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萬中選一!BROOKS GHOST 10勇奪年度跑鞋評選第一
1
萬中選一!BROOKS GHOST 10勇奪年度跑鞋評選第一
2
菁英跑者馬拉松
如何將自己的訓練納入菁英跑者訓練元素?
3
英國殘障鐵人三項運動員 Lewis Edwards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萬中選一!BROOKS GHOST 10勇奪年度跑鞋評選第一

2018-01-03
配備館 跑步 鞋子

美國專業跑鞋評比網站RunRepeat,2017年12月底發佈年全年度跑鞋評比。在8萬多個跑友點評的512款2017年全球各大運動品牌推出的跑鞋款式當中,BROOKS品牌以GHOST 10鞋款,勇奪評比的總排名冠軍;在這項洋洋灑灑總計有512款跑鞋進入評選的評比選拔當中,BROOKS另一款暢銷近20年的GLYCERIN 15,也榮登第五名;前15名排名中,BROOKS強勢拿下3款排名。

萬中選一!BROOKS GHOST 10勇奪年度跑鞋評選第一

RunRepeat的評比方式,除了廣邀各界專家進行分析、評選外,更開放廣大跑友一同加入票選,提供評分,並分享其穿著心得。在2017年年末,RunRepeat終於在其官網中發佈2017年年度跑鞋評選結果。在整合8萬多名網友評分後,令人驚艷的是,BROOKS共有24雙跑鞋進榜,其中主力鞋款「GHOST 10」更是榮獲總排名第一,這對美國百年專業運動鞋品牌BROOKS來說,無疑是最大的肯定!

奪得本次冠軍寶座的,是BROOKS最靈活的GHOST 10魔鬼系列第10代,深受跑者們推崇。GHOST 10使用BioMoGo DNA避震中底,能配合每位跑者不同的體重、速度、步伐、以及路面狀況,提供不同跑者所需的壁震緩衝,動態適應每個腳步。搭配分段式防震墊及Omega彈性溝槽,大大增加靈活度,可說是為極致流暢的步伐轉換而生。新一代使用新版工程用網布鞋面,在大幅減輕重量之下,仍能保持優越延展性與結構力。高純度橡膠鞋底優於產業標準的耐磨性和耐用性,也是GHOST 10廣受跑者喜愛的特點之一。

BROOKS GHOST 10亦曾獲選Runner’s World雜誌2017年秋季最佳編輯首選獎肯定

榮獲總排名第五的「GLYCERIN 15」,也在該網站中獲得95分的高分評價。GLYCERIN 15是BROOKS的高階跑鞋,備有Super DNA避震中底,除了根據每個跑者的特性調節回饋,讓腳步的轉換更加流暢,改良後的避震緩衝性能,可幫助長距離跑者大幅減輕劇烈跑步的負擔,避免腿部疼痛。鞋面因採用了3D彈力列印科技,提供了良好的包覆感;而內裝追求最高的舒適度之外,輕量特性也一直廣受好評。

備受輕量跑鞋愛好者喜愛的BROOKS GLYCERIN 15

排名第十五名的「REVEL」同樣採用BioMoGo DNA避震中底,具有柔軟腳感及優異避震表現;高包覆性的彈力馬鞍式結構,對於中、長程距離的跑步也能夠輕鬆勝任。其簡約、潮流的針織鞋面設計,是最新技術的橫編織法,也是最時尚的流行元素。在專業跑步用途之外,平時休閒、工作穿搭也非常適合,可以在工作之餘,立即瞬間轉換跑步模式,是近來頗受年輕跑者歡迎的實穿鞋款。

簡約、潮流設計的REVEL,因為易於穿搭設計而廣受年輕族群喜愛

BROOKS相信跑步的力量,可以解決一切挫折。人往往在困頓中出門跑步,就能改變他一天的心情。BROOKS所提倡的RUN HAPPY快樂跑概念,見證了無數因為跑步而改變一生的例子。BROOKS相信人類堅持持續的跑步,可以進而改變這個世界。跑步是全球風行的潮流,BROOKS致力研發創新的科技,提供各類型跑者們最合適、最極致的跑鞋,讓跑友都能享受「Run Happy」快樂奔跑的心情。

資料、圖片來源/Brooks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陳柏長
陳柏長

如何將自己的訓練納入菁英跑者訓練元素?

2019-11-26
運動部落全馬訓練陳柏長醫師馬拉松跑步

隨著《我在肯亞跑步的日子》及《跑者之道》等書的出版,以及各式跑步書籍,加上歐美菁英跑者開始經營個人網路社群,我們開始對菁英跑者的生活及訓練有些初步認識。菁英選手的跑量比我們大上許多,一天可能跑上兩次(一般素人有跑一次就不錯了)。

菁英跑者
如何將自己的訓練納入菁英跑者訓練元素?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一般市民跑者能跟菁英跑者一樣嗎?雖然因為太多限制,我們無法達到菁英跑者的成績,但可以從他們的訓練中擷取經驗精華。作者以研究分析短間歇、長間歇、節奏跑、長跑等跑步訓練對菁英跑者的效益,並將菁英跑者的訓練融入一般人、提出實質建議,例如累積月跑量應以幾公里為相對安全且合理的上限?讓我們以菁英跑者為借鏡,反觀、調整自己的跑步訓練。

菁英跑者怎麼成功的

除了東非選手住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多數菁英選手訓練的內容跟我們似乎也沒差那麼多。我們都有在跑間歇、節奏跑、長跑加上許多的輕鬆跑,整體的課表結構似乎也沒多大不同。 當然菁英選手比我們更早開始訓練、處在更競爭的環境、因為多數是職業選手,所以也只要跑步、休息,相對不用煩惱工作跟運動之間的平衡。

但是我們能否從這些資訊中,去取得菁英選手是如何有效地訓練?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成為菁英選手,但是也想看到跑步成績的進步;我們可能無法吃下菁英選手的課表,也無法回春從小練跑,但是可以從精英選手的訓練當中,去獲取能放入自己訓練的元素。

肯亞馬拉松長跑運動員Wilson Kipsang
肯亞長跑運動員、2012年倫敦奧運會馬拉松銅牌得主威爾森·基普桑(Wilson Kipsang)

菁英選手的成績及訓練課表

2019年這項研究找了85名男子菁英選手,為世界大型賽事冠軍到國家頂尖選手,比賽成績全馬從2:03:23(前世界紀錄)到2:36:15,半程馬拉松58:54到1:08:48,以及目前10公里路跑記錄(26:44)保持人。在IAAF上的積分從494~1285不等。

每個教練或流派對於各種訓練名詞的定義都不太一致,雖然都有間歇,但是各家流派對於強度的定義皆不盡相同,因此需要統合在這篇論文當中的名詞定義,以便於溝通。

.短間歇:200-1000公尺,強度為95-100%最大心率 
.長間歇:1000-2000公尺,強度為92-95%最大心率 
.節奏跑(Tempo):1000-5000公尺間歇或45-70分鐘
.長跑:強度為82-92%最大心律

以上三種訓練被視為主要的質量訓練,而輕鬆跑或長跑會落在8-40.5公里,強度為62-82%最大心律。長跑或輕鬆跑沒有像質量需要較強的專注度及努力,因此有些人認為這樣的訓練不算是質量訓練。 這項研究室根據菁英選手的問卷及訓練日記,去做分析研究,總共研究每個選手認真開始訓練起,直到他們訓練第七年,利用這段區間的各項訓練去跟成績做比較,試圖找出哪些訓練是較有效果的。

柏林馬拉松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柏林馬拉松

各項訓練跟運動表現的相關性

經過7年的資料分析研究,發現對於運動表現最為相關的是總跑量,意味著跑量的堆積,對成績有最大的影響,這也跟許多教練認為要不斷累積跑量相符合。隨著總跑量增加,在質量訓練很難大量增加跑量的情況下,輕鬆跑也占據累積跑量中很吃重的組成,因此也對於成績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這些菁英選手的跑量也從第三年的12,000公里拉到第七年的33,000公里。

接著可以看到對於成績的影響,以短間歇及節奏跑最為顯著。進入專業跑者的初期,長間歇仍然有所幫助,但是隨著訓練的資歷越久,長間歇對於比賽成績越來越無法看出明顯的效益。隨著年資的累積,也可以看到越早進入長跑訓練,對於往後長跑的成績越有幫助。

隨著跑量的累積,跑量對成績產生的正相關性逐漸下降,雖然仍是影響成績最重要的訓練,但是效益遞減。而節奏跑卻可以看到隨著年資的增加,對於比賽成績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可能是因為這樣的訓練最接近比賽的速度、跑姿及長跑所需的各項元素。

紐約馬拉松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紐約馬拉松

一般跑者可以向菁英跑者學到什麼?

各種訓練書籍、各種跑步理論都有不少選手在使用,不管是菁英選手還是素人,只要好好使用,都能看到課表或是理論的效果。有的學派覺得質比量重要,有些卻認為要大量累積跑量。

菁英選手跟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時間吧!菁英選手可以一日兩跑,一般人能出門每天跑步就已經不錯了。因此素人跑者很難大量去累積跑量,又要同時兼顧質量訓練(這篇文章沒把長跑當質量訓練,但是我認為對於素人這是很重要的質量訓練)。而這對於菁英選手完全沒太大的困難,早上跑完質量訓練,下午還可以輕鬆跑,一般人這樣跑很容易鬧家庭革命。

一些新的科學研究認為,當每週超過112公里,再去累積跑量的效益會降低,而且因為投注過長時間在跑步上,增加受傷風險。我們可以看到菁英選手第三年的平均跑量是這個數字的兩倍左右,但因為同樣時間菁英選手可以跑更多的跑量,因此對於素人而言,每週跑112公里所花的時間,並不會比菁英選手少太多。

一般人有更多工作或家庭壓力,這也被認為會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因此112公里對於素人是一個相對安全且合理的跑量上限。而且我們同樣在菁英選手的身上看到,累積跑量會越來越沒效益,對於素人最珍貴的就是時間,因此要把時間投資在更有價值的訓練上。

馬拉松跑者累積跑量
當每週超過112公里,再去累積跑量的效益會降低,且因為投注過長時間在跑步上而增加受傷風險

長間歇在菁英選手上被發現是相對沒效益的訓練,因此素人必須要去思考是否需要去進行較多類似的訓練。

短間歇相對可以證明是不會隨訓練年資而降低效益的訓練,因此短間歇在各式訓練都占有重要的角色。速度訓練的開發,被認為是長跑成績能夠進步的關鍵,不再有過往「速度訓練在長跑上不太重要」的過時觀念。

節奏跑可以訓練有氧系統、無氧系統、乳酸閾值甚至磨練心智。節奏跑可以隨著跑步的年資而更明顯增加運動表現,如果無法好好認真練習節奏跑,那顯然少掉長跑運動中很重要的一項訓練。

雖然有些訓練方式還是以配速表當作訓練重點,但當有新的科技出現,運動員每天的身體狀況可能都有所不同,更應該以較客觀的心率做為訓練強度的衡量方式(除非一直無法準確偵測到穩定的心跳),心跳帶又比光學心率更佳(約只有8成的準確率)。我們也可以看到近年的研究及書籍,在定義強度上都是相當看重心率這項指標,跑者不應被數字困住,但數字卻可以客觀衡量訓練的質量。

 

延伸閱讀
心率訓練區間運用、狀態監控及限制
馬拉松減量週期 營養補充4步驟
馬拉松成績進步最快的一群人:高齡跑者(長者的耐力運動)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英國殘障鐵人三項運動員 Lewis Edwards

2016-07-29
單車游泳鐵人三項故事跑步人物誌

如同美國運動雜誌ESPN 《The Body Issue》一樣,英國的Sport Magazine也有自己的《Sport Uncovered》專輯,同樣訴求全裸運動員身體線條的美感,不過Sport Magazine更著重在運動員本身的故事。其中,我們注意到27歲的殘障三鐵運動員路易士·艾德華斯(Lewis Edwards)。

英國殘障三鐵運動員Lewis Edwards ©Soprt Magazine

他說:「當我還小的時候我總是在玩橄欖球,這是在威爾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但是,當我從軍之後,我便沒時間來從事這項運動。後來,我在一場車禍中失去了我肘部以下的右臂,之後我有三年沒做任何事情。當我的父親對我說:『我認為是時候了,你該做些什麼。』我決定去游泳。」

「我從最慢的水道開始,但一直忍不住離開它,並在去年參加了Invictus Games(一場為殘障人士舉辦的國際運動賽事,2014年在倫敦舉行)的游泳比賽。整個賽事非常令人難忘。它不只是運動本身;事實上我已經離開軍隊八年,但在比賽裡突然恍如回到軍中,置身於一個全男性的團體活動之中。」

「是運動給了我在車禍之後再次前進的動力,它讓我保持身材並更健康。有很多時候,你可以在週末出去喝酒,然後一直不停地喝,直到你意識到你正在殺死自己。現在,運動佔據了我生命中很大的一部分。在Invictus Games之後,我改練殘障鐵人三項,現在我加入了大不列顛明星運動隊(GB talent squad)。我平時每天訓練兩次,如果拼命一點可以練到三次。這並不容易 - 在兩年半的時間裡我都在游泳,導致我的骨頭都軟化了。所以每當我去跑步,每個小的震動都會對我的膝蓋造成衝擊。不過,我還是要繼續跑,直到我到達終點。」

©walesonline.co.uk
©2014.invictusgames.org

「Help for Heroes」這個公益團體近日發起了「Enduroman Arch to Arc Challenge」,從2015年9月25日開始,24位傷殘病的運動英雄將接受一場史上最嚴峻的耐力挑戰,艾德華斯就是其中一員。

這場超距離鐵人三項挑戰需要成員們以接力的方式從倫敦的大理石拱門(Marble Arch)出發,跑87英里(140公里)到多佛海岸,然後游泳橫渡英吉利海峽,最後騎181英里(291公里)的自行車從法國海岸城市加萊(Calais)到巴黎的凱旋門(Arc de Triomphe)。最大的考驗是以前從未讓殘障隊伍挑戰過。

該訓練計劃將持續九個月的時間,為幫助這些殘障英雄們的廣大運動康復計劃的一部分。這個挑戰將是一個讓這些成員們得到能強化生命、而對於一些人來說甚至是改變他們一生的機會。

Help for Heroes從2008年以來一直投入於幫助傷病運動員回復正常生活上面,在過去的一年裡已經提供遍布全球50個國家、300個不同的活動來幫助超過2,100位殘障、受傷和患病的服務人員和退伍軍人參加從基礎到競技型的運動活動。

該基金會也持續在募款,以籌措足夠的資金來確保他們可以繼續對這些「英雄」們做長期支持與協助。

©campaign.justgiving.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