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冬天護心四大絕招&四大食物
1
冬天護心四大絕招&四大食物
2
粽子沾醬鈉含量
端午粽子專屬醬料大公開!台北市衛生局營養師教你2步驟製做低鈉沾醬
3
WHO公佈:少吃飽和及反式脂肪可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陳怡錞
陳怡錞

冬天護心四大絕招&四大食物

2018-12-27
運動部落 飲食 專欄 陳怡錞營養師

冬天氣溫驟降容易使血管收縮,是心肌梗塞和中風的好發季節,若本身已經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一定要多加注意,尤其是「三高」患者,心臟冠狀動脈承受不了溫度突然變冷的刺激,造成痙攣而引發心肌梗塞,或是血管變得狹窄、失去彈性、血栓阻塞而導致中風。

冬天護心四大絕招&四大食物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的冬天雖然沒有高緯度國家一般寒冷,但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期,據衛生福利部委託研究統計,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增加約1-2成。為了幫助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度過危險期,Donna營養師除了提供基本生活原則,更運用自己的專業,列舉出護心的食物建議,不只在冬季,對平時預防血壓飆升也相當實用。

冬天護心 4 大絕招

一、注意保暖
根據統計,一天當中最容易發生中風的時間點有兩個,分別是清晨以及洗澡時。因此,家中若有長輩或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在床頭邊準備外套,起床時加個外套再下床;洗澡時也要先等水熱了之後再脫衣服,以免身體碰到冷水而血管收縮。

二、控制好三高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務必配合醫生的治療,並且改變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可大幅降低中風機率。平常在家可以每天量血壓,尤其天氣變冷或身體不舒服,一天可以多量幾次,若有血壓偏高情形,盡快回診請教醫師是否需要調整藥物。
(進階閱讀:這樣吃血壓穩妥當、膽固醇降不下來的兇手)

三、多起身活動
多活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室內或室外的活動都很好,室內例如:甩手功、抬腳、太極拳或在室內走動;室外活動則務必做好保暖,有流汗也要立即擦拭避免受寒。運動前可以先喝杯溫熱開水,並做些暖身準備,讓身體溫暖起來再開始運動。

研究顯示,每周5次,每次30分鐘,每周合計150分鐘的中度運動,可降低1/4心血管疾病再發率。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天要避免激烈運動,若運動中覺得很喘、胸悶、胸痛、頭暈,就要立刻停下來休息並就醫檢查。

四、注意室內溫度平衡
家中不同空間的室內溫度盡量要維持均衡,避免在室內移動時溫差過大,而室內溫度較低的地方通常是浴室、房間、頂樓、陽台…等,必要時可以使用暖爐來調整室內溫差,但使用暖爐設備務必要注意通風。

每周5次,每次30分鐘,每周合計150分鐘的中度運動,可降低1/4心血管疾病再發率

冬天護心 4 大食物

一、高纖蔬菜和全榖根莖
例如:黑木耳、秋葵、菠菜、甜椒…等都是膳食纖維含量高的蔬菜;並且多用全榖根莖類(糙米、五穀飯、燕麥、地瓜等)來代替精製的白飯和白麵,如此都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有助於穩定血糖和血脂肪,避免血液過於黏稠。

二、黑色食物
例如:黑豆、黑木耳、海帶…等,中醫論點說黑色食物入腎經,非常適合冬天吃。而以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黑豆種皮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花青素有助於保護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硬化;而黑木耳和海帶都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減少食物當中的糖分和油脂吸收,穩定血糖和血脂肪。

三、魚和堅果
魚和堅果含有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LDL壞的膽固醇、增加HDL好的膽固醇,並且可以促進血管擴張、降血壓,有助於預防三高和心血管疾病,是護心相當好的油脂來源。魚類當中以深海魚和青背魚類的Omega-3脂肪酸含量是較高的,例如:鯖魚、秋刀魚、鮪魚、鮭魚等;堅果則以亞麻籽的Omega-3脂肪酸含量最高,也可選擇亞麻籽油、印加果油來當作涼拌的烹調用油。

四、原貌食物
「原貌食物」指的是維持原始樣貌沒有加工的食物,原貌食物可以保留較多的營養成分和膳食纖維,通常也較有飽足感,可以避免過度進食造成的高血糖和高血脂負擔。平時應盡量遠離加工食品,因為加工食品可能含有較多的鈉、糖和脂肪,對於心血管是較不利的。

魚和堅果含有Omega-3脂肪酸,可促進血管擴張、降血壓,有助預防三高和心血管疾病
/ 關於陳怡錞 /
陳怡錞

Donna營養師,本名陳怡錞,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班畢業,曾任專業減肥中心營養師,並擔任保健食品公司專業講師(營養師)多年,專精保健食品與預防醫學領域。擁有千場演講經驗的營養保健講師,一個致力於預防保健的營養專家。 現職:錞盈生物科技公司執行長、安民家醫診所營養師、知名保健營養講師。

部落格 Donna營養師-陳怡錞  

FB Donna營養師-陳怡錞 營養保健專家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端午粽子專屬醬料大公開!台北市衛生局營養師教你2步驟製做低鈉沾醬

2023-06-21
飲食方式觀念飲食話題

端午節將至,市面陸續出現各式五花八門、口味繁多的粽子,台北市衛生局提醒,粽子常搭配沾醬食用,如甜辣醬、辣椒醬等,但沾醬的含鈉量不容小覷,每1湯匙僅15公克的分量中,就含有約1公克食鹽,然而健康成人每日的食鹽攝取量,建議不超過6公克,加上一般市售粽子熱量較高,且膳食纖維量亦不足,提醒民眾吃粽子應適量。

粽子沾醬鈉含量
吃粽子大多數的人都會沾醬,但市售的沾醬大多數鈉含量都偏高。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現今國人越來越重視飲食健康,也願意動手下廚製作料理,特邀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師,提供民眾粽子的健康飲食及選購方式,以及自製醬料食材的技巧,推出端午粽子可百搭使用的「蔬果酸辣醬」,利用天然食材風味,簡單易做,端午佳節不妨與家人一起動手DIY,降低鈉的攝取量健康又少負擔。

粽子甜辣醬2步驟DIY

粽子沾上醬料食用可增添不同風味,但無形中可能增加健康負擔,一不小心鈉的攝取量就可能超標,市面上常見的沾醬如甜辣醬、辣椒醬、醬油膏、蕃茄醬等,平均1湯匙鈉含量約300~700毫克。營養師建議,民眾可在家自製「蔬果酸辣醬」,運用水果及辛香料等天然食材,平均1湯匙僅含32毫克鈉,粽子沾醬風味獨特又對味。

提供以下做法:

【蔬果酸辣醬】

原料:牛蕃茄2個330公克、黃甜檸檬1顆、小蘋果1顆、蒜頭1顆、辣椒1根

調味料:味醂100毫升、糯米粉3匙、白味噌2匙、紅麴2匙

作法:

(1)將牛蕃茄去皮,黃甜檸檬榨成汁備用

(2)所有原料及調味料用調理機打碎後,放入鍋內以小火煮開成稠狀即可食用

粽子熱量1顆=2碗白飯

此外,粽子依烹調作法和大小,熱量也有所差異。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北部粽將糯米先以油炒過再包入配料,故熱量較高;南部粽為整顆水煮熱量較低。市售粽子每顆約100~150公克,熱量約400~600大卡,吃1顆等同吃1.5~2碗白飯,因此建議每天以1顆粽子為限,或與家人分食。

台北市衛生局提醒,因粽子多為高熱量、低膳食纖維,吃1顆的量可取代一餐主食,不建議多吃;建議吃粽子時,可搭配當季蔬菜和水果,如蛤蠣、絲瓜、涼拌竹筍或竹筍湯等配菜,都是不錯的選擇。

粽葉、內餡配料的挑選技巧

至於有些人會在家裡包粽子,台北市衛生局說明,挑選粽葉時,建議選擇無破損、乾燥,清香無刺鼻味,並以冷水浸泡半天後,用布或海綿擦拭乾淨再使用;內餡糯米的選購,則建議購買完整飽滿、粒型均一、有光澤的米粒,亦可選用全榖雜糧,除較易消化外,可增加膳食纖維、植化素及維生素等營養攝取量。

而粽子配料中含鈉較高的食材,如醃製的蘿蔔乾,可改用香菇及其他新鮮菇類或木耳等食材替代;鹹蛋黃可用鵪鶉蛋取代,減少納的含量同時不失美味又健康。

台北市衛生局提醒,端午佳節品嘗粽子外,也不要忘記餐後適量運動,除了可以消耗多餘熱量,也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更多資訊可至台北市衛生局網站查詢。

 

延伸閱讀:

端午吃粽子不怕胖!營養師「7撇步」教你正確吃:最推薦●●口味

心血管患者如何安心吃粽血壓不飆高?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端午粽子「醬做2步驟」減鈉又美味!營養師加碼「粽子配料」這樣挑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WHO公佈:少吃飽和及反式脂肪可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8-09-27
飲食話題飲食方式新聞

世界衛生組織(WHO)從2002年以來致力如何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這類疾病的死亡就佔了每年全球5470萬死亡人數中的72%,其中許多人在70歲以前就死亡,這些疾病都跟飲食習慣有關,雖然經過20年的努力,但是在很多國家都沒有有效的改善,而少吃反式脂肪或飽和脂肪可以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發生,更能減少癌症發生。

WHO公佈:少吃飽和及反式脂肪可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web.tccf.org.tw

台灣肥胖人口高居第四

最近媒體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率在亞洲地區排名第四,也曾經有報導指出台灣體重過重跟肥胖大約佔了全部人口的40%,但是由於台灣整體肥胖與體重過重者比率長期都沒有改善,這次WHO明確指出吃飽和及反式脂肪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表觀遺傳學認為小時候的飲食習慣會影響成人後的身體健康,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發生,這也是為什麼這個議題值得我們關注的原因。

WHO建議攝取熱量必須低於10%飽和脂肪與低於1%的反式脂肪就能保持身體健康,飽和脂肪來源如酥油、牛奶、肉類、魚類和蛋黃,以及一些植物衍生產品如巧克力、可可脂、椰子油、棕櫚油和棕櫚油等。

西方人是每天需要熱量2500卡,東方人體型較小只需要2000到2200卡就足夠,每天250卡飽和脂肪,大約是25-30克飽和脂肪,等於可以是50克(1.76盎司)酥油、130到150克含30%脂肪的乳酪、1公升全脂牛奶或50克棕櫚油中可以找到等量的脂肪。而反式脂肪天然存在於肉類和乳製品中,但主要來源是工業生產包含在烘烤和油炸食品中,例如薯條和甜甜圈、零食,餐廳和攤販經常使用油炸食品等,都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

椰子油 ©diabetesmealplans.com

台灣民眾普遍外食,便當裡可能含有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所以儘可能要選擇比較健康的餐廳或是食物來吃,例如多吃魚類、橄欖油等,即使吃飽和脂肪也不要吃太多,人體需要的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不用太多,這樣就可以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也能減少癌症的發生。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防治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