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10K
  • 瑜伽
  • 瑜伽動作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當減重後造成皮膚鬆弛時該怎麼辦?國外多位醫學教授都指出這些方式
1
當減重後造成皮膚鬆弛時該怎麼辦?國外多位醫學教授都指出這些方式
2
她在半馬破2訓練中甩掉34公斤體重 從大媽變身運動辣媽
3
消除內在脂肪的3種健走自療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當減重後造成皮膚鬆弛時該怎麼辦?國外多位醫學教授都指出這些方式

2019-05-03
話題 瘦身 減脂 增肌 體脂肪 觀念

通常對於減重的人來說,站上體重機時最令人開心的莫過於體重數字降低外,還有能穿上更合身腰圍更小的褲子及衣服,但有時這樣的變化確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鬆弛的皮膚!這會讓你整個身體上都充滿著鬆弛過後的皺褶,這不僅會令你感到不舒服和令人沮喪之外,還會造成你對於減重這件事的困惑。那為何減重就會造成鬆弛的皮膚?首先,我們必須要找出它發生的原因,接著再採取相對應的措施來糾正這個問題。

當減重後造成皮膚鬆弛時該怎麼辦?國外多位醫學教授都指出這些方式

減重後皮膚鬆弛

會產生這個問題簡單來說通常與「快速減重」有關,因此,對於那些因為一次大量減去體重或進行減重手術,例如減超過40-50Kg的人來說,皮膚鬆弛是一個十分常見的問題。紐約西奈山醫院Jordan Jacobs醫學博士這樣說,事實上,一些研究發現接受減重手術的人中,約有70%的人會產生皮膚過剩的問題,因為,快速減肥並不能讓我們的皮膚有足夠的時間逐漸收縮,所以就會導致皮膚鬆弛的問題產生。紐約市Zuckerman整形外科主任Joshua Zuckerman博士也這樣說,我們人體皮膚具有有限的彈性,如果在體重大量增加時它就會超過彈性極限,因此,當你大量減去體重時皮膚就無法,在體重減輕後完全的收縮恢復原狀,所以,減肥後鬆弛的皮膚也是體重增加的產物。但是,當你輕度減重例如減去15kg或是更低的時候,皮膚通常都不會出現太過於鬆弛的現象,另外,皮膚鬆弛的現象不僅僅是跟你減去多少體重有關,年齡與膚質也會決定你是否在減重過後容易出現這樣的現象,因此,年紀越輕就有更好的機會去避免這種問題的產生,就像那些皮膚具有高度彈性的人一樣。美國西南醫學中心整形與重建外科的Warren Woodward教授也表示,男性的手臂和腿部也比女性更不容易出現鬆弛的問題。

快速或大量減重後皮膚容易鬆弛。

如何擺脫鬆弛的皮膚

紐約西奈山醫院Jordan Jacobs醫學博士解釋說,減肥後鬆弛的皮膚通常需要手術切除才能有效地塑造身體輪廓,這些整形手術的過程與結果都非常有效,通常包括切除你多餘的皮膚、拉緊或重塑其餘的組織;而在手術切除的基礎上,選擇包括使用抽吸技術去除脂肪,對於輕度皮膚和脂肪過量的人來說,我們通常會採用超聲波的非侵入性手術來做處理,並透過刺激膠原蛋白生成導致皮膚自然收縮緊實,但以上這些手術對於輕微皮膚鬆弛的人來說,效果比較不顯著。

快速減肥後大量鬆弛的皮膚,通常需要手術切除才能有效地塑造身體輪廓。

皮膚鬆弛會自行消失

這個問題如同上面所說的,皮膚鬆弛的現象不僅僅是跟你減去多少體重有關,年齡與膚質也會決定你是否在減重過後容易出現這樣的現象,整形外科主任Joshua Zuckerman這樣說,你要知道皮膚的品質是改善鬆弛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你會看到某些減重過後不會有皮膚鬆弛或妊娠紋現象的人,基本上它們的體重增減都不會影響它們皮膚的緊實程度。Zuckerman也建議當你想要減重時,請採用較為緩慢的減重方式,讓皮膚有時間可以修復並跟上體重減少的腳步。

多吃蔬菜或水果保持皮膚的彈性,都是可以讓皮膚鬆弛現象降至最低。

皮膚緊實的最佳療法

想要讓皮膚恢復緊實的最好方式,Jacobs醫學博士說「就是照顧好你的皮膚,並多加運動!」,科羅拉多大學醫學教授Holly Wyatt醫師也表示,而照顧好皮膚這包括防曬、避免吸煙、限制飲酒、多吃水果和蔬菜以及低糖和飽和脂肪的飲食,另外,透過重量訓練建立結實的肌肉組織,它可以使你的皮膚看起來更加緊實。

資料來源/draxe、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她在半馬破2訓練中甩掉34公斤體重 從大媽變身運動辣媽

2019-05-23
人物誌半馬減脂瘦身馬拉松故事跑步

希瑟絲隆(Heather Sloan)是位41歲的美國公務員,5年前她體重93公斤,儼然是位重量級大媽,因為始終無法下定決心減肥,被朋友推坑去跑半程馬拉松。沒想到,現在的她是個62公斤、身材勻稱的運動辣媽,下一場半馬目標更直指跑進2小時!

她在半馬破2訓練中甩掉34公斤體重 從大媽變身運動辣媽 ©HEATHER SLOAN

絲隆自稱一輩子都在擔心自己的外表和別人的觀感,2010年,當她生完第二個寶貝、開始了新的職位,她在生活上面臨了很大的難題,工作和生活之間蠟燭兩頭燒卻無法調適,甚至因此完全放棄自己身心,並陷入崩潰的惡性循環中,沒事總是賴在沙發上動也不動,加上壓力讓她暴飲暴食,體重一度飆破93公斤。

在這段「放棄治療」期間,絲隆每天都想著「我明天會更好!」結果這個想法只讓她每一天都懶得追求更好的生活,直到2014年遇見了好友卡拉。卡拉知道絲隆非常想減重,於是某天問道「你要怎麼訓練半馬﹖」絲隆當下不知該怎麼拒絕,被推坑的她才下定決心做出改變,於是從此進入坑底且再也不想爬出來。

當年3月開始,卡拉帶著絲隆去當地的高中操場練跑,她跑得跟烏龜一樣慢、跟牛一樣喘。但情況一天比一天好,那年夏天,絲隆已能跑到5公里,平均速度約37分鐘,而當她每次發現自己體重下降,她就再一次想破PB(個人最佳紀錄);到了秋天,她已開始為人生初半馬展開訓練。

準備半馬期間,她也參加了包括有氧與重訓的全身性訓練課程,這為她在跑步表現和瘦身上帶來神奇的效果,並持續靠著跑步和全身性訓練增肌減脂,直到減去34公斤。2015年5月,絲隆和卡拉一起參加了飛天豬半程馬拉松賽,絲隆以2小時26分40秒跑進自己設下的初半馬目標。

自從達成初半馬後,絲隆每年都會參加多場半馬賽事以及100天跑步挑戰賽,其中包括了在炎熱夏季舉辦的山路半馬。她目前PB是2小時06分04秒,而下一場半馬的目標與許多女跑者一樣﹕破2。

練跑過程中,絲隆學會少吃不健康的食物(圖為情境照,非本人)

開始運動後幾年來,絲隆也搭配飲食控制減去身上的肉。她是個美食愛好者,垃圾食物更是最愛,但在練跑過程中,她學會少吃那些不健康的食物,並每天使用飲食紀錄app長達3年。

「我可以自信地說,如果我能做到,你一定也可以!」絲隆表示,無關年齡、無論達標需要什麼努力,心理必須先下定決心準備改變,且一開始就不回頭。而這不僅是身體上的變化,更能影響心理,跑步是最好的紓壓方法,每當完成了一場比賽,無論遠近,你會得到純粹的快樂和滿足感。而對於絲隆來說,開始跑步帶給她的是﹕成長的快樂、自信,還有全新的衣櫥!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消除內在脂肪的3種健走自療法

2017-07-05
知識庫減脂健走瘦身

一聽到健走這個字眼,有些人以為一定要走很遠,沒有運動習慣絕對辦不到。事實上,健走只要增加平時「步行」的動作量即可,做起來負擔較少,也容易養成習慣持續下去。健走雖然看似簡單,卻也有分成不同的種類。

健走主要分為一、運動式健走;二、長距離健走,以及已故的泉嗣彥先生提倡的三、生活式健走。

對症健走的3種自療法 ©womenfitness.net

 1  運動式健走

行走時保持一定的速度。不過,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比較難持續下去;此為進階健走。

 2  長距離健走

花時間進行長距離健走的模式,可以選擇山明水秀、名勝古蹟等景色優美的地方,享受健走的樂趣,同時放鬆心情,紓解壓力。

 3  生活式健走

這個方法最大的特色在於,除了一般的健走運動外,在工作或處理家務時也能積極行走。儘管強度不高,但仍能確保一定的運動量。而第三種健走,就是任何人都能輕鬆實踐,養成習慣的初階健走。也就是說,最適合用來改善和預防生活習慣病,就是生活式健走的特徵。

近年來,大家越來越關心生活習慣病了。所謂的生活習慣病,顧名思義,是指平日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的病痛。這是一種不容易察覺的
恐怖疾病,置之不理話的會導致動脈硬化,最後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等重症。事實上,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痛風就是生活習慣病的代表。

生活習慣病的病因,主要來自暴飲暴食、運動不足、酗酒、抽煙等現代人常見的不良生活習慣;光靠藥物治療無法完全根治此疾病,治療的重點,就是改善飲食習慣和運動量不足的問題。不過,現代人的工作忙碌,生活形態越趨便利,有電梯、手扶梯、捷運等可代替雙腳行走的工具發明,以致嚴重缺乏運動。雖然大家都知道非運動不可,卻又難以貫徹始終。相信不少人都沒辦法持之以恆地慢跑,或是上健身房鍛鍊吧!

從事健走,可消除內臟脂肪

聽到「肥胖」,很少人會認為這是一種「疾病」吧!一般人多覺得減肥瘦身,只是為了美觀。事實上,肥胖是生病的前兆,因為比起身材苗條的人,肥胖者其生病的機率確實比較高。

基本上肥胖的原因,主要是不規律的飲食和運動量不足,導致體脂肪累積到一定的基準值以上。肥胖與否必須用「BMI」這個數值來判斷,而不是體重。在日本BMI 超過二十五就算肥胖了(編按:在台灣根據衛福部公告,BMI超過二十四就是必須注意的過重範圍)。請試著用BMI 來測量自己的體脂肪吧!

另外,肥胖又分為「內臟脂肪肥胖」和「皮下脂肪肥胖」。皮下脂肪肥胖,是指皮下組織的脂肪較多的肥胖類型,這種也稱為「西洋梨型」肥胖,主要以女性為主。另外,內臟脂肪肥胖則是脂肪囤積在內臟的肥胖類型,又稱為「蘋果型」肥胖,主要以男性居多。這兩種肥胖,比較危險的是內臟脂肪肥胖。因為內臟脂肪增加會導致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進而引發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肌梗塞。

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內臟脂肪。不過,有時單靠BMI 也難以判斷內臟脂肪多寡。為此,最近除了測量BMI 以外,也有新增測量腰圍大小。若男性超過八十五公分、女性超過九十公分,就有內臟脂肪肥胖的可能性了。

計算BMI來判斷自己是否肥胖

嚴禁太劇烈的健走步調

內臟脂肪肥胖的人,單純限制飲食無法消除內臟脂肪,必須藉由充足的運動,才能消除內臟脂肪,因此,若是內臟脂肪肥胖者,請立刻開始執行健走運動。然而,肥胖的人從事劇烈健走,容易傷害膝蓋或腰部。為此,請用和緩的方式,每天慢慢地循序漸進增加,切勿心急。

事實上,增加健走步數,肌力也會跟著強化;待肌力強化後,膝蓋和腰部的負擔自然減輕,就可以走得更遙遠了,無形之中,就會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模式,逐步改善健康。換言之,若想利用健走消除內臟脂肪,就必須培養長遠的視野,最好拉長時間來觀察進展,不要急於消除脂肪。待養成健走習慣,健康檢查的數值一定也會跟著改善。
 

改善肥胖健走法

Tips
用較長的時間消除內臟脂肪,切勿心急。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西田潤子著作《走路是靈藥,治百病的對症健走自療法:怎麼走?才能有效改善糖尿病、高血壓、痛風、憂鬱症……等15種常見疾病》一書。

西田潤子是一位醫師,1986年畢業於日本醫大。專長為消化器官疾病診斷與治療,以及肝臟、膽囊、胰臟、腸道等腹部超音波健康檢查。現任東京山手醫護中心健康管理部部長。曾在健走醫學研究先驅──泉嗣彥醫師(前社團法人健走協會副會長)門下,研究健走的醫學效果;同時,在健走協會擔任講師,不定期舉辦演講,積極推廣健走運動的好處。

基本上,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多半都是因為運動量不足或壓力過大所致。因此,若想徹底根治這些惱人疾病,健走可說是「能以最小的努力,達到最大功效」的運動。然而,健走的時間、頻率和速度,又可依照不同病症調整,例如:

  【糖尿病】走路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因此飯後1~2小時健走,能有效穩定血糖。
  【高血壓】步速不宜過快,用可以保持笑容的速度行走,以免造成心臟太大的負擔。
  【憂鬱症】快慢交替的間歇健走,可刺激、活化大腦,消除壓力。
  【痛風】大量流汗時血液中的尿酸值會上升,所以要邊走邊喝水,每15分鐘補充一次。
  【骨質疏鬆症】曬太陽有助合成維他命D,強健骨骼。因此在白天健走,才能確實發揮療效。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10K
  • 瑜伽
  • 瑜伽動作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