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上半身肌群
  • 瑜伽
  • 跑5K
  • 初階訓練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12個越野跑基礎裝備建議
1
12個越野跑基礎裝備建議
2
統一盃環台長跑挑戰賽
用5分速環島250公里 15歲狂人如何花七天環跑台灣?
3
美國101歲風速奶奶跑步不停歇 再次締造百米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2個越野跑基礎裝備建議

2017-04-10
知識庫 跑步 戶外運動 越野跑 運動配備 夏日跑堂

越野跑不是登山露營,準備物品也大不相同,想愉快地跑入山林,必須有適當的衣物與裝備,裝備要有足夠的防寒功能,燈具及背包中的隨身物品必須盡量小而輕巧,才不會在跑的過程中,造成過大的負擔。
 
以下的越野跑基礎裝備,無論對於初階者或是進階者來說都相當實用,一起來看看:

 1   越野跑鞋

為了跑得安全而輕鬆,越野跑鞋是第一個該買的裝備。它可以在容易打滑的泥土路上增強抓地力、在石頭路上減少被尖銳的岩石刺傷、在不平整的地面減少鞋底的磨損、被樹根或石頭絆到腳時保護腳踝等方面都卓有成效。選跑鞋時要考慮重量,並配合自己想跑的場地。

跑越野跑需要ㄧ雙越野跑鞋 ©reebok.com

 2   襪子

越野跑的襪子分成長襪及短襪兩種,長襪可以包覆肌肉,減少顫抖,同時也就減少了肌肉疲勞,短襪則可以讓腿的感覺比較開放。無論長襪或短襪,其都具備了各式各樣的功能,像可對容易長繭和水泡的地方加厚,具備適度的緩震性、支撐功能、透氣性、抗菌除臭等功能都十分受歡迎,選擇適合的襪子,鞋的舒適感也會提升。

 3   背包

越野跑有許多專用背包,如果只是跑2、3個小時,腰包應該就夠用了。選擇背包時,要確認背包適合身體、很少晃動。另外,東西少的時候,可利用紮帶、拉繩捆住裝備保證裡面不來回搖晃也很重要。如果腰包上的口袋夠多,裝補給食物等會很方便。

 4   水袋系統

水袋系統包括裝水的水袋以及喝水的吸管吸嘴,水袋的好處是可以隨時隨地補充所需要的水分,如果只是2、3個小時的賽事,亦可以以水壺代替 。

背包及水袋在越野跑中皆相當重要 ©outdoorgearlab.com

 5   機能服裝

越野跑由於是在山中進行,故海拔較高,氣溫來說相對較低。為了應付氣溫變化,背包裡應多袋一套合適的衣服。挑選服飾有幾個簡單的原則:排汗透氣、保暖、防水、防風、透氣。若不知道該如何準備,在準備前可先查詢當地的氣溫再做決定。

 6   雨衣

即使是矮山,如果天氣變化時無法輕易返回的話,最好準備好雨衣。建議可以選擇兼具高防水性和透氣性、可以疊小收納起來的戶外品牌的雨衣。防水性好的風衣也能應付一些雨水,所以根據線路和季節選擇使用。即使天氣好,但若身上有出汗,馬上就會感覺冷,所以休息時最好馬上披上風衣保暖。

 7   地圖、指南針

為了防止進山後迷路、遭遇意外,地圖和指南針是在深山中相當重要的裝備之一。雖然手機或是GPS相當方便,但在山中無收訊或是故障的機率相當高,所以最好是帶一份紙本的地圖,並且學會怎麼看地圖、解讀路線,才能在緊急情況下幫助到自己。

©youtube_TrailRunningMagUK

 8   食物、水

在山徑中,唯一的能量來源是糧食,盡量選擇體積小且輕巧的東西攜帶,如能量膠或是小飯糰。攝取方法以1小時為單位,而不是等餓了、渴了才吃。當然,份量還是要依個人的狀況而定,還有路線以及天氣情況,天氣冷的時候以補充糧食為主,熱的話則以水分為主。

 9   急救裝備

越野跑可能會受各種傷。所以急救裝備是必要裝備,裡面要有:繃帶、排毒水、排毒器、防寒毯、預備糧,裝入防水的袋子或是盒子中。因為在野外受傷可不比在城市,往往只能自救,所以隨時準備好急救裝備是相當重要的。

 11   照明裝備

初次去的線路,最好帶上頭燈或小型手電筒,即使出發前做了調查和計劃。如果以夜跑為前題,頭燈戴起來是比較方便,這樣就可以空出雙手,方便活動。若要選擇手電筒,以小巧明亮為原則,另外也別忘了帶上備用電池。

 12   其他裝備

帽子不僅能遮陽,在野外還能防止被伸出來的樹枝劃傷面部。戴上手套,對於危險的越野有所幫助。還有可以背在包裡的護臂、墨鏡等,試季節情況也可為了防寒準備上。另外最好也帶些衛生紙應急。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用5分速環島250公里 15歲狂人如何花七天環跑台灣?

2021-03-25
賽事書摘路跑跑步故事人物誌黃崇華教練

人生總要做一件瘋狂的事情,而且還要趁年輕! 年少輕狂不是錯,只要對自己負責、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自己,年少不狂才徒留悔恨。但如果正值輔導級十五歲的年紀就跑步環台,算不算年少「太狂」呢? 讓我們看看《一萬天不休跑》作者黃崇華跑步教練的年少究竟有多狂!

我十四歲這一年,被甄選進入統一企業長跑隊,簽了人生的第一份合約 — 統一企業長跑隊贊助合約。長跑隊所有經費預算由統一企業全額贊助,所以我簽約後的比賽裝備服飾、比賽報名費、交通費、獎金制度等,都獲得相當優渥的贊助與獎勵,相對的責任義務是一年內必須參加約定場數的全國賽會。

長跑隊成立後兩年左右,春秋廣告公司也承辦規模相當盛大的「為健康而跑 — 統一企業環台長跑挑戰賽」,在民國八十二年,這可能是台灣歷史上規模最空前盛大、動用最多政府行政資源的環台活動。選手們得在七天內環台灣跑步一圈,考驗的不僅是體力、耐力、恢復力,還有多日連續移動的舟車勞頓。

統一盃環台長跑挑戰賽中各路長跑好手
統一盃環台長跑挑戰賽中各路長跑好手雲集,照片包含:曾義財、黃銓仁、吳有家、杜茂開、黃秋屏、許 峻瑋、林義傑、李啟華、黃崇華、廖本達、簡招旺、 謝明達、蔡清洲、楊志元、廖永欽、林國良、林家煌

活動標準由甄審委員會評選符合資格與條件的選手,再將所有選手分成四大隊,其中一隊全部是女子選手,其餘三隊皆為男子選手,男子其中一隊為國手組,包含何信言等名將在內。

賽事七天內,每天從上午六點開跑,持續至傍晚七點左右結束,各隊以不間斷接力方式進行。承辦單位將所有路線距離設定以每公里五分整的配速前進,規定每隊移動速率不能低於這個標準,若有隊員落隊會先給予提醒跟上隊伍,落後達一百公尺以上,隨車裁判會判定該名選手喪失資格並強迫上車,無法繼續跟跑,活動結束後也無法取得完成證書與七千元獎金。

籌辦階段最後一場開會討論時,承辦單位依各隊實力分配路線,因為採取輪流接力方式進行,各隊路線困難度差異並不大。換句話說,各時段每隊皆有出場的機會,不論是最煎熬的中午時段,以及東部的連續爬坡與海邊逆風路段。每位選手一天平均輪到兩次,第一輪跑完後馬上移動到下一個接力區,一天大約跑三十至四十公里不等,七天內要完成超過二百五十公里。

跑在中午酷熱時段、東部爬坡段,以及不能低於五分速,是三項最大的挑戰;當三項挑戰同時發生更是最大的考驗,承辦單位甚至表示「可以允許比五分速更快,但就是不能慢於五分速」,這是活動開始前不斷被叮嚀的殘酷規則。

相信當大家遇到一項挑戰,無論是事業、生活、運動、賽事、訓練等各方面,一定會評估自己的能力範圍與風險指數。然而當時我還算懵懵懂懂的年紀,聽到這項活動只顧著表達強烈的參加意願,並沒有多加深思熟慮,只認為要準備接受比馬拉松訓練更艱難的任務。

在我交出生平第一張家長同意書與切結書後,如願獲得參加資格,既期待又戒慎恐懼的心情隨之而來。

環台長跑挑戰賽是台灣大型企業與政府合作促成,在活動前期的宣傳與活動多日報導,算是相當完整且深入。宣傳之廣,連記者會當天我的姑丈在晚報上看到這項活動報導與我的名字,還特地打電話給我父親。在網路尚未發達的年代,能上報紙算是大事情,報紙內容除了詳細報導此活動的特殊性與挑戰性之外,也特別提到年紀最輕的十五歲黃崇華,與年紀最大的五十一歲曾太平(註)。

註:曾太平 - 素人跑者,五十歲時馬拉松首度跑進三小時大關,對於以破三為目標的素人跑者,具有相當正面的激勵效果與學習典範。

活動前一晚,所有選手被安排集體進駐飯店休息,活動第一天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盛大開幕儀式,所有隊伍選手都必須跑第一天的第一棒,與最後第七天的最後一棒。

抵達會場後,我被人山人海的場景與高規格震攝住。我們的保母車空間寬敞舒服,讓長途中可以好好休息,車上有整箱企業最流行的奧雷特、寶健運動飲料可無限暢飲。

起跑後,雙台警車鳴笛前導,大小路口皆站崗交通警察,選手車輛隊伍經過前立即啟動變燈機制通行,選手隊伍行進時安排一輛救護車、選手保母車、大會裁判車,以及隨行記者等全程跟隨,整個隊伍共有五台車輛前後壓陣。如此規格不僅於開幕第一棒,在環台七天的全程皆有如此高規格的待遇。

統一企業環台長跑挑戰賽的隊友
統一企業環台長跑挑戰賽的隊友包括林福城、吳興傳、曾太平、林清勇、黃銓仁等全馬跑進三小時內的選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天上午賽程,我的隊伍輪到跑高雄站第一棒,當時市區遇到上班交通尖峰時刻,連機車道也塞滿車輛,警車情急之下不斷鳴笛廣播,請民眾禮讓我們優先通行,隊伍才得以保持每公里五分整速率前進,當下覺得既不好意思也相當感謝大家的協助。

七天六夜活動不到最後一天,我們絲毫不敢鬆懈,深怕一個不小心掉離五分速、一個失神扭到腳喪失資格。在第三天起床時,隊友曾太平伯伯問我:「你壓力很大吧!」我回答「有嗎?」其實有些壓力屬於隱性,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曾伯伯繼續說:「看你半夜突然醒來,呆坐在床上不發一語許久,我想應該是壓力太大,放鬆一點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其實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半夜發生這些怪異舉動,回個神告訴自己盡力而為就好,過大壓力不僅沒有幫助,反而影響休息睡眠與恢復。

第四天,隊伍進入屏東地區,在移動到下一個接力區的沿途每個路口皆有員警待命,而當時離我們隊伍預計出發時間還有一個小時以上。在等待出發前,我跟嚼著檳榔的原住民警察聊天打發時間,也感謝他們的辛勞。

以現階段社會氛圍與政府行政資源的運用,要再舉辦如此大規模的活動幾乎是不可能。但如果政府、大型企業、民間體育等三方願意共同合作舉辦大型體育活動賽事,相信對台灣體育發展將注入更大的能量。

第四天路線是從屏東跑往恆春方向。大約中午十二點,我們便遭遇恆春著名的落山風襲擊,高溫酷熱加上強大逆風,嚴酷考驗著全隊的實力、意志力與團隊合作,至目前為止全隊還沒有一位選手失格,大家仍在為目標奮鬥中。

賽程剩下十公里左右,曾伯伯突然體力大幅衰竭,步伐變得沈重不穩、節奏凌亂,可以看得出來他已勉強使出全力,企圖力挽狂瀾跟住全隊速度。但不久後他突然對大家說:「我不行了,你們先跑不要等我,不要拖累大家!」當下大家輪流跳出來鼓勵他,請他不要想太多,先專心盡量維持速度為主,此時全隊也很有默契地自然稍微降慢速率。

剩不到三公里,大會的裁判車從後面加速到我們側邊,搖下車窗吶喊提醒全隊速度已慢於五分速,必須拉回原速率。瞬間大家趕緊加速,此時是中午十二點半左右,但曾伯伯還是跟不上,不僅跑得辛苦,又掉了幾步距離,於是大家又再度放慢一些。

不到兩分鐘時間,裁判車再度急飆而來說道:「如果他再無法跟上,全隊務必維持速率,不然全隊將喪失資格。」裁判車再度退到後面繼續監看,全隊不知所措,此時隊友林福城大哥突然大喊一聲:「把他包圍起來!」於是採取緊迫盯人戰術,曾伯伯前後、左右都被其他隊員緊緊包圍,沿路全隊鼓勵之聲沒有斷過,他也幾乎被大家全程「壓著跑」。長跑選手無論訓練或比賽,當實力狀況不好時,被隊友用此方式激勵與對待,真是猶如人間煉獄。

度秒如年的我們終於看見一道曙光、一種重生的希望。前方接力隊伍已在準備待命,這也是我們歷經摧殘坎坷之路的終點,待我隊和即將出發的隊伍完成擊掌儀式後,正式宣告今天全隊再度通過考驗,保住明天繼續挑戰的資格。

環台挑戰賽的第四天賽況,不論是團隊合作與團結心、曾伯伯的意志力及不屈不撓的精神、終點線後大夥兒疲憊不堪的模樣,二十七年來一直刻印在我心中,時光荏苒都無法抹滅。

第五、六天在待命區,不斷傳來女子組速率已掉到五分多,甚至六分速的戰報,承辦單位也不斷鼓勵男子組選手,能夠盡量補回延滯的時間。

在男子三隊之中,我們這隊實力居中,僅能守住基本速率,我們隊友有林福城、吳興傳、曾太平、林清勇,黃銓仁、游樹林與廖學輝,以上七位全馬都是能跑進三小時內大關的選手。據說國手隊都以每公里四分速,甚至四分內飆速,實際上到底有多恐怖,因沒有機會加入也無法得知。

時間終於來到第七天,我們從坪林出發跑往終點站台灣大學大門。出發前大家都相當興奮,經過七天的煎熬終於要完成了,沿路上全隊歡樂氣氛也提升不少,但我還是小心翼翼,深怕一個不小心扭傷了腳而樂極生悲。

順利完賽後的活動閉幕儀式上,我獲頒一張環台挑戰成功感謝狀與一筆優渥獎金,記得當時在頒獎台上並沒有熱淚盈眶,情緒淡定冷靜,心裡只是想著「終於完成了,也終於結束了!」

如果問我七天環台長跑挑戰賽的感想是什麼? 經由這次經驗讓我更加相信「人定不一定勝天,但必能激發無窮潛力。」

資訊

• 本文摘自莫克文化,黃崇華著《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一書。

本書特色

✓ 十餘場經典路跑賽、國家級競賽詳實紀錄
✓ 超過百名台灣近30年馬拉松、田徑、越野跑界風雲人物紙上現身
✓ 退役長跑選手暨資深跑步教練分享對跑步訓練的策略與心法
✓ 以親身案例分析馬拉松、中長跑比賽戰略
✓ 超人氣跑者雷理莎初全馬破3的完整訓練策略大公開

適合讀這本書的人

✓ 跑步教練︰讀完彷彿跟一位資深前輩促膝長談教學理念
✓ 現役與退役長跑選手︰絕對一面讀一面感嘆:「這不是我嗎!」
✓ 路跑、越野跑賽事相關工作者︰深入了解已消失的各大經典賽事規則和舉辦型式
✓ 市民跑者︰沒天賦沒關係!看一名地才跑者如何透過不斷訓練、堅強的意志和比賽戰略贏得勝利,再透過跑步回饋到跑步以外的世界
✓ 一般大眾︰維持31年努力不放棄的經歷,不只能轉化成職場、人生上的養分,更吸引你踏出跑步的第一步!

更多《一萬天不休跑》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101歲風速奶奶跑步不停歇 再次締造百米紀錄

2017-07-19
故事單車新聞高齡跑步話題

這個月剛剛慶祝完101歲生日、來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茱莉亞·霍金斯(Julia Hawkins),這兩年不斷跌破專家眼鏡,以驚人的體力與毅力,刷新或締造了許多高齡短跑新紀錄。繼6月在美國國家高齡運動會上以39秒62的佳績打破百歲百米紀錄,她甫於上週又以40.12秒的成績創下全美競賽101歲女子100公尺短跑競賽項目的分齡新紀錄,她人生在這麼高的年齡還在不斷迸發新的火花,耀眼的紀錄讓賽事主辦單位和媒體不禁封她為「風速奶奶」!

「風速奶奶」茱莉亞·霍金斯(Julia Hawkins)於2016年打破百歲以上50米紀錄,今年又刷新百米紀錄,令人驚嘆。 ©USATF

百歲重拾跑步 屢創佳績一夕爆紅

就在上週六(7/15),高齡101歲的霍金斯阿嬤參加了在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學舉辦的「美國田徑大師戶外錦標賽」百歲以上女子人瑞組的100公尺短跑競賽,雖然在這個組別只有她一位競賽者,最後霍金斯以40.12秒的成績締造101歲新紀錄,更令人訝異的是,這不是近期霍金斯百米短跑的最佳成績。就在今年6月時,她參加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所舉行的「全美高齡運動會」一百公尺短跑項目,就獲得39.62秒的佳績,狠刷舊紀錄6秒之多。

其實,這位霍金斯阿嬤是在去年自己一百歲時才開始重拾跑步,而且她表示自己當時「只是想讓家人開心」。「我只是喜歡自己能夠獨立自主,而且能夠做一些不一樣的事。重拾跑步也是我對自己的一個測試,看看自己身體能不能更好。」霍金斯阿嬤謙虛地說,「家裡有一個像我這樣好動的老阿嬤能夠讓我家人開心,而這反過來也能讓我自己更快樂。」

先前熱愛單車運動 積極參與各項競賽

霍金斯奶奶在百歲重拾跑步之前,其實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單車手。這位前學校教師當初在訂婚時給自己的禮物便是一台單車,退休後每天都會在住家的周邊社區騎車,並從1995年開始參加美國國內各項自行車比賽。她參加過四屆全美高齡運動會自行車比賽,第一次在聖安東尼奧參賽就獲得分齡銅牌,之後她更於亞利桑那州土桑市與佛州奧蘭多市所舉辦的這項賽事中分別奪得金牌,成為她傲人的成績之一。

「開始騎車之後,我覺得自己雙腿變得更強勁了,」霍金斯阿嬤說。「喜歡捻花惹草的我總是在庭園裡工作,每當家裡電話響了,我總是能拔腿狂奔跑進去接,後來我就改成跑步,因為我知道自己在這方面也可以做得不錯。」

其實,霍金斯奶奶在2001年就報名過全美高齡運動會的短跑項目比賽,不過那年她最後選擇不參賽,因為「比賽中只有我一個女性,那真的不好玩,所以我退出了。」

去年她的孩子又幫她報名全美高齡運動會時,她覺得自己不要再讓孩子們失望了,因此她就先從50公尺開始練習並參賽,今年則開始挑戰百米。「我覺得百米對於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還是一個挑戰,」而且她承認自己練百米並沒有50米來得勤,「因為我不想在比賽前把自己累壞了。」

幸好,從去年的比賽開始,霍金斯奶奶已經有許多同為女性的競爭者,雖然她們的年紀都比她小。去年在阿拉巴馬州美國國家高齡運動會的這場50米短跑賽,霍金斯和其他90歲以上的跑者比賽,結果她以18.31秒擊敗所有年紀比她小的參賽者。健步如飛的她,在賽後獲得「颶風 Hurricane」的這個霸氣的稱號。

霍金斯2016年順利完賽路易斯安那州高齡奧運會單車賽事5公里項目。 ©WARREN HAWKINS/Runner's World

來自百歲風速阿嬤的健康養生建議

對於一位年過百歲,還能將跑步或單車運動駕馭得這麼好,實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霍金斯阿嬤表示,自己能這麼長壽健康是因為除了跑步外,還會每天騎單車、拉筋,保持一顆好動的心,以及在花園裡修剪花草來放鬆身心,在飲食方面她會攝取較多的蔬菜、水果與牛奶,肉類少取,也完全不碰菸酒。除此之外,霍金斯阿嬤害羞地表示,跟一個好的對象結婚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因為她先生非常支持自己所做的任何事,因此她認為自己的婚姻生活非常美滿,雖然她老公已經不在人世,但是有家中眾多子孫承歡膝下,是身為一位百歲人瑞最開心的事。

©The Advocate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The Advocate、Washington Post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上半身肌群
  • 瑜伽
  • 跑5K
  • 初階訓練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10K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