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知名大型夜跑賽事「PUMA 螢光夜跑」睽違 3 年即將重磅回歸,實體賽事重返賽道,訂於 2023 年 4 月 15 日(六)於台北大佳河濱公園正式開跑,與過往不同的是,2023 PUMA 螢光夜跑這屆以個人報名先搶先贏制模式重啟,今(23日)中午 12:00 開放網路報名,包括 21K 及 10K 專業賽程,6 千位名額額滿截止。
為慶祝 PUMA 螢光夜跑睽違 3 年回歸,當天除了將結合酷炫與樂趣螢光元素外,賽事體驗與跑者服務也將全面升級,提供跑者們更完善的專業賽事體驗,同時,也特別開放讓跑者自選喜愛的 Night Run 環保賽衣樣式,強調運動健康與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過去 3 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廣大跑者喜愛的 PUMA 螢光夜跑為防範疫情擴大而取消實體賽事,2023 年,PUMA 螢光夜跑將揮別陰霾重返賽道,提供跑者更專業的參賽新體驗。特別與 BraveLog 運動趣平台合作,新增更加完善的動態即時成績服務,選手位置、成績預測全部掌握。
另外,成績呈現方式也將與過往不同,2023 PUMA 螢光夜跑將新增年齡分層統計,並實施賽道詳細分段記錄模式,提供跑者賽道上不同距離點的詳細資料,達到更完整的成績整合。針對選手們的強大後盾親友加油團,也提供選手即時動態跑馬軌跡以及精準成績預測服務,不管要替選手加油或者捕捉比賽即時畫面的加油團們,只要打開網頁就能確切掌握選手位置,即使在場外加油也儀式感十足。
2023 PUMA 螢光夜跑採網路限額報名參加,依報名先後順序給予錄取參賽資格,於 2022 年 12 月 23 日(五)至 2023 年 02 月 17 日(二)開放報名,台北站包含 21K 與 10K 賽程共計 6,000 名額,報名額滿截止。
PUMA 也持續推動 Forever Better 永續生態企業承諾,採用回收寶特瓶所製成的環保紗線打造 PUMA x First Mile 環保紗永續賽衣,今年也將特別開放跑者自行選擇賽衣款式,同步搭配參賽贈禮:運動環保水壺腰帶組,邀請所有的參賽跑者共同為生態環境貢獻心力。
PUMA 螢光夜跑不可或缺的就是螢光關鍵重頭戲,2023 年將持續結合螢光概念提供熱情奔放且舒適的跑步環境給跑友們!不僅賽事起終點將延續深獲跑友好評的螢光拱門設計,更搭配鳴槍舞台燈光與音樂來營造熱鬧氛圍,讓每一位跑友能有更強烈的視覺效果與最佳夜跑體驗。舞台部分則是配合新的主題視覺,以絢麗的設計與大型背板結合會場螢光設施,突顯活動效果,讓參與活動的民眾重回當初的感動。另外,眾所矚目的拍照區也將延續螢光雙光源設計,以可切換光源之多功能設定,讓參賽民眾皆能在此拍照打卡,為這場螢光饗宴留下滿滿回憶印記。
2023 年 PUMA 螢光夜跑將於臺北大佳河濱公園舉辦,正式賽道路線長度為 21.6 公里與 10 公里,提供跑友們媲美國際賽會的詳盡數據紀錄,在穿梭臺北夜晚人文美景及指標景點的同時,感受螢光夜跑不斷進步創新的無限動力。活動相關詳情 2023 PUMA 螢光夜跑活動報名網站 或 PUMA 螢光夜跑 LINE 官方帳號 (搜尋ID:@puma-nightrun 或 帳號名稱:PUMA螢光夜跑)
活動服務專線:享動行銷工作室 02-2503-9333 #23
資料來源/享動行銷工作室
責任編輯/Dama
在馬拉松、自行車、鐵人三項等耐力運動的賽場上常聽到一句老話:「在感到口渴之前先喝水」,現在這句話已不再適用。以往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的建議是在運動過程「盡可能飲水」、「取代運動中減輕的體重」或「隨意飲用」,但現在都已被「依據口渴程度飲水」的建議所取代。
這方法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但根據科學證據顯示,口渴的感覺事實上可以保護你免受飲水不足或飲水過度的風險,特別是在長時間運動過程中。此外,國際田徑總會(IAAF)與國際馬拉松醫學指導協會(IMMDA)皆建議,如果你沒感到口渴,建議不要強迫自己喝水。目前已知,「根據口渴程度飲水」與「飲水預防體重流失2%」兩種方法對運動表現同樣有效。
先說後者:有關運動中脫水和表現關聯性的的研究顯示,如果水分流失小於體重的2%,這種輕度脫水不太可能妨礙運動表現;大量的液體流失對大部分運動員(非菁英運動員)來說,則可能導致運動表現下滑。因此,專家建議將水分流失限制在體重的2%以內。
有關前者「根據口渴程度飲水」,一份加拿大的研究可以佐證。研究發現自行車手根據口渴程度而飲水的表現,優於「不渴」或「過渴」時飲水的表現,也就是說,在沒感覺口渴時喝水,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好處。再者,依據上一段研究結果,輕度脫水(少於2%體重)不會影響運動表現或健康,因此補充運動中「所有」流失的汗水,並不會對運動表現有益。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以往沒有提供關於飲水量的具體建議,因為每個人的排汗率與汗水成分,可能依據運動強度、持續的時間長短、健康程度、耐熱性、海拔高度、熱量和濕度而有所不同。
不過,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計算,透過在運動前後測量體重,藉由排汗計算出流失的液體,然後確保水分流失不超過體重的2-3%(但在寒冷環境中,可能更能承受超過2%的脫水狀態)。
跑步前後體重差(g)+ 液體攝入量(g)= 流汗量(g)
流汗量 ÷ 跑步時數(hr)= 每小時需補充的液體量(g)
每小時需補充的液體量 ÷ 4 = 每15分鐘需補充的液體量(g)
e.g. A跑者跑前體重61公斤,跑後60公斤,跑步時攝取680克液體
61,000g - 60,000g + 680g = 總排汗量1,680g
1,680g ÷ 2hr = 每小時約補充840g(或少於840g)的水或運動飲料
840g ÷ 4 = 每15分鐘約補充210g(或少於210g)的水或運動飲料
要注意的是,每次訓練必須監控自己的體重,如果在訓練過程或比賽中體重增加,代表飲水過量;如果體重減少2–3%以上,那就該增加液體攝取。此外,運動前後檢查尿液顏色也是檢視水合狀態的好方法,若尿液顏色為「非常淡黃」或「淡黃色」,表示處於最佳水合狀態1%內。
資料來源/莫克文化出版《運動營養完全指南》 、《完全跑步聖經》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