常配合比例2:1:1,打水2次,划水1次,換氣1次。但在初級練習時,可以多打水,少划水少換氣,每次打水穩定後,在划水換氣,保證每次動作都有完整的配合,避免手腳亂,顧腳不顧頭。

參考資料

1.  diarystore.com
2. swimoutlet.com

3.  游泳多多
4.  國立師範大學

5.  維基百科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鐵人如何挑好泳鏡? 三鐵教練讚Speedo鐵人泳鏡給足安全感

2018-06-20
配備館運動配備SPEEDO水上運動

鐵人三項近年越來越風行,比賽項目中,游泳成為許多未曾訓練過、尤其是從馬拉松轉戰三鐵的選手們的初期罩門,對他們而言,最大挑戰莫過於必須長時間在開放水域游泳。國際知名游泳裝備品牌Speedo深知三鐵選手需求,推出舒適度高、給足選手安全感的「成人運動鐵人泳鏡Futura Biofuse Tri」。這次Speedo邀請同為「過來人」、7年前從跑馬轉戰三鐵的劉光武教練試戴,並分享戴上Futura Biofuse Tri的實際感受。

鐵人如何挑好泳鏡? 三鐵教練讚Speedo鐵人泳鏡給足安全感

兩大新升級亮點  讓長泳途中舒適安心

說到Speedo Biofuse系列泳鏡,首先會想到的是它究極舒適貼合的不敗優點,而今年Speedo加碼祭出兩大升級技術,更加強了它的舒適度與便利性。
 
Biofuse採用智能臉型記憶系統科技,高彈性鏡架能貼合各種臉型、防止進水,且越戴越服貼臉型。搭配今年新升級的超柔軟3D槽狀墊片,特殊槽狀設計能與眼窩更緊密,同時減少泳鏡對眼眶造成的壓力,讓三鐵選手們在長時間游泳途中感到舒適不壓迫,也降低脫下泳鏡變成「熊貓眼」的機會。
 
另一個新升級的亮點在鏡架左側「SpeedFIT便利調整鈕」。別小看這個小巧的按鈕,它能讓鏡帶調整更簡單快速,壓住按鈕輕鬆調整,放開後鏡帶就此固定,不易拉鬆,讓選手不用邊游泳邊顧慮泳鏡鬆脫問題。

Speedo成人運動鐵人泳鏡Futura Biofuse Tri(藍橘色),下為SpeedFIT便利調整鈕固定鏡帶示意

三鐵教練劉光武的選泳鏡要領


 
要挑選一副適合自己的泳鏡,最主要的三大考量是:視角、鏡面及墊片。      - 劉光武

劉光武7年前原本是個單純的跑者,因為跑久了想「換個口味」,於是一頭栽進三鐵世界。身經百戰的他戴過無數泳鏡,先來看看他對挑選泳鏡的獨到見解:

視角:在未知的戶外開放水域游泳,視角大相對較有安全感。可以看到更開闊的周遭環境,就能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快速判斷並改變方向或速度。然而要注意的是,如果泳鏡不服貼臉型,鏡面越寬可能提高進水的機會,選擇寬鏡面泳鏡時必須小心。
 
另有一個「不會加分但會扣分」的細節:部分寬鏡面泳鏡的鏡面呈弧形,如果你戴上它觀察游泳池底部的線條,會發現原本的直線歪曲變形;如果在戶外戴上它,就像透過魚眼鏡頭看世界一樣,視線外圈變形失真,容易使人錯誤判斷環境。因此,選擇鏡面不只要求視線廣,也應該試著觀察各種物體,看看是否有變形狀況。

視角夠廣不失真以及鏡面抗光,是挑選泳鏡的必備條件

鏡面:在任何戶外場所游泳,鏡面的抗光功能相當重要!如果常注意泳鏡外觀,會發現每副泳鏡的鏡面鍍膜顏色不同,其實不是為了美觀,而是提供各種視覺功能,例如綠色鏡面讓視覺更自然舒適、黃色鏡面增加明亮度。三鐵泳鏡主要需求則是抵擋頭抬至水面時,陽光直射眼睛造成的眩光,鏡面呈灰黑色的偏光鏡能避免這種情形發生。

知識便利貼|偏光鏡
偏光鏡是把水面、非金屬物體的反光過濾消除的透鏡。原理是利用光線反射後產生的偏振性,不只把整體光線過濾減弱,還針對反射的過強光線做特定的消除。因為偏光鏡可消除反光同時使色彩更鮮艷,平面和動態攝影上都會使用到,而許多太陽眼鏡也使用偏光鏡來消除反光、保護眼睛。(維基百科)

墊片:泳鏡墊片的首要功用是防止進水,其次是提升舒適度。墊片透過柔軟的矽膠讓鏡框和眼眶服貼,使任何臉型都能與泳鏡密合;然而墊片也是最「因人而異」的挑選重點,因為每個人臉型不同,A戴得舒適B不一定有同樣感受,所以沒有挑選準則,只能靠試戴來選則最適合自己的泳鏡。

泳鏡墊片要貼合臉型才能防止進水,Futura Biofuse Tri舒適服貼同時能減低泳鏡對眼眶的壓力

劉光武體驗分享:Biofuse鐵人泳鏡設計到位

我在投入三鐵領域初期戴過一些百元泳鏡,後來都戴千元或數千元以上的泳鏡。以千元泳鏡價位來說,Speedo的Futura Biofuse Tri表現相當不錯,可以滿足我對參加三鐵的需求,還有幾處特別具巧思的細節。
 
我因為怕在比賽途中進水,不特別喜歡戴寬鏡面泳鏡,而Futura Biofuse Tri的視角約有180度,比一般泳鏡廣,但外觀看起來並不大,能在游泳時與眼眶密合不易進水,並且保持相當的舒適度。另外,平面的鏡面減少畫面失真程度、雙層防霧設計能降低游到一半起霧的機會,讓我戴上泳鏡看周遭環境也不會變形,提升游泳時的安全感。至於鏡面採用灰黑色的偏光鏡,即便在戶外遇到刺眼強光,我也能繼續張大眼睛觀察周圍。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泳鏡有個小細節相當具巧思,就是鏡帶的便利調整鈕。我能在按鈕輔助下較快地把鏡帶調到適合的長度,而且大力拉都不會拉鬆;有些泳鏡輕拉鏡帶時沒感覺鬆脫,但大力一點就很危險,而便利調整鈕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讓我在游泳時更安心,設計非常到位!

劉光武戴過各種泳鏡身經百戰,認為舒適服貼、視野廣闊且抗光是三鐵泳鏡的選擇要件

比起單純在泳池訓練,要挑選適合三鐵的泳鏡多了一些考量,例如戶外的刺眼陽光、開放水域的視線廣度、戶外水溫不穩定等因素。無論是熱愛三鐵的「勇者」,或是喜歡在開放水域游泳的「泳者」,一副舒適服貼、視野廣闊且抗光防霧的泳鏡,絕對能讓你在賽事或練習途中更安全地游完全程。

 劉光武教練小檔案
證照
中華民國鐵人三項協會B級教練證
中華民國游泳裁判教練協會C級游泳教練證
BLACKROLL按摩滾筒國際認證教練
IRONMAN Certified Coach                  
   
經歷
國泰產險鐵人隊-簽約選手
Leader領袖人-鐵人三項簽約教練
 
近2年賽事成績
2017/01/08 LAVA大鵬灣鐵人三項賽-冠軍賽 分組第4名
2017/02/12 台北渣打公益馬拉松 3小時03分
2017/03/13 台南安平二鐵賽-菁英組 第10名
2017/03/14 台南安平錦標賽-全程 分組第4名
2017/04/08 普悠瑪超鐵-226 分組第3名
2017/04/30 ChallengeTaiwan-51.5 分組第2名
2017/05/21 LAVA苗栗通霄鐵人賽 分組第4名
2017/06/25 LAVA新北福隆鐵人賽 分組第1名
2017/09/10 CTML日月潭鐵人三項賽-半程 分組第1名
2017/09/23 台東之美鐵人三項賽-半程 分組第2名
2017/09/24 台東之美鐵人三項賽-全程 男總排第5名
2017/10/01 Ironman澎湖 M30分組第4名(國內M30分組第1名)
2017/10/07 天利盃梅花湖鐵人三項賽-半程 分組第3名
2017/10/15 台東超鐵賽-51.5 男總排第4名
2017 IRONMAN積分M30-34 台灣排名 Country Rank 1
2018/02/25 LAVA大鵬灣鐵人三項賽
2018/03/18 「IRONMAN 70.3台東」
2018/03/24 台南安平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 分組第3名
2018/04/14 普悠瑪超級鐵人三項賽226公里 分組第1名
2018/04/15 普悠瑪鐵人三項賽51.5公里 分組第3名

撰文/Dama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讓游泳者最放鬆身心的仰式Backstroke

2017-05-23
知識庫訓練動作游泳水上運動

仰式,又稱背泳,是一種人體仰臥在水中的游泳姿勢。仰式包括反蛙式和反爬式,因為臉朝向在水面上,呼吸很方便,但是游泳者看不到在往哪裡游,容易游錯方向。仰泳是唯一運動員在水中開始的姿勢,其它都是跳入水中。

仰式 ©enjoy-swimming.com

歷史起源

仰式是人體仰臥在水中進行游泳的一種姿勢,仰式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有較長的歷史,1794年就有了關於仰式技術的記載,但是直到19世紀初,游仰泳時仍採用兩臂同時向後划水,兩腿做蛙泳的蹬水動作,即現在的反蛙式。

自1902年出現自由式技術後,由於此技術合理和速度快,就開始有人採用類似自由式的兩臂輪流向後划水的游法。但是直到1921年才初步形成了現在的仰式技術。
 
仰式技術由於頭部露出水面,呼吸方便;躺在水面上,比較省力。因此深受中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喜愛。1900年第2屆奧運會仰式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其中包括反蛙式和爬式仰式。反蛙泳是最早出現的一種仰泳,動作近似蛙泳,而身體姿勢相反,即人體仰臥水面,兩臂從頭後經體側向後划水。最初幾屆奧運會上的仰式比賽都是採用反蛙泳姿勢。 1912年第5屆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採用兩臂輪流划水、兩腿上下打水的仰式技術,以1:21:2的成績獲得100米仰式冠軍,顯示了爬式仰泳技術的優越性,而反蛙泳逐漸失去在競賽中的意義。

仰式漂浮觀念

初學者學習仰式時,將身體仰臥於水中,很容易身體呈凹形,尤其腹、腰部份曲屈沉入水中。因此,初學者須先學仰式漂浮與水中站立。
 
1. 原地漂浮要領:
(1)兩人一組輔助漂浮。
(2)小池教學椅。
(3)靠岸抓壁漂浮。
 
2.蹬牆漂浮要領:
全身放鬆雙手前平舉,手扶池邊,雙腳屈膝,腳底撐於池壁,出發時頭先平放水面,雙手輕放離開池邊,腳底往池壁輕蹬,挺腰,身體維持平面,眼睛平視正上方,另一個人一手輕扶泳者後腦或頸部,來協助漂浮。
 
3.水中站立要領:
先吸一口氣,再做動作,曲身、收下巴、眼睛看池底收腰,同時雙手往體側伸開,再往腳尖處壓水同時收腰,待雙腳站穩池底時才能做水中站立動作,鼻子在水中做吐氣後,口出水面用口輕吸氣。

©countryswimschool.com

Tips
練習仰漂的目的,在於使身體感覺仰臥於水中的平衡感。

仰式腿部要領

在仰式技術中,腿部動作是保持身體處於較好角度、水平姿勢的因素之一,並且踢水動作不但可以控制身體的擺動,而且能產生一定的推進力。仰式的腿部動作是以下壓動作和上踢動作組成,即直腿下壓,屈腿上踢。

下壓動作:腿向下壓的動作是藉助於臀部肌群的收縮來完成。在整個腿下壓動作中,前三分之二由於水的阻力,是膝關節充分展開,腿部肌肉放鬆。當打腿下壓到一定程度,由於腹肌和腰肌的控制,停止向下,而過渡到向上移動,由於慣性的作用,小腿仍然繼續向下,而造成膝關節彎曲,所以在腿下壓的後三分之一是屈腿的。
 
上踢動作:當腿部動作下壓結束時,由於水對小腿的阻力和大腿肌肉的牽制,大腿與小腿構成約135-140度角,小腿與水平面約成40-45度角。此時打小腿彎曲到最大程度,小腿和腳對水面較大。上踢動作的開始,就需要用腳打的力量和速度來進行,並逐漸加大到最大力量和速度。當打腿向上移動超過水平面就結束向上的動作,此時膝關節接近水面。隨後小腿和腳也依次結束向上,是膝關節充分伸展,構成向下鞭打的動作。
上踢動作是以大腿帶動小腿,小腿帶動腳來完成的,並且在任何情況下,盡量不要是膝關節或腳尖露出水面。上踢時,腳尖應內旋以加大對水面積。

©keyword-suggestions.com

實際腿部練習

1. 陸地教學法:坐於泳池邊,臀部盡量靠近池邊,雙手後撐於地面,做上、下踢水練習,應著重腳踝關節之放鬆。
 
 2. 水中教學法:
 (1).教學椅練習法:
 (a)小池:躺著練習。 (b)大池:二疊一教學椅教學法。
 (2) 帶輔助器材:帶浮腰或雙手持浮板(不可用抱的)浮板置於腹部,仰姿蹬牆漂浮踢水前進。      
 (3) 仰姿蹬牆漂浮後踢水前進,雙手放身體兩側輕輕划撥。
 (4) 仰姿蹬檣漂浮後,雙手伸直於頭後,大拇指互扣踢水前進。

©enjoy-swimming.com

Tips
學員踢水向上時,應固定膝部,保持在水中。

仰式臂部要領

1. 泳者手臂划的軌跡要長。 
2. 泳者手臂划的動作要快,稱划數。划長越長,速度越好,划數越快,速度越佳。 泳速快,划長與划數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划長與推進是成正比,對阻關係不大。力就捷泳與仰泳選手而言,手划為主要前進原動力。划長也同樣受表面、正面、渦流三種阻力的影響,游泳姿勢正確,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阻力,而且可以增加推進力。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