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跑步減重千萬別犯的4種錯誤方法
1
跑步減重千萬別犯的4種錯誤方法
2
每天30分鐘「流汗微運動」就能瘦
每天30分鐘「流汗微運動」就能瘦!早上運動比下午瘦更快
3
BROOKS ADRENALINE GTS 21跑鞋
BROOKS ADRENALINE GTS 21 最適合長距離跑的跑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減重千萬別犯的4種錯誤方法

2018-05-23
話題 跑步 瘦身 觀念 瘦身攻略

跑步加上飲食控制是最熱門的健康減重方式之一,但如果你只在乎體重機上的數字增減,小心傷害身體!曾有一名美國田徑選手為了跑更快而減重,結果脛骨受傷、出現疲勞性骨折徵兆,反倒讓他錯失奧運選拔賽,更連續三年無法下場參賽。別用自以為健康的減重方式造成身體毀滅性傷害,開始減重前,先看看以下失敗案例和錯誤示範。

跑步減重千萬別犯的4種錯誤方法

失敗案例

美國田徑選手Allie Kieffer於2011年,以9:35.89的成績在美國田徑室內錦標賽3000公尺項目獲得第三。雖然Kieffer已經非常快,但她還想更快,而她常常聽別人說「想跑更快就必須減重」,這讓體脂肪只有17%的她總是陷入「每個人似乎都比我瘦」的思維裡。因此,當Kieffer在轉戰菁英賽場時,開始削減熱量和脂肪攝取。
 
減重結果Kieffer掉了10磅(約4.5公斤),並得到參加奧運田徑選拔賽的資格;然而,她同時出現了脛骨壓力反應(疲勞性骨折的徵兆),不完全因為跑步受傷,而是她每天都花數小時追蹤自己吃的食物。Kieffer表示,我每晚帶著飢餓的肚子趟在床上,節食基本上毀了我的跑步生涯,傷病使我無法參加2012年奧運選拔賽,也持續三年無法在田徑賽中發揮表現。
 
美國跑步協會2017年全國跑步調查報告顯示,新手想提升表現的方式中,減重僅次於訓練。然而節食不一定是跑步的最佳夥伴,人們總以為必須靠限制大量的卡路里來減重,但如果跑步時這樣做,只是把自己陷入蠟燭兩頭燒的困境,可能的後果還包括運動傷害、倦怠、暴飲暴食。
 
重點是,這些菁英跑者可不是唯一用跑步和節食減重的人,相信你或周遭朋友都曾用過類似方法,以下是常見錯誤觀念和建議的健康減重策略。

美國田徑選手Allie Kieffer因節食導致三年無法重回比賽 © WORDPRESS.COM

 錯誤  1 不給肌肉燃料

當你為了減重而切斷碳水化合物或不吃一餐,你並沒有給身體足夠的營養來避免肌肉損害。

健康策略:
跑步時大量燃燒儲存在肌肉中的肝醣,所以訓練後需要40-50克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肝糖儲存量,例如2-4份水果,或是燕麥或糙米等複合式碳水化合物。訓練後補充的碳水化合物與適量蛋白質不會儲存成脂肪,而是被肌肉利用、作為肌肉修補的燃料,如果你想減重,跑後別吃下雙倍的量,例如在晚餐前跑完,那麼直接吃晚餐別吃點心了。

 錯誤  2 切斷過多卡路里

假設你的身體每天需要2,000卡熱量來維持體重,但當活動量增加、練跑里程數增多,身體的熱量需求可能增至2,500卡。如果攝取的熱量低於這個水平,體重下降到某個零界點,新陳代謝將減慢以彌補身體缺乏的燃料,這也意味著你的身體進入了「飢餓模式」(又稱代謝損害)。身體一旦進入飢餓模式,就幾乎不可能減輕體重了,身體為了應急而節約熱量並將之儲存成脂肪,結果身體開始減肌肉而不是減脂肪,跟你希望的減重目標背道而馳。

健康策略:
與其大砍攝取卡路里,不如每天稍微減少250卡,這樣每周可能減去0.2至0.3公斤,即使在訓練期間也不會轉成飢餓模式,同時能確保身體有足夠燃料應付訓練。
 
為了提升運動消耗的卡路里,每周可增加3次20-30分鐘的重量訓練,讓身體在休息狀態時,精瘦的肌肉每磅仍可燃燒5卡熱量,就算躺著都能消耗卡路里。不過,脂肪消耗是熱量的一半,所以建議將高強度的短距離快跑也加入訓練;據一份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研究發現,在跑步中增加4-6次30秒衝刺的人,比定速慢跑的人多減少2倍體脂。

在營養均衡的前提下每天稍微減少250卡,每周就可能減去0.2-0.3公斤

 錯誤  3 迷信流行減肥法

想減重的人往往被一些最新減肥趨勢吸引,例如無糖人造甜味劑、零脂肪食品等。然而,你的肌肉不能拿人造糖作為燃料,所以在跑步前吃下人造糖製成的食品,你會更快陷入疲勞,因為肌肉沒有得到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如果你總是喝脫脂牛奶,不只掉入「吃脂肪會變胖」的錯誤觀念,也無法得到全脂牛奶給人較長時間的飽足感;再者,好脂肪有助吸收更多人體需要的維生素與抗氧化劑。

健康策略:
節食應著重在天然食物和份量控制,例如限制糖的攝入量,並使用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和微量酵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的天然糖類來源(如蜂蜜),取代一般精緻糖。

 錯誤  4 因減重失去跑步樂趣

為了減重,你大可以用手機app紀錄每天攝取的卡路里、嘗試空腹跑步,或者禁止自己吃巧克力等喜愛的食物、告訴自己「我不能吃那個」,而這些剝奪飲食自由與樂趣的方法,正是多數人節食的方式。
 
然而每個人都有體重的「設定點(set point)」,也就是體重恆定維持的範圍,一般來說在10-15磅(4.5-6.8公斤)之間,如果你減到低於這個範圍,大腦會啟動保護機制,透過誘發飢餓素避免體重再減輕,而通常大腦會戰勝你減重的意志力。
 
健康策略:
放棄你的「禁吃食物」名單,採用其他替代方案,例如改善睡眠品質、補充豐富能量,藉由好的睡眠與飲食提高運動動力和表現,訓練本身就能幫助減重。你的心態應該調整為無論體重、體型如何,都要出外跑步,把自己塑造成一位熱愛運動的跑者,而不是為了減重而去跑步的人。

建議使用天然糖類來源(如蜂蜜)取代一般精緻糖 ©artikel.co

事實證明,文章開頭的失敗案例Kieffer經過3年中斷後重返賽場,她總是吃得營養豐盛,且隨時聽取身體飢餓的信號,她的體重增加6磅(2.7公斤)、脛骨傷害復原,去年她以2小時29分39秒取得紐約馬拉松比賽中美國女子第二名。她表示:「如果我在飢餓時補充一些健康食物,我似乎能做得更好。而現在我也重新發現了跑步的樂趣。」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nutrinote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Heho健康
Heho健康

每天30分鐘「流汗微運動」就能瘦!早上運動比下午瘦更快

2021-07-07
知識庫減脂瘦身新知觀念

想要減肥,不外乎飲食控制跟運動,但到底什麼樣的運動才可以幫助減重呢?根據研究,或許每天只需要短短 30 分鐘,就能達到跟長時間運動同樣的效果。

每天30分鐘「流汗微運動」就能瘦
每天30分鐘「流汗微運動」就能瘦!早上運動比下午瘦更快

每天30分鐘「流汗微運動」就能瘦

2012 年,《美國生理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研究發現,每天 30 分鐘的運動相較 60 分鐘的運動,減輕體重、減少體脂肪的效果差不多。

這份研究是由哥本哈根大學進行,第一作者 Mads Rosenkilde 表示,每天集中鍛煉 30 分鐘,幾乎跟鍛煉 60 分鐘的效果差不多,而 30 分鐘的運動相比 60 分鐘來得輕鬆,更能夠長期、持續的進行;再加上長時間運動之後,可能會想要吃更多食物,所以體重消耗反而變少了。

流汗微運動
流汗微運動

Heho 健康營養師吳宜庭說,運動後「補充過量」是很多人運動後體重不減反增的原因,因為「運動消耗的熱量比想像中的少」,但同時,運動也可以幫助提升代謝速度、維持肌肉量,有助於提高基礎代謝率,對減重而言是個長期投資。

而這份研究也發現,雖然 60 分鐘的運動沒辦法降低更多的體重、脂肪,卻可以增加「非脂肪組織」,也就是肌肉為主的瘦體組織;長期來看,新陳代謝率、身體健康程度也能有所提升,的確是對身體很好的投資跟訓練。

研究:早上運動比下午運動瘦更快

除了短時間運動的減肥效率更高之外,「什麼時候」運動也決定減重的程度、效果。2020 年《國際肥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的一篇研究就發現,早上運動的減肥效果明顯比晚上運動大。

刊載於2020 年《國際肥胖期刊》的研究
刊載於2020 年《國際肥胖期刊》的研究

研究團隊召集平均年齡 23 歲,體型超重/肥胖(BMI 25~39.9)之間的受試者,進行為期 10 個月(40 週)的運動,每週運動 5 天,以室內跑步機慢跑為主,但可以替換戶外跑步或騎腳踏車;每次運動強度為消耗 150 大卡,增加到 400-600 大卡,運動時間在 30 分鐘到 2 小時之間。

受試者分為 4 組,早上運動組在上午 7 點到 11 點 59 分之前完成每天運動,下午運動組在下午 3-7 點之間完成運動,分散運動組則是沒有固定時間運動,還有一組是沒有運動組。

結果 10 個月之後,早上運動組的體重明顯降低,平均減少了 7.2 %,分散運動組則減少了 5.5 %,下午運動組則只減少了 2.1%,沒有運動組則增加了 0.5 %,早上運動組的體重比下午運動組明顯減輕。研究團隊表示,儘管其中的原因還不清楚,但運動時間對體重管理可能很重要。

如果想透過運動來減肥,不妨先從早上的「短時間」運動開始,或許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資料

Body fat loss and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doses of aerobic exercis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overweight sedentary males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session timing on weight loss and components of energy balance: midwest exercise trial 2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運動早上燃脂最佳、下午適合劇烈、晚上呢?
「早上」運動防癌效果更好!《國際癌症期刊》:攝護腺癌、乳癌均下降
早晨運動比晚上好,美研究:早上運動能增加氧含量

/ 關於Heho健康 /
Heho健康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BROOKS ADRENALINE GTS 21 最適合長距離跑的跑鞋

2020-08-25
配備館BROOKS鞋子跑步

馬拉松賽季將近,最近許多路跑賽事包括 2020 台北馬,都陸續開報或開跑,讓受疫情跟天氣炎熱而中斷練跑的跑友們,紛紛整裝回歸訓練賽道。美國百年專業跑步品牌 BROOKS 除了持續在 GARMIN 平台上,提供 BROOKS 漢森馬拉松訓練法供跑者下載之外,也準備了全新跑鞋 ADRENALINE GTS 21(腎上腺素21代),讓跑友備戰包括台北馬在內的各大路跑賽事!

BROOKS ADRENALINE GTS 21跑鞋
BROOKS ADRENALINE GTS 21 最適合長距離跑的跑鞋

ADRENALINE 歷經 21 年頭,見證跑鞋的歷史興衰,這雙專業路跑鞋-腎上腺素系列 ADRENALINE 一直是眾跑者心目中的經典之選,說起「最適合長距離跑」跑鞋,很多跑者腦海第一個浮現的名字就是它。

腎上腺素系列 ADRENALINE
腎上腺素系列 ADRENALINE 一直是「最適合長距離跑」跑鞋

最適合長距離跑跑鞋 ADRENALINE GTS 21

最新升級 ADRENALINE GTS 21 所搭載的中底科技是 BROOKS 最高階的 DNA LOFT 避震中底,全新配方及佈陣,從腳後跟一直延伸到前腳掌,能為腳下提供足夠的緩衝及流暢度,提供你Q彈舒適好穿好跑新體驗,讓你暢跑一刻都不想停。

其強大的避震緩衝功能,一直是台灣支撐型跑者的最愛,GTS 21 延續 GTS 20 特色,搭載最強黑科技「GUIDE RAILS 全方位軌道導引支撐系統」,讓軌道防護再延伸,從後腳掌延伸至前腳掌,全程軌道支撐防護,確保膝蓋在運動中舒適移動,避免受傷;再加上招牌 BioMoGo DNA 中底避震科技,與全新 DNA LOFT 科技避震墊共同作用,提供恰到好處的柔軟腳感,又不失回彈力與持久性。

GUIDE RAILS 全方位軌道導引支撐系統
GUIDE RAILS 全方位軌道導引支撐系統

另外,其鞋面使用全新工程用大孔洞透氣網布及 3D 彈力列印科技馬鞍結構,包覆雙腳保持穩定,提升透氣性外,更提供策略性延展與彈力結構。

工程用大孔洞透氣網布
全新工程用大孔洞透氣網布

BROOKS 今年推出的 ADRENALINE GTS 21 跑鞋,現已於全台各 BROOKS 門市、百貨、授權運動用品經銷店發售,定價台幣 4,690 元。趁著年底賽事來臨前買起來,別讓炎熱天氣跟頑強疫情破壞你的練跑決心!

資料來源/BROOKS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