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武漢肺炎(正名COVID-19)疫情不斷升溫,原本公佈照常舉行、只「勸退」居住中國者的東京馬拉松,今(17日)下午決定全面取消一般跑者參賽,賽事規模將大幅縮水為200多人。3月1日開賽在即,影響擴及來自世界近3萬8,000名一般跑者,主辦單位隨後公告今年一般跑者的參賽權可延到2021年,但屆時還得另附報名費。
(最後更新:2020/2/19)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東京馬拉松」主辦單位,日前原本宣布照常舉辦,同時在2月6日勸退居住中國的跑者,讓這些跑者的參賽權延到2021年,並在14日決定不收取這些跑者的2021年報名費。然而,日本的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出現擴散性趨勢,主辦單位考量疫情擴大,決定全面取消一般跑者參賽,僅保留全馬及輪椅組的精英選手共200多名參賽。
扣除精英選手,這屆東京馬有超過3.7萬人出賽,原本的大規模馬拉松賽瞬間成為小眾精英賽。主辦單位將給予今年一般跑者2021年的參賽權,但是想參加2021東京馬拉松,得再繳一筆報名費,而2020的報名費和慈善捐款不予退費;另一方面,主辦單位也收回14日公佈對居住中國大陸者免除報名費的公告。在參賽日倒數不到兩週之際急轉彎,對大量已訂好機票及住宿的跑者來說,影響不小。
大會公佈,4月1日後將聯繫2020年報名參賽的一般跑者報名具體事項,並寄送以下物資:
.號碼布
.寄時晶片(有2020東京馬拉松logo設計)
.跑者長袍
.鋁製保暖墊
.2020東京馬拉松官方程序
至於2020的完賽獎牌將於2021東京馬拉松終點站,一併發給完賽跑者。
而剩下200多人的東京馬全馬項目,為日本田徑隊的東京奧運男子馬拉松選拔賽,大迫傑、設樂悠太等日本跑者將爭奪最後一個參賽資格。
台灣部分,2月份多數大規模馬拉松賽事已相繼取消,而3月份重點賽事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也取消中港澳報名選手資格並協助退費,並公告因武漢肺炎疫情無法參賽者,可主動申請保留2021年參賽權,無須另外繳費;同時取消運動博覽會室內活動,親自報到的跑者領物資地點改為新北市市民廣場。據聞,3月台灣的大規模賽事如台新女子馬拉松Taishin Women Run TPE,也將跟進相關防疫措施。
資料來源/TOKTO MARATHON、中央社、香港01、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FB
責任編輯/Dama
大家對於跑步的一個迷思是認為,跑步會導致膝蓋的磨損和撕裂,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膝關節疼痛、關節炎或其他傷害。但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一次30分鐘的跑步卻實際上減輕了跑者膝關節的發炎症狀。
在一篇《歐洲應用生理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楊百翰大學的研究人員找來了15名年齡在18至35歲的健康人士進入實驗室,研究人員讓他們跑了30分鐘跑步機,然後就他們的血液和膝關節液體做實驗前後的採樣,研究人員也做了這些人在平時靜態活動之下的相關檢體採樣。
研究人員原本以為在這些人跑完之後,會在他們的膝關節液中找到更多會刺激炎症的分子,但他們沒有如願。相反地,他們發現血液中刺激發炎的指標實際上在跑步30分鐘後降低了。雖然科學家最終只能從研究的六人中得到完整的資訊,但他們在這些人中看到了相同的結果。
「結果令人驚訝,」主持研究者,同時是楊百翰大學運動科學副教授的麥特·西利 (Matt Seeley) 說道。「我們預計分子會增加,但是結果卻相反。」西利強調,該結果只能算是一項測試研究,由於採樣人數很少,因此從調查結果中無法做出明確的推斷。研究人員也只是觀測人們在跑步後立即的炎症反應,而不是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後。但西利說他的團隊計劃將在未來對更多人做同樣的實驗研究,讓他們的結果更具可信度。
「我相信同時希望,根據這樣的數據顯示,跑步對你的關節是有好處的,」西利補充道。「雖然目前的結果有限,但它們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也可能對於後續的研究立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一些沒有參與研究的專家表示,雖然研究結果令人感興趣,即使是樣本量太少 - 但是目前還不清楚跑步能否保護膝蓋免於受傷或罹患關節炎。「目前的確有些正反兩方的數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外科醫生布萊恩·費利 (Brian Feeley) 博士說。「我們知道有些人一直在從事跑步,而且一直都沒有膝蓋的問題,而另一些人在相對年輕的時候便患有關節炎。」
對於許多跑者來說,一次30分鐘跑步相對較短,費利說這項研究結果並不一定對於長跑也同樣適用。一些針對馬拉松跑者的其他研究,發現軟骨的變化可能在賽後導致持續數個月的關節損傷。
「綜上而論,這表明可能有一個進化上的優勢,若我們跑相對較短的距離,我們的身體比較有能力能夠藉由減少發炎狀況來保護軟骨免受損害,」費利說。「長距離跑步可能導致大量消耗膝蓋減少炎症發生的能力,導致關節退化的可能性。」
不過,西利與費利皆同意,跑步的好處遠大於不跑步(特別是如果適度的話)。其他因素,如體重或遺傳學,也可能影響一個人是否更有可能得到關節炎或其他跑步的傷害。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充分了解其風險與助益,目前,跑者們可以藉由交叉訓練並花更多時間做恢復,以及注意任何疼痛或腫脹,來減少膝蓋問題的風險。
根據另一份2013年的美國研究報告指出,不跑步的人有明顯更高的機率,需要在晚年執行膝關節或髖關節的置換手術。為什麼愛跑步的人比較不容易遇上關節退化的問題呢?研究人員認為,給予膝關節適宜的日常訓練,能讓膝蓋軟骨更健康。
資訊來源:TIME、Runner's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