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為什麼BMI對你的身體是否肥胖是錯誤的判定?研究報告指出這幾點
1
為什麼BMI對你的身體是否肥胖是錯誤的判定?研究報告指出這幾點
2
間歇性碳水循環
減醣飲食掰掰! 升級版的間歇性碳水循環什麼都能吃
3
由60公斤瘦子變身為88公斤肌肉男神,他花了六年的時間!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為什麼BMI對你的身體是否肥胖是錯誤的判定?研究報告指出這幾點

2019-04-12
知識庫 瘦身 減脂 觀念 新知 瘦身攻略

有在看NBA的人一定對於綽號小皇帝的LeBron James不陌生吧!然而,身高203公分體重113公斤的他是洛杉磯湖人的小前鋒,那你認為他的體型是屬於哪種的呢?精壯?結實?這些看起來都很合理的答案,經過BMI的分類可能會讓你跌破眼鏡。

綽號小皇帝的LeBron James被BMI判定為超重!你相信嗎? ©The Big Lead

按照任何正常標準,LeBron James都是這個地球上最適合打籃球的人之一,但是根據我們常見的體脂測量系統,他完全「超重了」!如果你像大多數人一樣有聽說過body mass index(體重指數),或者更為非正式的知道他的縮寫BMI,這是一個流行已久判定是否肥胖的公式,它不僅可以判斷一個人是超重還是肥胖,還可以判斷未來健康問題的風險程度。

體重指數將一個人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別,從體重不足到肥胖。

* 18.4或更低:體重不足。

* 18.5至24.9:正常體重。

* 25至29.9:超重。

* 30或更高:肥胖。

超重的問題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數據,通過這項措施超重或肥胖可能會讓你面臨患心臟病,II型糖尿病甚至某些癌症的風險。但BMI對某些人而言並不適用,加利福尼亞營養學家同時也是教練的Alan Aragon解釋說,body mass index(體重指數)其中有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它無法分辨出脂肪和肌肉,在文章一開頭所提到的NBA球星LeBron James就是一個明顯的案例。

body mass index(體重指數)其中有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它無法分辨出脂肪和肌肉。

而Pennington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健康教授Timothy Church表示,問題的部分原因在於BMI從未被設計為判斷任何個人體重的工具,無論是在醫生這端還是一般人的身體指數辦定上,事實上,這個公式最初的用意是在衡量整個人口的集體權重,但由於其簡單的數學公式和獨特的分眾類別,例如:你的BMI算出25的數字,就可以很快的將你分類為超重這區塊。

BMI的誕生

在20世紀早期,醫學研究開始指向體重超重和早死之間的關聯性,因此,醫生和保險公司開始尋找一種簡單的方法來確定一個人的體脂百分比,尤其,對於保險公司方面特別關注於這項計劃的誕生,並將預算的一部分用於發現肥胖計算與判定上,以便能估算投保人的健康風險。

然而,直到1972年生理學研究人員Ancel Keys發表了一項名為「相對體重和肥胖指數(Indices of Relative Weight and Obesity)」的研究,才發現出現代我們常用的BMI版本。Ancel Keys對男性人群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以測試是否有任何預先存在的數學方程,可以測量一組人體脂肪的相對量。他很幸運的尋找到由比利時統計學家Adolphe Quetelet,在19世紀中期開發的Quetelet指數,就是我們現在常用的BMI計算方式(重量除以高度平方),經過證明這個程式是成功的。

對於Ancel Keys來說,他從未打算讓醫生或保險公司,使用這樣的公式來做為人體指數的辦別,但是由於BMI太過於完美了。因為,它只是一個數學方程式,比更直接和更準確的測量方法更快,更容易和更便宜,比如水下稱重測試它根據排水量計算出你的身體重量,以及皮膚折疊測量,它可以計算出你皮膚下的脂肪含量。所以,BMI受到許多人壽保險公司的大力推動與採用,它們可以經由這些指數向客戶收取更多的風險費用。

另外,這個公式在1985年得到了官方認證,當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將其列為肥胖指數,從那時起,BMI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現在它已成為確定健康狀況的標準配方,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與營養學教授Frank Hu博士說,即使在普通人中也是如此。

另一個問題是性別,在最初Ancel Keys研究都是根據對男性人群的研究而創建的,並沒有針對女性來做研究計算身體指數這件事,然而,無論是醫生或保險公司對於兩性都使用相同的方程式。美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簡稱NIH)通過為一個人的BMI建立不同的門檻,來區分男性及女性的標準,以解釋男性和女性在等式中的差異。但這個門檻在1998年就突然的消失,NIH發言人也拒絕回答及發表這件事的評論。

男性與女性是不能用同一套標準來做為衡量。

最新的研究

根據最近發表在國際肥胖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的一項研究,也指出體重指數(BMI)可能不一定是健康體重最準確的標誌物。該研究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和心理學家珍妮特·富山(Janet Tomiyama)領導,指出這些數字並不直接與身體健康相關。Quartz報告說,研究人員使用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的數據,來分析參與者的BMI與健康的關鍵跡象之間的關係,例如血壓和膽固醇;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濃度,他們發現有47.4%被判定超重的人實際上是健康的,而29%的人稱為「肥胖」;另外,超過30%被歸類為「健康」體重範圍內的人被發現,身體代謝不健康。珍妮特說,如果只單純運用BMI數值來判定,那有些身體其實是健康的人,會因此被歸類為不健康,而受到歧視與醫療費用的增加,而BMI數值歸類為正常的人,有可能就忽略掉身體不健康的風限性,該關注的是實際的健康指標。

針對這點許多的科學家開始尋找BMI的替代方案,最常見的是腰圍測試,用來測量腹部的肥胖指數,有專家指出這項測試也不完美,因為,它測量人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因為它專門測量脂肪而不是考慮到人體肌肉的重量。

是否過於肥胖可以在日常觀察自己的褲子腰圍,並經過儀器與醫生的判斷。

結論

當你要判定自己是否肥胖需要減肥,只要照照鏡子看看平常穿褲子的腰圍大小,並經過一些檢測移器的判定,並與醫生溝通了解之後,再來進行所謂的減重或減脂增肌,不要依賴BMI所算出的數值來做為辦定自己的健康狀態。

資料來源/draxe、womenshealthmag、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減醣飲食掰掰! 升級版的間歇性碳水循環什麼都能吃

2020-05-14
營養補給書摘瘦身飲食方式飲食知識庫低醣飲食

「什麼時候可以讓我好好吃一頓自己喜歡吃的?」「好想大吃澱粉!」嘗試過生酮、減醣、低醣等飲食法,但常常憋得心力交瘁最後放棄嗎?《田安石的碳水循環飲食法─寫給因為生酮、減醣、瘦身而心累的你》一書中,擁有幾十年瘦身飲食經驗的高階主管田安石提出「間歇性碳水循環」觀念,能依照自己的生活作息自在搭配,讓你在減肥同時還能吃到超療癒美食。

間歇性碳水循環
減醣飲食掰掰! 升級版的間歇性碳水循環什麼都能吃

什麼是碳水循環?

碳水循環飲食法分高碳日與低碳日(碳=淨碳水,也就是醣類或澱粉與糖),以7天為一個單位,將高碳日與低碳日放入日曆中相互交替循環,這是一種可以為自己特別量身訂作的飲食法。依照每一個人的個體性(身高、體重、年齡、性別、作息、運動、習慣)來決定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淨碳水)每日攝取的比例,也可以依照慣性與飲食喜好,來決定自己甚麼時候可以吃碳水,並決定吃多吃少和怎麼吃。

只要知道如何執行碳水循環飲食法,無論自己下廚、外食、聚會、過年、過節、出國、吃大餐偶爾過量,都不再困擾自己與身邊的人,而且因為全面的攝取三大營養素,在體重管理的路上可以走得長長久久健健康康。適時的讓胰島素正常運作,才不會因為一吃碳水就糖暈;也不會前一天晚上吃了碳水,隔天馬上重 2 公斤;更不會因為一時克制不住美食的誘惑而自責內疚,滿足美食之欲也同時可以行保健之實。

在碳水循環的飲食法中,一天可以吃三餐、四餐、甚至是五餐,完全由自己決定,無論吃幾餐,因為總攝食量一旦已經確定,不會因為餐數變多而使吃的總量增加,這樣的飲食法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與腸胃道機能來自行調整。

三大營養素的攝取量
每個人依自己的身高、體重、年齡、性別、作息、運動和習慣來規畫三大營養素的攝取量

高碳日與低碳日

高碳日(High Carb Day) 淨碳水攝食比例大幅增加,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胰島素增加,這樣吃可以提供即效性的動能,讓自己在運動的過程中表現得更好(譬如打羽毛球或從事勞動工作),胰島素升高可使肌肉細胞中充滿較多量的胺基酸,有效維持肌肉量(進而防止肌肉流失)。 

低碳日(Low Carb Day) 淨碳水攝食比例大幅減少,因此有效避免脂肪的儲存,可調節瘦素和飢餓素,達到最優化的減脂量,並排除身體細胞中過量的水分。

什麼是間歇性碳水循環?

間歇性碳水循環比碳水循環多了一個重要的環節:每日(每24小時)在特定的時間,將一天所需要攝取的食物分量全部吃完。意思是只在這段時間之內攝取有熱量的食物,通常分成兩餐,其他的時間則攝取沒有熱量的食物。

攝食區間(Eating Window)為每日連續8小時,任何連續8小時都可以,以中午12點開始至晚上8點的時間為最佳進食區間,會呈現較佳的減脂效果。當攝食區間結束後,其他時間只攝食黑咖啡、無糖茶或飲用水。

進階者可以設定每日攝食區間為連續7小時或6小時甚至更短,或調整為一天吃一餐加進食區間結束前的點心,其他時間只攝取黑咖啡、無糖茶或飲用水。在攝食區間快要結束之前,為了有效持續長時間的飽足感,可以淋上好油攝取較多的植物粗纖維(綠色蔬菜),再多吃一些蛋白質(堅果或雞蛋)。

.設定時間進食的好處

加拿大外科醫師梅默特.奧茲(Mehmet C. Oz)指出,晚餐和隔天早餐間隔12小時,能顯著降低熱量攝取,達到減脂功效,而且還可以幫助身體消耗體脂肪的時間延長、有效代謝、增加骨質密度、維持肌肉量、修復組織等。

不過,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一天攝食時間只有8小時,像身體有慢性疾病、愛吃糖或嗜吃精緻碳水如甜麵包、蛋糕的人,執行起來會很辛苦,也很容易感覺到肚子餓,一定要從先了解自身是否有糖上癮的情況開始,對糖與淨碳水的渴求有所自覺,並建立碳水的基本知識,經過一步一步的了解與練習,再 進階為間歇性碳水循環。

初階者可以從睡前2小時不進食,與隔天早上延遲1∼2小時再吃早餐開始練習,加上睡眠時間8小時,這樣可以很輕鬆就達成12小時的空腹目標。

書籍資訊

• 本文摘自如何出版社,田安石 著《田安石的碳水循環飲食法──寫給因為生酮、減醣、瘦身而心累的你》一書。

本書特色

★ 繼華人區第一本低醣烘焙食譜書之後,田安石再度首發介紹符合美健潮流的飲食法,搭配精心研發料理!   
★ 完整介紹間歇性碳水循環飲食法的原理與實作技巧,並搭配肉品、烘焙、飲品、等食譜,最合乎人性、最豐足、帶給你健康與健美。   
★ 推薦給四種人:   
曾經瘦身的你:復胖後,再接再厲的勇氣;已經瘦身的你:追求精進、增肌減脂的毅力;   
身體微恙的你:三高、代謝力降低的改善;丰采依舊的你:更年期、內分泌症狀等的適應

• 更多《田安石的碳水循環飲食法》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由60公斤瘦子變身為88公斤肌肉男神,他花了六年的時間!

2018-03-16
故事瘦身健身話題

相信有很多人進入健身房,都是想由胖子變身為瘦子,但在美國大西洋城有一位男孩他卻花了6年的時間,由不到60公斤的瘦子,變身為88公斤的肌肉男神,現在他是一位健美運動員,這位大衛.萊德(David Laid)他健身6年來的故事,相信一定可以激勵許多想變壯的瘦子們!

美國健美運動員大衛.萊德(David Laid) ©sometag.com

在6年前只有14歲的大衛,身高168CM體重卻不到60KG,這樣的體型在同年齡的男孩裡面顯得十分弱小,所以總是被同年齡的孩子欺負霸凌,再加上大衛的身體患有脊柱側彎,所以身體看上去左右不平衡,而骨瘦如材的他在醫生的建議下,透過健身的肌力訓練來矯正脊柱側彎的毛病,因此為了自己的身體及不想再被欺負的狀態下,大衛開始下定決心進入健身房,剛開始的時候大衛因為太過瘦弱,導致身體肌力不足,連基本的健身器材都無法使用,只好先以徒手訓練開始,再加上他患有脊柱側彎,所以連徒手訓練的強度,都比一般人要小的非常多。

骨瘦如材加上脊柱側彎 ©world.kapook.com

在接近1年半的徒手訓練之後,大衛發現自己的身型開始產生很大的轉變,除了手臂變壯許多之外,連胸肌也都跟著成長,看上去和1年半前那個瘦小的他,有著天壤之別的差異性,在身體練壯的情況之下,他的食慾也隨之增加,尤其是每天健身完之後,對於飲食的攝取也更加大,這個時候不僅幫助了他身體長肌肉外,更讓他的身高增加了10CM,這時候的大衛已經不再是以往的瘦小的男孩了!

健身1年半之後的變化 ©world.kapook.com

從肌力跟飲食開始增大之後,大衛也開始增加更多的重量訓練,並有效的學習及運用系統化健身課程,讓自己可以更加的強壯,到了2015年的時候,大衛的身材又更往上一階,體重直接來到79KG,這跟3年前的他差了快20公斤!然而這樣的努力與成績,在網路上開始被酸民攻擊,懷疑他使用了藥物才能練到這樣的體態,隨後大衛也上傳了自己父親的照片,來解釋他的家族基因打破謠言。

到了2017年的時候,大衛的身高來到了188CM體重達到88KG,這時候的他已經跌破所有人的眼鏡,完全沒有想到那個5年前的瘦小男孩,現在已經變身為肌肉型帥哥,大衛也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健身過程與經歷,鼓勵了許多跟他以前一樣的人進入健身,現在的他已經擁有超過3000萬的粉絲。

體重來到88KG的時候,根本就是男神啊! ©world.kapook.com

現在大衛除了擺脫脊柱側彎的毛病外,還交了一個健身網紅的女友Lisa,當時Lisa也是大衛的粉絲,在網路上互相學習健身的理念之後,發現兩人在健身這塊志趣相投,進而Lisa主動邀請大衛與他一起訓練,再一起訓練3次之後兩人就發展為情侶關係,直到現在兩人還是會一起訓練一同學習。

David跟他的女友Lisa ©world.kapook.com

相信大衛的故事可以激勵很多人,無論一開始你是胖子還是瘦子,只要在過程中肯付出多少你就能得到多少,大衛他花了六年的時間去鍛鍊自己的身材及意志力,所以他擁有這樣令人羨慕的身材及女友,也是理所當然的,那你是否也該更認真對待自己的身材?別再兩天打魚三天曬網了!

資料來源/MEN’S 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