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曾透過不吃含油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來幫助自己減重嗎?小心,恐怕你會越減越肥。許多人為了讓身體沒有負擔,三餐只吃燙青菜,或不吃澱粉,其實這些都是減重迷思,長期下來不僅傷害健康,對減重也無效。尤其總有人會設定一個月內一定要減去10公斤甚至20公斤,一旦快速減重,相對復胖機率也非常高。
碳水化合物常常被誤解,嚴重到被列入減重飲食的黑名單中最糟糕的一項,有些飲食主張甚至相信我們應該在飲食中完全杜絕所有碳水化合物,例如所謂的零碳飲食或生酮飲食。是的,當然有對健康不太好的碳水化合物,但事實是,世界上還是存在著許多「好」的碳水化合物。無論健康或不健康的食品,其中大部分都有碳水化合物,如蔬菜、水果、麵包、豆類、馬鈴薯、堅果、種子、蛋糕、披薩、餅乾、麵點、爆米花、飲料和穀物。光是看這個清單,你大概已經可以發現哪些碳水化合物是健康的,而哪些不是,只要謹慎選擇,碳水化合物也可以吃出健康。
正確的減重速度應是每星期減0.5至1公斤左右最佳,透過循序漸進減重的方式,才能降低復胖機會,避免傷身。此外,應避免採以三餐都不吃澱粉的方式減重,主要因碳水化合物為燃燒脂肪的助燃器,適量補充不僅有助減重,還可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營養的全穀飯取代白飯,能有效預防慢性疾病。此外,大腦、神經系統和肌肉需要大約總來源60-65%的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身體中主要所使用的碳水化合物是葡萄糖,血液中的葡萄糖被稱為血糖,是身體中大多數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我們的肌肉和大腦需要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提供運作所需的能量。大腦依靠葡萄糖保持思緒清晰。當碳水化合物供應不足,身體就會進入飢餓模式,此時大腦所需的葡萄糖將由肌肉分解所取得的氨基酸來合成。這樣的結果會導致身體失去肌肉,同時增加體重。「好」的碳水化合物有:糙米、小米、藜麥、蕎麥、大麥、全麥製成的麵包和義大利麵、多穀物麥片和麵包,與大燕麥片。
另外,除了不吃碳水化合物外,許多人還不會攝取油脂。其實,所謂不攝取油脂類及食物來達到減肥效果,應是指少吃油炸物、肥肉和內臟動物皮等,並非所有油脂類食物都不要吃,適量攝取「好」的油脂,除了有助減重,還能幫助排便順暢。好的油脂食物有:堅果、芝麻、酪梨、深海魚等,此外,許多,若減重過程中半夜突然肚子餓,可喝一杯240cc牛奶取代其他消夜,牛奶有安眠鎮靜效果、又有飽足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必要時,可以諮詢專業營養師減重正確方式,才能達到健康瘦身目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責任編輯/妞妞
許多跑者清楚跑步前後該吃什麼來維持預期表現,但你知道什麼食物會破壞身體嗎?發炎(正名為炎症)可說是每一位跑者的敵人,有許多生活方法能減輕症狀,但如果不避免以下10種破壞性食物,無法消炎就算了,更可能為發炎反應火上加油!
吃速食店、路邊攤時很難不碰到炸物,但請試著避免炸薯條、炸魚、炸雞等油炸類食物。根據美國紐約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顯示,當人們停止攝取油炸食物,體內的炎症指標也相對下降。如果嘴饞想吃薯條,那就試試相對健康的烤薯條吧。
部分跑者施行無麩質飲食(Gluten free)可不只為了趕流行,而是因為白麵包這類精緻澱粉食物,內含高含量的精緻醣類,吃下肚會使血糖快速飆升,促進體內發炎反應。除了白麵包,白米飯、白麵條也都算較精緻的澱粉食物,建議以全麥麵包,或馬鈴薯、地瓜、南瓜、山藥等未加工的根莖類蔬菜代替。
與白麵包類似,甜甜圈含有的精緻澱粉和精緻醣類,也是刺激體內發炎反應的元凶。吃點心不只應少吃甜甜圈,也得小心餅乾、蛋糕、含糖飲料及大多數的包裝零食。
薄脆餅乾常常會在行銷包裝下被冠上「雜糧」等看似健康的稱號,但事實上,薄脆餅乾與上述類似,含有精緻澱粉、精緻醣類和反式脂肪,並可能含有大豆油、玉米油等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吃多恐導致發炎反應。
喜瑞兒(Cereal)是一種玉米榖片,部份喜瑞兒是健康的,運動星球也曾在跑步前推薦飲食文章中介紹過;然而很多喜瑞兒不單純是玉米榖片,而是美味的甜點。因此在吃之前,你應該確認買回來的是低糖、全麥和含豐富纖維的食品,這才是對抗發炎的好食物。
問題出在加工後的飽和脂肪。雖然原被歸類為「壞脂肪」的飽和脂肪在一些國外飲食指南中已被平反,但像培根、熱狗和波隆那香腸(一種未發酵的義式香腸)含有加工過的飽和脂肪,仍是導致炎症的危險因子。
被跑者視為「能量棒」的格蘭諾拉燕麥捲是堅果類食品,堅果雖有益健康仍應謹慎食用。因為許多所謂能量棒、營養棒、燕麥棒的補給品,含糖量比甜甜圈還高,不是不能吃,但吃之前應該看清楚它由哪些原料製成,並挑選含糖量8克以下的。
原味優格是營養師推薦的食物,但當混入各種水果口味,麻煩也隨之混進來。雖然所有優格都有乳糖,但要小心的應是產品過量加糖,且加入糙米糖漿(brown rice syrup)、龍舌蘭蜜(Agave)、糖蜜(Molasses)等。一些食品商為了不讓甜味劑出現在包裝標示上,混和添加許多不同種醣類;要避免的最安全做法是:選擇原味優格並自己加入新鮮水果。
台灣人愛喝飲料,咖啡、奶茶通常會加入奶精調製,然而奶精含有的反式脂肪已知會促進發炎反應。要注意的是,別因為食品包裝上營養標示寫「零反式脂肪」你就安心了!依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對食品業者的規定:每100公克食品內含總脂肪不超過1.0公克,或每100公克食品內含反式脂肪量不超過0.3公克,反式脂肪可標示為零。這也代表,沒有人能精準測量他們吃下多少反式脂肪,不如盡量避免喝進含奶精飲料。
酒可以助興,部分人也會每天小酌一杯質地好的酒來促進血液循環。不過有研究顯示,少量酒精可能會減輕某些人的炎症,甚至有益於節食,但任何額外的酒精都會刺激發炎反應。因此,如果不嚴格控制飲酒量,那不如完全不喝。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