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日本自衛隊健美比賽,4個動作教你鍛鍊出基礎體態
1
日本自衛隊健美比賽,4個動作教你鍛鍊出基礎體態
2
銀髮族
肌少症變衰弱症?銀髮族這樣動最適合!
3
重訓時該如何呼吸才能有助於訓練效果提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日本自衛隊健美比賽,4個動作教你鍛鍊出基礎體態

2018-03-16
知識庫 健身 訓練動作

大家對於軍人都存在著什麼樣的印象?如果說有個專門針對想嫁給軍人的人,開設一間相親俱樂部你會想去嗎?在日本就有一間專門針對想嫁給「自衛隊員」所推出的相親婚活公司,招收的男性會員限定於18~39歲的「自衛隊員」才能參加,也為了吸引女孩們多認識這些自衛隊的肌肉猛男,因此特別舉辦了一場「自衛隊健美比賽」,讓自衛隊猛男們都有機會,可展現出自己鍛鍊已久的身材,是不是非常讓人流口水呢?

自衛隊的猛男們,連敬禮都很帥! ©ライブドアニュース
看看這帥氣結實的肌肉! ©ライブドアニュース

自衛隊健美比賽

這間自衛隊プレミアムクラブ婚活公司,強調俱樂部內有免費的聯合健身訓練課程,再由專業的教練管理期間的飲食及訓練項目,讓原本在陸、海、空服役的自衛官們,都能將身材鍛鍊得更好,並能更有機會認識許多適婚的女孩,這間プレミアムクラブ於2017年的時候所舉辦的自衛隊健美比賽,當時是由地面自衛隊員Mori Kokuei獲得第一名頭銜。

獲得第一名的地面自衛隊員Mori Kokuei ©ライブドアニュース

4個基礎訓練動作

看完日本自衛隊プレミアムクラブ的介紹之後,相信各位男兒們,一定都非常的羨慕這些日本自衛隊員們的身材吧!其實我們也可以由一些簡單的訓練動作,在平常健身的時候加強鍛鍊自己的肌肉與腹部核心,我們將用4個基礎動作教大家,也能鍛鍊出自衛隊般的身材。

參考資料/ライブドアニュース、MEN’S 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肌少症變衰弱症?銀髮族這樣動最適合!

2020-07-27
高齡觀念健身保健知識庫

運動能為不同年齡層以及男女老少帶來健康,尤其是對銀髮族來說更為重要。因為當年紀到了銀髮族的階段時,肌肉流失的速度往往比年輕時更快,所以缺乏運動與營養的話,有可能造成肌少症,嚴重的話甚至演變成衰弱症。

銀髮族
肌少症變衰弱症?銀髮族這樣動最適合!

肌少症 Sarcopenia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身體各項器官生理功能會逐漸下降,其中,肌肉質量也是減少之一,當肌肉強度以及功能的逐漸衰退時,我們就稱為「肌少症」。然而肌少症一直是導致銀髮族受傷的兇手,當肌肉量逐漸減少時,可能造成他們跌倒、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無法自理生活以及增加死亡風險,這是一項必須被關注的事!根據台灣骨鬆年會調查,50歲以上罹患肌少症的民眾高達​45%,每10名銀髮族就有1人,是其他亞洲國家的8倍之多,並且高居亞洲之冠,許多醫師指出,這些年長者缺乏蛋白質攝取可能是主因,加上運動量不足,便容易導致肌肉較快流失。

改善肌少症可以採漸進式運動

其實要改善肌少症這件事情並不難,那就是開始運動!透過有規劃的漸進式運動,慢慢恢復身體機能,讓身體能夠做到自行活動與走路,進而出去參加社交生活以及外出購物,甚至是去公園運動。當人有了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常常就會更開心及更健康。但是,如何有規劃的漸進運動,以及如何鼓勵老年人們開始運動,就會是整件事的關鍵。不同於一般成年人的健身所追求的重量訓練,其實,更建議老年人先從重量輕以及次數多偏耐力的肌力訓練開始,然後增加一些柔軟度以及恢復身體平衡的能力,再增加一些心肺耐力。

©focus.de

銀髮族漸進式肌力訓練

如要開始採漸進式肌力訓練,可從最基本的主動關節運動開始。可以雙手拿裝滿水的寶特瓶。可以採手臂繞圈、微蹲、側抬腿等,進一步增加啞鈴、彈力帶、重量訓練器材等阻力運動。在中老年人身上,通常重量會選擇比較輕、重複次數大概在15~20下左右,偏向肌耐力的訓練,選擇全身8~10組大肌群,包含小腿肌、股四頭、二頭肌、臀肌、背肌、腹肌、胸肌、斜方肌、肱二頭、三頭肌等,每塊肌群選擇適當的重量,重到每回合只能執行8~10下重複動作,每回合中間稍作休息幾分鐘,總共作2~4回合,一週大約可以作3~5天。訓練一段時間之後,感覺有持續進步就可以逐漸加重重量,也就代表你的肌力增加。訓練重量不必無限制的加上去,只要加強到日常生活的活動都能很舒服的完成,這樣的肌力強度就夠了。

©seniorsonline.vic.gov.au

銀髮族心肺耐力運動

適合銀髮族心肺耐力運動包含走路、跑步、階梯踏步、彈跳床等,主要是透過大肌肉群做重複性中等負荷的活動,來訓練呼吸與心跳。最好每天可以活動30~50分鐘,同時可以以十分鐘為單位來進行。假如有心血管疾病、或是特別衰弱的老年人,要注意運動到一半是否有臉色蒼白、盜汗、疼痛、異常疲憊等現象,有的話請立即降低運動強度,或是先休息觀察,同時運動前後測量一下心跳與血壓注意是否有異常。除了運動前要暖身,運動後也記得做些緩和的伸展的運動,讓心跳以及呼吸慢慢降下來。

©carp.ca

資料來源/Verywill Fit、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重訓時該如何呼吸才能有助於訓練效果提升

2018-04-16
觀念重量訓練呼吸訓練健身知識庫

如果有人問你,請問你會呼吸嗎?聽到這句你一定會說:「廢話!我不會呼吸不就掛了!」,但是,你知道重量訓練時要如何呼吸才正確嗎?在重量訓練的技巧裡面,除了重量的選擇、部位的訓練順序及身體姿勢與動作速度外,大家最常忽略的就是過程中該如何呼吸!到底離心時要吸氣還是呼氣,到底要閉氣還是不閉氣?所以,在重量訓練時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就可以讓整體訓練效率達到力量有效的提升,也會讓你在訓練的過程中協助身體的穩定性。

在離心時要吸氣還是呼氣?到底要閉氣還是不閉氣?

知識便利貼|何謂呼吸: 
呼吸(Respiration)主要的功能目的就是人體進行氣體交換,提供身體組織代謝必要的氧氣,同時將組織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在氣體進出的同時,除了可協助身體酸鹼平衡的穩定外,還可讓因為劇烈運動所產生的體熱,透過呼吸過程排出體外進行降溫。呼吸簡單來說分為:淺層的胸式呼吸與深層的腹式呼吸這兩種。當你在吸氣時胸腔往上往外擴張,讓大量氣體進入肺臟上半部,這就是屬於胸式呼吸,通常都是運動完身體需要大量氧氣,進入時所產生的呼吸方式。而腹式呼吸法,就是當你吸氣時腹部膨起橫隔膜下降,由於這種呼吸法消耗的能量極少,又可以加強下肺部的換氣給與它充足的氧氣,所以在非劇烈運動的日常生活時,建議使用腹式呼吸法提升體內換氧量。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重量訓練時的三種呼吸法

人體在安靜狀態之下,每分中需要200~300毫升的氧氣來維持體內代謝,隨著運動量與肌肉活動的增加,身體需要氧氣的量也隨之增加,就呼吸功能而言對應運動能力,至少是人體處於安靜狀態下的10倍之多!所以,你就知道呼吸對於運動的過程有多重要,因此,想要讓重量訓練效果更好,你就要知道下列三種在不同動作之下,所採用的健身常見呼吸法。

想要讓重量訓練效果更好,就可採用三種健身常見呼吸法。

 呼吸法  1 同步式呼吸

每作一次動作就進行一次呼吸循環,讓呼吸在動作中完成,就稱為同步式呼吸法。這個呼吸法可以分成負荷較重跟負荷較輕,兩種不同的吸氣與吐氣順序,如果是作負荷較重的訓練項目,如臥推、仰臥飛鳥等等這些,需要固定肩帶與胸腹部位的動作時,就可以採用肌肉收縮時瞬間閉氣並快呼氣,肌肉伸展時慢吸氣。相反的如果是啞鈴彎舉、立姿飛鳥等,這些屬於輕負荷或退讓性訓練動作,在吸氣時快速有力呼氣時緩慢深長。簡單說就是負荷重的離心時呼氣向心時吸氣,負荷輕的則相反。

 呼吸法  2 不同部式呼吸

只要呼吸頻率與動作次數不相等的呼吸方式,我們就稱為不同部呼吸法,這個呼吸式在動作中漸接進行的。它一樣分為兩種模式,如訓練開始前的熱身運動,在重量輕、速度快的時候,採用一次呼吸連續作幾個動作,再呼吸一次再連續作幾個動作,比如說伏地挺身這類的動作。另一個,是接近超負荷重量時候使用的呼吸法,就是一次動作幾次呼吸,在動作開始前,先進行2~3次的深呼吸,並於運動開始時吸氣到動作到位或頂峰收縮時,如槓鈴深蹲、腿推等大負荷大重量運動時採用。

 呼吸法  3 自由調節式呼吸

最後一個呼吸法,就是在進行強度較小的訓練時採用自由呼吸調節法,就是當胸部與肺部在擴張時採用吸氣,反之,在胸部與肺部處於壓縮位置時採用呼氣,這樣的呼吸方式讓肺部不會有壓縮或憋氣現象,通常都在慢跑或提踵的運動時,採用這樣的呼吸方式。

每個呼吸法都會對應訓練方式、強度重量與頻率!

小心努責現象

你有常常不自覺深吸氣後,再閉氣接著用力做呼氣的動作嗎?這就是醫學上所謂的努責現象(Valsalva maneuver),通常都發生在我們全身要出力的時候,例如在日常生活當中便秘蹲廁所或提起重物都會發生,而在健身時的深蹲及硬舉,這些需要穩定軀幹做1RM大負荷重量動作也會出現,這時候我們都會自動閉氣,讓身體能全神貫注出力,在臨床醫學上這樣的動作,會增加胸腔內的壓力讓身體核心與脊椎的穩定性更好,但同時也會造成胸腔內的壓力過大、血壓急速上升,導致一系列心臟血管的血液動力變化,進而出現頭暈與低血壓等不適症狀。雖然在長時間閉氣出力會引發上述的一些症狀,但是在一些醫學研究報告內也指出努責現象(Valsalva maneuver),為舒緩心絞痛症狀的自救步驟之一,只要不要長時間閉氣出力(基本上不超過2秒),對於我們人體仍是屬於安全的狀態,畢竟我們每天日常生活都會出現類似的動作,這裡建議還是避免長時間閉氣出力這樣的訓練方式,應該學習以正常控制呼吸的方式來搭配訓練較為安全。

資料來源/barbend、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