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要如何分配你專屬的每日Calorie攝取比例
1
要如何分配你專屬的每日Calorie攝取比例
2
高蛋白粉
高蛋白粉是健身人專用? 其實這些人更適合
3
正確飲食不亂吃!破除減重4大迷思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要如何分配你專屬的每日Calorie攝取比例

2018-05-10
知識庫 飲食 觀念 飲食方式 營養補給

無論你是想要增肌或是減脂除了運動之外,要如何吃也是一大關鍵點,俗話說的好三分練七分吃,你就算每天拼命的進健身房運動,但飲食熱量確不知道如何搭配,最後的結果也是白練!要知道如何搭配每日的餐點熱量比例,首先,我們要先知道構成人體並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蛋白質(Protein)與脂肪(Fat),另外,還有礦物質與維生素這兩大類,那我們應該要如何補充這些營養?如何分配他們之間的比例及熱量?下面我們將說明如何安排你個人專屬的熱量比例計算。

構成人體並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蛋白質(Protein)與脂肪(Fat)。

知識便利貼|三大營養素: 
在這三大營養素裡,只有脂肪與碳水化合物才是人體活動時能量的供應來源,除非在長時間飢餓或能量補充不足的時後,蛋白質才會被分解出來做為供應的來源。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根據分子的大小,它分為三種形式單醣、雙醣與多醣,人體藉由飲食攝取碳水化合物之後,將分解為葡萄糖與肝醣儲存在肌肉及肝臟中,人體一般含有300~350g的肝醣提供給身體使用,1克的糖約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
 蛋白質(Protein):人體內的蛋白質主要由20種胺基酸所組成,其中有9種為人體無法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需經由食物攝取補充的稱為必需胺基酸,另外11種則稱為非必需胺基酸,蛋白質必須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與能量轉換,才能生成肝醣或葡萄糖做為能量來源,1克的蛋白質約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
 脂肪(Fat):可分為脂肪酸、三酸甘油脂、磷脂與類固醇這四大類,而1克的脂肪約可產生9大卡的熱量,是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2倍,所以,是人體十分重要的能量來源。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關鍵  1 計算每日總熱量

要分配營養比例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你的目標是要維持、增肌或是減脂,確認好目標之後你就可以採用一個計算公式算出你的每日總消耗熱量(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稱為TDEE),因為TDEE的計算方式會將年齡、運動量與日常工作的活動量考量進去,所以較為複雜一些。但你也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方式算出你需要的總熱量,簡單的計算方式如下列:
減脂:體重/0.45X12
維持:體重/0.45X15
增肌:體重/0.45X18
例如你的體重68kg想要維持這個體重,所以你一日所需的總熱量約為68/0.45X15=2250大卡。

先算出你一日所需的總熱量。

 關鍵  2 分配營養比例原則

經過上面簡單的計算公式,算出你每日大約的熱量需求之後,我們便可以分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比例,在食物分配的順序上,應該從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來抓熱量,最後剩餘的熱量才是脂肪,而蛋白質應佔每日總熱量的30~35%、碳水化合物應佔每日總熱量的50~60%、脂肪應佔每日總熱量的10~15%,這裡要記住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1g皆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脂肪1g就可產生9大卡,另外,建議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來做飲食攝取,所以,你可以將一日所需的熱量分配到5或6餐內做攝取。

在蛋白質攝取方面,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提出的蛋白質建議攝取量做為參考,一般國人每公斤體重約攝取1~1.2公克的蛋白質,如果你的工作屬於比較勞力或是每天運動量較大的人,可以根據國外健美網站的標準,將蛋白質攝取量抓到每公斤體重約1.5~3公克左右。

碳水化合物有分為簡單碳水化合物(單醣類)與複雜碳水化合物(多醣類),簡單碳水化合物容易造成血糖急速上升與下降,因此,也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積,而複雜碳水化合物分解較慢,對於血糖的起伏也較低,不易造成脂肪的堆積,所以,很多人都會採用複雜的碳水化合物來做飲食搭配,但是,在強度的運動之後,體內的肝醣都已經消耗殆盡,這時人體就會需要簡單的碳水化合物,以便肌肉能快速補充足夠的葡萄糖幫助恢復,換而言之,在每一天飲食搭配裡,只有運動後的補充餐可採用簡單碳水化合物來做搭配,其餘時間都均採用複雜碳水化合物。

脂肪也是人體能量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過多的油脂會造成熱量過剩,過少的油脂會讓皮膚乾燥,而好的油脂如亞麻油、橄欖油或椰子油等,都是非常適合添加在飲食內食用。

在食物分配的順序上,應該從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來抓熱量,最後剩餘的熱量才是脂肪。

舉例試算:

A男68kg,目標想維持體重,每週進行5次重量訓練,屬於高運動量族群,他的每日飲食分配計算如下:
每日應攝取總熱量68(kg)/0.45X15=2250(Kcl)
每日蛋白質攝取量68X3=204(g),產生熱量為204X4=816(Kcl)
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2250X50%)/4=281(g),產生熱量為1125(Kcl)
每日脂肪攝取量 (2250-816-1125)/9=34(g),產生熱量為306(Kcl)
所以A男每日蛋白質攝取204g、碳水化合物攝取281g、脂肪攝取34g,再將這三大營養素的攝取量分配到5~6餐內,就可以有效控制熱量來源。

資料來源/draxe、milklif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高蛋白粉是健身人專用? 其實這些人更適合

2020-01-17
知識庫營養補給健身觀念飲食

我們常常在網路上或坊間會聽到各種蛋白的名字,如果不是營養學者或營養師,對於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乳清蛋白、牛初乳、蛋白粉等,可能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遑論如何選用。事實上,不管它叫什麼名稱,都是指蛋白質。而在坊間常見的高蛋白粉,其實不只健身人專用,其它需要高單位蛋白質者,如術後病患、高齡者和青少年都很適合。

高蛋白粉
高蛋白粉是健身人專用? 其實這些人更適合

蛋白質的用途:從肌肉到指甲

蛋白質是六大基本食物之首,來自於豆、魚、肉、蛋、奶,它就像是人體的建築師,是構成我們生物體的重要成分。細胞中的粒線體、細胞質及細胞膜均以蛋白質為主要成分。

我們人體內的酵素、部分激素、抗體、毛髮、指甲、肌肉細胞再生,甚至於腺體分泌等也由蛋白質構成。另外,因為我們的人體細胞有其生命周期,每次汰舊換新,新的細胞都需要小分子胺基酸來建造新的組織蛋白質或修補組織。

不只健身人需要乳清蛋白

老人和術後身體虛弱者適合能夠快速吸收的蛋白質,補足流失的肌肉;成長期的青少年和健身者,都需要快速補充蛋白質構成身體肌肉。這時可以考慮乳清蛋白和高蛋白質粉,吸收快速,取用也相當便利。

所謂的乳清蛋白是由嚴格篩選的純淨乳源製成,其生物價高達 104,而蛋白質效率(PER)高達3.16,對人體來說非常好吸收。濃縮、分離乳清蛋白質與豐富支鏈胺基酸BCAA,可補足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有助於組織的修復,為肌肉合成的來源之一。

乳清蛋白粉
乳清蛋白粉 ©《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

如果再加上容易吸收的乳鈣,更有助於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及健康。它是優質的蛋白質食品,便於消化吸收的特性使它特別適合病中、病後的營養補充,如燒燙傷、外傷患者、手術前後、失血、老人或虛弱者,可以依需要來食用。

所謂高蛋白質粉,也就是將動物、植物蛋白萃取分離使用,其中的主要成分有大豆的分離蛋白(由大豆萃取)、薏仁粉、乳清蛋白。有些產品會再加上鳳梨或木瓜酵素,還有維生素 B 群、D3、E,讓蛋白質更好吸收,順便補足其他營養素。

有些高蛋白質粉會將大量牛奶除去水分、脂肪、膽固醇、乳糠,來萃取高單位的乳蛋白,這種高蛋白質粉又稱為乳蛋白。乳蛋白的生物價高,容易吸收,適合乳糖不耐症,及需要高單位蛋白質者食用,例如健身、運動員、術後病患、高齡者和青少年都適合。

書籍資訊

• 文章摘自原水文化出版,洪泰雄著《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解開25個關於享瘦不可不知的營養謎團》一書。

本書特色
35921徹底執行者、甩肉17公斤不復胖的
台大爆棚營養課教師親身實驗
解開25個關於享瘦不可不知的營養謎團

[挨餓遊戲的減重效果是曇花一現?]
 鏟不掉肥肉卻減掉肌肉,面臨的是愈減愈肥的惡性循環。
[甜食控是一種高壓警訊?]
 壓力荷爾蒙來不及分泌,腎上腺卻常處高亢,食欲就會爆發。
[過了發育期,生長激素還是很好用?]
 生長激素是抑制肥胖、穩定情緒、提高睡眠品質的大功臣。
[阿茲海默症是大腦得了糖尿病?]
 當海馬迴胰島素受體失去作用,便會造成嚴重的認知退化。

• 更多原水文化《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
分享文章

正確飲食不亂吃!破除減重4大迷思

2016-10-11
觀念飲食方式瘦身書摘飲食知識庫

這些減重方式都沒效果又傷身!

減重成功的定義是減到理想體重,然後至少保持八個月以上。因此,我們判斷減重的方法是否有效,不是看是否能夠瘦下來而已,而必需要看是否能瘦下來而且保持理想體重八個月以上,短期內讓體重下降,但無法保證能維持長時間的都不是「有效」的方法。以下常見的減重方式都是無效又傷身的:

正確飲食不亂吃!破除減重4大迷思

✘禁食

不吃食物瘦得最快,一天可以掉一兩公斤,但是絕食一週身體器官肝臟、腸胃道、腎臟、心臟都會明顯萎縮,因心臟突發性的心律不整而猝死的機會也大增。坊間還傳說禁食可以排除身體中的毒素,可是證據卻顯示,身體在得不到食物之後,因需要熱量就會去分解脂肪,但在過度燃燒消耗脂肪組織後,會將累積儲藏於脂肪中的脂溶性毒素,如農藥、戴奧辛、多氯聯苯等過去食物中的被身體吸收的毒素,再度釋出,使身體再度中毒,而此時因身體虛弱,抵抗力低,造成身體健康重大的威脅。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長期禁食,經常禁食,反而容易因補償心理,產生暴食症,體重會像溜溜球上上下下,對身體不健康。

✘節食

刻意的節食成功機會小,原因有二,首先是當吃進來的食物減少之後,身體的本能會把基本代謝率降低,因為人是恆溫動物,需要熱量發熱好維持體溫,另外我們器官運作也需要熱量,這些都是基本代謝時需要的熱量,當補充不足時身體會去分解脂肪,同時把基礎代謝率降低,好維持身體運作,長期下來,只要吃進來的食物熱量高於已降低的基本代謝(熱量),身體就本能地立刻儲存起來,反而容易累積脂肪。本來60公斤的人,一天基本代謝率大約1800大卡,於是整天吃的食物熱量加總如是1800大卡就達成平衡狀態。當刻意節食之後,基礎代謝率降到1200大卡,此時即使吃得比以前少,例如吃進1500大卡的食物,也會多出300大卡,身體立刻把這300大卡熱量儲存成脂肪,變成吃得少,體重卻減不下來的情形。同時,心理上會往兩個極端方向發展,一是補償作用,節食一段時間就大吃大喝補回來,另一方向是造成神經性厭食症,對身體健康都不好,畢竟進食是人類本能,瞭解如何聰明地吃、吃飽才是正道。

✘藥物減重

市面上只有少數合法的減重藥物,但是流通著許多的不合法減重藥物,所有的藥物都有副作用,合法的藥物副作用較清楚,不合法減重藥物副作用不透明,對身體的危害可能很大。這些藥物大都是讓交感神經興奮,讓身體加速身體循環代謝,因此會感覺口乾舌躁、手會發抖的狀態。另一類的藥物是阻止身體將多餘的熱量轉成脂肪。吃減重藥有短期讓體重下降的功效,但是問題是人不可能吃減重藥吃一輩子,於是停藥之後,大多數又復胖了。

✘減重食譜或代餐

營養師開的營養食譜或者合法的代餐都能在短期收到減重的效果,營養食譜會考慮到營養,讓人體不至於因減重造成身體營養不均衡,麻煩是現代社會生活作息緊張,不允許我們每天照著減重食譜準備食物,使用減重食譜的先決條件是要有時間,也要會烹調食物,現實生活中實踐的機會較小。至於代餐的問題是內容不是天然食物,受限於科學技術,萃取食物營養的過程無法把一些存在天然食物中的天然微量元素全部萃取出來,而人體長時間缺乏某些無法萃取出的天然微量元素,體質會變差,免疫力會減弱,容易生病,因此我們還是從天然食物中吸取養分,對身體健康最好。

上述的減重方法既然無法維持八個月以上,人又不可能長期絕食、禁食、吃減重藥,因此採用能維持長時間,能不傷身體的有效減重方法才是聰明的作法。運動減重不需要吃藥、不需要絕食、節食,也容易輕鬆開始與維持,運動又對身體有諸多正面幫助,才是值得學習與採用的減重方式。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郭豐州著作《郭老師的運動減重課》,教你真正能幫助減重塑身的運動!提高基礎代謝率更不需要挨餓!當個身材好又健康自信的快樂人!

《郭老師的運動減重課》教你:
 1.運動減重終極五大策略!
 2.學會徒手基礎肌力訓練與進階肌力訓練!想練出馬甲線也辦得到!
 3.學會風靡國外的HIIT高強度間歇,提升基礎代謝率(從入門到高階,統統教會你)!
 4.學會選擇對的食物來吃!
 5.用你本來就會的有氧運動去達到減重效果(如跑步、游泳、騎車、踩飛輪等等)!
 6.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鍛鍊肌力(坐公車、坐捷運、坐辦公室、開會時……都是練肌好時機)!
 7.學會幫助你避免運動傷害的靜態伸展與動態伸展!
 8.想要讓體型更優美?深度伸展不能少!
 9.由郭老師設計減重運動課表,就算你從不運動,也可以輕鬆入門!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