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108年全運會代言人戴資穎今日攜手吉祥物阿里與阿桃登場亮相!
1
108年全運會代言人戴資穎今日攜手吉祥物阿里與阿桃登場亮相!
2
亞洲第一個校園區域運動聯盟「球學聯盟」換醒台灣體育環境
3
光州男籃銀牌德國 在臺北分組賽全勝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8年全運會代言人戴資穎今日攜手吉祥物阿里與阿桃登場亮相!

2018-12-18
話題 球類 羽球 新聞

睽違14年,第三度承辦全台體育盛事「108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的中正大學,於今日舉行首場記者會。現場邀請到神秘嘉賓世界球后戴資穎現身擔任代言人,並攜手全大運吉祥物「阿里」、「阿桃」登場亮相大秀舞蹈,除了正式宣布108全大運正式啟動外,未來主辦單位規劃與戴資穎聯手推出小額募款計畫,發行限量全大運紀念版悠遊卡,為活動掀起熱潮!

大專體總副會長黃泰源(左一)、中正大學校長馮展華(中)、體育署學校體育組組長王漢忠(右一),與全大運代言人戴資穎一同上台合影,宣告108全大運明年即將在中正大學舉辦。 中正大學提供

吉祥物從民雄舊稱衍生

中正大學位於嘉義縣民雄鄉,是洪雅平埔族「打貓社」所在。為了聯結地方特色,這次全大運吉祥物從民雄鄉舊稱「打貓」衍生,以貓為形象,並分別取嘉義著名地標「阿里山」及古地名「桃城」命名,代表中正大學飲水思源、回饋鄉里的用心。而擁有強壯身材的「阿里」,象徵運動員辛勤練習,隨時準備上場的態度,「阿桃」則化身啦啦隊長,揮舞全大運旗幟,為全台各地的運動健兒加油打氣。

戴資穎擔任全運會代言人

記者會上,由中正大學校長馮展華、體育署學校體育組組長王漢忠、大專體總副會長黃泰源一同揭曉大會LOGO和精神標語。此次LOGO設計以中正校花「紫荊花」為造型,每片花瓣像是雙手高舉向中間凝聚的人形,更仿效奧運五環標誌,搭配紅、黃、綠、藍、紫等顏色,象徵運動場上團結和諧、公平競爭與和平的精神。此外,透過校園徵選由全體師生評選「實現夢想在中正,創新佳績全大運」的精神標語,期盼各路英雄好漢齊聚中正,再創新紀錄。
 
當全大運代言人戴資穎一走進會場,引起一陣轟動。戴資穎說,大學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全大運對學生選手來說意義非凡,更願意花一整年拚搏。回顧今年整體表現,戴資穎表示,除了世錦賽、亞運,其他都是磨練的過程,未來放眼2020東京奧運,明年取得奧運資格更是她的首要目標。另外,戴資穎也肯定台灣對體育的關注度提升,「世大運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讓大家真的看見體育和運動選手,為他們加油、支持。」她說,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如全大運等舞台與專業訓練,讓更多傑出運動員嶄露頭角。

中正大學明年將第三度承辦全大運,邀請到世界球后戴資穎(中)站台代言,造成現場轟動,中正學生運動代表隊也化身小粉絲上台與戴資穎合影,致贈全大運紀念牌。 中正大學提供

從16歲成為台灣最年輕的球后到22歲登上台灣首位世界球后,戴資穎儘管數度面對瓶頸,仍正面迎擊並攀上巔峰。中正校方希望藉由小戴堅持不懈的形象,增加全大運能見度,因此推出「贊助中正全大運‧支持小戴拚奧運」小額募款。只要捐款1000元,即可獲得「小戴紀念版悠遊卡」及諸多加值優惠,募款所得除用於全大運活動賽事,更將支持戴資穎前進東京奧運。現場也由中正運動代表隊同學和戴資穎一起完成象徵團結的紀念牌,期許所有運動選手在競技舞台上發光發熱。

18種運動項目

108全大運規劃田徑、游泳、體操、桌球、羽球、網球、跆拳道、柔道、擊劍、射箭、空手道、舉重、射擊、拳擊、角力、木球、高爾夫及定向越野等18項種類,競賽場地分佈嘉義地區大專校院、縣市運動場館等21處,堪稱地方盛事。更多資訊也將陸續公告在官方網站。

資料來源/體育署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亞洲第一個校園區域運動聯盟「球學聯盟」換醒台灣體育環境

2018-10-15
賽事新聞籃球球類話題

球學聯盟 (CXL)背負著「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環」之使命,將成為亞洲第一個校園區域運動聯盟。球學聯盟涵蓋27支高中籃球隊伍,6個賽區,共143場比賽,皆為主客場制度。除此之外,為確保學生運動員的未來發展,聯盟將實施嚴格的學業標準規範,球員必須到達一定成績標準才能夠出賽。學業標準規範以每次段考成績為基準,並以此審核球員參與本聯盟每場次比賽之上場資格,球員上場比賽須符合以下要件之一,且每次段考後應由學校教練向球學提交上場球員成績之證明:1) 總科目須2/3以上及格(及格分數按球員個人及格標準,如原住民生為40分,其他一般生為60分,個別球員如須設置不同及格標準,需由學校向球學申請);或2) 班排名為前2/3;3) 總科目之總平均達50分以上;但球員一次段考總科目之總平均如低於45分應予禁賽,待下次段考成績達標後酌予出賽; 或球員連續二次段考總科目之總平均未達50分亦應予禁賽,待下次段考成績達標後酌予出賽。

為確保學生運動員的未來發展,聯盟將實施嚴格的學業標準規範。

台灣體育落後美國133年

球學創辦人何凱成 (前哈佛美式足球先發) 想對家長、教練、學生運動員和學校傳達一個強烈的訊息:「台灣的體育環境現在已經落後美國近133年,但隨著球學聯盟的開打,我們即將創造新的歷史,球學聯盟是亞洲第一個校園區域運動聯盟,我們已準備好為台灣體育環境開創一條嶄新的道路,讓台灣用10年的時間追回我們亞洲落後的133年。」
 
他有信心地表示:「是時候挑戰我們過去的思維,勇敢地邁開腳步向前,為台灣的學生運動員、學校和家長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球學聯盟並非所有學校都能參與,參與學校必須擁有一個室內體育館、繳交會員費並動員校內學生參與,這個規範與台灣及亞洲現有的盃賽和聯賽產生強烈的對比,我們相信「學校」是發展體育最重要的場域,現今許多球賽卻為了節省成本,將密集比賽安排在固定場館,脫離了學校也就無法培養完善的運動風氣。
 
過去台灣的運動賽事都是由主辦單位來主導,由他們決定場館、邀請二十餘支隊伍參與,所有比賽皆在校外舉行。如此一來比賽被安排的十分密集,從早到晚馬不停蹄地舉行,造就一支隊伍可能在五天內必須打六場比賽的極端狀況;另個層面來看,大多隊伍則可能打三四場比賽,整個賽季就這樣結束了。
 
賽事過少且場館不夠的問題,造成台灣學生參與球隊的比例持續低迷,台灣有近300支高中球隊,卻只有160支球隊擁有室內球館、有高達240支球隊一年只打三到五場比賽,比賽的缺乏嚴重影響了學生參與度、觀看賽事比例,甚至是賽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首屆結合學業標準規範、地區性主客場制的學生籃球賽事,即將開打!

仿效美國區域化賽事制度

球學聯盟效仿美國133年前就已實施的「區域化」賽事制度,有望成為台灣體育賽事的始祖,「區域化」代表學校因相近地理位置而被畫作為同一群體,能夠降低彼此間交通距離、有機會產生更多互動與連結,學校能夠更容易地自行組織競賽,如籃球是一項室內運動,因此適合在冬季(十一月至二月)舉行;排球從九月到十一月;足球從三月到六月,一年到頭都能夠安排不同的校際運動競賽。
 
「目前有利於主辦單位的賽事制度,並不是個錯誤,」何凱成表示,「其實並不是每個學校都有一個室內球館,這些主辦單位勢必希望讓更多學校能參與競賽,若站在他們的立場,或許我們也會做同樣的規劃。」
 
這說明了為何我們必須將主導權還給學校,球學聯盟正是為了學校和球隊而誕生。為了創造良好的運動生態,我們將所有球員、教練、家長、師生、裁判等等聚集在同一個場域,呼籲整個學校「動」起來,而球學的使命始終如一,那就是「服務球隊」,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環。

彰化高中主場氣氛!

球學聯盟賽事即將開打

秉持著這樣的理念,球學將在107年10月16日起至108年4月之間舉行「球學聯盟」賽事,邀請全台27支高中籃球隊伍參與,將分為臺北區、新北區、桃園區、台中區、彰化區、高雄區等6賽區;比賽分作例行賽、區域季後賽、全國季後賽等三階段。長期關注台灣體育教育環境與產業發展的立法委員許毓仁也表示,「學體育的孩子長期在台灣的教育環境得不到重視。這種新賽制讓孩子不會荒廢課業,而是更有效率的運用時間。」

由知名球星戴維斯Quincy Davis擔任聯盟大使。

本次賽事將首次由教育部體育署擔任指導單位,推動運動與教育相結合的台灣運動產業協會與球學共同主辦,並由知名球星戴維斯Quincy Davis擔任聯盟大使,他表示:「非常開心看到這件事在台灣和亞洲發生,終於有人開始做這件事,希望未來能夠發展到更多的地區。」這是台灣第一次串連企業、政府與學校,一同創造一個打破傳統認知的高中賽事平台。

資料來源/球學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光州男籃銀牌德國 在臺北分組賽全勝

2017-08-26
賽事新聞籃球台北世大運球類話題

「加拿大一開始就打得很積極。」全場攻下15分的Dominic Lockhart說,「我們在比賽中逐漸提高防守強度,外線也有所發揮,才能取得最後勝利。」身為上屆銀牌得主,4連勝的德國男籃隊,25日對上加拿大,此役是B組最後一場分組賽,決定德國隊能否以小組第一出線、及加拿大晉級資格。德國有備而來,最終取得85:73的勝利,收下分組賽全勝戰績。

男籃Lockhart(紅衣)在本屆德國隊中是國家隊經歷最豐富的球員。

先前預賽全勝,又以職業球員為主體的德國隊,上半場被加拿大逼得綁手綁腳,但前兩節陷入犯規麻煩、只上場4分半鐘的Lockhart在第三節接管比賽,單節百分百命中率、攻下9分,在他領軍下,德國第三節終於找回侵略性,下半場成功逆轉。

臺北世大運男籃,德國隊球迷場邊加油。

Lockhart在本屆德國隊陣中,他是德國國家隊經歷最豐富的球員,過去曾是U16、U18與U20的國手。「能在年紀尚輕時,就入選國家隊,遇上高強度對手的經驗,幫助我加速成長。」而珍惜每次國際賽經驗的,也不只選手,談起參與世大運,教練Boris Kaminski也認為,這對未來國家隊培訓有正面影響。「這提供年輕球員很好的機會,登上高等級競賽水準的舞台,有助他們的未來發展。」

臺北世大運男籃,德國對上加拿大,終場德國以85:73勝出。

就好像中華臺北隊在世大運前夕、以瓊斯盃備戰,德國隊在7月也以幾乎原班人馬的陣容、出征深圳的斯坦克維奇盃,並取得冠軍。贏得這場與加拿大較勁的關鍵戰役後,德國隊以分組第一的態勢,晉級8強賽,德國也將成為中華臺北隊所在的A組晉級球隊中的強勁對手。

世大運男籃,加拿大5號Pierre(白衣)一記精彩扣籃得分。
世大運男籃德國隊Dominic Lockhart,全場攻下15分。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