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快速提升肌力訓練效果的3個基本技巧
1
快速提升肌力訓練效果的3個基本技巧
2
後燃效應
超負荷訓練所造成的後燃效應,將會帶給身體什麼樣的狀況?
3
10個泳者最需要的肌力訓練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快速提升肌力訓練效果的3個基本技巧

2018-11-21
知識庫 健身 運動生理 觀念

當我們在增強肌力訓練的過程中,你是否也發現肌力的成長速度日趨緩慢?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從訓練生理學的角度來說,當我們將訓練加諸於身體時;對身體而言它就是一種「刺激」,因此,我們的身體為了求生存就會對這項刺激產生「生理反應」,但當這項刺激一直不斷的重複進行,則會使我們的身體產生「適應」的狀況,所以,你就會發現照著原本的訓練方式,肌肉與肌力卻不在繼續進步了!當了解了我們身體的適應邏輯,那我們該怎麼改變「刺激」讓肌肉持續的獲得進步呢?接下來要介紹的3個技巧很簡單,你依照原本的訓練動作做少許的改變就可讓訓練強度與難度增加,現在就跟著看下去吧!

提升肌力訓練效果的3大基本技巧,想增肌的你千萬不可不學。

 技巧  1 巧妙採用重量遞減
這是一個屬於比較進階的健身訓練技巧,而且相當易學及有效去增加你原本的健身難度,這裡我們舉個例子;假設你原本可以用225磅來進行最多10RM的卧推訓練,完成這一組訓練之後就立即減少35-45磅再進行下一組訓練,這組直接做到力竭為止。(記得!先找好訓練補手或做好安全措適)

例子: 臥推
Set 1: 100Kg/10 reps (達到力竭)
Set 2: 80Kg/8 reps (達到力竭)
Set 3: 64Kg/8 reps (達到力竭)

建議:
組與組之間減少重量的時間我們盡量縮短,在重量來說兩組之間可以減少約20%-30%,若想更進一步的增強訓練強度,在每個動作訓練裡可進行2-3次的重量遞減組練習。

巧妙的採用重量遞減技巧。

 技巧  2 善用休息暫停法
這也是另一個進階的健身訓練方法,它可使你的訓練達到更深層的肌肉刺激。首先進行一組訓練直至力竭,然後縮短休息至10-15秒,接著在立即進行下一組訓練直到力竭,每組重覆2-3次休息暫停訓練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發現完成比以往更多下數的訓練,並讓肌肉增強更多的刺激度,無論在力量或肌肉量都能獲得大幅度的增長。
 
例子:肩上推舉
Set 1: 20Kg/10 reps (達到力竭)
10秒後 > Set 2: 20Kg /4 reps (達到力竭)
10秒後 > Set 3: 20Kg / 3 reps (達到力竭)
 
建議:
使用休息暫停訓練法的時候,最好能採用機械式器材來做訓練,原因在於機械式器材的穩定性與安全性較高,在組間的訓練中比自由重量更容易進行操作。

將休息時間縮短成10-15秒。

 技巧  3 專注離心收縮訓練
我們都知道肌肉產生動作的收縮方式可分為靜態收縮(static contraction)與動態收縮(dynamic contraction),最後動態收縮又會細分為向心收縮(concentric contraction)及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一般很多人在進行重量訓練時都只會集中於向心收縮的訓練;例如進行胸前下拉 (Lat Pulldown)時,快速的拉下來感覺到背肌的發力,但重量放回時卻直接放鬆肌肉,導致在離心時肌肉受不到刺激,所以,建議在訓練時把離心的動作放慢1-2秒或3-4秒的時間,讓肌肉在離心時也能增加刺激度。
 
例子: 胸前下拉
採用1秒快速下拉
接著4秒慢慢放上
 
建議:
離心時間這點是大家都會忽略的訓練方式,在這3-4秒的時間你必須要集中力量與注意力,除了可以增加肌肉的刺激性之外,還能提升初學者對於肌肉控制的能力,對於肌肉刺激與力量成長有著不錯的功效。

資料來源/barbend、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負荷訓練所造成的後燃效應,將會帶給身體什麼樣的狀況?

2022-08-25
健身知識庫觀念增肌重量訓練有氧訓練減脂新知

你是否有在夏天來臨時到健身房運動後,在睡前身體熱到睡不著的經驗呢?很多人會選擇在晚上8、9點後避開下班人潮的時間去運動,因此運動完後離就寢的時間很近,尤其是夏天來臨時,即使開著冷氣也會感受到身體在發燙。這篇文章來告訴你,究竟是什麼原因在大量運動後讓身體發燙到睡不著,我們可以怎麼解決呢?超負荷訓練造成的後燃效應又會給身體帶來什麼效果呢?

後燃效應
在大量運動後讓身體發燙到睡不著,我們可以怎麼解決呢?

當肌肉受到超負荷訓練時,身體發燙是正常的

相信很多剛健身完的人在夏天疫情期間進出公共場所量體溫時很難通過37度的檢測,我們常常在超負荷訓練後,產生身體發燙的現象,再加上天熱讓體溫迅速提升,常常要休息一下,讓身體冷卻後再量體溫,否則無法通過檢測而被拒絕在外。

腿部訓練
腿部肌群的訓練最容易造成身體發燙,至少需要3~4個小時才會慢慢恢復正常。

最容易造成身體發燙是從事腿部訓練的時候,因為腿部的肌肉佔全身的肌肉總量一半以上,因此腿部充血的時間相對來的緩慢,至少需要三至四個小時的時間才會慢慢恢復,因此在充血的時候身體的血液會往腿部集中,並產生熱能。如果是從事上半身的訓練,如胸肌或背部訓練,只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充血,相對的比腿部訓練來的快速,因此腿部訓練的援慢充血,就是造成你晚上身體發燙的原因之一。

持續造成後燃效應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於2002年的一項研究中,以數位年輕男性運動員做為受試者,並要求他們完成30分鐘的高強度的重量訓練,其中包括握推、挺舉、深蹲等動作。重量訓練結束後,研究者持續觀察這些運動員的氧氣消耗量,結果發現,在重訓後的38小時內,他們的氧氣消耗量都明顯高於運動前的水準。

因此,氧氣是身體燃燒熱量時所需的必要元素,意味著這幾位運動員在高強度重訓後仍在持續消耗熱量,這也就是所謂的「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也是一般我們常聽到人家說,運動後會持續的燃燒熱量的概念。

然而並非每個運動都會造成後燃效應,必須是高強度的運動才會有後燃效應的產生,如超負荷的重量訓練、TABATA、HIIT、飛輪等訓練方法才會造成後燃效應,讓你的身體熱量能持續的燃燒,研究顯示最多可以燃燒48小時,但僅能幫助你燃燒7%至15%運動消耗時的熱量,因此,持續保持運動,持續燃燒熱量是非常重要的事。

後燃效應
大量且高強度的運動訓練,甚至能讓後燃效應持續達38小時!

休息及補充睡眠

想要成為巨巨的三個要件就是,睡眠、訓練跟飲食三項缺一不可,因為睡眠品質不好會產生瘦素、胰島素敏感度、飢餓素、皮質醇、睪酮、生長激素、類胰島素生長因素等荷爾蒙異常的狀況發生。簡單的說,當你睡不好就會直接反應在當天的訓練上,不僅表現沒有精神狀態時好,也容易疲備跟厭倦,大大降低持續運動的意願,甚至在過於從事超負荷訓練時,更需要安排休息及睡眠時間,建議在訓練腿部的前一天跟訓練當天提早一至兩小時睡覺,一方面是補充練腿日的精神狀況,另一方面練腿日會讓身體發燙,讓身體提早休息。

睡眠恢復肌肉
好的睡眠能促進生長激素等有效的發揮作用,讓肌肉的恢復狀態更好。

好的睡眠品質是剛入眠的90分鐘內,研究發現生長激素在這段時間分泌最多,然後這段時間睡得好的話,之後的睡眠基本上就會很穩定,如果一開始睡得不好,之後睡的再久都會覺得睡眠品質不好,因此先讓自己提早放下手機跟電腦,好好的讓身體放鬆,並適當的補充營養素,這才是持續運動的好方法。

穿睡衣睡覺

在運動後身體發燙還要穿衣服睡覺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因為我們在睡眠期間的體溫會下降,身體核心溫度(又稱深層體溫)會從睡前的37°C逐漸下降,入睡後的4個小時,最低會降到36°度C左右,與白天清醒的時候,體溫會維持在37°C左右不同。

到了睡眠期間,身體核心溫度下降時,便進入深層睡眠狀態,身體就會啟動細胞自我修復功能,這時候高體溫的身體如果在沒有穿衣服的情況下入眠,不僅容易感冒,也容易蓋被子太熱,不蓋又太冷的情況發生,那不如就穿著睡衣,即使不蓋被子也不會著涼,至於睡衣的款式,可以依照個人習慣和季節來選擇,舒服的睡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冷卻並放鬆肌肉

建議在運動完時別急著馬上洗冷水澡,花5–10分鐘的時間做伸展運動,讓僵硬的肌肉得到放鬆,減少受傷的機會,你可以選擇做完伸展後再洗澡,或是先以溫水的方式沖泡澡,再慢慢轉為冷水,因為運動後身體的代謝廢物正隨著汗液排出,可以等排出完整後在進行沖泡澡。

瑜伽伸展
運動完別急著沖澡!運用5~10分鐘的時間進行伸展運動,讓肌肉放鬆。

另外,運動完後體溫較高,若用冷水沖澡,可能會使皮膚表層快速收縮,造成新陳代謝被打亂,體質較敏感的人,甚至可能會引起閉汗症或靜脈曲張等症狀,以溫冷的方式來沖澡,就可以舒緩身體發燙的不適感,或是可以用局部冰鎮的方式舒緩發燙肌肉的部位。並且在睡前可以將腿抬高,讓血液回流也能舒緩身體發燙的不適感,如果有持續的不適感,就要求助醫生給予醫療上的建議喔!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個泳者最需要的肌力訓練

2017-06-02
水上運動知識庫核心訓練健身游泳

游泳運動員是眾多體育運動中訓練最緊湊的成員之一,他們每週至少要花費長達20個小時的時間在游泳池內不斷練習各種游泳技法。
 
本身技法已經相當精進的他們,與其他運動一樣,額外的肌力鍛鍊亦是不可或缺的課表。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有許多的游泳教練從來不做額外的訓練,更糟糕的是,他們甚至利用簡易的身體塑形訓練來代替肌力訓練,使得很多游泳運動員身體不但沒有受益,反而造成過度的運動傷害。
 
但實際上,一個有效的肌力訓練計畫,每週只要進行兩次,就可以在水中獲得巨大的收益,同時減少受傷的可能性。即使像菲爾普斯這位成功的運動員,他也需要做這些訓練不斷增加身體力量以避免更多不必要的障礙。
 
以下10個針對泳者的肌力訓練,包含關節的穩定性,臀部,核心和肩膀的旋轉,以及身體力量,固定做,游泳者就可以在水中更自由自在。

 1  側弓箭步

為什麼要這樣做:它能打開骨盆和臀部的肌肉,改善臀部旋轉,這在游泳中非常重要。

步驟1:右腳伸到右邊,保持伸直,上半身向左邊臀部移動,並將左膝彎曲。
步驟2:再換左邊,左腳伸到左邊,保持伸直,上半身向右邊臀部移動,並將右膝彎曲,左右邊替換,一邊做5下,做3-5組。

 2  側棒式提臀

為什麼要這樣做:打開臀部,在水中產生更多旋轉的力量。

步驟1:右側臥,用右前臂支撐身體,右腳與左腳堆疊延伸,右手肘要在肩膀正下方並與臀部在一直線上預備。
步驟2:收緊肚子,透過手肘支撐身體,將臀部抬離地板,期間保持在垂直線上,維持10秒,一邊做10下,做3-5組。

©Men's Fitness

 3  瑜珈球雙腿彎曲

為什麼要這樣做:像橋式一樣,這樣可以保持臀部伸展,並加強腿部肌力發揮作用,最後提高跳躍能力和後退力。

步驟1:仰臥,雙腿伸直放於球面上,放鬆脖子,雙手平放於兩側預備。
步驟2:屁股夾緊,雙膝彎曲,並抬起臀部,停留10秒。
步驟3:來回捲腹重複10次,共做3-5組。

©seancochran.com

 4  側面抱腿訓練

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是打開臀部的另一個很好的鍛煉,有助於在泳池中旋轉。
步驟1:左腳站直於地面,將右腳從地面上抬起來預備。
步驟2:用右手抬起右膝蓋,左手放在腳踝下方。將你的右腿盡可能靠近胸部,停留10秒,每邊做10次,做3-5組。

 5  啞鈴臥推

為什麼要這樣做:它可以促進肩膀的穩定性,而不會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步驟1:一開始躺在長椅上,雙手各握一個啞鈴。
步驟2:先做右手的臥推動作,右手放下後,換左手動作,一邊做10下,做3-5組。

©dailymotion.com

 6  引體向上

為什麼要這樣做:通過拉桿,讓背部,肩膀和手腕完全伸展。
步驟1:雙手握住拉桿預備。
步驟2:手臂和背部的肌肉,把自己的身體拉起來,直到下巴越過橫槓。
步驟3:然後把身體放下,直到雙臂伸直,再重複動作,一次10下,做3-5組

©climbing.com

 7  彈力帶內外旋

為什麼要這樣做:加強你的髖關節和臀部力量,加速游泳的力量。
步驟1:將一條彈力帶套在膝蓋上方,呈深蹲姿勢預備。
步驟2:雙腳稍寬於肩寬,背部打直。左腿保持不動,將右膝蓋向內、向外做10次移動。
步驟3:換左膝蓋執行重複動作,途中一定要保持雙腳平放在地面上,不要讓靜止腿的膝蓋向內彎,一邊10下,做3-5組。

©coreperformance.com

 8  重量器材深蹲

為什麼要這樣做:訓練下半身的力量,讓游泳者的爆發力可以更好。
步驟1:用雙手握住一個壺鈴或是啞鈴放在胸前,好像準備要喝酒的姿勢。
步驟2:雙腳打開,略比肩寬,用臀部的力量下蹲直到手肘觸碰到2個膝蓋內側,停留3秒。
步驟3: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共做10個。

©sweatlikeapig.com

 9  深蹲跳

為什麼要這樣做:深蹲跳是一個下半身的訓練。想像屁股要往斜後方做下的姿勢,膝蓋自然就會跟著彎曲,而非先啟動膝關節。跳耀落地後所要維持的平衡才是此一動作的要點。

步驟1:雙腳打開,略比肩寬預備。
步驟2:雙腳跳起來,回到深蹲姿勢,連續動作,做一分鐘。

 10  藥球砸牆

為什麼要這樣做:提高游泳者從臀部儲存和釋放能量的能力。

步驟1:首先站立時將雙手往前延伸,下肢保持微彎預備。
步驟2:然後將球縮回胸前然後快速和爆發式的力量將球推出,然後接住回彈球。來回重複10次,做3-5組。

©stack.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