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讓上半身視覺度破錶的斜方肌需要特別訓練嗎?
1
讓上半身視覺度破錶的斜方肌需要特別訓練嗎?
2
你認為健身時間越長等於訓練成效越好?這項研究將會跌破你的眼鏡
3
基礎動作能力-上半身暖身運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讓上半身視覺度破錶的斜方肌需要特別訓練嗎?

2018-07-30
知識庫 健身 觀念 重量訓練 上半身肌群 背部肌群

你知道在我們背部有一個形狀為菱形的肌肉嗎?它主要是從我們的頸部一直往下延伸至背中部的肌肉群,它有個閃亮的名稱-斜方肌(Trapezius)!通常你在很多健美或是強壯的運動選手身上,都會看到它的存在,除了可以讓我們的運動表現更好之外,也同時能讓我們上半身的視覺效果更加完美。

讓上半身視覺度破錶的斜方肌需要特別訓練嗎?

知識便利貼|斜方肌: 
將頭部和肩部向後拉的背部肌肉就稱做斜方肌(Trapezius),這兩塊斜方肌從脊椎和頭骨底部,經過背部和肩部連接到肩胛骨和鎖骨,它們可使頭部抬起和傾斜並使雙肩抬起或穩定,兩者共同形成一個稱為斜方型的四邊形,這個名稱就來自於此。斜方肌起於枕外隆凸和枕骨上頸線內三分之一段、頸韌帶、第七頸椎棘突、所有胸椎棘突和相應的棘上韌帶,上束纖維向外和側方延續,止於鎖骨的外側三分之一後緣;其功能為上舉及外旋肩胛骨,協助頭部後仰與側屈及旋轉;下束的纖維向上和側方走行,在肩胛附近聚合成一個腱膜,讓肩胛岡內側的三角滑面可以滑動,止於其尖端的一個結節;其功能為下壓肩胛骨,中束纖維水平走行止於肩峰內側緣,肩胛岡後緣的上唇;其功能為內收(縮回)肩胛骨。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看完上面有關斜方肌的說明之後,其實簡單來說我們將斜方肌分為三個部分,上斜方肌負責抬高肩膀;下斜方肌主要是拮抗上斜方肌的作用並降低肩膀;中段斜方肌是連同菱形肌一起讓肩胛骨靠攏。因此,訓練的方式也會依照這三個部分的功能來做設計,讓上中下斜方肌都能穩定的發展。

簡單來說我們將斜方肌分為三個部分,訓練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斜方肌不是越大越好

通常我們都會希望肌肉能越練越大在視覺效果上也會比較強烈,但過於肥大的斜方肌可是會讓你的肩膀在視覺上看起來變成窄肩的狀況,另外,也會讓你的肩膀在訓練時造成干擾三角肌的問題,所以要把斜方肌練多大,就請先檢視一下三角肌的形狀與肌力做為評估。

斜方肌訓練的技巧

健身訓練課表的安排有很多種也有不同的訓練形式,但基本上都是依照肌群的部位大小來做劃分與設計,通常你都會有練胸日、練背日與練腿日,但幾乎都沒聽過練斜方日!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之下斜方肌都會與別的肌群安排在一起訓練,它不會像二頭搭配背與三頭搭配胸那樣的常規,而我們該將斜方肌分配到跟肩還是背一起訓練呢?就如同我們上面所說的,斜方肌有分為三個部分,所以,斜方肌上部一般都會建議與肩部的訓練安排在一起,例如你做側平舉或是肩推的時候,肩胛骨就會產生上提的動作,因此都會將上斜方肌安排在肩部訓練後做幾組聳肩的動作,來刺激與加強這個斜方肌部位,斜方肌的中下部正好相反,它們需要讓肩膀降低並且讓肩胛骨靠攏,因此都會安排在練背的時候,加入幾組訓練動作來加強中下斜方肌。

參考資料/T-NATION、PLT4M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你認為健身時間越長等於訓練成效越好?這項研究將會跌破你的眼鏡

2019-06-03
話題觀念增肌重量訓練健身

當你想要增加肌耐力或肌力的時候,是否總會想著我一定要比別人多做一組或多做一個動作,就能夠練的比別人更加強壯!因此,你的訓練時間就從原本的60分鐘增加到120分鐘,甚至於花費了比別人多的時間確練的比別人差?到底訓練的時間越長對我們肌肉成長有什麼樣的影響;接下來的研究結果將有可能跌破你的眼鏡。

你認為健身時間越長等於訓練成效越好?這項研究將會跌破你的眼鏡! © Fisac Cgil

在2019年最新的一項研究「阻力訓練量與肌肥大之間的關連」,這個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了解需要多長的時間訓練才能變得更強壯。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找來了34位身體健康且受過阻力訓練的男性,分別隨機分為中高低這三種訓練量的不同小組,對他們分別進行有計劃性的重量訓練。

這些重量訓練的項目,包含著大家常見的槓鈴臥推、槓鈴站姿肩推、高位滑輪機寬握下拉、低位滑輪機划船、槓鈴深蹲、腿推舉以及腿部伸展等,這些都是十分明確且健身時大家常進行的訓練動作。第一組的人分別在每個動作中進行1組8-12RM的動作,每次的循環訓練進行13分鐘;第二組的人分別在每個動作進行3組訓練,每個動作中進行1組8-12RM,每次的循環訓練進行40分鐘;最後一組的人在每個動作進行5組訓練,每個動作中進行1組8-12RM,每次的循環訓練進行70分鐘,這些參與實驗的人每週都必需要進行3次的循環訓練並為期8週;另外,除了這些運動之外,它們的飲食包含熱量攝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都進行規定與監控。

這個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了解需要多長的時間訓練才能變得更強壯。

結果經過8週的訓練實驗之後,第一組每週3次每次13分鐘訓練的人與其它花費較多時間訓練的人,在肌肉強度和耐力上都有著顯著的成長,這樣的研究也表示出,無論你每個動作做了多少組的訓練,在每個肌群上所呈現出的強度和耐力結果都會是一樣的狀態。但是,這個實驗只有在一個地方肌肉成長有所不同,那就是「肌肉大小」;雖然,他們在力量上都相對平等!但是那些每個動作做5組的人比其於2組的人擁有更大的肌肉成長,所以,如果你的訓練目標是要追求肌肉肥大(增肌)而不是力量,那就維持原本的訓練時間不用特別拉長。

根據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也說到,紐約市立大學萊曼學院(Lehman College)人類表現計劃的研究人員布拉德舍恩菲爾德(Brad Schoenfeld)說,肌肉力量和肥大之間的差別的關鍵點在於;在每一組時都要將肌肉訓練到「疲憊」的狀態!他也表示,這樣的研究報告結果告訴我們,只要專注於每個訓練動作的當下,就算只有短短的13分鐘也可以呈現出極大的效果,而且,這13分鐘甚至於只要你午餐時間的1/4之一不到,所以,不要再找藉口說沒時間訓練了!

資料參考/businessinsider、abmachinesguid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基礎動作能力-上半身暖身運動

2016-08-12
動學堂中階訓練徒手訓練訓練動作健身

暖身運動是運動前非常重要的一環,藉由先行提高肌肉溫度、提昇身體柔軟度、以及關節的靈活度,對於之後正式運動可以達到更好的運動表現,以及減少之後運動中受傷的風險。在正式運動之前做足暖身運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另外在暖身運動時,動作速度應保持慢速,動作不能太快以免受傷。

頸部暖身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固定上半身動作,保持頸部旋轉,身體軀幹固定。

STEP 2 正式動作

頭往左右兩側旋轉,感覺到頸部肌肉有伸展且被拉緊的感覺即可,左右重複10~15次。

STEP 3 順時針繞圈

定上半身的軀幹,以脖子為圓心,頭以順時針方式慢慢繞圈。

STEP 4 逆時針繞圈

完成之後再以逆時針的方式,做反向的頭部繞圈,來回做10~15次。

肩部暖身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固定上半身動作,將雙手向上舉起。

STEP 2 正式動作

雙手掌心向前,雙手在身體兩側上下擺動。

STEP 3 回到準備動作

完成後回到準備動作,向前旋轉,並重複10~15次。

肘關節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以左手壓住右手肘關節外側,右手握拳。

STEP 2 正式動作

左手向內繞圈。

STEP 3 回到原位

左手向內並穿過右手回到原位。

STEP 4 旋轉肘部

旋轉肘部10次之後換手。

髖關節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以左手固定右手腕關節。

STEP 2 正式動作

右手手腕向外做順時針旋轉。旋轉10~15次之後再向內做逆時旋轉,完成之後換手。

STEP 3 側面動作

以左手固定右手腕關節。

STEP 4 側面動作

右手手腕向外做順時針旋轉。旋轉10~15次之後再向內做逆時旋轉,完成之後換手。

胸椎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擺在頭後,且下半身維持固定姿勢。

STEP 2 正式動作

以胸口帶動上半身左右來回轉段,當身體旋轉至兩側時停頓一秒在回到準備動作,做10~15次。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