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4重點告訴你為什麼跑步休息日很重要
1
4重點告訴你為什麼跑步休息日很重要
2
用SUPERACE極地超馬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紀錄
3
鐵人三項運動員的專屬訓練課表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4重點告訴你為什麼跑步休息日很重要

2018-01-22
知識庫 跑步 觀念 運動恢復

不管是初階跑者或進階跑者,只要有著一步步的目標,基本上,訓練菜單都不會太輕鬆,對於每天都有跑步訓練這件事,嚴然成了家常便飯。所以,當你在菜單上看到休息這個詞的時候,很多人反而會不知所措,為什麼要有這一天呢?休息日該做些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無論短跑或長跑,休息日有助於強化身體、加強注意力,重振精神,讓你真正想要繼續訓練。

4重點告訴你為什麼跑步休息日很重要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跑步醫學診所主任Kevin Vincent說:「休息不應該被跑者忽略,我們之所以需要休息的原因是身體需要恢復。每次跑步,你的身體都必須適應一次又一次的提高的強度。」當你跑步時,不僅只有建立體力和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亦會對身體造成像肌肉和軟組織受傷。所以給自己適度的休息時間,才能真正幫助你在之後的比賽之中提升成績。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物理醫學助教,也是前美國長跑選手Adam Tenforde 說:「運動員們會盡量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訓練量,特別是速度的訓練,每次所做的訓練都是在為未來變得更加強大和堅韌做準備。」所以,若沒有時間充電,恐會導致訓練的疲乏和無趣,換句話說,休息一下,能跑得更好。
 
Adam Tenforde表示:無論你是一名跑者或者從事其他訓練,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是必要的。休息日是身體再使用營養和經歷生物過程和激素週期來重建的時候。以下是為什麼要休息日的4個理由:

 1  足夠的休息時間

當你跑步(或做任何運動)時,都會對肌纖維造成輕微的撕裂,為了讓肌肉變得更強壯,必須給它充分的時間進行修復和再生,所以它會透過重建過程來強化肌肉,為下一次的訓練做準備。Kevin Vincent表示:但這種反應只會隨著跑步的距離和強度而定,根據你鍛鍊的長度和強度,身體至少需要休息36到48個小時後才能進行第二次的跑步。若沒有足夠的休息,身體就沒有機會重建和強化肌肉,它們只會繼續受傷,最後將極限反饋於你,使你變成運動傷害的患者。

 2  避免壓力性骨折

如果想避免受傷,休息是至關重要的。跑步的衝擊會使組織產生壓力,就像肌肉一樣,能增加細胞的周轉,使骨骼結構更加堅固,因此,對骨骼來說是很好的。Kevin Vincent說:「但是如果你連續幾日不間斷地跑步,就沒有時間完全修復了,最後,出現壓力性骨折的風險就會大幅增加。」

 3  緊密的肌腱受到保護

Kevin Vincent又說:「肌腱是連接肌肉和骨骼的結締組織,因此它們隨著身體的運動而不斷地工作。但是,血液進入肌腱並不容易,肌腱中的血管並不像肌肉中那麼多,所以它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修復。」如果沒有給它們足夠的時間修復,在不斷的衝擊、撕裂之下,容易造成肌腱炎之類的運動傷害。

 4  休息可釋放壓力

跑步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它也會增加你體內的壓力賀爾蒙皮質醇的水平。如果壓力水平長期偏高,皮質醇會引起情緒問題、易怒、睡眠問題和其他健康問題。把休息想成一個循環的常規,定期安排,讓大腦和身體回到平衡狀態,為下一次做準備。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用SUPERACE極地超馬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紀錄

2018-01-25
新聞超馬跑步話題

2018年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台灣站,選手們經過連續3天賽程的嚴格考驗,1月21日圓滿落幕,前3名分別是崔毅軍、李東翰和徐一石,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從事鋼鐵業的、也有健身教練、更有貨車司機;女子組冠軍則由美女牙醫張瑋琪拿下,雖然都不是專業的超馬選手,但憑藉堅忍的毅力與耐力,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的紀錄。

用SUPERACE極地超馬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紀錄

男子組第1名崔毅軍:跑步就是最好的減肥藥

很難想像2018年SUPERACE 極地超馬---台灣站冠軍崔毅軍,曾是體重近百公斤的胖子,「我體重曾胖到98公斤,為了自身健康,10年前開始利用跑步減肥。」外號「星爺」的崔毅軍說,自跑步以來,飲食不需刻意節制,體重就慢慢降了下來,如今一身精實,全拜跑步所賜。
 
4年前,崔毅軍開始長跑,並接觸國內馬拉松賽事,「我去年曾參加SUPERACE極地馬拉松,當時拿到團體組第1名,沒想到今年更上一層樓,拿到個人組金牌,心中喜悅實在難以形容。」從事鋼鐵業的他說,極地超馬與一般馬拉松不同,選手不但要克服地形,還要翻山越嶺,沿途有上坡下坡,也泥濘爛路,而且還要背睡袋、食物、頭燈、反光急救毯、至少2公升水等裝備,林林總總加起來約8、9公斤重,這些都是對選手的一大考驗,所以賽前必須自我訓練,方能克服山野林間不可預期的狀況。

男子組第2名李東翰:有愛支持,無憂前進

「當兵時跑過3000公尺滿百的成績,當時連上也只有3人滿百,從那時起,我就發現自己有跑步的潛能。」人稱「馬利歐」的李東翰是健身房教練,今年是他第3次參加SUPERACE:「會參加是受林義傑影響,他是我跨入極地超馬領域的啟蒙老師,他創辦的SUPERACE真的很棒,不但路線安排妥善、工作人員盡職,一路上還有屏科大的防護團隊的悉心照料,讓選手安心參賽。」
 
李東翰去年第4名,今年上升到第2名,「這是對自我的一種肯定。」李東翰說,背負重裝備跑連跑3天的極地超跑,難度高於一般路跑,雖然賽前他曾自我訓練3個月,但還是跑到腳底起水泡、腳踝扭傷、指甲淤血,甚至有黑指甲的癥兆,最後仍靠意志力跑下去,亞軍的榮譽要與老婆一同分享,因為有她支持,才能無後顧之憂的一路往前。

男子組第3名徐一石:選對鞋就跑得遠

「我11歲就對跑步產生興趣,12歲起,我每天到校上學前,都先跑25圈的400公尺操場。」貨車司機徐一石是SUPERACE舉辦以來,年年都參賽的「全勤獎」選手,跑步是他最大的興趣,「我覺得背著重裝備跑馬拉松很酷!」或許是天賦異稟,徐一石跑完,不但臉不紅氣不喘,腳底也完好如初,沒有起水泡、也沒有黑指甲。他說,亞洲人腳型較寬,要選擇寬楦的跑鞋,才不容易發生運動傷害,除了選對鞋子,徐一石本身的足部條件也適合越野,不過,極地越野狀況千變萬化,過程中必須預留體力,絕不可過於勉強。

女子組第1名張瑋琪:用不放棄克服困境

別看張瑋琪嬌小纖細的身材,她可是今年SUPERACE極地馬拉松女子組的冠軍呢!熱愛滑雪運動的她是一位正妹牙醫,今年第一次參加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我平常就有運動,兩年前參加過鐵人三項,跑步項目頂多也只跑10公里或21公里,因為朋友邀約,想體驗看看,才報名參加,沒想到竟然拿到第一。」
 
回顧這3天賽事,張瑋琪說:「第1天路線最驚險,因為整段路都在山野林間,一路上坡下坡,上坡時,我咬緊牙關忍耐挺過,看到下坡路段,原本心想可以稍微喘口氣,沒想到下坡比上坡更難,不但要控制剎住力道,並時時留意鞋子抓地力,真是舉步維艱。」山林裡盡是碎石爛路,張瑋琪路上曾遇大樹橫倒路中,她跨越時沒抓好距離,不慎跌倒,所幸沒事,爬起來繼續跑:「當時一個人置身荒郊野外,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心裡只有趕緊回到文明世界的念頭。」結束3天賽事,拿到女子組冠軍的張瑋琪驚喜之餘,特別感謝主辦單位給了她開發潛能的機會,成功挑戰自我!

撰文、攝影/楊為仁

分享文章

鐵人三項運動員的專屬訓練課表

2017-06-14
初鐵515觀念跑步訓練游泳單車鐵人三項跑步知識庫

運動可以大致定義為任何一種為了改善健康的體能活動,訓練則被定義為一種有組織性的鍛鍊,以成功完成某個活動為目標。如果要能充分利用你的時間與體力達成運動表現目標,就必須有目標性和組織性的訓練計畫,完成各種短程與長程目標。

鐵人三項的運動員課表 ©220triathlon.com

週期訓練

週期訓練的定義是在特定週期內,進行各種訓練量與強度變化的訓練方式,目標是為了讓身體達到顛峰狀態,完成比賽目標。週期訓練可以分為線性週期與非線性週期。在線性週期中,運動員會在4到6週的小週期間只專注於一種能量系統或訓練重心,在每個週期中都從低強度到高強度進行漸進式訓練。在非線性週期中,運動員會在訓練週期中同時使用各種能量系統和強度來進行訓練。這兩種方式都各有其死忠支持者與批評者,不過今日多數教練都比較傾向使用非線性週期訓練,因為它可以在不同運動強度中達到訓練效果,同時可以避免線性週期中常見的過度訓練和運動傷害。

訓練負荷

對耐力運動員來說,訓練負荷是以運動頻率、持續時間、運動強度等方向來計算。運動頻率指的是在每週、每月或每年的循環中,完成某特定運動的次數。持續時間指的是一節訓練的時間長度。運動強度指的是運動時力竭的程度。這些參數會在訓練計畫中被調控,以達成促使運動表現進步的理想目標。

恢復與適應

和總訓練負荷一樣重要的觀念是恢復與適應。簡單說就是身體在恢復時期可以調整成適應訓練壓力、變得更強壯,可以在未來應付相似訓練強度的過程。當你在設計和執行訓練計畫時,必須考慮訓練適應週期。不注重恢復與適應的話常會造成運動傷害與過度訓練。

有氧代謝

在以耐力為基礎的運動比賽中,步調尤其重要。從5公里這種距離到超鐵的長距離主要都得以有氧代謝為根基。有氧代謝使用的是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轉換成燃料、製造動能的有效能源生產路徑。科學家、教練和運動員都發現,低強度和中強度運動在提升心肺血管功能和肌肉系統方面,最能增強長距離賽的耐力。

無氧代謝

基本上無氧代謝就是在無氧的情況下進行代謝作用,這是一種在產生動能上比較缺乏效率的能源路徑。當運動強度增強時,身體會有微妙但顯著的轉換,開始使用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的燃料來源。這個轉換會使工作中肌肉的產生灼熱感和加快呼吸頻率。在這種強度或更高強度下的運動無法持久,但運動員和教練都了解透過適當訓練讓無氧閾值(anaerobic threshold)提升時,運動員就能在許多高強度運動中增加速度。

功能力量開發

功能力量的開發在健身界很受歡迎,它的重點在於提升神經和肌肉系統功能的協調性。功能訓練使用的是每天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動作,像是站、扭、屈、舉、跳、走、跑等,和只鍛鍊單一關節的訓練不同。比方「弓步前進」和「大腿伸展」這兩種動作,「大腿伸展」只專注鍛鍊大腿股四頭肌,讓此處肌肉更加發達。但「弓步前進」則是針對所有和站立、走動、跑步整體流暢度相關的肌肉都加以鍛鍊。均衡的阻力訓練計畫通常都會將這兩種動作納入例行訓練中。

間歇訓練

間歇訓練是一種高強度的爆發性訓練,並在訓練中重複安插各種休息時段,這在志在得勝的運動員間很受歡迎,因為它能改善心肺功能並提升肌力與耐力。間歇訓練一般都是以使用無氧能量系統為主,改善運動員維持高強度輸出和可以高速運動更久時間的能力。對於自行車選手的間歇訓練可以舉例如下:

暖身5到10分鐘。
以乳酸閾值心率的強度騎5次,每次衝刺2分鐘,中間休息1分鐘。
緩和5到10分鐘。
乳酸閾值指的一種代謝狀況,當運動員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血液中乳酸開始堆積的臨界點就稱為乳酸閾值。乳酸在做像是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時會比較有效率地被代謝掉。

長程穩定速度訓練

和間歇訓練恰恰相反,長程穩定速度訓練(亦常被稱為長程低速訓練)於1970年代在馬拉松選手之間風靡一時。這種訓練是在一週間數天每天跑1小時或更長時間,步調要比跑馬拉松慢上1到3分鐘,用可以和人對話的速度去跑,之間至少要挑一天進行約2小時的長跑,這個訓練的目的是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長程穩定速度訓練今日仍是許多頂尖耐力運動員的主要訓練方式,尤其在結合適當的間歇訓練後,可以在耐力運動上有絕佳表現。

開發訓練計畫

要開發出最理想的訓練計畫必須有很多科學資料支持。隨著多元運動參與受到大眾歡迎的程度提高,各種關於最佳練習與訓練法的研究資料也以驚人速度成長。雖然有效訓練的科學基礎非常重要,但擬定訓練計畫的技巧也很重要。

三鐵指導這一塊領域在最近十年來有爆炸性成長。現在有各式各樣的三鐵指導資格證明可以取得,許多大大小小的訓練公司也都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以滿足這個日趨成長的運動領域需求。開發多元運動計畫是一大挑戰,因為運動員都想有效地同時訓練好三種運動,他們發現學識淵博的教練可以為他們縮短學習曲線,省下時間和麻煩。雖然運動指導的確必須了解訓練的科學理論,但訓練的技巧也是不可忽略的。畢竟人類的運動表現並不是1+1=2那麼簡單,否則每個人都應該以類似的程度變快變強才對。事實是每個運動員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一名好的教練要能找到訓練之間的平衡,並在幫助運動員達成目標的同時也能保持健康並避免受傷。因此訓練的技巧很重要。

在許多方面來說,三鐵教練就像一名主廚。每位主廚都能拿到共同的食材,然而如何調味、製作和呈現食材、創造出餐點才是重點。不過我們得面對一項事實,有些餐點很美味,有些則否。同樣道理也適用於三鐵指導,教練如何針對個人優勢與弱點進行訓練,並制定達成目標的訓練計畫才是重點。

我們開始討論訓練計畫時得先來檢視所有三鐵教練手邊的資料。良好的規畫和策略性監督對一個訓練計畫來說是很重要的。說到制定訓練計畫,第一步就是要決定該季的最終目標,我們將其稱為A賽事。接著你要決定其他次要的賽事,這些賽事是作為增加比賽經驗和累積比賽次數所用。許多菁英運動員會把參加這些B或C等級的賽事作為一種強力的訓練,讓自己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先做好應付最終目標的準備。

一旦決定好比賽日程也下定決心要參賽後,就應該開始擬定訓練計畫。從A賽事參加日開始回頭規畫並善用週期訓練原則。你的訓練計畫應該要由不同運動強度、時間長度和訓練頻率等要素組成。綜合各項要素所安排的訓練計畫才能發揮訓練成效。在非線性的週期計畫中,先專心做某種能量系統訓練4到6週,但同時加入可以增強其他能量系統的訓練強度,因為任何能量系統都不可能排除其他能量系統
獨自存在。比方在以有氧為基礎的訓練階段中也會納入一些短程、高強度的訓練來鍛鍊無氧能源系統。這會讓你在日後比較容易轉換成以高強度為主的訓練,也會降低過度訓練和受傷的風險。

除了增加心肺功能和針對某項運動的訓練之外,多數教練和運動員現在也同意增加關於肌力和柔軟度的訓練對於增進運動表現和維持長期的健康與活力是很重要的。這些額外的阻力訓練必須全年無休,各位可以使用書中精選的各種鍛鍊方式進行,這些鍛鍊可以補足運動員所需的每季訓練。比方當運動員在比賽季時,肌力訓練課程的重心多半是在維持體力與預防受傷。而在賽季前的肌力訓練則是把重心放在增強肌力和打下生物力學上的強健基礎。

表格3.1是一個賽季前訓練計畫範本,可以作為有一到三年經驗的初學者或中階三鐵運動員準備參加「全程標準鐵人」(標鐵515)的課表範例。訓練重點是以有氧為基礎,再加上基本的肌力鍛鍊,並在每週全心投入訓練10到12小時。

在這個範例中,你會發現每種運動項目每週都至少會訓練三次,再加上三節的肌力訓練。運動員應該在肌力訓練前先做針對運動本身的訓練,以確保正確的運動姿勢並發展紮實的運動技巧。因為阻力訓練而疲累的肌肉可能會在游泳、騎車和跑步時養成不正確的姿勢,進而妨礙效率和浪費力氣。

在有這麼多肌力訓練可以選擇之際,當務之急就是專注於某個計畫以持續改善運動表現。選擇專業教練或是有證照的個人訓練師來協助你。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楓樹林出版,  馬克.柯里昂, 特洛伊.傑考森 著作《三鐵鍛鍊解剖書》一書。本書所談各種增進肌力、動力、體能和技巧的訓練,跟籃球、舉重、健力、網球、瑜珈選手的訓練並不相同。訴求是提升三鐵表現,是為了特定競技目標進行鍛鍊,利用全身、局部性等訓練來提升身體素質,達到增進體能及表現的目標。是所有珍視三鐵技術及其運動精神者──包括運動員、教練、訓練員及參賽者不可錯過的最佳讀物,看完後你會發現,任何運動的晉級奧義,都蘊藏在對人體運動的認識之中。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