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
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父母與孩子共同運動天數越少,其憂鬱指數的比例越高!農曆春節即將來臨,最近許多活動受疫情影響紛紛取消,防疫期間待在家,有試著增加和孩子共同運動的頻率嗎?
這份最新發布的數據為董氏基金會與康健人壽 於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 月,以參與「玩轉動,拋出好心情」親子康健身心計畫四所合作學校家長為對象進行調查,有效問卷 1180 份。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63.1%)家長本身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而每周運動天數超過 3 天以上的僅占不到四分之一(24.6%);當心情不好時,只有五分之一(20.7%)的家長會將運動作為紓壓方式,其中有 76.3%的受訪者表示運動後心情會變好。
調查也發現,近六成受訪者(58.0%)沒有和孩子一起運動的習慣,平均每週與孩子一起運動超過 3 天以上者只有 6.6%。想跟孩子一起運動的原因前三名依序為「增進親子關係」、「強健身心」、「孩子主動邀請」。超過八成受訪者同意與孩子一起運動對親子關係帶來的好處,包含「親密感提升」、「相處時間增加」、「聊天時間變多」、 「維持彼此的好心情」、「信任感提升」。
進一步分析發現,家長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者,和孩子一起運動的比例明顯低於有固定運動習慣者,且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也明顯較高。調查更顯示,每週與孩子一起運動的天數越少,父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越高。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許多參與上述親子康健身心計畫的家長表示,跟孩子一起運動比較沒有壓力,孩子的快樂與自己會產生共鳴,假日時帶孩子出去看看綠色的環境或藍藍的天,可讓孩子與自己的心情放鬆,平日的工作壓力就都沒了,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間的交流與互動。
農曆春節期間,家長不妨與孩子一起用運動取代去人潮較多的景點,一起到鄰近的公園或學校玩飛盤、做運動,天氣不好時可以在家中進行親子雙人運動,藉由運動緩解疫情的緊張情緒,也增進親子關係。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許多研究證實運動對於情緒紓解與壓力調適有很大的幫助,基金會歷年的調查也顯示,有固定運動習慣者「情緒穩定度較高」,且每周運動天數越多、時間越長者,運動後心情變好的比例越高。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肌肉是維持人體代謝、產生能量的重要組織,當人們在運動後肌肉損傷、或是運動傷害造成的發炎不適時,會想吃上消炎藥。但要小心!如果是肌肉受傷的發炎反應,吃下消炎藥反而可能造成肌肉無法恢復,表面看起來減低痠痛,實際上肌肉卻流失了。
身體在發炎時會分泌前列腺素PGE2,也就是所謂的「炎症因子」,它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發炎反應。在感冒時,PGE2會刺激肌肉的痛覺神經,造成全身痠痛,但通常幾天就會消失。不過在肌肉受傷、拉傷的狀況下,PGE2反而會刺激肌肉幹細胞生長,用最快的速度修復肌肉。肌肉細胞本身處在一種不斷代謝、汰換的動態過程中,而肌肉幹細胞就是負責製造新肌肉的細胞,可以分化成不同部位的肌肉。而在小鼠實驗中,肌肉受傷後,不只體內的PGE2濃度會急速上升,如果額外注射PGE2一天,肌肉幹細胞的數量也會上升。
根據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研究顯示,實驗小鼠腿部受傷後,3天內的PGE2都明顯的升高,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一種免疫調節的現象,透過發炎來刺激肌肉重新生長。而小鼠接受PGE2注射後,除了幹細胞增加之外,新長出來的肌肉也比原本的肌肉有力。為了證實PGE2對幹細胞的影響,研究人員將小鼠的幹細胞放在培養皿中,暴露在PGE2下一整天,結果細胞生長達到了原本的6倍之多,顯示PGE2的確是促進幹細胞的原因之一,同時還能增強肌肉力量。
但是研究人員使用非類固醇的消炎藥,像是阿斯匹靈、普拿疼等藥物來抑制PGE2時,肌肉再生能力明顯變差,恢復速度也變慢了;而在肌肉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下,恢復時間一拖長,最後肌肉量會比受傷前略減,如果是正在肌肉訓練的人,長期來說是不利的。 但另一個角度來看,PGE2屬於短期的免疫反應,只要肌肉一直處在受傷、發炎的狀態,分泌還是會趨緩,反而會讓肌肉產生慢性發炎,抑制重生的效果;這也是做了重量訓練、肌力訓練後需要休息幾天的原因。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