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LISS低強度訓練會比HIIT高強度間歇燃脂效率好嗎?
1
LISS低強度訓練會比HIIT高強度間歇燃脂效率好嗎?
2
居家徒手訓練
迎接夏日!Red Bull 推出21天健身積分挑戰賽邀你一同養成健身運動的好習慣
3
吃對食物,體能就會自己回來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LISS低強度訓練會比HIIT高強度間歇燃脂效率好嗎?

2018-12-04
知識庫 健身 瘦身 間歇訓練 減脂 有氧運動 觀念

在健身房裡你一定都有聽過或看過這句話「沒有痛苦,沒有收穫」,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要讓訓練造成我們身體上的痛苦,而是要督促自己將身體的極限與耐力推向高峰!也因為這句話所以許多人在訓練上,都會採用所謂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來做為挑戰自己的課程,但這樣高效能的訓練方式不見得適合所有的人,因此,有些人就會採用LISS低強度穩定式訓練來做為練習。那到底哪個訓練方式對減脂或提升心肺功能有較大的好處?

LISS低強度訓練會比HIIT高強度間歇燃脂效率好嗎?

何謂LISS?

LISS是Low-Intensity Steady-State低強度恆速有氧的縮寫,與HIIT(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高強度間歇運動不同,它顧名思義是一種強度更低、心率呈現為更平穩狀態的有氧訓練,簡而言之,LISS涉及通過活動提高心率,但不要讓它超過最大心率的50%,然後在那裡保持一段時間(至少30分鐘)。例如在平坦的地形上慢跑或休閒散步,以不到5英里/小時的速度騎自行車,以及低阻力,悠閒游泳和某些形式的溫和瑜伽。當你在做LISS時,你可能會輕鬆出汗但不會更多,呼吸上呈現相當穩定的狀態,還可以輕鬆的與鄰近跑步機上的朋友進行對話,雖然它屬於低強度的運動,但請記住,這樣的強度對於身體狀況不佳的新手來說,有可能步行30分鐘對它們來說就已經是中度到高強度的活動。

LISS顧名思義是一種強度更低、心率呈現為更平穩狀態的有氧訓練。

LISS低強度訓練的好處

無論何時當你做一些比較激烈的動作時,就會讓你的心跳速率加快,當然,這樣的運動是能加強並訓練你的心肺功能,但對於一些久坐不動的上班族或年紀較大的人來說,快走或是步行30分鐘就可以為它們的心臟與血液創造出絕佳的效果。另外,對於剛剛開始健身的新手來說,LISS能用一種安全並有效率的方式,來建構心血管耐力甚至肌肉力量;事實上,對於初學者來說LISS確實是養成健身基礎的唯一選擇。根據2015年發表在運動醫學研究中的一項研究-低強度運動可以提高運動的機能性,這意味著你更有可能堅持使用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並減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LISS低強度訓練的好處,讓你能避免運動傷害的風險。

對於運動員來說LISS對他們的好處,就是能在長期高強度的訓練過程中獲得肌肉修復的時間,因為,你不可能每天都在長時間且高強度的訓練中渡過,這樣會造成身體出現過度訓練的狀況,所以,穩態有氧運動可以讓你基本上恢復活躍,但又不會干擾你的身體經歷的恢復過程。

LISS還是HIIT哪個好

如果你的目標是減肥燃脂,選擇LISS的話你就需要每週多次的訓練安排,因為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只有訓練的強度越高燃燒的卡路里才會越多,照這樣說的話那HIIT比LISS好摟?!其實,這句話言有點之過早,試想一下,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能夠用每小時跑10km的穩定速度持續一小時嗎?當你使用HIIT的時後,你的心率會在30秒到4分鐘之間飆升,接著你需要在下一輪開始前休息一段時間,當然,HIIT也被證明可以提高你的新陳代謝率,或者在運動期間和運動後你的身體燃燒卡路里的速度,這被稱為EPOC(後燃)效應或運動後過量的氧氣消耗,HIIT是刺激這種效果的最佳方式。

HIIT訓練你需要在組與組之間獲得較長的休息時間。

根據體育科學與醫學雜誌所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中,比較了高強度間歇訓練與穩態訓練(LISS)對有氧和無氧能力的影響,這個研究找來55名未經訓練的大學生經過8週的HIIT與穩定低強度訓練之後,最後發現HIIT與穩定低強度訓練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區別,這也就是說HIIT與LISS訓練都有著相同的結果。那LISS不就無效了?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採用LISS有這樣的好處,對於訓練肌腱、關節、韌帶和肌肉影響較低,適合換有膝蓋或關節問題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訓練方式;如果你是個運動新手HIIT一開始對你來說是一項很難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的運動項目,這時後不如從LISS加強提升耐力的練習開始;另外,因為LIIS鍛煉比較溫和也更加安全,所以更容易受上並持續的訓練,這將是一個十分理想的運動方式。

結合LISS與HIIT訓練

如果HIIT這項運動是你最常使用的方式,你同樣可以在休息日或恢復日時進行LISS訓練,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壓力與燃燒脂肪外,同時,還能讓你的肌腱、關節、韌帶和肌肉從日常訓練的疲勞中恢復過來。當然,對於某些人來說,決定哪種類型的鍛煉最好取決於時間這個問題,運動時間有限的人可能會從HIIT中獲得更多的好處,因為你會在更短的時間內燃燒更多的卡路里,但還是建議將LISS訓練納入你的一個有氧運動日,能讓訓練成效更好。

資料來源/draxe、muscleandfitness、nasm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迎接夏日!Red Bull 推出21天健身積分挑戰賽邀你一同養成健身運動的好習慣

2022-03-22
新聞徒手訓練重量訓練健身話題

隨著氣溫逐漸回暖,Red Bull推出「21天健身挑戰」,鼓勵民眾趁早養成運動習慣,做好迎接夏天的準備。即日起,民眾只要加入Red Bull Line官方帳號開啟挑戰,即可獲得限量的「健身挑戰能量組」,連續挑戰21天成功者即有機會讓Red Bull冰箱到你家,並獲得健身工廠會籍幫助你持續健身!

Red Bull推出21天健身挑戰
迎接夏日!Red Bull 推出21天健身積分挑戰賽邀你一同養成健身運動的好習慣

Red Bull能量組免費直送到家

即日起至4/24止,只要加入Red Bull Taiwan LINE 官方帳號,即可直接參加「Red Bull 21天健身挑戰」,登錄活動即可預約「健身挑戰能量組」直達你家。活動期間,挑戰者在完成每日運動後於使用Red Bull IG濾鏡拍下健身紀錄後下載,並透過客服聊天室中回傳今日IG濾鏡健身紀錄影片,即完成當日挑戰。

延伸閱讀:

5個觀點告訴你徒手訓練對肌力增加真的有效

徒手深蹲有這六大要訣

RedBull健身挑戰能量組
只要參加「Red Bull 21天健身挑戰」登錄活動,即可預約限量「健身挑戰能量組」直達你家。

挑戰積分送6個月健身會籍

除了完成連續21天挑戰之外,成功邀請好友加入挑戰也能累積積分。挑戰期間獲得最高分的前五名將可獲得6個月Red Bull冰箱(含每月2箱共288罐的Red Bull能量飲料)進駐你家,以及6個月的健身工廠會籍(市值共NT$26,520),讓Red Bull給你一對翅膀,陪你能量滿滿度過整個夏天!

Red Bull Line官方帳號

Red Bull 21天健身挑戰活動辦法

RedBull健身挑戰賽
完成連續21天挑戰之外,成功邀請好友加入挑戰也能累積積分。

訓練動作沒有靈感嗎?以下這21個訓練動作你也可以試試看!

不出門在家也能強化全身肌群的21個超實用訓練動作

資料提供/Red Bull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吃對食物,體能就會自己回來

2016-09-21
健身營養補給飲食方式飲食知識庫

運動後補充大量蛋白質?超過20公克就浪費了

以下情境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許多外貌瘦弱的男生,為了擁有厚實的臂膀與胸膛,在健身房內猛做重量訓練,平日補充大量肉類與各式蛋白質食物,最後導致自己腰痠背痛,也無法達到理想目標。
 
大量?到底要吃多少才夠?首先,蛋白質的每餐吸收上限約20公克,所以過量的攝取也無助於人體。而且過量的蛋白質,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因為裡頭含有大量脂肪,可延長食物在胃裡的停留時間,容易使我們產生飽脹的感覺,更會占去本來應補充醣類的時機,反而使肌肉中肝醣存量不足,導致身體變得疲累。而且大量攝取蛋白質還會造成鈣質流失,增加骨質疏鬆與骨折的風險!
 
相反的,如果在運動前1.5到2小時,補充少量且脂肪含量低的蛋白質(如低脂牛奶或乳清蛋白液),反而能讓我們在長時間的比賽中,不容易感到飢餓。所以只要拿捏恰當,更有助於長久運動。
 
我建議大家在運動後45分鐘內,補充20公克消化速度較快的大豆蛋白質或乳清蛋白質,並於當天晚餐再補充20公克消化速度較慢的酪蛋白質。

動後45分鐘內,建議補充20公克消化速度較快的大豆蛋白質或乳清蛋白質

怕胖所以不吃澱粉?你更容易累

回想一下,你是否常常在運動完之後,就迫不及待的站上體重計,開心的發現體重下降了?但現實情況是,人體在運動消耗肝醣後,吸附的水分會隨之流失,此時體重下降是由於這些水分的流失,而非脂肪的減少。
 
談到醣類,其實就是你我熟知的醣質(主要指單醣)與澱粉類(泛指所有碳水化合物)。對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醣類分解成的葡萄糖,就是運動時最主要的能量來源。然而即使醣類是我們的主食,但與脂肪相較之下,人體的醣類儲存量卻非常少。
 
為什麼?因為葡萄糖在人體中,主要以肝醣型態儲存於細胞,而醣類與水彼此之間相溶性非常好,每1公斤的肝醣平均吸附2.7公斤的水,所以身體中的肝醣,才因為有了重量限制而只能「限量儲存」。

體內所儲存的醣類,分解供能的速度很快,有著不完全受限於氧氣供應才能分解的優點,所以面臨壓力、運動等短時間內需要能源的情況下,可以作為應急之用(無氧),對維持生存具有重要意義。也因此,許多人因為怕胖所以不吃醣類食物(碳水化合物),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醣類缺乏時,細胞中重要的醣蛋白質無法生成,細胞功能無法發揮,身體狀況會因而劣化、變得容易生病。尤其對耐力型運動的人來說,此營養素更是至關緊要。

考生如何補充腦力與體力?要晒太陽

考生常為了考前衝刺,苦讀到凌晨三、四點才睡覺,但唯有睡眠充足,你的思路才會清晰、判斷才不致出錯。至於食補方面,首先最需要補充的就是優質蛋白質,而非吃大量的澱粉類或油炸類食物,例如乳清蛋白、大豆蛋白,都是很好的優質蛋白來源。
 
由於考生屬於用腦過度一族,也可歸類為前述的勞心的範疇,為此,B群的補充也很重要,可從粉狀酵母素及全穀類中攝取,或是一天至少服用一顆綜合維他命B。如果想讓思考清晰,血液循環一定要好,所以鐵質的補充必須充足。一般的肉類、魚類如果吃得夠多,鐵質攝取通常不會太差,但如果是素食者,建議可由市售的「補鐵劑」額外補充,或從菇類、菌類(如木耳)攝取。
 
另外,與思考靈活度有關的礦物質是鈣,血液中若含有足夠的鈣質,你的思路就會更清楚,一般可以服用市售的鈣片,但其實最簡單也最省錢的方式,就是多晒太陽,因為陽光有助於身體合成維生素D,有助於人體的鈣質及鐵質吸收。

考生應多補充肉類、魚類

勞動不等於運動,關鍵在「長時間持續交換氧氣」

很多人以為,在辦公室裡到處走來走去,一天下來少說累積了好幾公里的距離,應該能和游泳、跑步有一樣的效果,但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日常行走速度較慢,再怎麼快也不至於到臉紅氣喘的程度,或是像長程馬拉松是一個長時間持續交換氧氣的行為。換句話說,日常的勞動其實只是單純耗能,勞心同時也勞力;運動雖然勞力,但不太勞心,且這樣的勞力可活化你的細胞、維持在良好機能,並以規律的呼吸、肌肉運作來讓身心達到平衡狀態。
 
每天的工作量絕對不能拿來折抵運動量,其關鍵在於這些動作能否達到氧氣交換的效果。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能透過提高呼吸頻率,不斷提供更多的新鮮氧氣給細胞利用,消耗能量之後就能提升人體的代謝能力,神經之間的傳導、電子傳遞速度都會加快,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尤其運動完後的細胞活化可維持至少8個小時,但一天上班8個小時,下班回家之後你的勞動就停止了,就算做再多的家事也無法達到運動效果,為此,上班族若想鍛鍊體魄,還是確實做些運動比較實在。

簡單運動的營養補充──5公里以下慢跑或快走

如果你每週有3到5次的5公里慢跑或快走的習慣,營養補充只要秉持平日的飲食須知,便已足夠。若逐漸增加運動次數至每週5到7次,就要依以下的原則補充。
 
運動前:遠離油炸物
 
一個小時以內的慢跑(5公里)及快走,可於每天任意的時間進行,彈性極大,但我會建議於上午起床後或用餐後兩小時再運動,且避免睡前一小時進行。
 
起床後可先飲用常溫水250CC,再開始運動。若要在午餐或晚餐後進行,則遵循每天每公斤體重35大卡的原則。
 
運動前的飲食宜以清淡的全穀雜糧為原則,遠離油炸物。蛋白質補充則以大豆蛋白質或乳蛋白質(牛奶、豆腐、黃豆)為主,若選擇肉類則需去皮、去脂肪,並且減少攝取纖維質,以免腹脹不適。
 
以60公斤體重為例,每天的熱量攝取可以為2,100大卡。平均每餐可攝取700大卡,其中醣類可占55%、脂肪30%、蛋白質15%,即醣類96公克、脂肪23公克與蛋白質26公克。
 
運動中:喝常溫飲品(補充液)
 
因運動時間較短,且流的汗不多,無須額外補充。若是夏天,可小口補充以6至8%葡萄糖(或蔗糖、蜂蜜)所調製的常溫飲品(即補充液),每1公升再加3至4公克低鈉鹽。
 
這類的簡單運動結束後,30分鐘內可補充含6至8%的葡萄糖500CC或更多;或者補充250CC(約為一個馬克杯容量)的鮮果汁,甜度越高越好。另外,運動結束後45分鐘內,可補充20公克乳清蛋白液。
 
運動後:多吃水果,仍以每餐攝取700大卡為原則,其中醣類可占60%、脂肪25%、蛋白質15%,即醣類105公克、脂肪20公克與26公克蛋白質。醣類可配合部分果汁或水果,蛋白質以大豆蛋白質或乳清蛋白質為主。
 

沒事多喝水?錯,喝多了反而抽筋

許多跑者在比賽中僅記得補充水分,雖有止渴功效,但因純水的滲透壓太低,反而加速體內電解質的排出,電解質流失太快又造成抽筋等現象,有的跑者甚至痛到腳都無法抬起來。
 
補充的分量多寡,得考量當下的天氣條件。溫度高時,水分自然會耗損得高,補充也多,但天涼時相對就少。

般身體水分損耗量達體重的2%時,會有口渴的感覺(但此時補充就已經太晚了;達3%時,肌耐力表現會開始下滑;再下去,肌力與耐力就會快速下降,並發生熱痙攣(體熱過高所引起)、熱衰竭、抽筋、中暑、昏迷、甚至死亡,所以水分的補充原則就是――口渴前就喝。

全穀雜糧類為主食、補充膳食纖維

有良好運動習慣的人,平日的飲食依然要把握許多原則:以自然、粗糙的食物為主食,避免精製加工與含添加物(人工色素、香料、防腐劑)的食物,可以用糙米取代精白米、全麥取代白麵粉、海鹽取代精鹽。
 
全穀雜糧類向來是天然與原始的不二選擇,它含有高量澱粉(但大多數的澱粉屬於不容易消化的抗性澱粉,存在於番薯、芋頭等食物中,隔夜飯也是其中之一。抗性澱粉因為升糖指數低,可以被用來作為血糖與體重的控制。對於進行耐力型運動的人來說,更是平日堆積肝醣最好的食物來源)、8至12%的蛋白質,也是維生素B群及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是人體最重要的食物。

各種食物的蛋白質含量表 ©大是文化
各種食物的蛋白質含量表 ©大是文化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營養學博士王進崑著作:《這樣吃,體能回到20歲》新書。此外,本書也透過太極陰陽調和與平衡觀念,強調過與不及可能帶來的傷害。王教授以親身經歷,說明每天如何實踐運動營養的健康飲食法,成功拯救自己的衰老,找回健康活力。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