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輕盈步態有望降低運動傷害
1
輕盈步態有望降低運動傷害
2
運動前升糖指數的選擇
運動前吃高升糖還是低升糖的食物好?提供你最安全的方式
3
健身新手該注意什麼
運動初學者更要補充蛋白質!這幾個觀念告訴你該補充多少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輕盈步態有望降低運動傷害

2018-01-25
話題 運動生理 觀念

跑者總是以伸展、加強肌力、按摩,滾筒放鬆、步態變化,及各種補充補給品等嘗試來尋找降低運動傷害的方法。然而,截至目前為止,幾乎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這些做法是完全正確的,也因此,許多跑者們都感受到要徹底預防跑步傷害是非常不容易的。

美國運動醫學雜誌最近一份新報告《減少新手跑者運動傷害發生的步態訓練》中指出輕盈步態訓練有望減少62%的運動傷害。這個驚人的數字來自一個精心設計的研究試驗的團隊,而答案是:減少跑步時雙腳與地面的衝擊。換句話說就是跑得更輕盈、更安靜。

改變步態,真的能降低受傷風險嗎?

利用一年的時間, 香港理工學院步態與運動實驗室針對320名曾經受過傷的跑者進行實驗。其中一半的人在八次跑步訓練中,接受「視覺生物反饋」訓練,讓他們對照過去的成績,將跑步速度放慢、步態更輕盈。另一半(對照組)則是一如既往地在跑步機上跑了8次,結果並沒有得到特別的反饋。
 
在這些訓練開始之前,所有參與者都在跑步機上進行了基礎跑步生物力學評估(著陸力),跑步時間分別為8和12公里/小時。在訓練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參與者接受2週的步態訓練,並進行實時視覺反饋。在對照組方面,參與者接受跑步機跑步訓練,但他們的表現沒有得到特別的視覺反饋。測試結束後,研究人員對參與者的運動機制重新進行評估,並使用在線監測平台對其12個月的訓練後的受傷情況進行追蹤。根據該研究的資深作者Roy TH Cheung博士的說法:「反饋跑步者步伐較短,前腳步伐較為緩慢。」
 
此外,這個研究還根據哈佛醫學院的物理治療博士Irene Davis的一項研究比對;這一項研究結果也顯示出若使用生物反饋訓練,可以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但是如果改變跑者的步態,實際上能夠真的減少受傷的風險嗎?

受傷比例雖少,但傷害種類不同

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裡繼續追蹤他們的訓練。接受步態訓練的跑者共有28個受傷,遠遠少於利用正常步幅跑者的61個受傷比例。以百分比來說,總共有16%的步態訓練的跑者受傷,遠低於正常跑者的38%。
 
不過,利用這個方法來減少傷害不是萬無一失的。根據上述的受傷比例,如下圖,其中步態訓練跑者中分別有10位的受傷症狀是跟腱炎和小腿拉傷,然而對照組卻沒有這樣的狀況,他們其中有23位患有足底筋膜炎(步態訓練者只有2位)以及18位是膝關節疼痛的症狀(步態訓練者只有4位)。

受傷名稱

輕盈步態跑者數字報告

正常步態跑者數字報告

足底筋膜炎

2

23

膝蓋疼痛

4

18

ITBS

3

8

膕繩肌腱炎

3

8

跟腱炎

5

0

小腿拉傷

5

0

脛痛症候群

3

1

髕骨肌腱炎

2

0

半月板撕裂

1

3

TOTAL

28

61

在其他一些較小的研究中也顯示了類似的趨勢,其中包括那些嘗試赤足跑步的跑者,或穿赤足鞋以及縮短步伐的跑者。來自澳洲的新研究《跑步節奏和跑鞋對髕股關節痛患者的影響》中的結果也是支持步態訓練的調查結果。這也表明膝關節疼痛的跑者在盡量縮短步幅的情況下應該嘗試用赤足鞋進行訓練。

©healthyinnovations.com.au

隨著此研究的數據和其他積累的證據,復健科醫生、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和其他治療師現在可能會更有信心根據不同的傷害,推薦針對這種傷害的特定跑步方式。當然,跑者也可以根據下表來協助調整自己的步態。

在考慮是否改變你的跑步步態時,請記住以下規則:
 
1. 如果你沒有受傷或者沒有被持續的傷痛困擾時,不要輕易嘗試去修復那些沒有受傷的地方。
2. 休息量是否足夠往往是傷害復發的關鍵因素。
3. 若要改變,請慢慢地開始並逐漸進展。
4. 不要期待會有奇蹟發生。
5. 你的傷勢變化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顯現出來。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NCBI美國運動醫學雜誌、哈佛大學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前吃高升糖還是低升糖的食物好?提供你最安全的方式

2020-11-20
觀念重量訓練路跑飲食方式運動生理話題

運動前是吃高升糖指數,還是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一直是爭議的領域。許多建議採用低升糖指數飲食的專家主張這種膳食將在運動過程中提供持續的能量。確實,雪梨大學進行了許多精心設計的研究都支持這個建議。

運動前升糖指數的選擇
運動前吃高升糖指數還是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好?

例如,研究人員發現,當一群自行車手在運動前1小時食用低升糖指數的扁豆飲食(升糖指數=29),比食用高升糖指數食物(葡萄糖飲料,升糖指數 = 100;或烤馬鈴薯,升糖指數= 85)的車手持續運動的時間長了20分鐘。

在這項研究中使用扁豆是因為它具有相當低的升糖指數,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許多其它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或食物組合。例如,新鮮水果、牛奶或優格都是合適的,或者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的混合物–例如穀物加牛奶、雞肉三明治或烤馬鈴薯加起司。

低升糖指數的食物
你也可以選擇許多其它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或食物組合,例如新鮮水果、牛奶或優格都是合適的!

血糖與脂肪酸

在其它研究中,研究人員定期採集自行車手的血液樣本,發現低升糖指數飲食在運動的後期會產生較高的血糖和脂肪酸水平,這顯然對耐力運動有利。換句話說,低升糖指數飲食在運動和恢復過程中能夠產生持續的碳水化合物來源。英國的一項研究證實,穀物、玉米片、白麵包、果醬和運動飲料的高升糖指數飲食相比,穀物麥片、水果和牛奶等低升糖指數飲食可使運動員在運動時燃燒更多的脂肪。

低升糖指數飲食例
水果和牛奶等低升糖指數飲食可使運動員在運動時燃燒更多的脂肪。

這樣的好處在運動初期就可以 發揮出來,脂肪氧化的差異甚至在15分鐘後就很明顯。英國拉夫堡大學2006年的一項研究,比較運動前3小時進食低升糖指數餐點的跑者,比在運動前食用高升糖指數的餐點,前者較後者跑的時間更長(約8分鐘)。研究人員認為,運動表現的改善歸因於食用低升糖指數餐後脂肪氧化的增加,有助於補償運動實驗後期跑者的糖原氧化率降低的情況。

換句話說,低升糖指數餐使參與者在運動過程中能夠燃燒更多的脂肪和更少的糖原,進而提高耐力。這也並不一定是經驗法則,因為其它研究發現,運動前膳食的升糖指數,對運動表現的影響很小,車手無論是吃扁豆(低升糖指數),還是馬鈴薯(高升糖指數)都保持相同的持續時間。希臘的一項研究在8個自行車手身上也發現,運動前30分鐘攝入高升糖指數或低升糖指數食物(包含相同量的碳水化合物),不會看到有任何運動表現的差異。

進食時間是關鍵

這顯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你最需要考慮的是運動前進食的時間。高升糖指數食品對爭取運動表現的你會更加「危險」,特別是當你對血糖的波動很敏感的時候,弄錯時機可能會在輕度低血糖的情況下開始運動。

請記住,高升糖指數食物會導致血糖迅速升高,然後在某些人身上會看到血糖又再短暫地下降,最安全的策略是運動前堅持低升糖指數的飲食,一旦運動時間超過60分鐘,則在運動過程中補充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初學者更要補充蛋白質!這幾個觀念告訴你該補充多少

2020-08-14
知識庫觀念運動營養飲食方式營養補給運動生理

蛋白質對於運動表現與運動體能的重要性,從古至今一直都是科學家、營養學家、教練以及運動員之間,最熱門討論的運動補給話題,長期以來蛋白質也與肌肉力量與強度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性,這也正是因為肌肉的組要成分為蛋白質,因此,似乎增加蛋白質對於肌肉的成長與修復,有著不可分割的邏輯性。

健身新手該注意什麼
健身或運動新手在蛋白質的補充上需要注意什麼事項?

為何需要蛋白質?

或許你不清楚蛋白質是構成人體內每個細胞和組織結構的一部分,以平均而言,蛋白質佔你總體重的20%左右,同時,蛋白質也是人體新組織生長、形成、修復和調節許多代謝途徑所必需的營養素,另外,它也被用來製造人體酶以及各種激素和神經傳導物質;蛋白質也是維持組織中最佳的液體平衡,將營養物質進出細胞、運送氧氣和調節血液凝結作用。

蛋白質的重要性
以平均而言,蛋白質佔總體重的20%左右,同時也是人體新組織生長、形成、修復和調節許多代謝途徑所必需的營養素。

運動與蛋白質需求關聯

有許多關於重量訓練及耐力運動的研究表示,每日攝取0.75g/kg的蛋白質攝取量,是不足以滿足有規律運動和訓練的人,必需要額外的補充蛋白質才能支援在運動過程中和後所增加的蛋白質分解,並促進肌肉組織的修復以及生長;這是因為運動時會觸發一種酶的活性,這種酶會氧化肌肉中的關鍵胺基酸將其當做燃料來源;因此,當你的運動訓練強度越大及訓練時間越長時,就會有更多的蛋白質被分解為燃料,所以,不同的運動項目就會有不同的蛋白質補充需求。

運動為何要吃蛋白質
有進行運動與訓練的人更需要補充蛋白質,但到底該補充多少才算足夠?

初學者需要更多蛋白質

你是否也認為越資深的人需要的蛋白質量越高?其實,這點與一般人的認知剛好相反,當你開始重訓時,體內的蛋白質需求量會隨之增加,這是因為蛋白質的更新率被提高的緣故,有研究表示,當訓練超過三週之後,我們的身體就會開始適應運動訓練這件事,並變得更有效的回收蛋白質,當分解的蛋白質被稀釋放置回胺基酸池中就能再次的被利用,這時身體也更能有效的保留蛋白質。另一項研究也發現,健身新手每公斤體重所需的蛋白質量,比資深的人要高出40%左右。

健身初學者補充蛋白質
運動或健身初學者蛋白質補充要比資深者來的少嗎?這點將與一般人的認知剛好相反!

你需要多少蛋白質?

一般來說低強度的運動(最大攝氧量小於50%)在蛋白質的需求上並不用大量的增加,因此,習慣久坐的人以及業餘型運動員,蛋白質的需求量可以設定為每公斤體重0.75克/日,美國運動醫學院建議,如果是耐力型運動員在蛋白質的需求量可以抓至每公斤體重1.2-1.4克/日,但當進行更高頻率、更長時間或高強度的耐力訓練時,較高的蛋白質攝取量也是適合的。這些建議攝取量可以依據個人的需求以及經驗來進行調整,例如在進行阻力訓練之後,採用較高的蛋白質攝取量是相對適當的,通常會建議每公斤體重1.4-2克/日的範圍之內,簡單來說,蛋白質的攝取必須按照你的訓練方式以及訓練設定來進行調整,以上這些範圍都只是當作參考。

資料參考/muscleandfitness、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