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復仇者聯盟超級英雄進健身房能舉多重﹖ 測你能當哪一位英雄
1
復仇者聯盟超級英雄進健身房能舉多重﹖ 測你能當哪一位英雄
2
該如何快速建構出六塊肌?這兩個核心訓練動作你千萬別忽略
3
過度訓練?與一般適應綜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又有何關聯?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復仇者聯盟超級英雄進健身房能舉多重﹖ 測你能當哪一位英雄

2019-05-21
話題 健身 生活流行 趣味 微肌男子

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上映一個月氣勢不墜,影迷們多年來追了整整4集,你是否想過,這些超級英雄們如果進了健身房,1RM能舉多重呢﹖外媒MEN'S HEALTH計算出每個超級英雄在電影情節中應具備的負重能力,愛健身的你,看看能不能勝任這些角色!

復仇者聯盟中超級英雄進健身房能舉多重﹖ 測測你能當哪一位英雄

美國隊長﹕1,500磅(680公斤)二頭彎舉

在《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中的一個場景,美國隊長一手抓住直升機起落架、一手抓住停機坪扶槓,試圖徒手用他有力的雙臂讓直升機停飛,結果成功了,直升機當場撞擊爆裂。那架躺著也中槍的直升機是Eurocopter AS350,空重2,588磅(1,174公斤),假設把一個男性駕駛和燃料重量加入再除以二,美國隊長的單隻手臂可彎舉1,500磅。有如此強大的臂力,想必他在健身房一定常拿著巨型啞鈴練二頭彎舉。

綠巨人浩克﹕1,100萬磅(近499萬公斤)腿部推舉

Bruce Banner(浩克)是復仇者聯盟中最大隻的,但因為太強大了,相對較難計算他究竟有多強,只知道他總是往高空猛然一跳並擊碎各種建築物和敵人,還一跳就跳上高山、跳上高空也見怪不怪。幸運的是,在浩克2008年問世時,有另一個版本可粗略計算出他將車子撞成兩半的能力,大約需通過腿壓施加1,100萬磅的力量,才能輕鬆摧毀。這樣你可以想像,他的練腿日做了什麼事、有多痛苦了吧﹖

鷹眼﹕150磅(68公斤)啞鈴划船

Clint(鷹眼)基本上是個一般人,他的日常工作是射射弓箭,沒什麼特別超能力。然而,他擁有快速反覆拉弓而不會疲勞的力量,這是不是跟啞鈴划船的動作很像呢﹖考慮到一個強壯的男人應該能應付60-70磅(27-31公斤)的開弓磅數,鷹眼可能承受一般強壯男人的兩倍重量都沒問題,所以他做啞鈴划船時應該可負荷150磅。

雷神索爾﹕3,500磅(1,587公斤)壺鈴擺盪

評估索爾的力量比浩克更難,因為他手上那只雷神之槌的重量始終是個謎。而評估的基礎來自《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中,索爾PK綠巨人浩克時,索爾把一只沒有魔法的金屬槌揮擊在浩克身上,且力量大到讓浩克在球場上飛的老高。那只槌子幾乎跟索爾一樣大,看起來似乎跟汽車引擎相當,假設它真的是,那重量約700磅(317公斤)。

接著,我們假設一個棒球場中的打擊手要將球擊到左外野,使用一個32盎司的球棒,那麼索爾拿著700磅的槌子,相當於比球棒重350倍;而大聯盟球員通常會使用約10磅重的壺鈴做擺盪訓練,按照這個邏輯,索爾應該能做3,500磅壺鈴擺盪3-4組、10次的訓練。不過,有如此重的壺鈴,這間健身房的地面會不會已炸裂了?

鋼鐵人﹕20磅(9公斤)啞鈴伐木式

Tony Stark(鋼鐵人)是復仇者聯盟中最聰明的一位,他老兄當然是以智力而不是力氣取勝!他聰明到能用廢料製造出低能量核反應,但如果你把他的鈦合金外殼取下,他就像任何普通人一樣。我們看過他最接近實際人類力量的畫面,是在《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的鷹眼農場砍伐木材,所以他肯定能應付得起20磅的啞鈴伐木式。不過,當你擁有一套超帥氣的動力盔甲飛行服時,你真的不需要再增肌了!

若把鋼鐵人的鈦合金外殼取下,他就像任何普通人一樣 ©SIDESHOW

資料來源/Men's Health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該如何快速建構出六塊肌?這兩個核心訓練動作你千萬別忽略

2019-05-06
觀念核心訓練核心肌群健身知識庫

想要展現出令人羨慕的身材與合身的定義,我想沒有什麼比平坦的腹部與線條明顯的六塊肌要來的恰當,除此之外如果你也想讓整體的運動訓練效能更加提升的話,那你就必須要了解所謂的腹肌(abversinis)肌肉。

該如何快速建構出六塊肌?這兩個核心訓練動作你千萬別忽略。

其實腹肌(abversinis)分為四大區塊: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而大家常說的六塊或八塊肌,都是屬於腹直肌的區域範圍,但是,如果你要有個緊實的腹部線條,那就不能遺忘了腹外斜肌與腹內斜肌的鍛鍊,它們也統稱為斜腹肌或側腹肌,主要是負責穩定與旋轉身體的功能,將它練強壯除了可有助於身體平衡外,還能加強腹直肌的視覺度。

當你了解這四個區塊的腹肌,分別著重的功能之後,你就因該要了解當你的腹肌越強代表你的核心就越穩定,那也表示你可以為接下來的每個訓練動作,投入更多的重量與力量提升效率;你可以蹲的更重更安全,硬舉時也能拉起更重的負荷,甚至於訓練肱二頭肌時的啞鈴或槓鈴,也能獲得更好的提升效率與肌肉刺激度。另外,擁有穩定的核心肌群也能幫助我們的肌肉生長效率,並增強身體的肌力與減少體脂肪,有研究表明,加強核心肌群的訓練與穩定性,還能減少與緩解慢性腰痛的發生。

腹肌(abversinis)分為四大區塊: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

這兩個動作別忽略

在你每週的訓練計劃課表內,請適度的添加平板(Planks)與凹陷(hollow holds)這兩個動作進去。這兩個訓練動作最主要的都是直接訓練到腹直肌與斜腹肌,為了能有效的做到這點,你必須要想像你的腹肌處於緊繃的狀態,甚至有點像是腹部快要抽筋的感覺。

平板動作是訓練核心最經典的動作之一。
一項研究發現,仰臥腹壁向內(俗稱捲腹)的動作可以產生更大的肌肉刺激效率。

然而,平板動作雖然是訓練核心最經典的動作之一,但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現,仰臥腹壁向內(俗稱捲腹)的動作,可以產生更大的肌肉刺激效率,因此,將這兩個動作結合到你日常的訓練計劃之中,將能確保你從多個角度刺激腹部肌肉,以及在訓練的過程中加強核心肌群的力量與穩定性。

資料參考/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Eddie熊璟鴻

過度訓練?與一般適應綜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又有何關聯?

2017-02-14
運動生理Eddie熊璟鴻專欄運動部落健身

一般適應綜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是由Dr. Selve在1930年所提出的,說明不管經歷任極冷、極熱、巨大的心理壓力、身體的經疲力竭等等艱難的環境後,身體會因應這些環境壓力而給予適當的反饋,當身體面對壓力後得到適度的休息與恢復,將可以在下次壓力來臨前得到超補償,接著會提高我們抵抗壓力的能力(提升運動表現)。身體對於過度訓練反應來自於無法得到適當的休息後引起的超補償,並且又再次接收超量的壓力施加在人體後的現象。

一般適應綜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訓練對運動能力造成的影響

當面臨壓力而且無法得到適度的恢復時,而且再次面臨同樣或更大的壓力,將會引發身體的保護機制(Protective Responses)使身體的工作機能降低(Shut your body down),是為了讓身體不再勉強接收這些無法負荷的壓力,接著可能會產生無精打采、免疫力下降、發炎反應提高、容易生病、更多或更少對食物的需求、睡眠受影響、需要大量的睡眠,以運動來說,就是表現降低。
 
訓練後身體沒有得到適度的睡眠和工作中面對裁員所給予的壓力,這兩者之間身體會給予極度相似的生理反應(所分泌的賀爾蒙變化),反應的結果可以是讓身體具有提升效益的,也可是造成狀況低落的。很多時候考量監控過度訓練時,卻忽略了追蹤生活中所會面對的壓力(學校壓力、感情壓力、工作壓力),這些因素往往是造成我們訓練計畫失敗或運動表現下降,甚至造成過度訓練、運動損傷的主因之一。

壓力將造成身體啟動保護機制而使身體工作機能降低。 ©metalmadefitness.com

根據統計加拿大與德國是研究「過度訓練」最多的國家,而過度訓練是人在面對過大的壓力時啟動的保護機制,而這些保護機制又會反應再生活中的生理變化,所以當你在增加訓練量或強度時,要時時刻刻的注意這些身體變化的小細節。來自在加拿大非常有名的體能教練Charles R. Poliquin簡單地的複雜的研究中歸納出兩個結論。

 1  過度訓練是被訓練量(Volume)所引起的

當過度訓練是被「訓練量」所引起時,代表可能給予運動員過度的重複次數跟組數(Reps、Sets)。這類的運動員會跟你說,我感覺自己永遠的睡不飽,除非每天除了晚上的睡眠時間外(7-8小時),再另外再撥出一段小睡片刻的時間(1-2小時),才有辦法得到適度的恢復。所以很簡單,當你接收了超量的訓練量時,足夠的的睡眠品質與時間,並且給予額外睡眠時間就是預防過度訓練的好方法。長時間感到睡眠不足也是過度訓練的警訊(當然不包括你常常熬夜玩遊戲、喝酒等等…本來就晚睡、亂睡的習慣)。同時,當訓練量引起過度訓練時,食慾會增加,因為訓練量引起的過度訓練大部分是好發在肌肉組織,這時候身體會需要更多的睡眠、更多的食物、熱量來恢復。

©PNTS

 2  過度訓練是被強度(Intensity)所引起的

當過度訓練是被過大的訓練強度所引起時,睡眠品質會相當程度的受影響,變得非常淺眠,食慾降低。而且此類的過度訓練也會影響大腦傳遞訊號的品質,進而降低移動(運動)能力,換句話來說,大腦神經傳遞訊號的品質受影響,譬如說需要速度、敏捷、爆發力的運動(跳高、衝刺、投擲…)的運動表現會大打折扣,在肌力訓練時會很明顯地看到,例如深蹲大肌力或是抓舉的速度跟重量受影響。

©amoxicilline.fr

以上是幾點非常簡單觀察過度訓練跟預防的方式,要知道過度訓練並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經過長時間過大的壓力、不足的恢復所綜合累積起來的結果。發生過度訓練會造成身體免疫系統的下降,發炎反應的上升,所以有些過度訓練的人也會出現無精打采,而且容易感冒的症狀。從另外的角度思考,既然過度訓練不是短時間造成的,所以也是可以很好的被追蹤跟發現的。(提早發現,提早預防)

關於Eddie熊璟鴻Eddie熊璟鴻,目前於Springfield College就讀肌力與體能研究所,從事運動訓練相關知識文章撰寫分享與教學影片拍攝製作,並轉譯國外專業文章。

相關證照                                                                        
◎ NSCA-CSCS 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 (Certified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Specialist)
◎ 美國舉重協會舉重證照 (USA Weightlifting Sport Performance Coach) 
◎ 台灣運動教練學會:肌力與體能認證教練 (Taiwan Sports Coach Association(TPCA),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Coach Certificate) 
◎ 台灣肌力與體能協力:肌力與體能專業教練 (Taiwa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TSCA), Level III Certified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Professional, CSCP III)
◎ 美國有氧體適能協會:個人體適能教練 (Aerobics and Fitness Association of America(AFAA), Personal Fitness Trainer(PFT)) 
◎ 台灣紅十字會總會:CPR+AED

部落格 Epmact Performance
粉絲頁 Epmact Performance

/ 關於Eddie熊璟鴻 /
Eddie熊璟鴻

Eddie熊璟鴻,目前於Springfield College就讀肌力與體能研究所,從事運動訓練相關知識文章撰寫分享與教學影片拍攝製作,並轉譯國外專業文章。

相關證照

NSCA-CSCS 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 (Certified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Specialist)

美國舉重協會舉重證照 (USA Weightlifting Sport Performance Coach)

台灣運動教練學會:肌力與體能認證教練 (Taiwan Sports Coach Association(TPCA),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Coach Certificate)

美國有氧體適能協會:個人體適能教練 (Aerobics and Fitness Association of America(AFAA), Personal Fitness Trainer(PFT))

部落格 Epmact Performance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