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運動器材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跑步
  • 初階訓練
  • 跑10K
  • 動學堂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臺北市運動功臣、世大運北市奪牌選手齊聚一堂 榮耀臺北每一刻
1
臺北市運動功臣、世大運北市奪牌選手齊聚一堂 榮耀臺北每一刻
2
阿里巴巴傳揚「相信小的偉大」 CMO董本洪解構「雲上奧運」
3
韓國箭客來勢洶洶 崔美善破世界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臺北市運動功臣、世大運北市奪牌選手齊聚一堂 榮耀臺北每一刻

2017-09-12
話題 綜合 新聞 台北世大運

臺北市政府9月12日假中山堂舉辦「臺北市106年運動有功團體及人員表揚典禮」,而本次在2017臺北世大運中奪牌的臺北市選手也獲頒傑出選手獎,柯市長親自頒獎以肯定得獎者之貢獻與成就,感謝他們為運動發展的奮鬥努力,也再次感謝世大運期間2萬多名來自全臺各地的志工、警消醫護、以及購票進場的民眾,有選手及他們背後支持的力量,才能成就臺北運動軟實力,榮耀臺北每一刻!

臺北市運動功臣、世大運北市奪牌選手齊聚一堂 榮耀臺北每一刻

今年度表揚獎項包括傑出運動選手、優秀運動教練、績優團體及人員、運動推手獎及終身成就獎等五大獎項,共計58位得獎人員及團體,當中有努力不懈、突破自我的未來之星;為體育界無私奉獻教授自身技巧的優秀教練;榮獲105年臺北市民間體育團體評比特優,為運動團體建立良好楷模的各項協會團體;積極推廣運動、贊助運動賽事或認養運動場館成效卓著之績優團體或人員;當然本次世大運為臺灣奪牌爭光的北市選手也在其中,感謝這些獲獎者對於體育界的無私奉獻,創造了許多輝煌的紀錄。

本年度終身成就獎由國際級足球教練高庸先生及臺北市體育總會排舞委員會蔡辰光理事長共同榮獲,兩位得獎者的貢獻不僅限於臺北市,更深深影響整個體育界,獲此殊榮實至名歸:

「終身成就獎」得主-高庸教練原為籃球選手出身,17歲時便在全國自由盃籃球賽嶄露頭角,也曾參與過排球、棒球、橄欖球及田徑賽事獲得佳績,展現驚人的運動天賦。雖受限於身高而在籃球國手選拔一再受挫,但也成為轉往足球發展的契機,不向逆境屈服的精神,造就我國體壇「打不倒的硬漢」典範。

雖不是科班出身的足球教練,但因為對於足球的熱愛,成為我國取得國際足球總會(FIFA)國際教練資格的第二人。民國70年高教練進入銘傳商專服務,擔任銘傳足球隊執行教練期間,比賽戰績優異,亦培植不少國家代表隊隊員,曾獲社女甲組聯賽七次冠軍、足協盃、全運會等均獲冠軍;社男甲組聯賽季軍;大專甲組聯賽冠軍,前後入選國家代表隊人數約有百餘人以上。

於90年8月成立臺北市足球協會,並配合臺北市足球希望工程擔任總幹事,率領熱心足球人士為推展足球,提高足球運動風氣,舉辦臺北市國小、國中及高中聯賽,建立以社區為基礎,提供適合年齡、體能狀況,讓每個人都能參與足球運動為臺灣足球拓展未來。

「終身成就獎」得主-高庸教練

「終身成就獎」得主-蔡辰光理事長於1985年於加拿大多倫多時接觸排舞這項運動,因優美易學,深受當地居民喜愛,便與夫人共同投入公益排舞的行列。2001年將之引進臺灣,展開教練培訓,積極開拓據點。在因緣際會下成立臺北市體育總會排舞委員會(2009年改組協會),並舉辦各項活動,由於成效良好,推廣觸角逐年加大,歷經十六年努力,目前排舞團隊,延伸全國遍及各地,運動人口高達數萬人之眾,團隊總數為全國之冠。

臺北市體育總會排舞協會本著提倡全民健康快樂的理念,全體工作人員、教練均為無給職志工,在蔡辰光理事長領導下,以感恩回饋的心,無私的奉獻,默默耕耘,協助全民養成自發性、團體性的規律運動習慣。排舞為一種極佳全民休閒運動,期許能以排舞運動帶領更多民眾投入運動,提升全民運動風氣。

運動有功_終身成就獎-蔡辰光

而本次世大運臺北市選手榮獲9金6銀6銅佳績,也獲頒傑出運動選手獎,感謝他們讓臺北被世界看見,並將這份國際賽事的榮耀與驕傲留在臺灣,柯文哲市長現場表示:「我一直以來的希望,就是臺北能夠成為以運動為生活風格的健康城市,世大運做到了,這次要感謝將近2萬來自全臺各地的志工、警消醫護、買票進場的民眾等等。

這次世大運口號「回家比賽」,在自己的國土上,臺灣選手突然變得很神勇,滑輪溜冰、舉重、標槍破記錄,令他最驚豔的是女籃銅牌戰,我國選手站起來平均都比俄羅斯選手矮了15公分,竟然還打的贏,比賽一開始還是落後,後來分數追上,所以他認為每個事件的成功,背後的支持者才是重要,因此更要感謝今天領獎者背後的家人、朋友以及支持者。他笑說運氣也是不錯,有2個颱風自動轉向,等到閉幕後的遊行活動結束後才開始下雨,真的是天佑臺灣」。典禮最後在柯文哲市長、體育局蔡培林副局長及得獎者們共同進行傳承儀式下,點燃臺北市運動的運動精神與活力,期望將世大運留下的運動能量持續傳承,在世大運完美落幕之際,持續這份運動熱情及活力,透過臺北的榮耀,讓世界看見臺灣!

得獎名單:

傑出運動選手獎
王子翎(游泳)/ 余睿(特殊運動)/ 吳峻維(空手道)/ 柯秉中(撞球)
柯沛宇(木球)/ 洪可珊(桌球)/ 陳宗霖(擊劍)/ 廖怡慈(舉重)/ 賴品儒(體操)
優秀運動教練獎
呂育如(舉重)/ 李俊徵(擊劍)
侯正倫(游泳)/ 寧玉麟(空手道)/ 潘芝晨(游泳)
績優團體及人員獎
臺北市體育總會土風舞協會(土風舞)/ 臺北市體育總會民俗體育協會(民俗體育)
臺北市體育總會足球協會(足球)/ 臺北市體育總會飛鏢協會(飛鏢)
臺北市體育總會高爾夫協會(高爾夫)/ 臺北市體育總會橋藝協會(橋藝)
臺北市體育總會鐵人三項協會(鐵人三項)/ 臺北市文山區體育會(綜合)
 臺北市內湖區體育會(綜合)/ 臺北市北投區體育會(綜合)
中華啦啦隊國家代表隊(啦啦隊)/ 黃基礎(綜合)/ 劉生生(棒球)/ 鄭國平(足球)
運動推手獎
 臺北市南港運動中心(場館經營)/ 臺北市萬華運動中心(場館經營)
財團法人台北市臺灣省城隍廟(賽事贊助)/ 台北霞海城隍廟(賽事贊助)
孫惠如(足球)/ 傅碧珠(太極拳)
2017世大運北市奪牌選手
宋青陽(滑輪溜冰)/ 高茂傑(滑輪溜冰)/ 王子維(羽球)/ 許仁豪(羽球)
王齊麟(羽球)/ 江美慧(羽球)/ 吳玓蓉(羽球)/ 李佳馨(羽球)
張惟傑(跆拳道品勢)/ 林侃諭(跆拳道品勢)/ 曹純玉(半程馬拉松)/ 張芷瑄(半程馬拉松)
林珈芝(桌球)/ 鄧宇成(射箭)/ 侯羽桑(高爾夫)/ 俞俊安(高爾夫)/ 朱育勤(籃球)
許睿安(撞球)/ 魏子茜(撞球)/ 柯秉中(撞球)/ 柯秉逸(撞球)
謝政鵬(網球)/ 彭賢尹(網球)
終身成就獎
高庸(足球)/ 蔡辰光(排舞)

資料提供/精鼎公關
責任編輯/瀅瀅

《運動星球》徵稿,針對運動產業、訓練教學、應用資訊、健康話題等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專業人士來稿共同交流。投稿請寄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文長至少800字,圖片請標註來源,並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由編輯潤飾,標題及圖片如需修改將事先與您連絡討論。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阿里巴巴傳揚「相信小的偉大」 CMO董本洪解構「雲上奧運」

2018-01-30
綜合奧運新聞話題

去年1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下稱「國際奧委會」)宣佈,阿里巴巴成為全球首間與國際奧委會達成至2028年長期合作的公司,加入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稱「奧運會」)全球合作夥伴(The Olympic Partner,簡稱TOP)贊助計劃,成為「雲服務」及「電子商務平台服務」的官方合作夥伴,以及奧林匹克頻道的創始合作夥伴。

今年2月9日,即將迎來2018平昌冬季奧運會的揭幕,而這亦是國際奧委會宣佈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以來的首個奧運會,別具意義。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董本洪指出,阿里巴巴有三大目標,包括通過傳播活動建立全球品牌形象,展示將奧運會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遠景,以及從中學習、觀察、聆聽及建立合作關係。

阿里巴巴傳揚「相信小的偉大」 CMO董本洪解構「雲上奧運」

其中包括阿里巴巴發佈一系列三個電視廣告,傳播其參與這次奧運會的主要傳播訊息——「相信小的偉大(TO THE GREATNESS OF SMALL)」;現場方面,阿里巴巴將設立展覽館,以「雲上奧運(Olympic Games on the Cloud)」為主題,向國際市場展示技術實力,以及未來如何通過雲技術,將奧運會進行數字化轉型,為大家帶來更具效率,更優質體驗的奧運會。

以下請來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董本洪,為大家分享一下阿里巴巴這次與國際奧委會合作的最新動向、解構傳播的主題,以及展館的特點。

賦能——展現小的力量    小的美麗

19年前,阿里巴巴是杭州一家初創公司,於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湖畔花園的家中,18位創辦人正在默默耕耘,誰也想不到最後到底會成功還是失敗。

這18人希望幫助中國的商家進行跨境貿易,於是創立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Alibaba.com),後來又成立了淘寶網(Taobao.com)希望幫助中小企業,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使命,並且始終如一。

發展至今,阿里巴巴已成為一家屹立於國際市場的科網巨擘,董本洪表示︰「阿里巴巴集團很榮幸從19年前的那一幕,走到今天,並成為國際奧委會的TOP合作夥伴,我們為此感到驕傲。」

這天,阿里巴巴率先向媒體揭示了首個奧運會主題推廣的廣告,以「相信小的偉大(TO THE GREATNESS OF SMALL)」為傳播主題,正好與阿里巴巴的使命一脈相承。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說過︰「因小而美,小是強大的(Small is Beautiful. Small is Powerful.)」不管是被小看的人、小的企業,還是創業家,都有機會可以達成夢想,微小的人和事,也可以帶來偉大的貢獻或取得重大的成果。阿里巴巴的使命是利用技術和創新,去賦能中小企業,讓他們可以於環球貿易市場之中,持續成長,體現出他們的強大之處。

董本洪介紹,這正是阿里巴巴就這次2018平昌冬奧推出的主題廣告內容。此外,還有講述來自肯亞的冰上曲棍球隊參與奧運的故事式廣告,帶出不要小看自己,努力向前終有夢想成真的一天;以及來澳洲划艇選手打入奧運決賽的故事式廣告,帶出一個小決定也會帶來震動人心的結果。

他說︰「這些廣告將在2月1 日起在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及韓國這些主要市場播放,包括於英美日市場的數字及社交媒體、中國的電視及數字平台等。冬奧賽事期間,我們亦將在中國及韓國的戶外媒體上播放。」

去年8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阿里巴巴位於杭州的西溪園區,共同揭幕阿里巴巴和奧運聯合標誌的石碑。

創新——打造雲上奧運   提升體驗

談及今次與國際奧委會的合作,董本洪指,阿里巴巴與國際奧委會的合作有着共同的目標,希望利用科技,將奧運會轉型至全新的數字時代。

他說︰「在未來10年,奧運會基礎設施的托管及營運都會在雲端上進行,而我們的雲計算及科技能力,可以輕易、安全及無縫地為運動員、觀眾,以及奧運會成員創造優質的現場體驗。」

阿里雲擁有世界級水平的雲計算技術,可以提升在其雲端上的奧運會基礎設施的效率及安全度。加上阿里巴巴集團本身於電子商務方面的豐富經驗,將可發揮線上運動產業樞紐的角色,一站式提供電子商務、內容、奧運新聞及有關不同奧運運動和運動員的消息。作為奧運會的雲服務官方合作夥伴,阿里巴巴希望可以利用科技為未來的奧運會帶來創新。其中,阿里巴巴旗下雲服務平台阿里雲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亦成為了這次平昌奧運之中,阿里巴巴展覽館的主題——「雲上奧運(Olympic Games on the Cloud)」。

董本洪指,希望通過展館向遊覽人士展示,阿里巴巴將利用技術,特別是雲端技術方案,去提升賽事體驗及運作效率。他舉例,展館將展示出阿里巴巴如何為未來的奧運會,從人臉辨識,以至旅遊導覽,讓親身參與奧運會的旅客可享受無縫的旅遊體驗。同時通過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的能力,讓大家可以購得官方紀念品,甚至於將來可以使用智能門券入場。通過應用程式及雲端方案,智能門券不只讓受眾可以更方便購得入場券,也讓主辦方可以更易於了解最新的座位情況,作出相應管理調整。

阿里雲提供穩定及安全的雲計算服務,有助奧運會進行數字化轉型,從而提高基礎設施的運作效率及安全性。

互動——融入新零售模式   加強內容

而作為奧林匹克頻道的創始合作夥伴,加上阿里巴巴本身擁有不同的媒體資產,阿里巴巴可以助力奧運會在未來面向更多年輕世代,尤其是中國的年輕人。阿里巴巴將與奧運會一起開發內容及試點節目,借力阿里旗下視頻平台優酷及中國本地播映權持有者中央電視台,面向中國廣大的觀眾。

此外,又會加強內容創作及發佈,阿里巴巴將在展館上介紹新媒體集團(WeMedia),展示其如何加強內容創作,並分享給粉絲、運動員及媒體。針對媒體而言,新媒體集團可提供製作及報導所需的服務。

阿里巴巴強大的生態體系能夠提供很大的支持。天貓淘寶平台近年積極實踐新零售,革新傳純的商業模式,內容化發展就是其中一環,一改過去單向的銷售模式,在網上開展與消費者的雙向互動,以及多元內容的交流,包括有網紅直播、主題頁面,甚至是融入技術的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以及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遊戲,一舉打破線上和線下零售的界線。

這些優勢及經驗,在剛過去的天貓雙11狂歡節期間可見一斑,阿里巴巴與眾多品牌合作開設多家快閃店、智慧門店,又通過天貓雙11潮流盛典、天貓雙11晚會進行直播,同時線上購物的活動,相信這些能力,都有助阿里日後應用到更多其他場景之中。而就在不久之前,阿里巴巴與P&G寶潔、Coca-Cola可口可樂、Panasonic松下及伊利等品牌,通過天貓「冰雪節」的活動,於天貓平台上推出奧運主題相關的產品。「阿里巴巴可以為這些國際品牌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與消費者互動,並增加他們的曝光率。」董本洪如是說。

此外,於去年12月中旬,北京2022特許商品官方網店於天貓上線,售賣冬奧周邊產品。他希望憑藉天貓洞察消費者喜好的能力,這渠道有助發掘那些人對賽事感興趣、他們喜歡甚麼運動及商品,也有助拉動流量。董本洪表示,如果能夠對受眾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日後提供服務及互動時,可以更切合他們的偏好,有助提升體驗,奧運會的運作效率亦得以持續提升。

他期望,2022年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可以成為一場真正基於雲端技術的奧運會,由售賣賽事門票,到售賣紀念品,以至利用移動網絡及手機進行互動,為大家帶來一個全新的奧運會體驗。

多個品牌參與今年1月初的天貓「冰雪節」,並推出以奧運為主題的產品。

未來——邁向「更高、更快、更強」

「對阿里巴巴而言,平昌冬季奧運會是很重要的,我們希望與通過與國際奧委會開展合作,持續溝通及交流,分享大家的想法及意見,從中汲取經驗,利用我們雲計算及大數據技術,以及創新的能力,去把未來的奧運會帶到新一個層次。」董本洪說。這亦正好與奧運的「更高、更快、更強」不謀而合。

TOP代表著國際奧委會全球最高級別的合作,向整個奧林匹克運動提供資金、產品、服務、技術和人力資源支持。創立於1985年的TOP制度,對入選企業實行嚴格准入規則,每期名額僅10家左右,且每類產品和服務在全球範圍內只能有一個合作夥伴。可以說,TOP就是跨國企業集團的頂級精英俱樂部,更代表了其所在國家的全球經濟影響力。

資料、圖片來源/阿里巴巴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韓國箭客來勢洶洶 崔美善破世界紀錄

2017-08-21
賽事綜合台北世大運新聞話題

臺北世大運射箭賽,韓國來勢汹汹!20日首日的男女反曲弓、複合弓個人賽和團體賽及混雙,韓國隊全都排名第一。其中,崔美善(Choi Misun)還以687分、打破前輩奇甫倍上屆光州世大運時,所創下的世界紀錄686分,技驚全場。

破紀錄的崔美善說,除了風向風勢,天氣熱到頭有點昏,但表現算滿意。談到上屆世大運曾輸給中華隊,崔美善說:「上次我們甘拜下風,但這次,我們準備好了。」

韓國崔美善(Misun, CHOI)以687分,打破前輩奇甫倍上屆光州世大運所創的世界紀錄686分。

20日各國箭客在國立體育大學田徑場比「準」。中華臺北在男女子反曲弓團體賽都排第二,男子個人賽魏均珩(Wei Chun-heng)第5,女子個人賽彭家楙(Peng Chia-mao)第四。
 
男子複合弓,韓國金悰鎬(Kim Jongho)698分排第一,團體賽2088分排名第一,中華隊以陳享宣(Chen Hsiang-hsuan)695分、排第五最佳。

女子複合弓,韓國蘇採元(So Chaewon)689分第一,團體賽2048分也第一,金悰鎬和蘇採元的混雙也排第一,而中華隊混雙陳享宣/陳怡瑄排名第四,個人賽以陳怡瑄(Chen Yi-hsuan)排14最佳。

世大運中華臺北隊魏均珩(Chun-heng,_WEI),在反曲弓個人賽資格賽,排名第五。

男子反曲弓,韓國里約奧運男團金牌成員李承潤(Lee Seungyun)689分、金優鎮(Kim Woojin)和隊友李雨錫包前三,我國魏均珩665分第五,鄧宇成(Deng Yu-cheng)第八。團體賽韓國2049分居冠,中華隊1982分居次。混雙韓國李承潤/崔美善第一,中華魏均珩/彭家楙第二。

女子反曲弓個人賽中華臺北彭家楙(Chia-mao,_PENG)排名第四。

女子反曲弓也是韓國秀場。里約奧運女團金牌成員崔美善,以破世界紀錄的687分居第一,和隊友包下前三,中華隊彭家楙666分、譚雅婷(Tan Ya-ting)659分排名四和五。團體賽韓國也毫無懸念,以2033分排名第一種子,中華隊1973分第二。

韓國反曲弓男子好手李承潤表示,和其他比賽場地相比,國體大田徑場的風,的確大很多,風向也不定,造成一些困擾,還好後段有調整過來,專注力也提升,對成績還算滿意。

世大運中華臺北女子複合弓隊,左起陳怡瑄(Yi-hsuan, CHEN)、吳亭廷(Ting-ting, WU)和李葶萱(Ting-hsuan, LEE)互相打氣。

中華隊教練倪大智指出,感覺選手在主場比賽壓力太大,明顯放不開,表現不夠穩定,已提醒選手放輕鬆,別太在意每一箭,希望接下來的對抗賽能漸入佳境。

世大運中華臺北男子複合弓隊,左起陳享宣(Hsiang-hsuan, CHEN)、林鑫民(Hsin-min, LIN)和林哲瑋(Che-wei, LIN),團體賽資格賽後暫居第六。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運動器材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跑步
  • 初階訓練
  • 跑10K
  • 動學堂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