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NIKE首款運用FLYKNIT科技的服裝創新之作
1
NIKE首款運用FLYKNIT科技的服裝創新之作
2
NIKE AIR VAPORMAX 2019 的傳承與創新
3
臺灣首位跑酷女教練林均禧:夢想,不要他人替你決定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首款運用FLYKNIT科技的服裝創新之作

2017-07-14
配備館 跑步 NIKE 服裝 運動配備

運動內衣不適合就會造成運動訓練動力不足。只有穿著正確的運動內衣,才能盡情釋放運動熱情。服裝創新副總裁Janett Nichol表示,對運動女性而言,運動內衣可以說是很重要的健身訓練裝備。好的運動內衣讓運動舒適自如,而多運動則會提升女性的自信。

NIKE首款運用FLYKNIT科技的服裝創新之作

那麼,什麼才是好的運動內衣呢?NikeWomen設計團隊為此諮詢了一些運動員,她們的答案不謀而合:女性需要一款能為她們多樣的運動提供全面支撐的運動內衣,在保持身體清涼乾爽的同時,又能提供十足的舒適性,而且運動內衣的外觀要和它的質感一樣出色。 

結合上述需求,Nike 科技團隊提出了一套解決方案。考慮到Nike Flyknit技術的優勢,即是在塑形的同時能夠精確定位哪些區域需要更多或更少支撐力以及透氣性,因此這種製作技術無疑是改變Nike運動內衣遊戲規則的關鍵。Nichol說道“Nike Flyknit讓我們可以在單層布料上精準地實現想要的效果”,這項技術使得設計師們能根據產品性能的需求,精細到每一針的細節處理。

Nike Flyknit在2012年的倫敦運動盛事期間首次亮相,被用在Flyknit Racer跑步鞋上。這是一種數位的精準縫紉技術,適宜製作輕便、合腳、無縫的鞋面,發展至今,已廣泛應用於Nike旗下多種運動鞋款,從Nike Zoom Fearless Flyknit女子訓練鞋,到Kevin Durant簽名鞋款Nike KD10。 

為決定如何在高性能裝備上更好地發揮這項技術的作用,工程人員和設計師進行了600多個小時嚴格的計量生物學測試,包括動態資訊的捕捉和多筆資料圖集的繪製,對身體進行數位掃描,評估高熱度、多汗、排汗及運動的相關區域。設計師參照這些人體區域資料圖決定採用哪一種織法以及何種材料。 

雖然“人體地圖”對Nike而言並非新鮮事,但這確是Nike團隊第一次在製造運動內衣產品上有所應用。設計師並不只參照某一張資料圖 (這是絕大多數產品的常見設計方式),而是同時參照三張資料圖 ——分別對應身體排汗區域、透氣區域和支撐區域,以此確定Flyknit的設計織法。 

高級運動內衣創新設計師Nicole Rendone說道 “我們對Nike FE/NOM Flyknit Bra女子運動內衣的構想是為女性提供盡可能大的支撐感和舒適體驗,使她們不論做什麼運動,都能看起來美麗,動起來舒適,我們有針對性地在必要的區域提供理想的支撐度、透氣性和降溫效果。”  

Sydney Leroux :“有些運動內衣穿著很緊,幾乎很難呼吸。但是穿了Nike FE/NOM Flyknit Bra女子運動內衣,我感覺自由舒適,做任何運動,它都能提供給我足夠的支撐力。”

這款運動內衣採用超軟的nylon-spandex紗線,並將兩片單層飾片用無縫技術拼合在一起。這種縫合工藝能夠同時實現貼合(兩側分隔式獨立罩杯)和穩定(將胸部牢牢固定)的效果,提供理想的塑形、支撐和舒適性能,同時無需鋼圈、胸墊、固定裝置以及鬆緊帶等附加配件。          

於是,面料和接縫都大大減少:Nike FE/NOM Flyknit Bra女子運動內衣只保留兩個組成部分和一道縫合 (Nike類似高強度支撐運動內衣最多採用41片織物和22道縫合製作而成),所以較於其它Nike運動內衣產品,它自然輕便不少。  

Rendone說道“Nike FE/NOM Flyknit Bra女子內衣是新一代運動內衣。即使沒有傳統高強度支撐運動內衣上常見的那些附加配件,它也能提供理想的支撐、力量和舒適性,而且它的全面包覆特性能夠為女性帶來十足的信心,適用於跑步到高強度訓練,從拳擊到室內單車、皮拉提斯和瑜珈等各種運動。” Nike Flyknit技術運用於運動內衣令人振奮,它打開了跨界裝備創新的大門。Nicole Rendone說“這不僅僅是一件小小的運動內衣,說實話我們為女性打破了她們在運動、生活中面臨的阻礙。

Nike女子運動內衣系列

Nike運動內衣的理念是提供貼合度、支撐性、舒適度以及款式等多樣選擇,幫助女性找到最合適自己的運動內衣。本季,Nike還同時發佈了其它三款運動內衣產品,豐富了目前的運動內衣系列。支撐力分為輕度、中度和高度。 

選擇如此之多,想知道哪一款最適合自己?按照自己的尺碼和所從事的運動,找到你所需要的支撐力即可。Rendone說道“當然也不要忘記風格和舒適性。因為適合你的運動內衣一定要讓你感到自信,讓你感到無所不能。” 

NIKE INDY LOGO BRA女子輕度支撐運動內衣設計簡約,具有輕便的特點,肩帶部加寬處理,罩杯側邊則採用無縫縫合工藝。這款運動內衣適合中低強度運動,比如瑜伽、皮拉提斯以及Barre運動。

NIKE INDY BRA女子輕度支撐運動內衣設計簡潔,輕量貼合,配有可調式肩帶,適用於瑜伽、皮拉提斯、Barre運動、健身房運動和單車等中低強度運動。(台灣尚未販售)

NIKE CLASSIC BRA女子中度支撐運動內衣是一款極簡設計的款式,可拆卸胸墊,提供舒適的支撐體驗,包覆效果出色,是健身房運動、跑步、舞蹈等中高強度運動的理想選擇。

NIKE CLASSIC MODERN BRA女子中度支撐運動內衣設計同樣簡潔,具有與Nike Classic Bra女子中度支撐運動內衣同樣出色的包覆效果,背部交叉設計賦予了它現代感,適用於健身房運動、跑步、舞蹈等中高強度運動。 

NIKE ALPHA BRA女子高度支撐運動內衣採用一體成形罩杯設計,舒適支撐性能,勾勒迷人胸部輪廓。後扣設計以及可調式U字型肩帶設計,賦予你靈活的運動體驗,適用於跑步、高強度間歇運動、舞蹈等高強度運動。

NIKE ZIP BRA女子中度支撐運動內衣將內部罩杯與壓縮襯層相結合,提供完整支撐,可保持理想胸型。隱藏內鉤可固定內衣與易於拉動的拉鍊設計,是健身房運動、跑步、舞蹈等中高強度運動的理想選擇。 

NIKE RIVAL BRA女子高度支撐運動內衣採用無鋼圈罩杯,減少運動時產生的震動。彈性胸帶、背部後扣設計,以及可調式U字型後背設計帶來穩固鎖定的高強度支撐體驗,適用於跑步、高強度間歇運動和舞蹈等高強度運動。 

NIKE FE/NOM FLYKNIT BRA女子高度支撐運動內衣,是目前Nike全運動內衣系列中最為輕質的一款。較為推薦給罩杯為C-D的女性,適用於跑步、高強度間歇運動、舞蹈等高強度運動。

資料提供/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 AIR VAPORMAX 2019 的傳承與創新

2019-01-03
鞋子NIKE跑步配備館

原版Air Vapormax 的測試里程遠超NIKE之前推出的所有創新鞋款,而且在寒冷和溫暖的氣候條件下均開展了步行和跑步測試。無論是每周行進20 英里的跑步愛好者,還是僅僅把它當作日常穿鞋,Air Vapormax 總能讓人感到舒適合腳。

NIKE AIR VAPORMAX 2019 的傳承與創新

不過Air Vapormax 仍存在改進空間。於是,耐克設計師前往巴黎、倫敦和米蘭,向運動愛好者詢問Air Vapormax 吸引他們的原因以及可以加以改進的地方。他們收到的反饋是:Air Vapormax 具有優秀的緩震效果,但鞋面結構可以更加豐富,支撐性方面還可以改良。

NIKE設計師據此打造了全新的Nike Air Vapormax 2019:

傳承

Nike Air Vapormax 2019 保留了最靈活、最輕盈的Air Max 氣墊,這歸功於分段式Air 鞋底,與以前的Air 鞋底相比,它可以讓腳的動作更加自然。鞋面直接置於全掌Air 氣墊之上的設計,在步行或跑步時持續為雙腳提供緩震支持。 

Nike Air Vapormax 2019

創新

NIKE設計師採用Nexkin(輕質、透氣、合腳的半透明彈性材料)對鞋面加以改造,豐富鞋面結構,使之與Flyknit 相比更耐用,氣候適應性更佳。鞋子內部採用了一個用於包裹足中段的全新設計,同時緊貼足弓以提供封閉式支撐。TPU 材質的足跟支撐夾更大更高,讓鞋子在全天穿著時表現更佳。TPU 材質的全新外層技術賦予了Air 氣墊全新的變色效果:通常為不透明外觀,但在陽光下會變透明。

Nike Air Vapormax 2019 將於12 月下旬通過Nike SNKRS APP(Nike 獨門鞋會)、Nike.com 和指定零售店鋪發售。

Nike Air Vapormax

NIKE設計師採用Nexkin(輕質、透氣、合腳的半透明彈性材料)對鞋面加以改造,豐富鞋面結構,使之與Flyknit 相比更耐用,氣候適應性更佳。鞋子內部採用了一個用於包裹足中段的全新設計,同時緊貼足弓以提供封閉式支撐。TPU 材質的足跟支撐夾更大更高,讓鞋子在全天穿著時表現更佳。TPU 材質的全新外層技術賦予了Air 氣墊全新的變色效果:通常為不透明外觀,但在陽光下會變透明。

Nike Air Vapormax 2019 將於12 月下旬通過Nike SNKRS APP(Nike 獨門鞋會)、Nike.com 和指定零售店鋪發售。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臺灣首位跑酷女教練林均禧:夢想,不要他人替你決定

2018-01-11
心得分享故事跑步人物誌專訪

體育科班出身的林均禧,從小立志要當田徑選手,卻在念大學時因為上課訓練時發生意外,頸椎受嚴重衝擊,與死神擦身而過,醫生評估癱瘓機率高達99%;後來,憑藉永不放棄的精神不段努力克服身體限制,天生好動的她不僅重新站起,重拾最愛的運動,甚至參加馬拉松賽、爬百岳、更愛上跑酷,成為臺灣首位取得跑酷教練認證的女教練,更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位通過跑酷教練考試的脊椎損傷患者。

台灣首位跑酷女教練-林均禧平日練習情形。

「學習跑酷要的不是無懼,而是因為恐懼,才會更渴望學習保護自己的方式。」一般人聽到跑酷,可能第一印象會聯想到是個充滿危險的極限運動,但其實最初跑酷的精神是為了保護自己與同伴,在遇到危險時,能更靈活、敏捷的逃生、躲避,安全地存活下來。

臺灣第一位取得國際教練證的女教練林均禧說,一開始會接觸到跑酷其實是因為當時電影YAMAKASI上映,片中YAMAKASI的成員們不倚靠吊鋼絲與替身,真槍實彈的做出翻滾、飛越的高難度動作讓她深受吸引,並夢想能和他們一樣厲害。然而,在她追夢的過程中,背後有著一段激勵人心、不向命運低頭的故事。

林均禧

大學訓練受傷造成脊椎損傷 不向命運低頭重新站起

學生時期體能就相當優異的林均禧,在沒有教練的指導下16歲就能跑出全國前幾名的成績,是當時澎湖路跑紀錄保持人。而她讀高中、離開澎湖進入台北教育大學體育系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為了未來想參加國際田徑錦標賽成為奧運的國際級選手。但在一次大學的體操課中林均禧發生意外,訓練中頭部落地摔傷了她的頸椎,也摔碎了她成為奧運國手的夢想。

送醫後,醫生說她能活著已經是奇蹟,並診斷她有99%的機率會癱瘓。幸運的是,經歷數次的手術後,老天並沒有讓林均禧完全癱瘓。術後經過持續努力的復健,均禧雖然無法回復到常人的身體狀態,但她開始逐漸可以行走。在傷後的限制下,她的行走方式與常人不同,是用股二頭肌與下腹的力量帶動腿來走路,一般人可能難以想像,至今均禧的左半身體仍是沒有什麼感覺的,她需要藉由其他部位的代償來完成許多動作。

大學時代受傷後的林均禧

從身障者到取得AFAA重訓教練證照

走過了這樣的經歷,均禧說她學習到只要努力,生命會找到出路,雖然必須放棄了成為奧運國手的夢,但均禧因緣際會下接觸到了跑酷,讓她有動力,堅持每天活動,嘗試讓自己能多點的恢復、完成夢想。約三年前,均禧也開始接觸重訓,還為自己訂下考取教練證照的不可能任務,於是每天花8小時練習肌肉控制,用大腦非常專注的連結動作,儘管邊哭邊練、相當辛苦,她仍不放棄,在全心全意的專注努力之下,最後順利通過了檢定考取AFAA的重訓教練證照。

跑酷不僅注重技術與體能 更重視精神

林均禧說,一開始她要接觸跑酷相當多人反對,認為她是在玩命,但她還是持續堅持,自己看影片謹慎地練習動作並持續接受治療,從一開始沒有平衡感、身體無力到後來慢慢地可以達成跑酷的動作,過程中經過非常多的努力,也於一年前考取國際跑酷教練證照,成為全球第一位考取跑酷證照的脊椎損傷患者,目前於各地開班授課,教導跑酷的技法與心法。

跑酷不僅注重技術、體能、意志,林均禧也強調跑酷精神的重要。最原始的跑酷是沒有競賽的,因為每個人有的專長不同,大家講求彼此交換、互助分享,一同躲避危險,這也是跑酷注重的三大要素:體能、意志和精神中最重要的一個。均禧說,能保有跑酷的合作、互助精神,就算沒有再持續進行跑酷訓練,也還是一生受用。均禧平常在教學指導上,一開始不論是大人、小孩都會先以體能訓練開始,等學員們在身體與心理有良好的控制後,才會開始教導如控制、擺盪、翻滾、護身、平衡、攀爬等技巧。而場地部分,平時上課的地點較常在樓梯、花壇、表演看臺、公園殘障步道等地練習。她表示,其實練習跑酷的場域並不受限、到處都可以練,但臺灣因為地形的關係,主要以跳躍的練習較多,能練撐越與擺盪的場地並不多,因此撐越與擺盪的技巧相較弱一些。均禧也提到,教學時最常遇到、不論大人小孩都有的問題是容易自大、不相信專業。為了改善這樣的問題,林均禧設計了團隊合作的遊戲來擊破每個人的自大,要求互助合作讓他們體會跑酷的精神。

林均禧練習跑酷情形

遊戲化增加趣味元素 以精神營隊深耕跑酷文化

跑酷在臺灣算較新的運動項目,目前全臺只有三家跑酷健身房,還有待未來更多的推廣,因此大家對跑酷的觀念還是把它當成極限運動,這也是目前遇到最大的阻礙。訓練方式上,林均禧說一般體能訓練講求組數、次數,如此一來會相對枯燥;而跑酷的體能訓練則以遊戲的方式進行,雖然同樣辛苦但更為有趣,比較不會像在訓練。均禧在教學中會將此遊戲化的訓練方式帶入教學中,以烏賊跳 、鯨魚跳、螃蟹走、貓走等方式帶領學員們訓練體能,也以直線翻跟斗等方式加強小孩們的自律與專注力。

面對未來的計畫,林均禧除了會繼續考取國際跑酷的進階(LEVEL 2)證照外,也打算於各公部門、學校、企業辦理跑酷的精神營隊與活動,不僅推廣跑酷運動,也帶大家認識跑酷的精神、生活態度。

林均禧指導小朋友練習情形

採訪撰文/林恩麒
圖片提供/林均禧
審稿/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2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