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髖關節屈肌受傷的常見原因與如何處理
1
髖關節屈肌受傷的常見原因與如何處理
2
專家:喝水雖然重要,但氣泡水不能取代正常水!
3
跑完初馬血管年輕4歲! 研究發現初馬訓練可「逆轉」血管老化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髖關節屈肌受傷的常見原因與如何處理

2018-07-05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下半身肌群 運動傷害 運動恢復

當我們要來關注髖關節屈肌常見的受傷原因與解決方法前,我們就必須先知道什麼是髖關節屈肌(Hip Flexor)?通常我們將彎曲該關節的肌肉稱為屈肌,而構成髖關節屈肌的肌肉統稱為髂腰肌(iliopsoas)或臀部內側肌肉(inner hip muscles),也可以說髖關節屈肌是骨盆區域和大腿上部的一組肌肉,它能有助於抬高膝蓋並保持骨盆和大腿對齊,這樣可以幫助預防膝蓋方面所產生的問題,不是只有運動員或是跑者才需要有個健康強壯的髖關節屈肌,沒有健康強壯的髂腰肌(iliopsoas)要踢腿、跑步、衝刺甚至坐著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必須要更加了解造成它受傷的原因以及損傷時該如何處理!

髖關節屈肌受傷的常見原因與如何處理?

髖關節屈肌與運動的相關性

當一個或多個髖關節屈肌被拉伸或撕裂時,就會發生髖關節屈肌的應變,首先,你要知道髖關節屈肌可以讓你彎曲膝蓋並彎曲臀部,這些彎曲都會在跑步或移動時所產生的運動行為,例如短跑、踢腿和改變行進方向,都可能拉伸和撕裂髖關節屈肌。

當我們在短跑、踢腿和改變行進方向,都可能拉伸和撕裂髖關節屈肌。

而髖關節屈肌是最常見的跑步傷害,據Runner's World(跑者世界)的報導,裡面提到Reed Ferber博士看了283項檢查跑步相關傷害的研究報告,並得出以下的結論:弱髖關節穩定肌與跑步損傷之間的聯繫,比非典型足內翻(腳內旋)更具決定性。另外,卡爾加里大學合作的跑步傷害診所的主任費伯,描述了在運​​行中構成人體的動力相關連,這裡他也指出典型的機制是腳向內塌陷,也稱為內旋,然後,這使得小腿在內部旋轉從而導致大腿也在內部旋轉。
 
如同上面所說的研究報告,可以知道這些所有的功能性都相互連接,使臀部和核心區域成為身體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加上來自威斯康星大學的密爾沃基大學研究報告指出,ATC的Jennifer Earl博士為一群健康的女性跑者開了八個星期的髖關節強化項目,除了在項目結束時顯示出可預測的髖部力量增加之外,跑步者還表現出明顯更少的內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參與者在踝關節的內旋平均都減少了57%。

髖關節屈肌為何會受傷

臀部通常被稱為球窩關節,因為大腿骨的球狀頂部在骨盆中的杯狀空間內移動。而當你的臀部肌肉相當穩定且健康的時後,要傷害它時就必須透過相當大的外力才會造成,這也就是為何常見髖關節屈肌受傷的都是從事武術、足球、曲棍球以及跑步相關的運動員。當然有一些特定的因素可能導致髖部屈肌應變,如肌肉萎縮、鍛煉前不熱身、肌肉僵硬、過度訓練、創傷或跌倒都會造成傷害,典型的髖部損傷包括滑囊炎、脫位和骨折。當然在某些疾病上也會導致髖部受傷或出現問題,例如骨關節炎可導致疼痛和運動受限;髖部骨質疏鬆症可導致骨骼容易斷裂,這兩種情況常在老年人身上見到。

常見髖關節屈肌受傷的都是從事武術、足球、曲棍球以及跑步相關的運動員。

如何處理髖關節屈肌受傷

如果你遇到髖屈肌拉傷,首先會感覺到大腿與臀部相交的前部區域會有點輕微的疼痛、痙攣或劇烈疼痛,這時後你走起路來會一跛一跛的。如果再延重一點受傷部位的瘀傷和腫脹就會變得更加明顯,這時可能就需要拐杖或是支撐物來減緩肌肉之間的壓力。如果你不幸因為運動發生了以上的症狀,請在受傷後的幾天或幾週內按照下列步驟執行,並立即去看醫生做好治療。
 1  立刻休息。
 2  停止任何導致疼痛的活動。
 3  每3-4小時將該受傷區域冰敷20分鐘,並持續2-3天的冷敷治療。
 4  如果發生疼痛或腫脹的部位,在上述建議方式的兩週後沒有改善,請趕快諮詢你的物理治療師或專科醫生。

上述的處理步驟是屬於發生當下立即處理的方式,但還是建議受傷後立即冰敷接著直接去給醫生檢查及觀察,否則髖關節屈肌造成長久性的嚴重傷害,便會影響你日後的生活方式及運動訓練!

資料參考/barbend、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喝水雖然重要,但氣泡水不能取代正常水!

2019-07-12
飲食方式新知保健話題

夏日到來,攝取的水量會持續增加,許多為了要緩解口乾舌燥的人,時常會飲用汽跑水來代替喝碳酸飲料的口感,此外,坊間還傳說,氣泡水能緩解胃脹氣、增加飽足感、緩解孕吐、減重、等,但是,它其實會造成胃的負擔。

專家:喝水雖然重要,但氣泡水不能取代正常水! ©livescience.com

碳酸飲料失勢,氣泡水崛起

氣泡水從何而來?得先從碳酸飲料市場的變化開始說起。過去幾年來,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抬頭,人們開始避免人工甜味劑以及高熱量糖分的攝取,再加上歐美許多國家開始徵收含糖飲料稅,美國碳酸飲料的市場持續萎縮。根據飲料文摘《Beverage Digest》2017年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碳酸飲料的市場銷售占比下降了0.8%,這已經是碳酸飲料持續12年呈現負成長的情況,在這樣的趨勢下,氣泡水被視為汽水的替代產品而開始崛起,這種有著汽水口感卻沒有任何糖分的「飲料」迅速流行起來。根據AC尼爾森的分析報告,美國2013~2016年的氣泡水銷售量,每年都成長至少15%以上。且2015年的銷售額就已經達到6.82億美金,成長速度非常驚人。

雖然氣泡水現在各個國家都非常盛行,但其實它對身體有一些負擔。

碳酸飲料失勢,氣泡水崛起 ©grist.org

氣泡水可以緩解胃脹、孕吐不適?

感覺胃有點脹氣,但裏頭空氣的量又不足以把氣衝出來時,許多人會試著喝氣泡水來解,但是專家認為,氣泡水裏的空氣的確能提供擴約肌撐開的壓力,讓氣容易打出來,孕期容易作嘔的人也會因此獲得舒緩。但相對的,胃食道逆流的人就不適合喝氣泡水,因為打嗝會帶動胃酸往上爬,反而讓症狀更嚴重。不過並不是所有脹氣都可以透過這個方式解決,重點還是得搞清楚脹氣的原因是什麼,有些人可能胃部有潰瘍,或是胃部、婦科、盲腸曾開過刀,產生沾黏的現象,或先天腸子比較長等因素造成脹氣,而這就必須從源頭解決問題,否則一味喝進更多氣泡水,反而會讓更多氣脹在裏面更不舒服。

然而腸胃蠕動功能不好的人或許可以喝點氣泡水幫忙,但是不建議喝太多,否則像長時間坐辦公室的人本來運動量就少,如果再一直喝氣進去,可能導致氣體一直在腸子是滾動導致肚子痛。

氣泡水可取代一般的水喝?

許多人都認為氣泡水跟一般的水一樣,但是專家不建議汽跑水能取代一般的水。首先,喝太多氣泡水可能會因為脹氣導致腸胃不舒服;再來雖然氣泡水的酸鹼值對身體的影響不大,但大量喝還是可能影響胃酸分泌,腎臟也要花更多力氣去平衡酸鹼值,此時會造成負擔,所以,一天最好不要喝超過1500cc。但有時候喝氣泡水倒是個不錯的選擇,父母偶爾還是會破例讓孩子喝碳酸飲料,這時候氣泡水就能幫上大忙,只要在裏頭調點果醋,或是打新鮮果汁加進去,這樣就成為小朋友愛喝的飲料;大人聚餐時也可以在氣泡水裏加點梅酒、葡萄酒,就會有香檳的口感,既能享受碳酸飲料的刺激,又不會對身體、荷包形成太大負擔。

不建議氣泡水取代一般的水
棒式側踢 ©cookinglight.com

不過不要以為喝氣泡水對身體沒什麼負擔就養成小朋友這樣的習慣,一旦孩子愈來愈不接受純水,就更容易因為要追求口感、氣味變得容易依賴飲料,將來就很難回頭。

資料來源/明醫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完初馬血管年輕4歲! 研究發現初馬訓練可「逆轉」血管老化

2019-05-21
跑步訓練保健新知馬拉松跑步話題

隨著年紀增長,血管硬化成為每個人老了都將面臨的健康問題。雖然大家都知道跑步對心肺有益,但對血管的益處有多大呢﹖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最新發布的研究指出,花6個月訓練並完成初全馬,可逆轉主要血管老化、平均讓血管年輕4歲,這樣的成效與藥物治療相當,且年齡越「大」、跑速越「慢」的跑者竟受益最多!

跑完初馬血管年輕4歲! 研究發現初馬訓練可「逆轉」血管老化 (圖中人物僅為示意,非受試者) ©CNN

這項研究由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於2019年5月發布。該研究作者、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英國心臟基金會研究員Anis h Bhuva博士指出﹕「這些新手跑者訓練了6個月並完成初馬,可將動脈年齡減低4年、心臟收縮壓下降4毫米汞柱(mmHg),這與藥物治療的效果相當,如果維持,可使終生中風風險降低約10%。」

血管僵硬是正常衰老的標誌,即便是健康者也會因此增加中風與心臟病的風險。以往我們知道,與同年齡者相比,終生運動員擁有生物學上較年輕的血管;而該研究主要針對馬拉松訓練,調查即使在馬拉松新手身上,是否可改變動脈硬化程度。答案是肯定的,「你不必成為一名菁英運動員,就可以從馬拉松中獲益!」Bhuva博士說。

研究找來139名21-69歲之間的健康者,他們都是首次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新手跑者。受試期間,他們週跑量維持10-20公里,持續6個月,並完成2016或2017的倫敦馬拉松,其中男性平均完賽時間4.5小時、女性平均5.4小時。

研究比較的時間點為開始訓練前兩週與馬拉松完賽後兩週,受試者接受了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心血管超音波檢查、健康檢查、血壓及心率測量,並計算出兩個時間點主動脈的生物學年齡。結果發現,完賽後的主動脈硬度降低,比訓練前年輕4歲;且年齡較大的受試者和完賽時間較長的人,主動脈硬度降低更多。

以往我們都知道,透過運動可降低安靜心率並改變一些身體組成的數值;但是,Bhuva認為心率這類身體數值對健康影響微乎其微,而主動脈硬度和血壓變化對健康的影響大的多。

初馬完賽後的主動脈硬度降低,比訓練前年輕4歲(圖中人物僅為示意,非受試者) ©SAUDI-EXPATRIATES

研究顯示,馬拉松訓練是保持生理活躍的好方法。Bhuva博士指出,許多受試者因此愛上跑步並持續跑步,這應該會增加維持主動脈年齡的可能性;事實上,年齡較大且跑較慢的人能獲得最大效益,對初馬選手而言,還可能使心血管系統變得更年輕。

熱愛跑步的你,是不是多了一個跑馬拉松的好理由、也多了一個推坑其他跑友參加全馬的理由了呢﹖

資料來源/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