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這些藏在腳底的跑鞋中底科技 你都知道嗎?
1
這些藏在腳底的跑鞋中底科技 你都知道嗎?
2
漢森課表:針對進階、初階、只求完賽跑者的訓練計劃
3
奮勇抗癌!美國女子術前三天跑完一場自己的馬拉松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這些藏在腳底的跑鞋中底科技 你都知道嗎?

2018-09-06
配備館 跑步 鞋子 運動配備

跑步時,你可以不戴任何其他配備,但不能不準備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這雙時時保護你、幫助你增加運動表現的鞋,究竟藏了哪些科技,而這些科技能發揮哪些功用﹖我們從各大運動品牌鞋款最講求科技材質的中底開始,一窺這些跑鞋腳底下的秘密。

這些藏在腳底的跑鞋中底科技 你都知道嗎?

adidas BOOST

BOOST中底是adidas的招牌跑鞋科技,也可說是國內最多民眾熟知的中底科技之一。材質由TPU(熱可塑性聚氨酯樹脂)吹製成數以萬計的微型能量膠囊,具有高回饋性的舒適度與避震性能,每次著地時可有效儲存並傳導能量,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相同的運作效率。BOOST運用於adidas多樣跑鞋鞋款,如UltraBOOST、SOLARBOOST、PureBOOST等系列,都以強勁的能量反饋為跑者帶來極佳的跑步體驗。

BOOST中底特寫
adidas PureBOOST GO跑鞋使用BOOST中底,圖為該系列鞋款,NT$3,690

Nike ZoomX

 Nike ZoomX泡棉是Nike至今最為輕質的發泡材料(單一支男子尺寸US10 的Peg Turbo跑鞋大約重238公克;單一支女子尺寸US8的Peg Turbo跑鞋約重195公克)Nike ZoomX中底與傳統泡棉相比,緩震明顯更輕盈、柔軟且靈活,能提供更出色的能量回饋,並兼具超強的緩震性能。目前,Nike ZoomX泡棉被應用在Nike Zoom Vaporfly Elite、Nike Zoom Vaporfly 4%,以及Nike Zoom Pegasus Turbo等3款跑鞋產品上。

與傳統泡棉相比,Nike ZoomX緩震更為輕盈柔軟、回彈力更出眾,可提供更多的能量回饋
Nike Zoom Pegasus Turbo,NT$5,900

Under Armour HOVR

由UA與陶氏化學(Dow Chemical Company)共同研發,以「對抗地心引力」為核心設計概念,兼顧高效避震與穩定性。HOVR Foam的組成主要來自陶氏化學研發的INFUSE OBCs配方,柔軟並具有出色回彈、耐用性,HOVR原料比起傳統EVA發泡材質,在承受衝擊後能給予更多回饋能量,同時在動態壓縮測試下, HOVR受力形變後回復程度也更好。搭載UA HOVR科技的產品包括HOVR Phantom、HOVR Sonic、HOVR SLK等系列。

中:覆蓋黑色網面的部分即是HOVR中底材質/左上:HOVR中底材質/右上:HOVR受力後開始向外形變/左下:強韌織物確保HOVR能在一定程度下穩定運作/右下:名為Energy Web的強力壓縮能量網格扮演穩固作用
UA HOVR SLK休閒慢跑鞋(黑白),NT$3,880

PUMA HYBRID

這是PUMA研發總部2018年新發佈的混合式創新中底科技。PUMA HYBRID其實是將NRGY科技的優異避震和IGNITE科技的能量回饋功能結合,使之機能加乘。NRGY科技避震顆粒為雙足跨步移動過程提供避震防護,跑者每踏出一步,NRGY科技避震顆粒便針對不同踩踏壓力及地表環境,給予最適當的反饋能量支撐及避震保護。IGNITE科技則強化能量反饋與著地舒適度,有效在雙足落地時將壓力轉化為起步回彈能量。
 
穿上搭載PUMA HYBRID科技中底的跑鞋,踏出每一步都由IGNITE科技率先提供即時能量回饋,而後NRGY科技接續以避震顆粒帶來支援緩衝,再次將能量回饋給 IGNITE中底吸收,並傳送至腳尖,產生反彈動力,提供下一個步伐前進動能。PUMA HYBRID科技目前使用於Hybrid Rocket和Hybrid Runner兩系列潮流跑鞋。

PUMA HYBRID科技中底
PUMA HYBRID Rocket女款,NT$4,280

361° QU!KFOAMTM

QU!KFOAMTM是361°獨創科技材質,用於該牌各運動鞋款的鞋墊與鞋底中,也是361°獨創QDP結構的上層與中層材質。QU!KFOAMTM具緩震與回彈的優點,兼顧跑者對跑鞋的舒適柔軟與快速需求,可吸收運動著地的衝擊力,分散跑步壓力,保護跑者在運動時不受傷害;同時提供更直接的能量回饋,讓行進中的踏步能量可以快速轉換,反彈推進力,使跑者省力、雙腿不易疲勞,能跑得更久。經美國第三方公正測試單位Heeluxe證明,穿上搭載QU!KFOAMTM鞋墊與中底的跑鞋跑了150英里(約240公里)後,舒適度比新的時候更佳,因為行走或運動時產生的溫度活化了QU!KFOAMTM,讓其舒適效果更加明顯,且耐久性極佳,材料不因時間而變形。

361°獨創QDP結構主要由三種不同硬度的底結構組成,其中上層與中層即為QU!KFOAM材質
361-SPIRE 3鞋底採用QDP結構,NT$4,680

MIZUNO CLOUD WAVE(雲波浪片)

美津濃的經典鞋底系統CLOUD WAVE,完美結合凹凸工藝的大底彎曲溝槽設計,成就更柔軟、舒適、順暢的跑感,以及更好的能量回饋。CLOUD WAVE是由平行波浪片的設計改良,承襲吸震的特性,可承接足跟達到柔軟緩衝,並將回彈力轉換成動能,加強步伐落地到蹬出的流暢性。目前使用於MIZUNO WAVE RIDER22、WAVE HORIZON 2、WAVEKNIT、WAVE SKY2、WAVE ULTIMA 10等鞋款。 

CLOUD WAVE雲波浪片鞋底
MIZUNO WAVE RIDER 22,NT$3,680

最後,一雙鞋適不適合你,還取決於每個人的運動項目、運動目標、環境,以及自己的腳型與足部翻轉程度等,選鞋前,建議可到部分運動品牌店做足型測量。此外,各運動品牌不只有針對中底研發科技材質,大底、鞋面,甚至鞋帶系統,都擁有各種創新設計,中底則是鞋款中最能發揮科技效用且影響運動表現較大的部位,也是各品牌鞋款打機能戰的兵家必爭之地。無論如何,先了解各種材質科技,在挑選品牌、鞋款時你會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而不是盲目跟隨品牌迷思!

資料來源/adidas、Nike、Under Armour、PUMA、361° 、MIZUNO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陳柏長
陳柏長

漢森課表:針對進階、初階、只求完賽跑者的訓練計劃

2019-02-12
全馬訓練陳柏長醫師專欄馬拉松跑步運動部落

曾幫助不少菁英跑者跑進奧運的漢森馬拉松訓練法(Hanson's Marathon Method),最被熟知的是16英里長跑,以及一週跑6天不同組合菜單的訓練計畫。本文針對只求完賽者、初階跑者以及進階跑者提出最適合的每週課表,以訓練身體各個系統來激發你最佳的馬拉松潛能、助你跑得更快、更穩!

漢森課表:針對進階、初階、只求完賽跑者的訓練計劃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當你看完本站《漢森馬拉松訓練法:助菁英跑者登上奧運殿堂的鐵血訓練》一文後,想必對漢森訓練已有初步了解,而本篇將實際針對各類跑者的漢森課表單獨成篇,目的是將知識背景/實用技巧分類,讓你在全面性了解一個訓練方法的知識後,不用費力尋找,直接點進這篇就能開啟吃課表計劃!

​只求完賽訓練計畫

隨著馬拉松比賽的盛行,各種不同的比賽形式也出現,許多跑者可能是跑初馬,也可能只求完賽,甚至是慈善比賽。因此Hanson's Marathon Method也為這些跑者設計屬於他們的課表。這樣的課表跑步天數一樣,但里程數和強度大大降低。因為通常增強強度比增加跑量更容易受傷,所以對於新手要將強度調整得更低。因為只求完賽,這些跑者對速度的要求也不高,課表的設計就不要太複雜,也使用較多的輕鬆跑。

​

Tips
.最重要的目的是讓跑者建立能完賽的體能。
.想跑快一點也可以,但是隔天降低強度。
.這不是個跑走課表,走路休息是被允許的,但也代表這個配速對你來說太快了。
.進入這個課表前你需要至少16公里的週跑量。

​初階跑者訓練計畫

這個訓練計劃適合已有馬拉松經驗,雖然可能成績不那麼出色,但是心中又有個想要完賽的目標,對於質量訓練不是那麼熟悉的跑者。前5週是用來建立跑量,這時候不要用太高的訓練強度,且將跑量分散在不同的天數裡。如果原來的跑量已經跟第3、4週接近,則維持原本計畫,讓課表跑量追上你現在的跑量。接下來會進入質量訓練。速度訓練會在課表的早期就安排,其中一個理由是藉由速度訓練,來找出你設定的馬拉松目標是否合適。同時可在累積跑量的基礎期增加課表的變化性,並且讓你熟悉質量訓練。

同時會在初期加上節奏跑,讓你熟習馬拉松的目標配速。當熟悉速度訓練及節奏跑後,就可以開始進行間歇課表及更長距離的節奏跑。在隨著節奏跑增量的同時,長跑也會逐漸增加至25.2公里。但是周末的長跑會一週25.2公里,一週16公里,因為節奏跑會增量到16公里,而加上節奏跑前後的暖身及緩和跑,總量也會來到24公里。如果每個周末的長跑都是25.2公里,等於每8天就有3次長跑,總計一個月的時間可能增加你的受傷風險。

進階課表

適合已有馬拉松經驗,且對成績有所期望的跑者,最好已經有高跑量的經驗。會使用進階課表的跑者,很多可能一年跑好幾場馬拉松,但只跑長跑跟節奏跑訓練,而沒有進行速度訓練。進階課表要進行比較多的質量訓練來改善這些跑者的速度,因為他們已經有良好的跑量基礎。相對於初階跑者課表中16公里被視為長跑,進階跑者則是被歸在輕鬆跑。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奮勇抗癌!美國女子術前三天跑完一場自己的馬拉松

2016-09-29
跑步話題六大馬故事馬拉松

運動的精神是在實現自我超越,挑戰自我極限,而非追逐名利。一位極富愛心的美國女子在為紐約馬做準備訓練時,同時也在幫一個乳癌公益組織募款,沒想到她在賽前竟也被檢查出罹癌,不過,無畏無懼的她雖然終究沒能跑上紐約馬的賽道,她在手術前三天還是完成了一場專屬於自己的馬拉松比賽。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這位女子名叫梅蘭妮·格魯恩沃德 (Melanie Gruenwald),她在2015年1月份報名了紐約馬拉松,意圖為一家名為「鎖鍊 (Sharsheret,希伯來文)」的非營利性組織募集善款,該組織是為了幫助那些患有乳癌的猶太女性而成立。當時格魯恩沃德的目標是募集到五千美元的善款。

Melanie Gruenwald 在手術完成了馬拉松比賽 ©runnersworld.com

不過,就在八月份,格魯恩沃德可能要將參加紐約馬的計畫延期,然後向她資助的慈善組織求援,因為就在她為她人生第二場馬拉松做訓練的時候,她也被診斷出罹患乳癌。

時年43歲的格魯恩沃德經常出現身體不舒服的情況,經過醫生診斷,宣告了乳癌的訊息。作為一位長期支助乳癌治療的善心人士,自己卻也罹患了這種病,格魯恩沃德表示,「我覺得這樣的諷刺並不會對我產生影響。我當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我的放射科醫師,這完全不合情理。我正在為乳癌病人募款,我實在不應該成為受捐助的對象。」

她的醫生當時為格魯恩沃德在2015年紐約馬拉松之前的兩周排了一個雙乳切除手術,這也意味著她將連續兩年無緣紐約馬拉松的比賽。儘管知道自己到時候可能無法前往紐約參加比賽,格魯恩沃德依舊繼續做跑馬訓練。「我不知道除了繼續跑步之外還能做什麼,」她說。

為了不給大會增添麻煩,她決定不去參加2015年的紐約馬,不過,她仍想跑一場馬拉松。於是,她為自己規劃了一條路線,把自己位於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家門前車道作為起跑點和終點。手術前三天,她跑了一場自己一個人的馬拉松。

當地時間2015年10月18日,格魯恩沃德的跑友、好朋友以及家人,共超過40人見證並參與了她這場「一個人的馬拉松比賽」。跑步路線是格魯恩沃德自己設計的,很多都是她平時訓練經常跑的路線。抵達終點之前,格魯恩沃德在她的兒子的陪伴下,從一組氣球拱形門下方衝過了粉紅緞帶。他兒子騎著單車陪媽媽跑完了最後一英里的路程。

Melanie Gruenwald ©thedenverchannel.com

「我太開心了,這種興奮的時刻能和我結婚以及生孩子時相比。你從跑步中所獲得的力量和激勵都在那一刻都得到了體現。」格魯恩沃德說,「雖然在這裡只有我一個人在比賽,不能去享受像紐約馬拉松賽道兩旁那樣人山人海的歡呼和加油聲,但是毫無疑問地,我更喜歡這場比賽。這種經歷是如此的與眾不同,這是專屬於我一個人的,每一英里都充滿著愛。」

目前格魯恩沃德已經成功接受了手術,而且術後恢復很好。她渴望繼續回到跑場上,目標則是參加2016年的紐約馬拉松,當然同時也繼續為「鎖鍊」募款。不過,今年的募款肯定要更有挑戰性,因為光只去年,她募得的善款已經接近兩萬美元。

Melanie Gruenwald 擁抱 ©thedenverchannel.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