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要如何分配你專屬的每日Calorie攝取比例
1
要如何分配你專屬的每日Calorie攝取比例
2
專家:慢性發炎是鎂不足!預防身體發炎需攝取2大營養素
3
加拿大西洋參與綠拿鐵結合!帶給大眾健康、提升運動表現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要如何分配你專屬的每日Calorie攝取比例

2018-05-10
知識庫 飲食 觀念 飲食方式 營養補給

無論你是想要增肌或是減脂除了運動之外,要如何吃也是一大關鍵點,俗話說的好三分練七分吃,你就算每天拼命的進健身房運動,但飲食熱量確不知道如何搭配,最後的結果也是白練!要知道如何搭配每日的餐點熱量比例,首先,我們要先知道構成人體並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蛋白質(Protein)與脂肪(Fat),另外,還有礦物質與維生素這兩大類,那我們應該要如何補充這些營養?如何分配他們之間的比例及熱量?下面我們將說明如何安排你個人專屬的熱量比例計算。

構成人體並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蛋白質(Protein)與脂肪(Fat)。

知識便利貼|三大營養素: 
在這三大營養素裡,只有脂肪與碳水化合物才是人體活動時能量的供應來源,除非在長時間飢餓或能量補充不足的時後,蛋白質才會被分解出來做為供應的來源。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根據分子的大小,它分為三種形式單醣、雙醣與多醣,人體藉由飲食攝取碳水化合物之後,將分解為葡萄糖與肝醣儲存在肌肉及肝臟中,人體一般含有300~350g的肝醣提供給身體使用,1克的糖約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
 蛋白質(Protein):人體內的蛋白質主要由20種胺基酸所組成,其中有9種為人體無法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需經由食物攝取補充的稱為必需胺基酸,另外11種則稱為非必需胺基酸,蛋白質必須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與能量轉換,才能生成肝醣或葡萄糖做為能量來源,1克的蛋白質約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
 脂肪(Fat):可分為脂肪酸、三酸甘油脂、磷脂與類固醇這四大類,而1克的脂肪約可產生9大卡的熱量,是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2倍,所以,是人體十分重要的能量來源。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關鍵  1 計算每日總熱量

要分配營養比例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你的目標是要維持、增肌或是減脂,確認好目標之後你就可以採用一個計算公式算出你的每日總消耗熱量(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稱為TDEE),因為TDEE的計算方式會將年齡、運動量與日常工作的活動量考量進去,所以較為複雜一些。但你也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方式算出你需要的總熱量,簡單的計算方式如下列:
減脂:體重/0.45X12
維持:體重/0.45X15
增肌:體重/0.45X18
例如你的體重68kg想要維持這個體重,所以你一日所需的總熱量約為68/0.45X15=2250大卡。

先算出你一日所需的總熱量。

 關鍵  2 分配營養比例原則

經過上面簡單的計算公式,算出你每日大約的熱量需求之後,我們便可以分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比例,在食物分配的順序上,應該從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來抓熱量,最後剩餘的熱量才是脂肪,而蛋白質應佔每日總熱量的30~35%、碳水化合物應佔每日總熱量的50~60%、脂肪應佔每日總熱量的10~15%,這裡要記住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1g皆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脂肪1g就可產生9大卡,另外,建議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來做飲食攝取,所以,你可以將一日所需的熱量分配到5或6餐內做攝取。

在蛋白質攝取方面,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提出的蛋白質建議攝取量做為參考,一般國人每公斤體重約攝取1~1.2公克的蛋白質,如果你的工作屬於比較勞力或是每天運動量較大的人,可以根據國外健美網站的標準,將蛋白質攝取量抓到每公斤體重約1.5~3公克左右。

碳水化合物有分為簡單碳水化合物(單醣類)與複雜碳水化合物(多醣類),簡單碳水化合物容易造成血糖急速上升與下降,因此,也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積,而複雜碳水化合物分解較慢,對於血糖的起伏也較低,不易造成脂肪的堆積,所以,很多人都會採用複雜的碳水化合物來做飲食搭配,但是,在強度的運動之後,體內的肝醣都已經消耗殆盡,這時人體就會需要簡單的碳水化合物,以便肌肉能快速補充足夠的葡萄糖幫助恢復,換而言之,在每一天飲食搭配裡,只有運動後的補充餐可採用簡單碳水化合物來做搭配,其餘時間都均採用複雜碳水化合物。

脂肪也是人體能量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過多的油脂會造成熱量過剩,過少的油脂會讓皮膚乾燥,而好的油脂如亞麻油、橄欖油或椰子油等,都是非常適合添加在飲食內食用。

在食物分配的順序上,應該從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來抓熱量,最後剩餘的熱量才是脂肪。

舉例試算:

A男68kg,目標想維持體重,每週進行5次重量訓練,屬於高運動量族群,他的每日飲食分配計算如下:
每日應攝取總熱量68(kg)/0.45X15=2250(Kcl)
每日蛋白質攝取量68X3=204(g),產生熱量為204X4=816(Kcl)
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2250X50%)/4=281(g),產生熱量為1125(Kcl)
每日脂肪攝取量 (2250-816-1125)/9=34(g),產生熱量為306(Kcl)
所以A男每日蛋白質攝取204g、碳水化合物攝取281g、脂肪攝取34g,再將這三大營養素的攝取量分配到5~6餐內,就可以有效控制熱量來源。

資料來源/draxe、milklif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慢性發炎是鎂不足!預防身體發炎需攝取2大營養素

2020-02-25
觀念飲食保健知識庫

是否身體時常痠痛找不出原因或是過於疲憊?其實你的身體可能在發炎。當我們身體如果缺乏礦物質鎂,可能會出現疲勞、頭痛、虛弱、易怒等問題,甚至可能造成身體慢性發炎,造成胰島素阻抗而讓血糖升高。不過,反過來說,如果可以補充足夠的鎂,就能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讓血糖維持穩定,同時改善血管發炎的狀況。但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3~2016年)顯示,台灣男性13歲之後、女性在13~64歲之間,以及75歲之後,鎂的攝取量都不足,這可能也是造成身體發炎的原因。

專家:慢性發炎是鎂不足!預防身體發炎需攝取2大營養素 ©utopico.co

鎂能協助體內酵素的作用

現在許多人都有糖尿病的困擾,然而糖尿病就是身體慢性發炎的一種。然而礦物質鎂是維持細胞功能、骨骼結構的重要元素,同時也是人體細胞內超過300個酵素的輔助因子,它參與細胞內信號傳遞及蛋白質合成作用,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刺激胰島素分泌,讓細胞更容易吸收營養進而降低血糖。根據義大利巴勒莫大學內科和醫學系在2015年的研究中發現,補充礦物質鎂可改善飯前、和飯後的血糖值,同時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他們表示血液中或是細胞中只要鎂含量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就會增加,同時也發現,補充鎂能夠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因此也能降低身體發炎距離。此外,鎂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14~18歲:400毫克;成年後:380~400毫克,女性14~18歲:360毫克;成年後:360毫克。

©lyncott.mx

礦物質鋅能預防糖尿病

根據《美國臨床營養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在2019年7月發佈一篇文章,分析過去的研究成果,在14個國家的1700名受試者中,都看到礦物質鋅可以調節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時控制在糖尿病前期的高風險患者,不要讓血糖持續飆高。因為鋅是胰島素的組成成分之一,所以如果身體缺乏鋅,表示胰島素的製造量會下降,同時品質會不穩定,就會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阻抗,演變成糖尿病。但如果補充足夠的鋅,就可以製造足夠的、品質良好的胰島素,血糖值就可以穩定。 

©naturalnews.com

缺乏鋅會導致身體的慢性發炎,而糖尿病其實就是一種身體的慢性發炎,所以補充鋅可以降低發炎反應,就比較能控制糖尿病。鋅的每日建議攝取量 男性15毫克,上限是35毫克,女性12毫克,上限是35毫克。另外,因為鋅跟鐵的量會在人體中互相平衡,所以如果鋅補過多反而會造成缺鐵。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AJCN》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加拿大西洋參與綠拿鐵結合!帶給大眾健康、提升運動表現

2018-06-28
新聞飲食方式運動補給飲食話題

「健康」儼然成為全球千禧世代共通的生活準則,以淨化養生訴求風靡歐美的健康飲品-綠拿鐵 (Green Smoothie) 因而快速在台灣市場打響名聲。長期致力於加拿大西洋參的多樣化、現代化應用的安大略省西洋參種植者協會 (Ontario Ginseng Growers Association,OGGA) 將在6月27日至30日舉辦的台北食品展中,偕同在台的大山行、綺蔘貿易及菖桂公司三大經銷商,為台灣消費者帶來最新的運動養氣補給概念-「加拿大西洋參能量綠拿鐵」,並邀請知名健身部落客筋肉媽媽和人氣型男運動營養師楊承樺到場分享,如何透過將當紅的綠拿鐵與加拿大西洋參結合,在享受綠拿鐵原有健康效益的同時,提升運動後的體能恢復速度及訓練成效。

加拿大西洋參與綠拿鐵結合!提升運動表現、更健康的身體

​補氣加拿大西洋參結合綠拿鐵 促進恢復、提升訓練成效

歐美明星人手一杯的綠拿鐵,富含微量元素跟植物纖維,淨化養生方面的好處在台灣網路社群廣為流傳。而行政院農委會刊載的藥用植物介紹中指出,加拿大西洋參含有人參皂苷、揮發油、胺基酸、醣類、大量維生素與礦物質及脂肪酸等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能幫助體力提升、抗疲勞、抗缺氧。更有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研究指出,加拿大西洋參可以延緩疲勞發生,進而延長運動時間;或能增加ATP合成酶(ATP synthase)合成,提供運動時身體所需能量,提高運動能力表現。

補氣加拿大西洋參結合綠拿鐵 促進恢復、提升訓練成效

有鑑於現代人對健康日益重視,而且運動族群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OGGA特地請到知名運動營養師楊承樺精心調配變奏版的「加拿大西洋參能量綠拿鐵」,特別添加加拿大西洋參粉末,賦予它獨特的風味之外,更有助運動後的疲勞消除恢復,長期飲用有助促進訓練成效。

加拿大安大略省西洋參

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在平日飲用的綠拿鐵中添加1/4匙的加拿大西洋參粉,就成了美味與健康兼具、適合運動前後飲用的加拿大西洋參能量綠拿鐵,有助促進新陳代謝及肌肉組織修復。在製作綠拿鐵的時候,蔬菜以綠色葉菜為主,如青江菜、菠菜、綠花椰菜等;常見的鳳梨、芭樂、香蕉、蘋果等水果則是能帶出綠拿鐵好滋味的不敗選項。

而在塑身減重領域頗有心得的知名健身部落客筋肉媽媽也分享到:「確保飲食均衡是健康減重的重點。加拿大西洋參能量綠拿鐵讓我在大量補充蔬果的微量元素跟纖維的同時,也享受到加拿大西洋參特有的補氣效益,使運動後的身體恢復得更快,並提高了整體的耐力、感覺更有精神。」

筋肉媽媽與運動營養師楊承樺

最後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如果早上起床怕吃生冷的食材影響身體,可在材料中加一些暖性的食物,像是薑、胡椒等,因此不用害怕會影響到健康。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食品展將於6月27-30日期間舉行,OGGA將於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1317攤位展出加拿大西洋參多樣化的健康補給效益,歡迎大眾蒞臨參觀。

資料來源/加拿大安大略省西洋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