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9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1月13日與您一起無懼開跑!
1
「2019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1月13日與您一起無懼開跑!
2
一場不該參加的馬拉松-2018柏林馬拉松
3
漫談24小時超馬賽的配速策略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9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1月13日與您一起無懼開跑!

2018-12-21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賽事 路跑

2018年12月21日,臺北 – 全球跑者引頸期盼,全臺最大的「2019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賽事即將於2019年1月13日盛大舉行。感謝各位跑友熱烈響應,賽事報名已全部額滿。1月13日賽事當天馬拉松代言大使蔡依林將於3公里組鳴槍,所有參賽者還可參加現場抽獎,只要參賽,幸運兒或許就是您!

「2019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1月13日與您一起無懼開跑!

「2019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1月13日無懼開跑

現場多項大獎等您抱回家 為了鼓勵參賽者無懼開跑,贊助單位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特別提供加碼好禮,除了13公里揪團冠軍組團隊可以免費取得三天二夜渣打香港馬拉松半馬組之旅外,所有參賽者還可參加現場抽獎,
獎品包括:
1.    蔡依林親筆簽名賽衣
2.    Nike Zoom Pegasus Turbo系列跑鞋
3.    2019渣打新加坡馬拉松三天兩夜之旅 只要您來參賽,就有機會把好禮抱回家!

「2019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官方網站請至連結:http://scbmarathon.com/ ,更多資訊歡迎前往「2019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FB官方粉絲團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scbmarathon/

資料來源/渣打銀行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陳柏長
陳柏長

一場不該參加的馬拉松-2018柏林馬拉松

2018-10-16
運動傷害陳柏長醫師馬拉松專欄跑步運動部落六大馬

2018年4月倫敦馬拉松跑完,回台灣之後的練跑,開始覺得左側膝蓋在跑步的時候都有疼痛感。並且發現膝窩的地方有貝克式囊腫,至醫院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疑似半月板破損,於是在6月中接受手術治療。

自己身處醫界,當然是找相關領域比較好的醫師,主治醫師說基本上一個月就可以復跑,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一個多月後,上下樓梯仍難有疼痛感,這樣要下場跑步根本是自殺行為。剛好有個也頗愛運動的同事,之前因為踢球而十字韌帶斷裂,也是到處復健無效後,找到一家物理治療師開的健身房,而回到球場。

這家以運動復健為主要營業項目的健身房,或許就是我最後的希望。我不少跑友不管是找網路上有名的復健科醫師,還是有名的物理治療所,傷痛都一直無法復原,業內的人都知道,台灣骨科開刀的技術基本上不輸給世界任何國家。

台灣開刀技術真的沒話說,但手術後的復健,醫師沒說,也非常難尋找到資源。意味著我們有很好的手術治療,但卻沒有辦法讓多數業餘運動員回到原本的運動場上,運動員的術後復健還有著非常大的缺口。

8月初開始接受運動復健治療,跟復健師討論,一般是需要3個月時間,才能開始做跑動的運動,但是中間卡了柏林馬,說什麼也要去,反正最後就只要走回終點就好。

治療前的評估,發現我的身體素質就算扣掉受傷因素,整體來說算是非常不好(柔軟度算其中一個項目,從小肢體前彎從沒碰到腳趾過,且至少差一個手掌以上的距離)。他們對於我這樣的身體還能去跑數場全馬感到訝異,也認為提升身體素質後才能避免受傷。

有別於一般復健是相對靜態的治療,這家健身中心就是讓身體開始接受有限度的活動,並逐漸加強活動度的訓練。上下樓梯的疼痛感也開始逐漸消失,但是一個月的復健雖然有所進步,並不足以上場比賽。

一個月下來,可以發現這家健身中心,真的是有非常多開完刀後來做復健的病患,但需求一定是大於供給,且這樣的機構可以想見非常缺乏。(宣傳似乎也不足)

一場不該參加的馬拉松-2018柏林馬拉松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運動傷害後還沒復原,該怎麼面對接下來的大賽?這是許多跑者都遇過的頭號困擾。陳柏長醫師寫實地還原他如何頂著未痊癒的傷勢,完成人生中的第五場世界六大馬-柏林馬拉松。從賽前對大會的觀感,到賽間跑經的設施,以及完賽後恢復狀況,他都一一描寫地真切而寫實。我們彷彿跟著他一起經歷了這段既痛苦又快樂的跑馬經驗,也透過他的眼睛,有如身歷其境2018柏林馬現場。

​柏林馬EXPO

柏林馬拉松的EXPO在一個舊機場辦,要從機場入口一直走到停機坪。EXPO的規模並不大,跑過這麼多國外馬後,EXPO對我來說只剩下拿號碼布、買一件官方外套的地點,其他的攤商多寡對我來說已經不太重要。

我算是第一天開門沒多久就進入EXPO的跑者,從停機坪帶上參賽者手環,再到領取物資總共走了超過20分鐘,且中途我沒有逛任何一個攤位。拿號碼布的地方也很令人困惑,沒有任何編碼,來告訴跑者你要排哪邊領取物資,最後搞懂了,他是現場印出來。然後因為我賽後選擇批風,因此把晶片放在我手上後,沒有給我任何可以裝物品的袋子,手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卻沒有可以裝東西的袋子,WTF。

更扯的是,一般辦得好的比賽,通常就是直接把整袋物資給你。柏林要事先預定是否要完賽T-shirt,但不是在取號碼布的地方給你,要在跑到別的地方領取。但是柏林馬有2處可以領取pre-order的攤位,一個在機場入口,一個在停機坪上,但是領取的東西並不相同,有20分鐘左右的腳程,並沒有人引導該去哪邊領取。

我去詢問過後,只被工作人員兇了不是這裡,剛下機,腦袋還在智障模式,就放棄領取,因為我也不確定我是否有預定,回到飯店看到號碼布才確定我有預定,但數個月前的事,我也搞不清楚是我自己訂的還是旅行社送的。

出了領號碼布的地方,就是官方商品的攤位,adidas的商品居然大缺貨,才開門不到一小時,而且這還是第一天。我敢保證,這是我跑過5場六大馬裡面辦得最差的一場EXPO。

​VOUX試用跑步裝備

Voux廠商在柏林馬的群組,邀請試穿他們的跑步裝備。廠商給的是一件長袖帽T、一件運動短褲。以跑馬季節來說,2018倫敦馬及柏林馬都是非常炎熱的,柏林雖然比4月的倫敦涼爽一些,但還是有超過20度的高溫。(適合跑馬的溫度是10度上下)。

由於整個夏天都沒有進行任何訓練,因此廠商給的物資我是帶到柏林才打開。雖然20度上下的溫度不太適合跑馬,但還是可以感覺到涼意,穿著長袖跑馬是我近4年沒有做過的事情,而且要在相對比較高溫的情況下,顯然這是個不太可行的方案。但是穿著去景點玩,還算是相對舒服。

Voux同時有提供了一件跑步短褲,理論上比賽前要試裝跑過,但是開完刀後都沒跑過,也只打算走完比賽就好 。賽前發現這件短褲如果要去輕鬆跑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跑馬拉松需要裝6條上下的能量膠,就會有些問題,因為只有暗藏的口袋,不太適合當作比賽的服飾,因此最後預計使用原本舊有的裝備上場。

最速賽道

沒有一場馬拉松是輕鬆的,跑過馬拉松的人,多少都認同這樣的話。跑過3小時多的完賽時間,由於受傷,5月之後都沒練跑過,雖然有去游泳維持體能,但是要期待跑一場好比賽,顯然是不切實際,柏林馬我跑了6個半小時,可以證明跑慢比跑快更累,可惜了來「最速賽道」比賽的機會。

柏林馬拉松是我跑得第5場的六大馬,進入比賽的寄物起跑區,廁所算是非常的少,也沒有看到提供任何水或食物等物資,紐約、倫敦、芝加哥廁所及飲水或食物都明顯準備充分;東京廁所雖然還不夠多,還是明顯比柏林多上不少。

進入分區起跑點後,可以看到輪椅組在準備起跑,等他們起跑後,才匆忙打開A區的管制讓跑者進入,我覺得這對跑得快的跑者相對不利,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熱身就要起跑。

3月報名柏林馬的時候,我預期可以跑315上下,所以被分到C區。事後受傷是不可預期的狀況,但是可以在第一波起跑還是比較好,天氣超過20度,後半段勢必非常痛苦,要多留一點時間給後面花。

起跑後就先龜在後面,讓要跑快的人先跑,慢慢跑還可以有6分速,心裡想著在530-600完賽應該是有機會的。跑過8公里後開始覺得肌肉疲累、並且有掉速的狀況,這時候也漸漸被第二波起跑的追上,因為真的有些龜速,不停的被人看著號碼布,到底是多不要臉敢填這麼前面的位置。

柏林馬拉松被譽為世界最速賽道

慢慢跑著,開刀的左腳膝蓋開始出現些微疼痛感。事實上,當下已經開始專注於藉由通過一個街口、一個街口的小目標,來慢慢完成一公里,已經無法去欣賞這個城市的景點及路旁樂隊的表演。但是每次經過水站,踩踏在地上的塑膠杯,整片喀拉喀拉的聲音,居然莫名得讓自己變得很開心。

13公里左右碰到老婆,直接跟他說後面應該會爆很大,順便休息聊天,以往的比賽都在搶時間,這次只求完賽,就都無所謂了。之後在半馬處再次跟老婆碰頭,這時候約跑了2小時15分,似乎可以5個半小時完賽。

比賽不是算數學,25公里開始真的撞牆,轉變成跑走策略。這時候開始看到路邊有幫忙跑者按摩的站,而且站數還不少,真的好想去給他們按一下。但不知道躺下來放鬆肌肉後還能不能再跑得起來,只能投以羨慕的眼光。

水站附近地面滿滿的塑膠杯

過了25公里,除了撞牆,路邊的觀眾開始大喊破紀錄了,這時候也不知道是誰破紀錄,但大概也能猜想的到是Eliud Kipchoge,事後也證實是他。隔天不少人去搶購報紙收藏,這樣相對熱的天氣,還能將紀錄往前推進真的不簡單。如果是更適合跑馬的天氣,不知道能在快多少?但是人生沒有假設。

接下來我逐漸進入一段失憶狀態,只記得用走的比例越來越高,肚子也越來越餓(沒吃中餐),很久不曾在賽道上吃固體食物的我,這時候也只好狂吃香蕉。終點似乎越來越遙遠,6小時完賽好像越來越不可能。

最後1公里,當大家開始跑起來時,我完全只能用走的進終點。不管再怎麼痛苦我終於完成了第5場六大馬,只剩下波馬了。後來酸痛了1個多禮拜,當了1週多的walking dead(編按:行屍走肉,亦指喪屍),連肩頸都非常酸痛,我已經用盡全身所能利用的任何方式爬到終點。

賽道路邊的跑者按摩站

4個月前的倫敦馬,還可以跑進前20﹪,4個月後我是以台灣最後第7名回到終點。回到台灣後,給物理治療師評估,似乎沒有太過度的代償產生,繼續按原計劃復健,等物理治療師開綠燈後再開始復跑(應該是明年1月吧),比賽也等真的能跑再開始報名。

這次我是買新加坡旅行社的名額。他們收費比台灣的幾家旅行社都便宜不少,且有多種方案選擇。入住飯店的時候還送了一張Berlin welcome card。Expo前的下午,旅行社老闆還在飯店門口帶大家去Expo(我是自己前往),每天早餐都可以在餐廳看到老闆跟大家聊天。在終點前也能看到老闆在幫大家加油。

這家旅行社除了波馬沒有外,其他六大馬都有合作。小小的一個新加坡,可以養得起一家專門做運動旅遊的旅行社並不簡單(要取得6大馬旅行社資格想必不容易),有問題找他們也都是當天就可以得到答案,不會像之前其他業者轉來轉去找不到負責人,或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情形發生,整體的服務令人舒服驚喜,也難怪可以成為各大馬拉松的旅遊合作對象。

I'II be back soon.

柏林馬拉松抵達終點線之前

關於陳柏長醫師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個人簡介
素人跑者,熱愛跑步運動,追求最新的跑步知識,以挑戰六大馬完賽為目標。目前已完成芝加哥馬拉松(2014)、東京馬拉松(2014、2015、2017)、紐約馬拉松(2017)、倫敦馬拉松及柏林馬拉松(2018);正努力利用工作之餘,使用科學化週期訓練強化自己,以取得波士頓馬拉松資格,期許在2020年前完成六大馬拉松。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陳瑞龍

漫談24小時超馬賽的配速策略

2016-11-09
陳瑞龍專欄馬拉松跑步運動部落

關於選手在跑步賽場上表現的因素當然有許多,天候狀況、賽道類型、選手的心理素質(企圖心、強悍、穩健、刻苦、堅韌……等)、選手特質、對自身的了解、身體條件、紮實訓練、賽前調整、配速策略、補給計畫、臨場表現……等等,都關乎著選手的成績表現。

有關24小時繞圈類型賽事,在此僅就配速策略探討,有些選手認為後段都會舉步維艱,所以趁前段身體狀況良好多累積里程;而有些選手認為在前段稍稍放慢速度,以保留體力平均分配,盡可能維持後段不致掉速過大,維持較平均的速度在場上奔跑著,發揮較佳的效能表現。

24小時超馬賽,對於身體和心理都是極大的考驗。 運動星球/鄧穎謙攝影

原良和醫師前來東吳24小時賽場,在場上三年的表現來看,2012年前12小時跑了161公里,約14小時因大腿拉傷退賽。2013、2014年把速度放緩,分別完成了273公里和創下了285公里的紀錄(除了配速外,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在其中)。

原良和在2014東吳超馬賽雙破紀錄奪冠。 陳瑞龍提供

大陸北京的單盈博士在2015年香港24小時賽中,前12小時跑了128公里,最後完成212公里,而在同年底東吳賽事中前段跑了126公里,最終也達到了220公里的國際標準(當然不只有配速單一因素,但是配速策略確也影響深遠)。

單盈在2015東吳超馬賽 運動星球/鄧穎謙攝影

全國100公里以上多項女子紀錄保持人周玲君,在2014年新生公園24小時賽和冬山河100英里賽兩場的比較,達到100公里的時間24小時(9:07)比100英里(9:37)賽快了30分鐘,但是達160公里時,100英里賽(16:17)卻比24小時賽(16:33)快了些許。

周玲君在2015冬山河100英里賽 陳瑞龍提供

大陸廈門大學趙紫玉教授,在2014年新生公園24小時賽跑出了222公里,同年底東吳開賽鳴槍後一馬當先,3小時不到就完成了42公里,最終以225公里作收,事隔不到2個月的時間,在2015年初香港24小時賽事中,採用了關家良一的配速建議,跑出了243公里的個人紀錄,一位選手要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僅透過練跑能夠進步18公里是非常困難的,而且保持這樣的配速策略下,在2015東吳賽場上仍然達成240公里的好成績,所以240公里以上的好成績和配速策略有絕對的關係。

趙紫玉在2015東吳超馬賽 運動星球/鄧穎謙攝影

從以上四個例子來看,同一個人的配速策略不同,最後的成績表現也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趙紫玉、單盈與周玲君),所以配速策略關乎著成績的表現甚深。

一般而言24小時賽事中,選手在後12和前12小時的里程差異,如果能夠維持在20公里以內,應該可以說後段還維持很不錯的表現。然而,2015年12月19日在美國鳳凰城,也舉辦了一場標準田徑場24小時繞圈賽,其中男子組第二名,名字叫Bob Hearn的選手,前12小時跑了122公里,是不是最後能夠上230公里已經是很好的成績了?但是Bob在後12小時卻跑出了118公里,以240公里的成績達到國際標準奪得第二名,可以說幾乎維持一個速度在24小時的賽事中奔跑著,賽事期間Bob也貫徹著每跑八圈走一分鐘的調整策略(從Bob 自己整理比賽紀錄得知),是不是也很令人驚異呢?

Bob Hearn 陳瑞龍提供

至於是不是適合所有的選手?可以多試試各種不同方式,看看那個模式可以有較佳的表現,當然也可以參考上述幾位選手的例子,來調整成自己的配速策略,以省去摸索和測試的時間。

關於陳瑞龍台灣超馬勇者。2013年參加中華民國超馬協會舉辦的環台超級馬拉松,雖因公無法全程參與,卻開啟連日長距離超級馬拉松之路。2014年自己規劃20天跑步環島、2015年完成43天跑步環法2800公里、2016年完成自己規劃和好友一行三人,38天從廈門跑到北京2300公里壯舉。

/ 關於陳瑞龍 /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