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許多運動都應用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所發起,就連籃球也不例外。對籃球選手而言,許多動作像是跑、跳、加速、減速、墊步等,都需要雙腿的力量才可完成,因此擁有良好的雙腿肌力,是籃球員成功的條件,也關乎上場表現最重要的關鍵之一。
肌力是肌肉運作、擴張、出力,以及骨密度與機件、韌帶穩定提高的根基,這些身體組織必須承受籃球比賽所造成的壓力,而提升腿部軟組織以及骨頭組織的強度,則給予身體更多支持,也就是說能夠避免許多運動傷害。在籃球運動中,下肢最常受傷的部位就是軟組織,像是肌肉、肌腱、韌帶以及關節等,每次用力跑、跳、切後,都得使勁地復原,換句話說,必須產生與原本使身體推進方向相反的力,以便改變方向及從高處落地時減速,若無法從這些高速的情況慢下來就很容易受傷,這些力量的收放是會再長時間中反覆進行。
以下五種下肢訓練,都可幫助籃球員提升腿部肌力。
步驟1:身體站直,將槓鈴至於頸後上,雙腳打開比肩寬,膝蓋彎曲。
步驟2:將背部打直,使身體緩緩下沉。
步驟3:到達低處時,再慢慢回到起始動作。
步驟1:身體站直,將雙手反握槓鈴舉至前方,雙腳打開比肩寬,膝蓋彎曲。
步驟2:將背部打直,使身體緩緩下沉。
步驟3:到達低處時,再慢慢回到起始動作。
步驟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膝蓋彎曲,雙手握住槓鈴。
步驟2:身體緩緩起來,過程中保持背部打直。
步驟1:雙腳站直,雙手分別握住啞鈴。
步驟2:將左腳跨出呈90度,右腿向後延伸,停置10-15秒後,換腿執行。
步驟1:雙腳站直,雙手分別握住啞鈴。
步驟2:將左腳跨出呈90度,右腿向後延伸,停置10-15秒後,換腿執行。
步驟1: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雙手叉腰,將彈力帶綁在膝蓋下方。
步驟2:將右腳施力往左跨步,停留10-20秒,再換左腳來進行。
旅外足球好手陳柏良自辦了三場足球教室,2016年12月30日下午特別返回母校高雄市立中正高工。陳柏良以自己堅持下去的精神,要讓現場的學弟學妹看到希望;他說,「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看到希望」。
陳柏良目前旅居中國大陸,是杭州綠城的球員,也是國家五年列管的補充兵選手。今年冬天的休兵期,陳柏良自己發起了三場足球教室,並且在30日回到母校,畫下完美的句點。
陳柏良強調,自己小時候並不強壯,常常練體能,練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很痛苦很想哭。他也回想起當年,高中教練李春融的嚴格體能訓練「太操」,甚至讓他們全隊一度想「罷練」。
不過,憑藉著努力和堅持,陳柏良在李春融的訓練下,逐漸成長,體能、技術都有進步,才能以史上最年輕的17歲,加入國家隊。陳柏良並以「Hold on, Pain end」和同學們勉勵;他強調,只要堅持下去,痛苦就會結束,就能看到希望。
對於陳柏良自己發起足球希望教室,回饋母校,教練李春融相當肯定。他說,柏良小時候的確不強壯,但是已經嶄露天分,後來透過營養和訓練,逐漸茁壯,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資訊、圖片提供:國家運動訓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