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融入日常生活的6項逆轉記憶流失訓練
1
融入日常生活的6項逆轉記憶流失訓練
2
久坐小心小腿腫痛!醫師揭深層靜脈栓塞5大警訊與預防法
3
以為會排毒的器官只有腸胃?專家:連大腦都會排毒!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融入日常生活的6項逆轉記憶流失訓練

2017-09-04
知識庫 保健 高齡

來自《流行病學雜誌》研究,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運動或身體活動可能會延緩阿茲海默症的發病和進展。運動增加的活動性也可以改善一些記疾病,如跌倒和骨折,肌耐力的流失和心肺功能。
 
此外,一些研究證據強調,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體功能,還可以改善情緒,減緩認知衰退的過程。不過最有效的治療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真正致病原因尚不明確,即從像上述的一些研究著手,發現那些因素比較容易致病或比較不易罹病。

融入日常生活的6項逆轉記憶流失訓練

輕中度運動可以改善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症狀和生活品質。所有的運動訓練都應該慢慢開始,並根據能力逐步增加。此外,患者必須經常與有相關證照的專業人員進行諮詢,以確保運動的正確和安全。所以,在開始任何類型的防記憶流失運動之前,請諮詢您的醫生。

功能訓練是指在執行日常任務時與改善功能有關的練習,與職能治療類似。功能訓練包括許多精細的運動控制動作,這些動作旨在幫助你完成日常活動;如刷牙、洗頭髮和換衣服。對於已患有阿茲海默症的人而言,在執行這些任務的能力可能會受到某些阻礙,而進行必要的功能訓練來提高你的生活品質。

 1  數獨

填字遊戲是最有效的記憶練習之一。其他像是拼圖也很有意義。美國健康援助基金會(AHAF)阿茲海默症研究計劃建議玩數獨具有鍛鍊大腦,幫助記憶和認知功能。數獨是一個類似填字的遊戲,但是是使用數字而不是單字。由一個九平方的網格所組成的九個正方形,每一行上下都必須有一個連續數字通過9,每塊的單元格還必須包含每個數字的一個。數獨不需要任何數學技巧或計算,它是一個邏輯解題,平時可以在報紙、APP或許多益智書中找到。

©shutterstock.com

 2  感官刺激

刺激大腦功能的一種方法是通過感官數據刺激。在一次的經歷中,會涉及五種感官刺激並喚醒大腦。聽一些美妙的音樂,品嚐一些美味的東西,看一些令人驚奇的東西,觸摸一些柔軟的東西,點一支有香味的蠟燭,讓它散發出愉悅的香味。使用和注意感官刺激,能夠刺激和提高感官記憶和意識。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肌力訓練可用於對抗與老化有關的肌肉量喪失。對阿茲海默症患者進行肌力訓練計劃可以提高他們的獨立性,靈活性和平衡性,也可以幫助日常工作,如坐在床上,從椅子上站起等。肌力訓練通常包括彈力帶,自由重量和重訓機器的使用,理想情況下每週執行兩至三天可獲得最佳效果。

 1  深蹲

深蹲不僅對於運動愛好者有一定的幫助,對於失智患者及年長者都相當有益。深蹲時,透過雙腿肌肉對血管的擠壓作用,能加快靜脈血液迴流,站起來時,雙腿肌肉放鬆,動脈血又快速流入原來被擠壓的下肢血管裡。這樣一蹲一起、肌肉一緊一鬆,相當於為血液迴圈增加了一股動力,可以減輕心臟的負擔,還能活化大腦的循環。

©medscape.com

 2  舉重訓練

愛荷華州的研究人員在2012年的時候,曾針對那些有在訓練舉重或進行其他形式抗阻訓練的老年人進行減緩阿茲海默症的發病率研究。針對輕度認知障礙和抱怨記憶問題70-80歲的年長者進行為期六個月的重量訓練計劃,看看是否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注意力、解決問題和大腦決策功能。

研究後證實,重量訓練計劃改進了聯想記憶,它指的是一種思想或記憶觸發的另一種思維的能力,如解決衝突。

©rynekaptek.pl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靈活性練習可由私人教練、物理治療師或執業護理人員進行。這些練習旨在保持身體主要關節的足夠靈活性和活動範圍,並能改善下背部的僵硬。靈活性訓練通常不需要很長時間就能完成,而且每天都可以進行。

 1  跳舞

根據《衰老神經科學前沿》學術報告指出,在每週一小時舞蹈班的參與者之中發現有助於改變認知與注意(記憶、視覺空間能力、語言和注意力)的顯著改善,在進行6個月後也發現,運動員的表現、反應時間,運動性能、身體姿勢和生活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此外,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另一項研究發現,舞蹈是12項研究中唯一能降低患阿茲海默症風險的運動。跳舞是非常有益的,因為它不僅需要記住特定的動作,與夥伴協調和創造空間意識,而且它還結合了音樂和社會互動,兩者都顯示出對大腦皆有益處。

©nhcvsblog.com

根據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的說法,心血管運動可以通過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大腦健康來幫助阿茲海默症患者。同時,患者的心血管運動也被證明可以減少大腦中某些蛋白的產生,從而使症狀加重。抑制這些蛋白質就能抑制大腦中的斑塊堆積,最終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發生。輕度至中度的步行或騎自行車的固定時間為每天30分鐘,若較為嚴重者,建議可運動每週四天或更長的時間。

©bicycle-bike.co

資料來源/LIVESTRONG、NCBI、CBCnews、《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久坐小心小腿腫痛!醫師揭深層靜脈栓塞5大警訊與預防法

2025-09-25
保健話題新知觀念

58歲的王小姐平時有使用荷爾蒙藥物,因工作關係需長時間久坐於電腦前,近期又因出差搭乘多次長途飛機,返國後她發現左小腿腫脹、疼痛,還伴隨發熱與緊繃感,就醫檢查竟確診為深層靜脈栓塞(DVT),也就是血管內出現血塊堵塞的情況。醫師指出,若未及時治療,恐將演變為肺栓塞,後果不堪設想。

國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劉怡均表示,深層靜脈栓塞指的是血栓形成於深層靜脈,阻塞血液回流後造成靜脈血管發炎及患側肢體腫脹,較常見於下肢(小腿或大腿)的深部靜脈。典型症狀包括:單側下肢腫脹、疼痛、皮膚變色或發熱,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可能導致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深層靜脈栓塞7大高風險族群

「久坐、肥胖、長期臥床或有家族史者,最需要當心!」劉怡均說明,以下是深層靜脈栓塞的高風險族群:

長時間飛行或乘車(超過4小時)

60歲以上高齡者

肥胖族群

手術後或長期臥床者

有家族血栓病史或凝血功能異常者

癌症患者

使用避孕藥或荷爾蒙療法者

劉怡均說,雖然台灣深層靜脈栓塞的發生率相較西方國家較低,約每年萬分之一,但實際數據可能被低估。

下肢腫脹疼痛、變色是發病前兆

劉怡均強調,深層靜脈栓塞常見症狀多發生於下肢,以下3大警訊不可輕忽:

單側小腿或大腿突然腫脹

疼痛或壓痛感,行走或按壓時更加明顯

局部皮膚發熱、泛紅或變色

劉怡均提醒,若血栓脫落並移動至肺部,恐引發肺栓塞,進而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暈厥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猝死。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務必立即就醫。

劉怡均提到,深層靜脈栓塞在治療上分為急性期及非急性期。急性發作期的第一步是啟動抗凝血藥物治療,如口服或注射型抗凝劑,用以穩定血栓、避免擴大與脫落;若病人血栓範圍大、出現缺血症狀或藥物效果不佳,需進一步進行導管溶栓、血栓抽吸或植入靜脈過濾器等血管介入治療。

日常5招預防深層靜脈栓塞

劉怡均提醒,上班久坐族、暑假在家長時間玩電腦,或出國旅遊搭乘飛機超過4小時者,都是深層靜脈栓塞高風險群,建議日常生活做到5件事可預防:

每小時起身活動一次:簡單走動、踝部轉動運動皆可幫助血液循環。

多補充水分、避免脫水:過於乾燥或酒精攝取會增加血液濃稠度。

避免翹腳、雙腿交疊:避免壓迫靜脈。

穿醫療級壓力襪:有效預防下肢血液滯留,建議選用踝部壓力30~40毫米汞柱的膝下長襪。

高風險族群需諮詢:可詢問醫師是否預防性用藥。

劉怡均補充,深層靜脈栓塞患者在急性發作後,常因靜脈高壓而引發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引發下肢靜脈曲張、疼痛等症狀,在站立或行走時特別明顯,復健治療上應降低行走時的靜脈壓力,以減少組織損傷與不適。此外,適當的運動訓練也可幫助症狀改善,有助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久坐●●小時死亡風險暴增!教你「7招微運動」身邊放1瓶水就有效

搭飛機「這3件事」千萬別做!醫示警:長程飛行「旅行者血栓」恐致命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久坐族「小腿脹痛」當心血栓!醫揭「深層靜脈栓塞」警訊:5招可預防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以為會排毒的器官只有腸胃?專家:連大腦都會排毒!

2019-07-09
保健話題生活觀念

要維持人體的健康與正常機能運作,有兩件最基本的事情要做,第一個當然是進食吸收營養來供給全身器官與組織所需的有用元素與物質;第二則是排毒清除廢物,把存留在體內的毒素與廢棄物質清出體外。然而說到身體排毒清除廢物,一般人想到的就是腸胃排毒,但是,根據專家研究顯示,我們的大腦其實也會排毒。

以為會排毒的器官只有腸胃?專家:連大腦都會排毒! ©wisdompills.com

人體的排毒系統如何運作?

談到身體排毒,一般人想到的就是腸胃排毒,然而排毒方式可以用食物。像是用蔬菜裡的葉綠來清理像是黃麴毒素這樣的外來毒素,或是靠喝茶中的活性物質茶多酚,來排除雙酚A這種出自礦泉水瓶或食物包裝的內分泌干擾物。此外,透過新鮮的蔬菜水果,也可以阻斷或延緩與人體氧化作用有關的部份疾病或癌症。至於存在於人體內的毒素,則是靠著遍布全身的淋巴系統來排解清除,淋巴系統扮演毒素回收站的角色,在全身各處流動的淋巴液,將全身的毒素回收到淋巴結進行過濾,再透過血液送至肺臟、肝臟、腎臟等解毒與排毒器官,最後排除體外。但是,人體中有一個重要器官就是大腦。大腦沒有明顯的淋巴管來做為專門的廢物處理系統,這代表著大腦可能根本就不會排毒,那積存在大腦裡的毒素或廢棄物又該怎麼辦?

排毒食物示意圖
©askdrtanu.com

大腦怎麼排毒?

根據專家研究指出,腦中血管的周圍稱為血管周隙(perivascular space),它是一種外形類似甜甜圈的管狀結構且包圍在每一條血管周圍。血管周隙的內壁即是血管細胞的表層,大部份由內皮細胞以及平滑肌細胞組成;血管周隙的外壁則是大腦和脊髓中特有的結構,由一種特化的星狀細胞所延伸而成。在腦中彼此相連並傳遞訊息的神經元周圍,有一種多功能的輔助細胞,就是所謂的星狀細胞。星狀細胞的末端完全包圍著大腦與脊髓中的動脈、微血管以及靜脈。在星狀細胞末端與血管之間的空心管狀空隙中幾乎沒有什麼阻礙物,因此腦中的液體可以在其中快速流動。

©123RF.com

大腦排毒系統被稱為「膠淋巴系統」

而腦脊髓液的流動還受制於大腦的另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的功能是幫助大腦中樞神經運輸必要的水,如果阻止這套系統的活動,那腦脊髓液的流動也會隨之停止。這項研究果結果顯示,大腦的排毒系統是由兩個系統組成的網路系統。這兩套系統共同被命名為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這個新名詞是結合「膠細胞」和「淋巴系統」兩個名詞,用以描述這整套主要由大腦膠細胞所負責的功能系統。根據研究顯示,大腦每天都會清除約7公克的有毒蛋白質、並以新生成的蛋白質取代。這個廢物處理過程每月大約更新210公克的蛋白質,而每年更新的蛋白質超過1400公克,也就是一顆大腦的重量,而腦中的廢物處理機制在我們睡眠時最為活躍,尤其是熟睡時。

大腦無法排毒會引發阿茲海默症

根據研究人員發現,人體排毒系統對於人類預防疾病非常重要,特別是大腦的排毒,牽涉到人體中樞神經與所有與人類存活有關的機能運作。像是β類澱粉蛋白與突觸核蛋白,就是兩種大腦內的垃圾,如果大腦排毒系統出了故障,這種有毒的蛋白質無法被及清理掉,就很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老年癡呆病症。而目前研究人員仍在持續進行探詢,研究這兩套大腦排毒系統的運作模式與維護方式。

大腦無法排毒會引發阿茲海默症 ©roche.com

資料來源/HERO健康網、科學人雜誌、BYRDI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